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了疫情防控的常態化階段,老年人的健康生活、理想生活仍然是我們從國家、政府、社會、家庭和每個人都要關注的重點。」8月21日,在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和遠洋椿萱茂聯合舉辦的「中國式養老」主題研討活動上,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會長、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劉維林指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形勢下,老年人的生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老年人需求的突出變化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
醫療健康的需求更加突出。劉維林指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形勢下,無論是在機構當中,還是在社區、居家養老的老年人,他們的健康、醫療需求的滿足遇到了很多的障礙。這就導致老年人的健康教育,預防保健、醫療救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等多方面的醫療健康需求更加凸顯。
心理慰藉的需求更加顯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之下,醫療衛生機構封閉管理,養老機構封閉管理,我們的出行,我們的交往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湧現出來許多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心理慰藉、心理健康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
文化娛樂的需求更加迫切。以老年人的廣場舞活動受限舉例,在疫情和疫情防控常態化新形勢下,老年人的社區文化娛樂活動、文化體育活動都受到很大影響,對文化娛樂的需求更加迫切。
主動交往的需求更加凸顯。老年人的社會參與,社會互動和各方交流是老年人健康生活,理想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了疫情防控的常態化階段後,這些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難和問題,老年人主動交往的需求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在疫情和疫情常態化新形勢下,老年人這四個方面的需求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如何滿足老年人的新需求,劉維林從老年人主體和服務主體兩個方面提出應對措施。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會長、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劉維林)
老年人需要增強自主意識,轉變新的方式,豐富生活內容,提高素質能力。從老年人主體角度來說,我認為老年人需要增強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同時,改變行為方式和習慣,戴口罩、勤通風、少聚集等等,提高自主生活的能力。」
服務主體需要轉變服務理念,增加服務供給,創新服務手段,提高服務能力。服務主體要創新服務手段,並且要讓老年人能夠適應、運用好這些手段,跟上智能化生活,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提供堅強的保障。 (尹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