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態度,有溫度,讓育兒更簡單。
凌晨,一個19歲的女孩打電話給媽媽。
「媽,我現在掙了點錢,想買個房子。」「好呀好呀,到時候房產證上記得寫你弟弟的名字。」「為什麼不能寫我的名字?這是我出的錢啊。」「就寫你弟弟的名字,房本在你手上,你怕啥嘛?」
買房用的女孩的錢,但是房產證上卻要寫弟弟的名字,光是想想就替這個女孩委屈。
這個女孩叫曾沛馨,是娛樂圈的一個小明星,這個買房事件是她在綜藝節目《送一百位女孩回家》裡透露出來的。
當時看到這個環節,我的想法和節目主持人是一樣的:「難道你一點都不覺得,這件事有問題嗎?」
但顯然,曾沛馨並不太清醒。她說親生的總歸是親生的,將來她要是想把房子要回來,弟弟也是會給的。
她就像被家人洗腦了一樣,在接收到媽媽不合理的指令後,明明自己也覺得不舒服,但是最後還是試圖說服自己:媽媽說的是對的。
而她的媽媽很明顯就是重男輕女的觀念,家裡所有財產好處,包括女兒辛苦掙的錢,都必須留給兒子。
這種觀念在中國式家庭裡是根深蒂固的,也是毀人不倦的。
有人說,兒子是建設銀行,女兒是招商銀行。
養兒子,要大把大把地砸錢;養女兒,可以大把大把地撈錢。
在現實生活中,這些話並不誇張。
我認識一個女孩瑩瑩,她是單親家庭,媽媽撫養她和哥哥長大很不容易,吃了很多苦頭。
在她哥哥結婚的時候,瑩瑩媽跟她說:「媽的錢都是留給你哥的,將來你要是結婚媽沒有什麼能給你,你得自己掙。」
然後瑩瑩媽掏出了所有積蓄給哥哥買房子,讓他能夠順利結婚生子。
結果孩子剛出生,她哥哥就把瑩瑩媽拉去帶孩子,不僅不給贍養費,瑩瑩媽還得掏錢給她們做飯吃。
而且瑩瑩的嫂子特別兇,經常因為瑩瑩媽的一些失誤就破口大罵。
瑩瑩很心疼,一邊給她媽媽塞錢用,一邊勸她搬來跟自己住。
但是瑩瑩媽並不願意,即使帶娃做飯這些家務讓她疲憊不堪,她也甘之如飴。甚至還會將瑩瑩給她的錢都塞給兒子用。
女兒白白心疼母親,拿錢也換不來她的清醒;兒子拿著妹妹和母親的錢揮霍,卻從來不知道感恩。
如今瑩瑩也心涼了,不再去摻和他們母子的事情,三個曾經相依為命的關係就這麼淡掉。
就像拆東牆補西牆,最後東牆倒了,西牆還沒補好,只不過是白費功夫罷了。
每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都是女兒的「隱形監獄」,是兒子的「遊戲場」。
在監獄裡女兒感受不到家人的愛,他們帶來的只有恐懼和自卑,喪失熱愛生活的能力,沒有底氣。
在遊戲場裡,兒子肆意玩耍搗蛋,仗著父母的疼愛無法無天,被養成紈絝子弟的樣子。
而在監獄和遊戲場外的父母,其實也在被這种放縱的行為反噬,往後半生都要去填補「錯誤觀念」留下的漏洞——自卑的女兒和敗家的兒子。
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裡,受害的是每一個人。
在這裡奉勸各位父母:對待兒女,應當一碗水端平,把心態端平,把性格端平。
在綜藝節目裡,曾沛馨並沒有說出她的決定,是寫自己的名還是寫弟弟的名。
她的家人是否真的如她所想,不是貪圖她的錢財,我們也無從知曉。
但我希望她能在主持人的勸導下清醒過來。
畢竟保證不能當飯吃,最好的情況就是將一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
親愛的,關注+轉發+點讚再走唄~~~今天評論區聊聊「你想生男孩還是生女孩,為什麼?」[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