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非常榮幸地接到學校安排培訓地通知,我開開心心地參加主題為「聚焦核心素養,創新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新課堂教學觀摩活動」第一場活動,認真聆聽柏繼明老師的示範課《位置》和主題報告《小學生課堂常規與學習成績成正比》,接下來從兩個方面談談今天的收穫:
1. 在教學上
(1)有必要教行和列。
柏老師使用的教材是舊版的教材《位置》,與現行使用的教材不同的是,除了上下、前後、左右的教學外,還有關於行和列的教學。但是在這節課中,我也覺得有必要去和孩子介紹什麼是行,什麼是列。橫著的為排、行,從前往後;豎著的為列,從左往右。為什麼我說有必要要和孩子說行和列呢?在教學二年級的時候,在乘法的解決問題時候,通過一張幾×幾的圖片,讓學生橫著數,是幾個幾,讓學生豎著數,是幾個幾,一個圖片可能理解不同的含義並列出不同的乘法算式。但是,我記得在當時的教學中,就有學生找不到行、找不到列。對比於二年級的幾×幾,一年級更簡單一些,大多數就通過出示一行的照片考察或者出示3×3考察位置。
(2)教學遊戲環節設置巧妙。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因此柏老師在教學中一共出現了至少3次遊戲活動:第一次活動,一邊大聲讀,一邊通過動手、動頭來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第二次活動,課中調整學生狀態,玩《我是木頭人》擺pose,玩《一不許笑》逗笑學生,活躍課堂氣氛,調整學生狀態。第三次活動,是通過讓學生上臺操作滑鼠,完成之後會有及時的反饋,每一個走回位置的孩子都笑得甜蜜。
(3)課堂常規及時強調。
從開始的時候,柏老師就引導學生大聲發言,並且貫徹整個過程。在報告中,柏老師還具體地以口算發言為例,教會學生口算的發言方法:在算式上畫線,先走高再低走,接續發言。以1+1=2為例,1+1聲音越來越大,=2聲音低下了,慢慢訓練學生的表達。
2.在報告中
在報告中,柏老師結合自己的教學管理和學校管理的事例,做出了《小學生課堂常規於:
首先,報告了一篇《我教老師發火》:1.樹立一年級小學生的榮辱觀;
2.用不同形式提醒學生;
3.有準備的適當發火。
是啊,就如柏老師在《我教老師發火》中提到,課堂常規的好壞與整班學生的學習成績成正比,常規決定教學的成敗。在教學中,在講課的同時要隨時關注學生的表現,用不同的形式、方法激勵學生,提示學生,把課上得更鮮活,用知識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教師在適當的在有準備的前提下要「翻臉」,要「發火」,讓學生知道老師的威嚴和什麼是規矩,規矩不能任由你想打破就打破的!當然,我們也要學會給冷臉的同時,也要學會承認差異、給愛,既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也能更好地遵守規矩和紀律,在數學上得到發展。
其次,柏老師還指導到:
1.一年級所有老師常規要求要統一,比如用品的擺放、發言的習慣和要求等等。
2.一年級要重視和培養學生說話的能力,說的不好的重說重練,讓學生敢說、想說、會說、能說好。在聽班主任韓老師的課時,我聽到韓老師要求學生「說完整」,而數學課上也有許多的情景圖,要求學生觀察、表達、提問、解答等,我也在數學課上與韓老師保持一致,讓孩子們不僅會看,還要能完整的描述,但是在我們班級,孩子們的聲音還是有些小,我將繼續學習和配合韓老師的工作方法。
3.學校要有課堂常規的評比,做到定期檢查、總結和反饋。這一點,我們學校每天都安排老師檢查課堂常規,並進行當天或者次日的反饋,讓我們明白自己的差距,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改進不足。
4.不要一口氣講40分鐘,尤其時一年級的孩子。柏老師建議教師在講授一個內容之後,就安排一首歌、一個動作、一個講故事來放鬆一下。柏老師還以今天的課堂為例,高歌一曲,不僅讓孩子們跟著唱歌,還能鞏固《上下前後左右》。這也讓我反思自己,在講《位置》的時候,我在中間穿插了《桌球》和遊戲,孩子們都非常高興,課堂效果也比較好。但是,在本週遊戲活動非常少,動手動腳的遊戲幾乎沒有,導致本周的教學效果非常不理想。因此,我應該鎮定思痛,在下周精心備課,設計一些有趣的過程中的遊戲環節活躍課堂氣氛、鞏固所學知識。
今天的這節報告會,可謂是不虛此行。不開心的是,時間短暫,津津有味之時,卻又戛然而止。心中又生惶恐,怕自己說不出柏老師的精彩,讓其他老師無法領略,因此,寫下此篇文章,與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