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祖國和人民燃燒 艾青和他的詩歌

2020-12-16 浙報融媒體

今年是著名詩人艾青誕辰110周年。1910年3月27日,艾青出生在浙江省金華市傅村鎮畈田蔣村。作為中國社會發展重大歷史進程的見證人,作為一位詩人,艾青將他的名字、他的詩歌深深地刻在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文化記憶中。

艾青的詩歌有著公認的歷久彌新的生命力。比如,他1932年7月因參加「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的革命進步活動在上海被捕入獄,透過監牢的小窗、眺望漫天垂落的雪花時寫給他的保姆的——「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兒是在獄裡,寫著一首呈給你的讚美詩,呈給你黃土下紫色的靈魂,呈給你擁抱過我的直伸著的手……」(《大堰河——我的保姆》)。再比如,1937年12月,艾青「悲哀浸融在那些冰涼的碎片一起」,在那個寒意逼人的夜晚寫下的——「被烽火所齧啃著的地域」「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封鎖著中國呀……」(《雪落在中國的土地》)。還有,時年29歲的艾青在武漢淪陷後,顛沛流離輾轉到湖南、廣西,飽受流離之難悲憤寫下的——「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愛這土地》)。這些寫於各個時期的詩句已經成為艾青的代名詞,穿越時空地流傳,賦予中國詩歌以嶄新的面貌。艾青也以其作品奠定了他在現、當代中國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艾青留給我們的20部長詩、近千首短詩和30多種著作,無一例外地忠誠於艾青自己的寫作觀。正因如此,也造就了他在20世紀的中國詩人當中,屬於創作時間長、藝術成就大、影響廣泛深遠的一位「我們時代偉大而獨特的詩人」。

艾青在1932年7月至1935年10月之間的監獄中創作了數十首詩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之外,他的《蘆笛》《聆聽》《透明的夜》……以及長詩《九百個》,斷斷續續通過探監的親朋好友帶到獄外發表。這些作品如同掛在長夜空中的啟明星,發出熠熠光芒。

艾青是愛國詩人,這種愛國情愫還貫穿於他的各個創作時期。他詩中所展現的「太陽」「土地」等意象,關乎的是國家、是人民、是整個中華民族。

艾青在皖南事變後到延安之前這段時間,幾乎是在「流亡」中度過的。這樣的生活狀態絲毫不影響他拿起筆,情緒飽滿地創作出了《復活的土地》《他起來了》《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北方》《我們要戰爭——直到我們自由了》《乞丐》《我愛這土地》《吹號者》……

艾青本人就是吹號者,他用詩歌向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發起了進攻。他在《復活的土地》中寫道:

……我們曾經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復活/已復活了/——苦難也已成為記憶

在它溫熱的胸膛裡/重新漩流著的/將是戰鬥者的血液

艾青的詩歌有著軍旅詩的特質:樸素、單純、集中、明快。當然,這與他自1941年到延安起直至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戎馬生活」有關。艾青曾這樣抒懷:「為國家,為民族,生活著,如果說我的作品還有用的話,就是因為它是和人民生活結合在一起。」

所有讀者都會有這種感受,艾青在延安時期創作的詩,顯得更有力量,仿佛從詩中聽得到勝利的跫跫足音;顯得更有質感,似乎看得見戰士們向勝利衝鋒的身影……他的經典之作《火把》《他死在第二次》《黎明的通知》《雪裡鑽》等,不僅描繪了延安的火把和黎明,更向全中國人民傳遞了勝利的火把,傳達了黎明的喜訊。

1980年6月16日,法國舉辦了「中國抗戰時期文學國際討論會」。艾青作為中國作家代表團重要成員,與劉白羽、吳祖光、孔羅蓀等六人共同出席這次盛會。討論會第四天的主題是「向艾青致敬」。當艾青步入會場的時候,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荷蘭、義大利、法國等國的逾百位專家學者共同起立,以熱烈的掌聲向艾青致意。國際社會給予抗戰時期的中國文學為戰爭取得最終勝利所發出的團結、鼓舞力量以充分肯定,並對以艾青為代表的中國詩人在戰爭中堅持不懈的創作以及取得的成果表達了崇高的敬意。

艾青與聶魯達、希克梅特並稱為20世紀三大「人民詩人」。1951年8月,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智利詩人聶魯達以國際和平獎委員會委員的名義來中國給宋慶齡頒獎。這是聶魯達首次到中國,並在艾青的陪同下分別考察了北京的名勝古蹟。兩位「人民詩人」一見如故,聶魯達稱艾青是中國詩壇的泰鬥。

艾青對詩的熱愛表現在他不改初心地寫詩。即使上世紀50年代經歷北大荒、新疆等地的艱苦歲月考驗,艾青仍沒有放下筆。他依然以詩人的眼睛,發現那裡的真、善、美,用詩句謳歌那裡的建設者。這個時候的艾青,字裡行間依然樂觀,依然充滿著向上的力量。艾青以「年輕的城」作為自己生活和創作基地,《從南泥灣到莫索灣》《地窩子》《鋪路》《槐樹》《燒荒》《帳篷》……艾青繼續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長詩《踏破荒原千裡雪》《哈馬通河上的朝霞》也創作於此期間。艾青還在這裡完成了《綠洲筆記》、報告文學《蘇長福的故事》的創作。

艾青在抗戰初期就說過:「個人的痛苦與歡樂,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和歡樂裡;時代的痛苦和歡樂,也必須糅合在個人的痛苦和歡樂中。」

艾青和他的詩皆以這種胸襟經歷著歲月滄桑。

回到北京時,艾青已是年逾花甲,卻煥發了他創作的二次青春——《在浪尖上》《光的讚歌》《魚化石》《鏡子》,這一叢叢歸來的花簇再次吸引了中外讀者的目光,艾青憑藉著他的新作,又一次回到讀者當中。其中《魚化石》一詩,即是在《解放軍報》長徵副刊發表的。《光的讚歌》等詩作一經發表,旋即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人們注意到,艾青的詩除了他的生動形象的藝術特點外,還多了深邃的哲理和濃鬱的情思。

《光的讚歌》猶如巨浪拍岸,激揚著詩人的哲思。艾青在詩中寫道:

即使我們是一支蠟燭/也應該「蠟炬成灰淚始幹」/即使我們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關鍵時刻有一次閃耀/即使我們死後屍骨都腐爛了/也要變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燒

這是燃燒著的戰歌,這是時代偉大歌手的宣言。

艾青一走向詩壇,就是一位用畢生謳歌光明的詩人。他的詩歌選擇了時代,實現了和時代同悲歡,因此經得起歲月和讀者的檢驗,這是艾青詩歌具備恆久魅力之原因所在。

1996年5月5日,艾青離我們而去,但他的詩卻從未走遠。時間遠去,詩魂永存。詩人艾青仍然與海同在,與山同高,以他的風趣和快樂,以他的沉默和安詳,以他的才華和智慧,以他的博大和寬容,活在讀者心中。

值班主編:徐賢飛

相關焦點

  • 金華舉辦第二屆艾青詩歌節: 研究艾青詩學,弘揚艾青精神
    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院長謝冕、中國詩歌學會會長黃怒波,中共金華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林丹軍,中共金華市金東區委書記程天雲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金華市金東區區長陳峰齊主持。林丹軍在開幕式致辭中不無動輕情地講到,傅村鎮畈田蔣村是艾青先生的家鄉,這裡有先生兒時的記憶,是他成長過程中對人民大眾的同情之心、對祖國故鄉的熱愛之情的萌發地。
  • 艾青:為太陽、土地和火把寫詩
    一年後,這首詩名為《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詩將傳遍中華大地,為那些掙扎在生活苦難中的人們帶來慰藉和動力。  從巴黎到上海  1932年,馬賽港,一艘駛往東方的船起航了,後來的「艾青」正在這艘船上,此時,他還被人稱為蔣海澄,是一個在巴黎學習繪畫的學生,偶爾會用「莪伽」為筆名寫寫詩。
  • 艾青:永遠和正直、勤勞的人在一起
    他,就是當代中國有世界影響的大詩人——艾青。在民族危亡的年代,艾青沒有失去對光明的信念,而是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禮讚光明、禮讚太陽、禮讚人民,表達了對和平與尊嚴的熱切呼喚。在蒙受屈辱與苦難的日子裡,他沒有低下高貴的頭顱,而是堅信「即使是磷火,還是在燃燒」。
  • 艾青:永遠和正直、勤勞的人在一起(文末有贈書)
    他,就是當代中國有世界影響的大詩人——艾青。1986年1月30日,詩人艾青在《詩刊》會議上。張祖道攝在民族危亡的年代,艾青沒有失去對光明的信念,而是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禮讚光明、禮讚太陽、禮讚人民,表達了對和平與尊嚴的熱切呼喚。在蒙受屈辱與苦難的日子裡,他沒有低下高貴的頭顱,而是堅信「即使是磷火,還是在燃燒」。
  • 《光明日報》上的艾青足跡
    ● 1981年11月17日刊發艾青專為祝賀中國女排奪取世界冠軍所作的詩,「全國人民的眼睛/都在注視著你們/你們的每個動作/聯繫著千萬人的心/你們勇敢頑強/你們沉著堅韌/光榮屬於你們/全世界看著紅旗上升/在這初雪的冬天/在這首都北京/傳來中國女排七戰七勝/為祖國送來勝利的春風」。
  • 跟隨聶魯達和艾青的腳步
    智利在南美國家中率先與新中國建交,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智利詩人聶魯達曾三次訪問中國,他把中國人民稱作「兄弟」,對新中國和中國民眾的感情流露在《中國大地之歌》的字裡行間。他第二次訪華時結識中國詩人艾青,並在第三次訪華時與艾青同遊滇池石林,品嘗重慶美食,共賞三峽風光。
  • 劉炳晨:紀念詩壇泰鬥艾青誕辰110周年——重讀《艾青詩論》一書感悟
    談到詩的出路問題,艾青在文中鮮明地指出:「文藝同勞動人民相結合,為工農兵服務,走大眾化的道路,這是一次新的文藝革命,這次革命,完成了『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新文藝所沒有完成的工作——新文藝和廣大的勞動人民結合起來了。」艾青高度讚揚了優秀的陝北民歌,主張從民歌中汲取營養。
  • 艾青:憂鬱的抒情基調,永恆的土地情結,譜寫民族的苦難
    艾青詩歌創作與西方象徵派的聯繫艾青的詩歌創作,主要受到了西方象徵派、印象派的影響,他的詩歌表現出了明顯的西方現代詩歌的藝術特徵。但是艾青沒有忘記他是中國的兒子,這也使得他大部分詩歌都是在描寫這多難的土地與貧苦的人民。
  • 《艾青詩選:如何讀詩》知識總結
    1.表現深沉的愛國之情艾青的詩歌分為兩部分,新中國成立前多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觸去詛咒黑暗,謳歌光明,表達對祖國深沉的愛;新中國成立後多以樸實的語言來歌頌勞動人民,禮讚社會主義美好的生活。艾青的詩歌,根據抒發感情的需要,多採用長短相間、錯落有致的散文句式。如「大堰河,為了生活,在她流盡了她的乳液之後,她就用抱過我的兩臂,勞動了」,這幾句就不講究韻腳,不受現代格律限制,句無定字,有長有短,給人以參差美。
  • 名著考點 國家靈魂的守護者《艾青詩選》
    主要作品集:《大堰河—我的保姆》、《我愛這土地》、《北方》、《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陽》、《黎明的通知》、《雪裡鑽》、《歸來的歌》、《彩色全詩》、《雪蓮》、《艾青詩選》等。考點二:《艾青詩選》—主題思想 (帶著思想去讀艾青的詩歌)1.
  • 九年級上冊名著導讀之《艾青詩選》,收藏學習
    詩歌風格詩歌風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建國後,又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讚光明,思考人生。他的「歸來」之歌,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
  • 《艾青詩選》,2020年中考名著閱讀知識講解
    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後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且影響重大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最高勳章。他的詩歌,以現實主義為主體,汲取了象徵主義的養分,風格樸素清新、深沉雋永,明朗卻不流於直露,時有含蓄卻不至於晦澀,實踐著「樸素、單純、集中、明快」的詩歌美學主張。
  • 著名詩人艾青誕辰110周年,家鄉組織網絡活動緬懷
    今年3月27日,是著名詩人艾青誕辰110周年的日子。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艾青家鄉、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相關部門獲悉,當地通過網絡緬懷的方式紀念了這位「人民詩人」。為紀念艾青誕辰110周年,金華市金東區委宣傳部開展了網絡紀念活動。沒有舞臺,也沒有文藝活動,在疫情期間,金東的大人和小孩以朗誦經典艾青詩歌的方式,在網絡開展相關紀念活動。中國詩歌學會副秘書長、首屆艾青詩歌節組織人木汀將珍藏多年的新中國前出版的艾青詩選、艾青各個時期的照片及影像資料與網友們共同分享。
  • 《艾青詩選》綜合診斷
    《艾青詩選》綜合診斷一、填空題。1.艾青(1910-1996),原名,中國詩人,他的成名作是《》《》等。2.20世紀30年代艾青詩歌的主要意象是和。你能結合時代背景和煤的特點簡單分析一下煤和我們的民族有什麼共同之處嗎?四、綜合性學習。2020年是艾青110周年誕辰,為緬懷詩人,紀念詩人的傑出成就,歌唱偉大的詩魂,激發我們愛祖國、愛家鄉的真切情感,學校舉辦了「艾青,我為你驕傲」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 艾青的太陽象徵光明和新生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曾任《人民文學》副主編、《詩刊》和《收穫》編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等職。著有詩集《大堰河》、《北方》、《歸來的歌》等。詩歌:太陽從遠古的墓塋/從黑暗的年代/從人類死亡之流的那邊/震驚沉睡的山脈/若火輪飛旋於沙丘之上太陽向我滾來……/它以難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樹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帶著狂歌奔向它去/當它來時,我聽見/冬蟄的蟲蛹轉動於地下/群眾在曠場上高聲說話/城市從遠方/用電力與鋼鐵召喚它/於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開/陳腐的靈魂/擱棄在河畔/我乃有對於人類再生之確信
  • 【教育整頓 】詩歌兩首 | 《忠誠於勇敢》《為燃燒的青春「點讚」》
    【教育整頓 】詩歌兩首 | 《忠誠於勇敢》《為燃燒的青春「點讚」》 2020-10-19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再讀艾青:以火把照亮人類的「至暗時刻」
    就在特殊的今年,在被文學界命名為「艾青詩歌月」的語境下,重讀這位詩歌先賢的詩歌,從他的啟示和歌詠中,我依然感受到他穿越幽冥的時空對靈魂的鞭打。 在現當代文學史上,艾青無疑是現代詩的大家。早年他受林風眠的推薦,到巴黎求學,深受印象派繪畫和法國象徵主義詩歌浸淫。然而,艾青並非食洋不化,他將現代主義精神營養有機地融化為自己創作生命的血肉,他詩作中西方色彩並不是顯而易見的,而是活的精神。
  • 以火把照亮人類的「至暗時刻」——2020年再讀艾青
    來源:中國作家網 作者:楊克  就在特殊的今年,在被文學界命名為「艾青詩歌月」的語境下,重讀這位詩歌先賢的詩歌,從他的啟示和歌詠中,我依然感受到他穿越幽冥的時空對靈魂的鞭打。在現當代文學史上,艾青無疑是現代詩的大家。早年他受林風眠的推薦,到巴黎求學,深受印象派繪畫和法國象徵主義詩歌浸淫。然而,艾青並非食洋不化,他將現代主義精神營養有機地融化為自己創作生命的血肉,他詩作中西方色彩並不是顯而易見的,而是活的精神。
  • 艾青《光的讚歌》:世界要是沒有光,也就沒有揚花飛絮的春天
    早在30年代就寫了《太陽》,後來又陸續寫了《黎明》、《向太陽》、《給太陽》、《太陽的話》、《野火》、《黎明的通知》和長詩《火把》。詩人總是用閃爍著生命火焰的形象來表現我們戰鬥的時代和戰鬥的人民。《光的讚歌》寫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不久,這時老詩人已歷盡滄桑回歸詩壇,他看見百廢俱興的局面,振奮不已,寫出了這首長詩《光的讚歌》。
  • 紀念艾青:抗疫時期這句詩何以成為集體表達?
    詩歌評論家張同吾說,「他所創作的長詩《向太陽》和《火把》,以磅礴的氣勢表現了中華民族所煥發出的振奮精神和英雄氣概。」  古典詩有韻律美,唐詩宋詞的音樂美對詩歌的流傳非常重要。雖然新詩是自由的,但是也要有韻律美。  西方現代派與傳統詩歌結合,就是艾青選的路。  三是用廣大人民接受的語言。艾青詩歌結構精緻、語言寫實,大家都讀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