連拿個廁紙都要人臉識別,你們是不是把科技用錯了地方?

2020-12-15 真意人間

有個名場面不知道你意想過沒有:某日在路上人有三急的你終於找到公用廁所衝了進去,然而廁紙需要通過人臉識別才能拿到,於是手無寸紙已經憋得歪嘴裂臉的你,只好端正姿態對著人臉識別機凝視了3秒,在每1秒都度日如年後,一條90釐米長的手紙緩緩地從機裡吐出來……

在網上一搜索,人臉識別取廁紙種技術設備,全國原來有很多地方都在使用了,出發點都是「避免廁紙被浪費」。裝一部機器能買多少卷廁紙,這個帳沒人算過。人均擁有90釐米長的手紙,這種如廁「大鍋飯」的新模式沒有得到群眾的讚賞呢?

去廁紙也要人臉識別,更像是一種「偽先進」

12月6日東莞城管對外發布了一個通報,稱之前莞城街道一個公廁的人臉識別取紙設備已終止使用,改為常規方式免費提供紙巾。這個星級公廁在過去幾日引起了諸多熱議,管住了大媽管不住輿論,公眾對人臉識別取廁紙的設置並不買帳。

「現在上班刷臉打卡,工作時刷臉打開手機、筆記本電腦,午飯時刷臉支付,出差住酒店也得刷臉登記,甚至上公廁取廁紙都要刷臉,這張老臉是越刷越多,總感覺不對勁。」曾有網友如此感慨。很重要一個原因,是擔憂個人隱私不斷被獲取洩露。

這裡面還含有一種無奈:在當今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已被人控制的科技管得太多了。

拿個廁紙也需要用上人臉識別?看起來它更像一種「偽先進」。當管理者為了自己的便利,把所有人都設定為「壞人」、科技變成了一種「管治」手段時,科技其實顯得特別尷尬。但科技本身是無辜的,人臉識別技術如果會表態,它肯定也會說:我從來就沒有想到,我會在廁所裡跟一卷廁紙伴隨一生。

我們應該要明白,科技的發展是為了便於人們翻山越嶺,而不是在生活中壘砌各種高牆。說到底,科技的力量應該向著普通人,應該向善:

在鄉村小學任教40年的馬復興老師,是村裡唯一一名高中生,因為意外而失去雙手的他總是用著殘臂夾著粉筆在黑板上寫字,耕耘多年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大山學子。寫字對於馬老師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得知他的故事後,有公益組織專門為他裝上了一雙人工智慧假手。

現在馬老師可以用「新手」在黑板上寫字,可以跟學生們握手,摸摸他的頭鼓勵他們努力學習。科技給了一位鄉村老師「新的手」,讓人看到後有心頭大石落下的輕鬆感。就像指紋鎖、智能消防頭盔、手指上新型電話機……所有這些新科技物件,無一不是為了為解決生活困難提高生活品質。

人臉識別為他們尋回失去10年的兒子,才叫真科技!

去年5月在央視的打拐尋親節目《等著我》上有過非常動人的一幕。來自四川的桂宏正、李細克夫婦,10年前3歲的兒子桂豪在四川武勝縣沿口鎮被拐走,此後夫婦二人走遍全國尋子,但花光了積蓄依然毫無頭緒。當舞臺上的大門打開時,出現在眼前只是民警和節目主持人的身影,沒有孩子,失望的桂宏正與李細克禁不住失聲痛哭。

此時主持人卻激動地說,桂大哥桂大嫂不要著急難過,我帶來的是好消息,這10年來經過公安民警的不懈努力,你們的兒子桂豪已經找到了,孩子很健康,只是出於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我們沒有讓他來到現場。

聽到幸福消息夫婦兩人又一次大聲哭喊了起來,不斷地說著謝謝。

桂氏夫婦能找回失去10年的兒子,比通過AI人臉識別技術尋找短期走失人口的難度大多了。他們的兒子被拐走時才3歲,經歷了人一生中面容變化最大的10年。跨年齡段識別一直是技術難題,僅憑一張泛黃模糊的舊照片就要找到如今對應的人,這對算法模型和數據量都是極大挑戰。騰訊優圖實驗室的工作人員硬是通過幾個月的試驗測試,開發了一個具有上千層結構的深度神經網絡模型,將跨年齡識別的準確率穩定在接近96%的水準。

得益於這套跨年齡人臉識別系統,除了桂豪外,四川其餘6名被拐超過10年的孩子都被找到了。

這才是令人歡欣鼓舞的人臉識別技術,這才是令人拍案叫絕的尖端科技!

科技力量展現對人的關懷,還有很多方面的實例。今年國內新冠疫情暴發期間,一套叫「騰訊覓影」的AI應急專用CT裝備被用於湖北各大醫院,在患者CT檢查後最快2秒就能完成識別,1分鐘內即可以為醫生提供新冠肺炎的輔助診斷參考,大大提高檢測效率;在疫情爆發初期,騰訊公益平臺在1月23日當天就上線了首個公益募捐項目,隨後設立「馳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專題,短期內就上線了173個項目籌集善款6億多,用於馳援各地疫情防控。網際網路技術在扶危救急的重要關頭髮揮了巨大力量。

在有凍品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案例後,現在也有冷鏈食品溯源碼推出,可以給冷凍豬肋排、凍雞翅等凍品上個「健康碼」和「行程卡」,讓溯源這事變得簡單……

這些新科技對現實生活的帶動,真比什麼人臉識別取廁紙好多了。我們需要的是切切實實能為人民謀福祉的科技力量,這樣才會對生活的未來、科技的未來持樂觀態度,更加努力地生活下去。

相關焦點

  • 拿個廁紙都要刷臉!誰來保護我的信息安全?
    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導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
  • 拿個廁紙都要刷臉!黑產滋生 你的臉或只值幾毛錢
    (原標題:拿個廁紙都要刷臉!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吳濤)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導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
  • 東莞一公共廁所用人臉識別取廁紙,官方稱防止浪費,人們卻這樣說
    此外,近年來AI技術也在不斷成熟,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完成支付、確認身份等也很普及,但有些事情普及過頭了。近日,廣東東莞的一處公共廁所內上架了一款需要人臉識別才能取用手紙的設備。官方聲稱此舉是為了杜絕手紙浪費。但公眾卻普遍擔心這樣涉及個人隱私,面部數據一旦被濫用,後果不堪設想。雖然目前該設備已經下架。
  • 小時觀察|連取廁紙都用上了人臉識別,我們的臉部信息收集過後究竟...
    安裝之處,有員工提出過能夠繼續用工作卡入內,而不攝錄人臉,被拒絕。 公司稱安裝人臉識別的原因,一是杜絕以往手持別人員工卡幫忙考勤的情況,將考勤和人員做到精準對應;從另一層面上來說,也是保障工作環境無閒雜人員進入,更為安全。
  • 人臉這麼不值錢?刷臉可取90釐米廁紙,這個星級公廁引爆全網大討論
    市民只需站在機器前的識別區內,將臉對準機器上人臉識別的顯示屏,間隔3秒鐘,機器便會緩緩「吐出」長約90釐米的廁紙。 近日,一些地方的公共廁所安裝了「人臉識別供紙機」,方便大家免費取用廁紙,這一方式引發了網友熱議。
  • To C人臉識別公司們應該想想,有哪些錢不該你賺?
    從此前的「去看房沒戴頭盔,或許會損失三十萬」,房企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對不同渠道客戶給出的不同價格,再到近期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再到各地多個小區強制要求人臉識別進小區,不配合就要離開…… 據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等組織發布的《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2020)》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使用過人臉識別,其中六成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
  • 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整容後無法識別?媒體解答熱點傳言
    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在一些地方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隨著人臉識別系統日益普及,我們也逐漸對「潛伏」在身邊的攝像頭習以為常,但這一設備真的任何機構都能裝嗎?
  • 漢王科技中國人臉識別第一龍頭股
    除此之外,別想了,人工智慧涉及5G基礎,刷臉技術,VR技術,今天三個股票,視覺中國,漢王科技,水晶光電,都與此有關。這些東西還得漲,炒的不是概念是未來的想像。如果你想布局科技前沿熱點,就在這個板塊了,其他別想。
  • 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 黑灰產滋生你的臉或只值幾毛錢
    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導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好害怕哪天去廁所都要人臉識別,通不過不讓上廁所。」「如果趕上拉肚子,會不會刷臉的時間就『一瀉千裡』?」「十步一刷臉,如廁也艱難。」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 你的臉刷明白了嗎
    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  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  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在一些地方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隨著人臉識別系統日益普及,我們也逐漸對「潛伏」在身邊的攝像頭習以為常,但這一設備真的任何機構都能裝嗎?  「雖然目前我國法律法規對於在消費領域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未予以禁止,但是相關文件都強調了信息收集要『合法、正當、必要』且需要徵得當事人同意;信息利用要確保安全,不得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被侵害時,侵權方需承擔相應責任。」
  • 人臉識別,現在連動漫角色都不放過
    試試愛奇藝推出的這個卡通人臉識別基準數據集iCartoonFace,用它訓練AI幫你找動漫素材,效率分分鐘翻倍。針對這個框架,研究者們探討了三個問題:哪種算法最好?人臉識別是否有助於卡通識別?上下文信息對卡通識別是否有用?
  • 大熊貓都用上「人臉識別」了,你還不來了解一下人臉識別
    西華師範大學副教授韋偉稱,目前主要用第三代紅外線相機,把它放到大熊貓旁邊就不用管了,只要熊貓從旁邊過,它就能拍到個體的圖像。但是「人臉識別技術」是比較先進的,它可以運用人工智慧通過不同的模型來矯正,且準確率是比較高的。未來,大熊貓種群身份庫的建立,可以解決大熊貓長期野外跟蹤和監測數據,沒有合適方法來識別、監測的難題,為野生大熊貓保護研究做更深入的工作。
  • 前沿|人臉識別技術走到了「十字路口」
    人臉識別從早前刷臉才能進小區引發抵制,到遊客狀告動物園未經同意採集人臉信息的勝訴,再到售樓處戴頭盔看房、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星級公廁人臉識別取廁紙等事件陷入輿論漩渦……作為人工智慧產業應用落地的「排頭兵」,人臉識別從備受推崇的技術「風口」到飽受爭議的輿論「浪尖」,反轉的速度似乎有點過快。
  • 人臉識別 有溫度更要守法度
    近年來,金融支付成為人臉識別技術的「主戰場」。同時,在安檢安防、政務服務、教育醫療等諸多場景,人臉識別技術都有用武之地——高鐵告別紙質車票後,刷臉進站極大提升了效率;明星演唱會上,人臉識別協助抓獲逃犯,立下奇功;一號難求的大醫院,人臉識別將號販子拒之門外;疫情防控期間,人臉識別助力人群動態管理,成為防疫抗疫的利器。  在全球範圍內,人臉識別的市場前景同樣廣闊。
  • 三個應用場景聊聊「人臉識別」,「黑科技」帶來的風險與無奈
    人臉識別技術這兩年作為網際網路熱門技術,應用廣泛。無論是打卡上班,還是刷臉支付,就連進出小區都得先刷臉。這種技術通過攝像機採集你的人臉特點,鼻子、眼睛、嘴巴等能夠量化的幾何信息,然後自動保存在資料庫裡。這種「黑科技」的發展本是造福民眾,人臉識別讓各種識別效率更高,比如付款不需要錢包手機,只需刷臉;進小區可以不用門禁卡和鑰匙,也只要刷臉,從只需帶手機出門,變成手機都可以不帶,從技術層面又是一項大的突破。只是這種技術給大家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惹來爭議不斷。
  • 公廁取廁紙也要刷臉?杭州火車東站回應:十分鐘後會自動刪除
    公安部出具的檢測報告人臉識別,目前已經在我們的生活裡被廣泛運用,大到智慧城市,小到手機登錄解鎖,都能見到人臉識別技術的身影。隨後,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針對人臉識別在杭州不少場景中的應用,做了調查走訪,包括這些場景應用後臺對人臉數據的儲存和管理是否存在風險等展開了廣泛討論(本報12月3日、4日的2、3版曾連續報導)。這兩天,又有網友來向小時新聞報料:「不止小區,現在,取個廁紙也要掃臉了!」這位網友發來的照片,顯示是在杭州火車東站的廁所門口,是一臺「人臉識別供紙機」。
  • 廣東一公廁靠人臉識別取紙 節省紙巾?濫用個人信息?
    據央視報導,最近廣東東莞部分地區的公共廁所安裝了「人臉識別供紙機」。據了解,人臉識別供紙機是一臺只要「刷臉」就能限時限量取紙的設備。使用時,如果正面瞄準設備識別區域,機器下會自動吐出廁紙。有網友說,這麼做為了節省紙巾,避免別人浪費紙。也有網友說,防止那些貪小便宜的人。雖然方便了大家免費取用廁紙,但是人臉識別的方式卻引起了一些市民的擔憂。
  • 人臉識別,現在連動漫角色都不放過
    又或者,只想給自己的二次元老婆剪個出場合輯,卻不得不在各大搜尋引擎搜索關於她的照片?試試愛奇藝推出的這個卡通人臉識別基準數據集iCartoonFace,用它訓練AI幫你找動漫素材,效率分分鐘翻倍。針對這個框架,研究者們探討了三個問題:哪種算法最好?人臉識別是否有助於卡通識別?上下文信息對卡通識別是否有用?從實驗結果來看,ArcFace+FL的效果最佳,所以此次團隊選用了這個算法。
  • 實戰人臉識別安全性,小滴3D人臉識別智能鎖R5體驗
    密碼區域採用隱藏式設計,息屏時渾然一體,觸摸即顯示密碼,體現簡約的時尚科技之美。下部有個隱藏式機械鑰匙插孔,扣蓋採用指壓式打開,較深的孔道設計可以防止直接暴力破壞鎖芯。德施曼小滴3D人臉識別智能鎖R5採用的是和Q5、Q3一樣的橋型設計,寬大的把手提供了不錯的握持手感,也給人以結實厚重的安全感。
  • 魔點科技CEO肖傳寶:人臉識別是便捷生活的基礎技術要素丨億歐專訪
    風口之上,無數的企業前僕後繼湧入人臉識別的市場,而魔點科技是早期的拓荒者之一。你一定體驗過釘釘人臉識別打卡,沒錯那便是魔點科技的產品。不出所料的話,大多數人應該只依稀記得某個企業人臉識別的高端技術,卻對相關產品毫不熟悉,而這也是人臉識別領域的主要問題——技術發展日漸成熟,但和具體場景結合的能力較弱。肖傳寶認為現在很多人都有個誤區——將技術本身當作產品,目前中國人臉識別領域的發展重點並不在於技術本身,而是如何進行更廣泛的應用。那麼人臉識別和具體場景結合的最佳載體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