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極速車王那味兒! 觸手可及謝爾比GTE

2020-12-15 愛卡汽車網

  [愛卡汽車 汽車文化 原創]

  《極速車王》,是的,那是一部加入了很多藝術處理手法的復古賽車題材電影作品。相信很多汽車愛好者早就在這次國內院線正式上映前,就一睹了卡羅爾·謝爾比和摯友肯·邁爾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的24小時勒芒賽場上,憑藉福特GT40 Mk.II賽車創造的傳奇故事。鍾愛賽車的謝爾比從美國空軍戰時退役,一直到八年前離世的這幾十年間,始終如一日。這一次,人們或許能夠在這樣一臺基於福特Mustang(參數|詢價)而來的謝爾比GTE寬體版車型身上,捕捉到這位老人生前的些許光輝色調。(攝影:耿安,部分歷史圖片來自網絡。)

  卡羅爾·謝爾比,應該是美國汽車乃至世界賽壇最響亮的名字之一。人們之所以對其難以忘懷,其實有著很多原因。由於身體不佳,謝爾比不得不在早年間駕駛賽車贏得過多場國際賽事,並成為全美最頂尖的賽車手後,暫別了短暫的職業車手生涯。

福特 Mustang(詢價模塊,請勿手動編輯,如需刪除,請在圖片上右鍵刪除詢價)

之後,他便創立起了一座駕駛學院與專注於賽車運動的謝爾比公司。起初的Corba 260,便是一臺「偷機」將英國AC公司生產的車身和福特提供的發動機拼合,外加謝爾比親自調校出來的高性能賽道機器。

由於有了Corba 260的成功,謝爾比與美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廠家福特之間開啟了一段「世紀姻緣」。1965年,基於福特初代Mustang,並由卡羅爾親手操刀打造的謝爾比GT350問世(後來還有GT500等多個動力版本),一時之間它成為了Mustang車系中,最有魅力也是最值得期待的車型,直至今天依舊如此。

在那幾年間,除了市售高性能版車型以外,謝爾比大部分時間都和肯·邁爾斯耗在賽車改裝車間,備戰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在前一年的徵戰失利後,1966年,正如人們所期待的那樣,福特終於在卡羅爾·謝爾比等人的帶領下全面化擊潰了如日中天的法拉利,包攬了當年該賽事的前三名,雖有些五味雜陳,但那一定是謝爾比一生最光輝的時刻了……

  每當人們再次追憶起這段賽車歷史上的輝煌成就之時,也會對這位已故的老者心存感激。1973年,由於美國遭遇了有史以來形勢最為險峻的石油危機,福特終止了與卡羅爾·謝爾比繼續合作。從此他也嘗試過多個領域的創業,但最終還是難以放棄他摯愛的汽車行業。直到2002年,滿頭白髮的謝爾比以當時全新福特GT首席顧問的身份出現在底特律車展,並與謝爾比GT500新車共同亮相時,這位老人激動地說道:「很高興能回到福特,這個承載我汽車製造夢想的地方!」

如你,如每個鐘愛汽車文化的人所願,我們今天仍舊能在「後·謝爾比」時期,於全新的車型上一睹他對賽車日積月累的經驗與風採。謝爾比的多個版本也伴隨著Mustang車型一路走來。譬如閣下眼前的這臺謝爾比GTE寬體版,似乎就與福特原廠的Mustang大相逕庭。

雖然我們並沒有在這臺GTE車型上看到令美系愛好者為之一震的V8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但在氣勢風格的營造上,視覺告訴我們它過關了!你我似乎都很容易將其與《極品飛車》遊戲中的主角聯想到一起,複雜的進氣格柵與趨向賽車風格的「前唇」相互搭配,沒錯!這明顯不是一臺「簡單的」Mustang。

身處PonyCar級別的Mustang總想著在六、七十年代向那些更為暴力魁梧的MuscleCar看齊,謝爾比版本的出現,讓「小馬」們距離自己的目標又近了一步。高聳的玻璃纖維材質發動機蓋有如魯式增壓風格改裝附身一般,欲爆裂開來、呼之欲出,它甚至讓那些身處駕駛室艙內的人,只能靠著「猜測」操控著車頭。

為了迎合尾部車寬達2095mm的「肥臀」,謝爾比的設計師團隊們不得不在車側的底邊位置絞盡腦汁,加入了一系列匹配度很高,卻又不搶風頭的碳纖維飾件,手工打造的寬體套件用環氧樹脂工藝拼合完成,效果一流。可別小看這幾處改動,它們的出現直接讓這臺體態更加豐腴的謝爾比GTE,比原廠Mustang足足輕出了42kg。

  

  為了證實自己是一臺原汁原味的美國車,你能夠在這臺謝爾比GTE寬體版身上捕捉到不少元素。譬如全車找不到哪怕一個泊車雷達、還有在狹窄街道毫無用武之地,只能駕駛於又寬又直的高速路才能一展神威的「大視野」左側外後視鏡、以及車尾保險槓下方被強制加裝的後霧燈等等。

從歷史至今,謝爾比GT家族在各個時期、都衍生出過不少版本,「GTE」的由來據悉是在一次Mustang粉絲聚會上出現的特殊版本,而「寬體版」的叫法同樣源於官方,絕非浪得虛名。上世紀六十年代,謝爾比在首臺Cobra車型上加入了寬體輪眉與簡短有力的鴨尾式尾翼,以此來讓其符合更優秀的空氣動力設計,在歐洲賽場上披荊斬棘。所以陡峭山崖旁的這臺全新謝爾比GTE寬體版,很明顯就是為了致敬當年的Cobra Daytona,而生的特殊車型。

 

相關焦點

  • 是極速車王那味兒!觸手可及謝爾比GTE
    [愛卡汽車 汽車文化 原創]《極速車王》,是的,那是一部加入了很多藝術處理手法的復古賽車題材電影作品。相信很多汽車愛好者早就在這次國內院線正式上映前,就一睹了卡羅爾·謝爾比和摯友肯·邁爾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的24小時勒芒賽場上,憑藉福特GT40 Mk.II賽車創造的傳奇故事。
  • 2019最燃爆的賽車電影《極速車王》!
    無疑就是好萊塢雙雄克裡斯蒂安·貝爾和馬特·達蒙聯手奉上的這部《極速車王》! 《極速車王》精彩片段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背景在1963年,福特汽車想要突破汽車市場高端品牌形象,
  • 詳解《極速車王》,法拉利和福特都只是配角
    歷史上阿斯頓馬丁的DBR1賽車確實是那一屆勒芒的冠軍,他們成功阻止了法拉利的連冠,代替捷豹幫助英國車隊扳回一城。不過這也成為了阿斯頓馬丁乃至是英國賽車在勒芒賽道上的絕唱。而謝爾比也是在1959年就因心臟病問題而宣布退役,《極速車王》基本是按照真實的歷史來的。
  • 賽車題材電影《極速車王》:憑什麼入圍奧斯卡
    和今年的幾部奧斯卡大熱門相比,《極速車王》這部電影整體的實力還是稍微有點弱,競爭奧斯卡最佳有點吃力,但是有了提名已經就 算是對其的最大肯定了。賽車題材的電影,能夠入圍奧斯卡,就跟漫威電影入圍了奧斯卡給人的感覺是一樣的,那就是真真有點不配。
  • 《極速車王》:一段恩怨,一段榮耀
    這是電影《極速車王》的故事起源,它帶來的是一段賽車史上的恩怨和糾葛,成就的是一段傳奇與榮耀。也或許,這完全就是一場賽車史上知名的醜聞。(1)去參加勒芒24小時耐力賽,給我狠狠踢法拉利的屁股!首先,將《Ford v. Ferrari》翻譯成《極速車王》,似乎遠沒有直譯成《福特大戰法拉利》更為驚爆眼球。
  • 《極速車王》第二幕主講是1966年謝爾比和邁爾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
    《極速車王》的第二幕主要講的是1966年謝爾比和邁爾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來到勒芒,而忽略了法拉利車隊。 那些想要看到電影中那種雙頭壟斷的人將會失望。這根本不是關於雙頭壟斷,而是關於雙頭壟斷一起對抗福特的內部系統,法拉利和福特擔任配角。
  • 不完美 才真實——《極速車王》首映式紀實
    2020年8月7日, 《極速車王》(英文名:Ford v Ferrari)終於迎來了國內首映,這部讓人期盼已久的賽車電影著實吊足了人們的胃口,兩位奧斯卡影帝 - 馬特·達蒙 與 克裡斯蒂安·貝爾 攜手共同演繹了謝爾比與邁爾斯的賽車傳奇。
  • 2019年最佳賽車電影——極速車王
    極速車王的故事起因起因是上世紀50年代,福特想打開歐洲市場,但是在歐洲的知名度不高,所以想通過賽車的方式打開知名度,但是這方面福特的經驗並不多。亨利福特二世覺得太沒面兒了,必須復仇,那怎麼辦呢,在賽道上幹掉法拉利是最好的辦法。於是便不惜重金開發賽車,打算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碾壓法拉利。福特聘請了當時唯一贏得了24小時勒芒耐力賽的美國人卡羅爾·謝爾比擔任汽車設計師並由他帶領的一隊美國工程師、設計師,以及他旗下的英國車手肯·邁爾斯來為他打造一輛全新福特賽車打敗法拉利。
  • 奧斯卡提名最佳影片《極速車王》,真實改編的另類「速度與激情」
    作為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九部之一,《極速車王》雖然未能拿到最佳影片等大獎,但還是拿下了最佳剪輯和最佳音效剪輯兩個技術獎項。《極速車王》的確是一部難得一見的賽車題材佳片。豆瓣有8.5的高分。它的英文原名是《Ford V. Ferrari》,直譯過來就是《福特對戰法拉利》。
  • 豆瓣8.5分,《極速車王》:憑什麼成為奧斯卡提名最佳影片?
    作為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九部之一,《極速車王》雖然未能拿到最佳影片等大獎,但還是拿下了最佳剪輯和最佳音效剪輯兩個技術獎項。 《極速車王》的確是一部難得一見的賽車題材佳片。豆瓣有8.5的高分。 它的英文原名是《Ford V.
  • 讓《極速車王》告訴你,這部飆車爽片為什麼比「速激」更好看?
    不過,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極速車王》並是不簡單的飆車「爽片」。如果想真正get到這部電影的精髓,請聽時光君詳細聊聊這部電影的幕後故事。《極速車王》是什麼來頭?《極速車王》是一部以賽車為背景的傳記片,電影的英文名是Ford v.
  • 《極速車王》上映,福特的逆襲不是重點,賽車精神才值得銘記
    Ferrari》(《極速車王》)終於在8月7日正式在大陸地區上映。就電影本身而言,《極速車王》堪稱是自2013年《RUSH》(《極速風流》)之後最為優秀的一部賽車題材電影。不過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極速車王》依舊有著能夠激發你腎上腺素的賽車追逐場景,更有著讓人過目不忘的情感對白與精神寄託。關於劇情《極速車王》的劇情主線,想必各位都有所了解。上世紀60年代牛逼轟轟的福特可謂是有錢的主,不過產品設計上的平庸很難迎合年輕人的胃口,唯有推出時尚運動的跑車才能收割年輕人的心。
  • 戰士上戰場《極速車王》
    19年年底出現一部由馬特達蒙與克裡斯蒂安貝爾主演的《極速車王》。這兩位還用介紹麼,大名鼎鼎的傑森伯恩與諾蘭的蝙蝠俠,火星種土豆的與19世紀變魔術的,好萊塢金童與著名的橡皮人。說了這麼多,也許在特定人群中還沒有王一博或張藝興有名氣。哈哈哈哈哈。
  • 個人意見|《極速車王》:諂媚逢迎金腰帶,捨命競速無屍骸
    儘管還沒確定這部電影什麼時候會在國內公映,對於目前官方給出的電影譯名——《極速車王》實在是很難不批判一番,誠然這樣的名字很容易讓觀眾想起6年前那部同樣講述賽車題材的《極速風流》,然而後者因為比國外晚了兩年時間引進,國內票房可以說是相當雞肋。
  • 蝙蝠俠化身車王!這部《極速車王》致敬你的純熱愛!
    這今天要介紹的這部《極速車王》裡蝙蝠俠這次化身車王肯·邁爾斯,開著最好的賽車,身邊有最懂車的羅賓「謝爾比」做助手,是不是想一想就感覺很帶勁?《極速車王》改編自歷史上真實人物發生的真實故事,相信看完電影的觀眾都會為這個故事感到相當震驚,會好奇它們是真實存在的還是編的。
  • 電影《極速車王》
    在今年的奧斯卡提名的電影裡,有一部《極速車王》是我的最愛。它跟當年的《極速風流》有何相似之處?在這裡我們唯一似曾相識的也就是雙雄(雙男主)的設定。左馬特.達蒙,右克裡斯蒂安.貝爾《極速風流》偏炫酷,《極速車王》偏寫實。影片基於真實故事改編,講述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亨利·福特二世,要求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和他的團隊,打造一輛全新的賽車,在1966年的勒芒世界錦標賽上打敗長期稱霸的法拉利。
  • 《極速車王》:2019最好的賽車片
    今年2月,《Ford v Ferrari》(國內譯名《極速車王》)獲得第92屆奧斯卡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剪輯獎,在豆瓣,評分高達8.6分。賽場上馳騁當然,為了故事更加戲劇化,《極速車王》並沒有嚴格按照當年的真實事件來拍攝,一些特別的處理和細微的改編,戲劇化的處理讓劇中人物更加「黑白分明」,看完電影,觀眾會對卡羅爾·謝爾比的改裝水平以及肯·邁爾斯的車技稱讚不已,但也會對福特那幫高管團隊嗤之以鼻,因為整個影片的結論是——一切都是為了賣車。
  • 極速車王:被遺忘的車王肯·邁爾斯,2大汽車公司鬥氣的犧牲品
    極速車王:被遺忘的車王肯·邁爾斯,2大汽車公司鬥氣的犧牲品2019年上映的美國電影《極速車王》,是一部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我會從「電影的名稱」揭示了故事的起源、車王是如何成為「犧牲品」以及肯和謝爾比聯手為賽車行業做出的貢獻來分析這部電影。
  • 《極速車王》:在追夢的道路上,付出付出了100%的努力
    電影《極速車王》是美國二十世紀福斯公司製作的傳記片,由著名導演詹姆斯·曼高德導演的榮獲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和其他最佳獎項,去年在美國家電影院放映。影片主要講述了幾個合伙人共同經營福特公司,最終成為勒芒第一支耐力賽冠軍車隊的故事,影片充滿了血液和體育運動中的速度刺激感。
  • 《極速車王》:福特與法拉利的恩怨情仇,讓人羨慕的邁爾斯!
    不惜一切代價,要贏得讓法拉利驕傲的法國24小時耐力賽:勒芒世界錦標賽但是以當時底特律公司的技術與標準,是完全製作不出這樣的"王者賽車",於是,亨利·福特找到了當時美國最偉大的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幫助自己設計並且製作一款可以戰勝法拉利的"超級賽車"因為福特與法拉利的這段過往,於是就有了今天介紹的這部由真實故事改編而來的傳記《極速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