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劍為犁,二戰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打造的除草車

2020-12-18 騰訊網

二戰結束後,戰場上除了一片片廢墟等待覆員,還留下了數以萬計的坦克,這些在大戰中以流水線批量生產的坦克幾乎將造價壓到最低,以至於對美國這樣的原產國來說已經不值得將它們運回去了,而且運回去也沒什麼用。

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是美國在1941年設計製造的裝備,生產工作持續到了1943年9月,總產量將近1.4萬輛,是一款非常著名的坦克,在二戰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在東南亞還給日軍造成了「M3危機」,作為輕型坦克算是它最高光的時刻。

M3輕型坦克

僅從坦克的整體技術水平來看,M3輕型坦克的二戰結束時已經不再具有優勢,整體水平和M24霞飛這一類「晚輩」相比有較大差距,儘管世界上仍然不乏國家願意購買這樣的裝備,但是一來受到一些局勢的影響,二來小規模的長途運輸本身就很費錢,購買國如果有錢的話再添一點買M4不更好嗎?

與M4改成農用車一樣,也有人計劃將M3改裝成民用的車輛。早在1941年時,瑞士的路易斯·巴特勒(Louis Butle)就提出了設想,用輕型坦克或者其他底盤製造一種除草車。二戰結束後,大量剩餘的坦克為路易斯·巴特勒的想法提供了便利,瑞士得到了一些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在當時的歐洲恐怕坦克這樣的裝備一點都不稀奇,畢竟曾經幾十萬輛坦克在這裡碾過。

除草車畢竟不是軍事車輛,改裝設計不算難,車輛取消了原本的炮塔結構,重新構建了一個操作平臺,向車尾延伸的部分安裝有一臺發動機,中部設置有操作位,前方一根長長的機械臂頂端是兩片巨大的切割金屬片,它通過後方的發動機驅動旋轉。

這款坦克改的除草車主要用來修剪公路兩旁的灌木或者垂下的樹枝,只需要駕駛員沿著公路以穩定的姿態行駛就行,後方的人員跟著一路清理被旋轉切刀砍落的樹枝。

這種車輛在瑞士很受歡迎,因為瑞士本身注重環境建設,奈何同時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去清理那些漂亮的籬笆,許多在山區的道路也更容易遭到灌木生長的遮蔽,擁有這種車輛不僅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成本也能有效地控制下來。

當然這種早期除草車本身也很危險,在公路上使用的時候需要規避過往車輛,它那巨大的旋轉切刀可是六親不認,普通的家用車輛能瞬間割開,而且旋轉起來的時候會形成視覺暫留,在一些特殊時候難免發生意外,在飛機還是螺旋槳的時代因為視覺暫留的情況被絞成肉末的地勤人員可不在少數。當然作為民用車輛,只要使用得當還是不會出現這種問題的。

類似的改裝車輛並非只有M3斯圖亞特,還有用卡登-洛伊德超輕型坦克底盤改裝的,上層結構基本一樣。

戰爭帶給人類的痛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深刻明白,將這些原本用於戰場廝殺的坦克改成民用車輛服務於大眾,這或許就是鑄劍為犁的真諦吧。

相關焦點

  • 巴西魔改二戰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戰鬥力翻幾倍仍然落後
    M3A1斯圖亞特輕型坦克是二戰時著名的武器裝備,作為一款二戰早期的坦克,它在二戰後期就已經落後,連一些輪式裝甲車都能和它打個平手,戰後主要裝備在第三世界國家或個別地區,巴西就裝備不少,而且幾十年後還對它們進行了現代化魔改。
  • 面對二戰時的歐洲戰場,美軍也沒有放棄輕型坦克,全是自信惹的禍
    二戰之前,輕型坦克的使用達到了頂峰,其實這裡面重要的原因還是輕型坦克便於生產,而且造價也比較低。自身工業能力比較差的國家,在戰事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就保有大量的重型或中型坦克,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而在二戰爆發之後,這種情況很快就發生發生了轉變,坦克的裝甲厚度和主炮的口徑程直線上升趨勢,就戰場的激烈程度來看,這是一件必然的事。
  • 飄動的戰場小精靈,從M3到「霞飛」,二戰美國輕型坦克的發展之路
    為了讓讀者朋友們對二戰時美軍的輕型坦克有更好的了解,本文將以M3系列、M5系列和M24系列作為主線,向各位讀者進行相關的介紹。但從根本上來看,M5系列輕型坦克還是沒能跳出原來M3系列輕型坦克的發展框架。二戰美國輕型坦克的大成之作——M24「霞飛」輕型坦克為了取得火力上的優勢,美軍裝甲部隊一直希望能夠讓輕型坦克使用口徑更大的火炮。
  • 巴西XLF-40自行火箭炮,二戰M3斯圖亞特大變身
    二戰時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武器生產工廠,國內工業全開,向盟軍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算是撐起了裝備供應的半壁江山,單就產能來說美國確實給力,在二戰如此緊張的環境下,一邊打仗還不忘了一邊做生意,曾在1942年~1945年間,向巴西出口了數百輛M3/M3A1斯圖亞特輕型坦克。
  • 鑽進M24「霞飛」輕型坦克 通過《租借法案》來到蘇聯的測試樣車
    今天,我們將來到烏拉爾礦業和冶金公司(UMMC)軍事裝備博物館,這裡收藏著大量的坦克和裝甲車輛。我們將跟隨這裡的工作人員尼基塔·克魯蒂科夫,鑽進這輛美國M24「霞飛」輕型坦克內部一探究竟。M24以「美國裝甲兵之父」阿德納·霞飛將軍命名,而其性能在當時同類型號中非常出色,被譽為「二戰中性能最出色的輕型坦克」。
  • 二戰中最好的輕型坦克,M24霞飛坦克,曾擊毀過虎式坦克
    二戰,不僅是重型坦克的戰場,輕型坦克也有自己的作用。在對付工兵,碉堡和支援時,輕型坦克的作用就被體現出來了。今天小編就來講講二戰中最好的輕型坦克,M24霞飛坦克。M24霞飛坦克是20世紀40年代美國通用汽車卡迪拉克分公司研製的一種輕型坦克。
  • 作為傳統的炮塔式坦克,M24霞飛輕型坦克的綜合作戰效力如何?
    1943年3月,美國統帥部授命通用工業公司研發新一代主戰輕型坦克,這便是活躍二戰歐洲戰場的M24霞飛坦克。其實,之所以美軍換裝新型坦克,主要是早期的M3和M5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已經明顯不具備和同類型德軍三號乃至四號中型坦克進行火力、防護的正面對抗。
  • 二戰美國M3輕型榴彈炮,專為空降兵打造,步兵卻率先裝備
    空降部隊在二戰前初露苗頭,那個時候研究專門為空降兵使用的輕量級武器裝備,就已經是軍工企業一個獨立的課題,美國在1941年開始組建空降部隊的時候,研製專門的空降部隊重武器也被提上日程。M3輕型榴彈炮M3輕型榴彈炮當時美軍手中有現成的M2A1型105毫米榴彈炮,這是一種師、團級單位的支援火力,射程約
  • 二戰太平洋戰場後期英國的瓦倫丁輕型坦克日本戰車噩夢
    ,這從中就看出英國人在二戰初期根本就對緬甸戰役對抱任何希望,以這種態度進行調兵,就是當時國民政府當成波蘭,英國人在二戰就是一個神坑隊友,以至於他們在二戰中傷亡最少,損失也最少,在北非戰場30萬英軍主力,居然可以跟德軍初期的四萬德軍打上三年不分勝負就可以看出英國人根本就是磨洋工,就這樣二戰結束後英國還混上聯合國五常成為世界五大戰勝國之一。
  • 圖說:蘇軍裝備的美國M3中型坦克「七兄弟之墓」戰鬥力如何?
    二戰中,根據租借法案,蘇聯獲得了不少的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這種美國研製的坦克讓蘇軍及時得到重型裝備,才得以在最艱難的時刻頂住德軍進攻。這種坦克車體右側有一門75mm榴彈炮,炮塔上有一門37mm加農炮,炮塔頂部還有一個可以單獨旋轉的小機槍塔,配備一挺7.62mm機槍。
  • 日軍二戰最好的坦克95式輕型坦克: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29期
    這是日軍的95式輕型坦克,也是二戰中日軍造就優秀的輕型坦克。95式輕型坦克誕生於1935年,是日本多年研究的經典之作。坦克的重量為7.5噸,屬於輕型坦克的範疇。95式坦克一共生產了高達1500輛,就日本來說是相當不少了。
  • 唯一「登陸」美國的日軍坦克,到了太平洋就剩下95式輕型戰車了
    ——雨果(法) 文章分類|歷史奇文 文章字數|2956字,閱讀約6分鐘 二戰期間,日軍裝備的95式輕型坦克取代了89式中型坦克和94式輕型坦克,幾乎成為日軍擴張的主力坦克類型。
  • 凱迪拉克的M24霞飛,裝甲能被機槍擊穿,卻是二戰最優秀的輕坦
    在這些有著遠見的高官極力推動下,M3中型坦克、M3/5"斯圖亞特"輕型坦克、M2輕型坦克等陸續展開研製。突尼西亞一戰,自詡"久經沙場"而不可一世的美國裝甲兵們碰上了硬茬:第一裝甲團裝備著斯圖亞特坦克的一個營碰上了一個裝備著四號坦克的德軍坦克連,一場裝甲對決迅速展開。
  • 二戰期間戰鬥在東線的英國坦克 性能平平卻是關鍵時刻的重要外援
    二戰中,蘇聯通過《租借法案》獲得了大量美國坦克的同時,也接收了數量可觀的英國坦克。 很多人會認為「瓦倫丁」和「瑪蒂爾達II」步兵坦克性能與美國坦克相比並不理想,但是需要強調的是,當時美國提供的坦克是M3「李」中型坦克和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M4「謝爾曼」還沒有開始提供,因此英國坦克的性能並不差。
  • 二戰日軍坦克有多小?蘇軍繳獲94式輕型坦克後,發現鑽不進去
    在二戰中,坦克作為各個工業強國的工業巨獸成為了戰場上的絞肉機,特別是在歐洲戰場各國先進的坦克大規模集群化作戰,各類型的坦克成為主角,這樣的鋼鐵巨獸在歐洲戰場上的各個角落裡用主炮宣洩戰爭的欲望。而在東方戰場,作為主角卻在當時還是農業國家的中國,坦克是無法觸及的。
  • 坦克世界閃擊戰手遊雜談 「王牌輕坦」M24霞飛輕型坦克
    在遊戲中,我們常常需要攻擊移動中的坦克。但移動速度快,且車身小巧的坦克最不容易被擊中。因此這種類型的坦克戰場生存率最高。今天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一款這樣的坦克,它被譽為「王牌輕坦」,速度快、火力猛、裝甲防護能力強,是二戰時期最強的輕型坦克。這款坦克便是著名的M24霞飛輕型坦克。
  • 二戰羅馬尼亞TACAM坦克殲擊車,用蘇聯的坦克和火炮打造武器
    二戰時的羅馬尼亞雖然只是一個僕從國,但是在武器裝備上仍然表現出了不小的創造力,曾自行設計改裝了多款裝甲武器,其中TACAM T60型坦克殲擊車,就是該國利用繳獲的蘇式坦克和火炮改裝的武器。,在這種情況下,二戰初期羅馬尼亞軍裝備了國產的朗突坦克,以及從38T坦克改進而來的R-2等坦克,在那個大國林立的歐洲地區,基本滿足了國防需求。
  • 邱吉爾坦克:火力弱怎麼了?二戰坦克中的「輕坦」都沒我抗揍
    就好比英國於1941年6月正式列裝的「邱吉爾坦克」,作為英國在二戰期間產量最大的坦克,雖然其型號繁雜,總計共有18種型號。各種諸如噴火坦克、掃雷坦克、坦克架橋車、裝甲搶救車等改進型更是達到了近60種。畢竟在大多數人的意識裡,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二戰坦克的火力普遍都是和防禦成正比的,往往都是以火炮口徑來決定坦克攻擊力的強弱與否。而口徑大就代表著重量大,那麼為了保證機動性,也只能選擇給裝甲減配,採用更薄的裝甲,也就是輕型坦克路線。
  • 圖說:二戰時期蘇軍坦克上的標語都是什麼意思?可分成五類內容
    我們在看一些二戰時期的老照片時,會發現部分坦克裝甲車輛上會寫著標語,尤其以蘇軍為最。一些標語是宣傳口號,一些是這輛坦克的名稱,而某些特殊情況下,上面的標語又表示這輛重型裝備是在何時何地被哪支部隊繳獲的。今天我們來通過一系列的照片,來介紹一下二戰時期蘇軍坦克裝甲車輛上的標語。
  • 二戰珍貴彩照,戰機沒有密封艙,義大利飛行員嫌太冷退出戰鬥!
    回顧歷史,守望未來,繼續為大家帶來【有觀點大歷史】精心整理考據的二戰珍貴彩照,為你講述影像背後的故事。左邊這位手中拿的是一挺博斯反坦克步槍,這是英軍在二戰初期使用的反坦克步槍,但隨著坦克的進化發展,博斯反坦克步槍也像當時其他國家的同類武器一樣被棄用。右邊這位手裡拿著是一挺布輪式輕機槍,該武器的大名相比不用我多做介紹,作為二戰時期最成功的輕機槍之一,布輪式是二戰大英國協步兵的支柱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