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上的艾青足跡

2020-12-15 光明日報

● 1956年12月22日刊發艾青組詩《海邊詩抄》,他在《珠貝》一詩中寫道,「凝思花露的形狀/喜愛水晶的素質/觀念在心裡孕育/結成了粒粒真珠」。

● 1981年11月17日刊發艾青專為祝賀中國女排奪取世界冠軍所作的詩,「全國人民的眼睛/都在注視著你們/你們的每個動作/聯繫著千萬人的心/你們勇敢頑強/你們沉著堅韌/光榮屬於你們/全世界看著紅旗上升/在這初雪的冬天/在這首都北京/傳來中國女排七戰七勝/為祖國送來勝利的春風」。

● 1984年7月14日刊發艾青的隨筆《我和聶魯達的交往》,文中寫道,「在逛頤和園的時候,我說:『你姓聶,按漢字寫,聶字由三個耳朵構成,而你只有兩個耳朵,多了一個耳朵,放在哪裡?』他馬上回答:『一個耳朵放在前額上,可以傾聽未來。』並用手拍拍前額。『一個耳朵傾聽未來』,這回答多好。他就是以一個耳朵傾聽將要發生的和沒有發生的」。

● 1991年8月21日刊發報導《〈艾青全集〉出版發行》,報導稱,《艾青全集》收編了艾青從1928年至1990年幾乎全部文學作品、具有權威性研究資料,其中某些作品是首次向公眾披露。

● 1996年1月20日刊發作家周明的短文《看望艾青》,文中寫道,「我們剛一坐定,艾青不無感慨地對曉雪說:『一生認準一個人不容易。你年青時就認準了我,寫出了《生活的牧歌》。我一生歌頌生活……』他重複幾遍這句話」。

● 1996年5月6日刊發記者朱暉的報導《著名詩人艾青在京逝世》:5月5日凌晨4點15分,著名詩人艾青走完了86載人生路程,在他的家中溘然仙逝。

● 1996年5月22日刊發詩人趙愷哀悼艾青所作的詩《走向青銅——艾青詩祭》,詩中寫道:「作為煤炭!/他擁抱光。/光是燃燒的哲學!/艾青是詩的哲學。」

● 2005年9月30日國慶特刊上刊發艾青的詩《國旗》,「我們愛五星紅旗/像愛自己的心/沒有了心/就沒有了生命/我們守衛它/它是我們的尊嚴/我們跟隨它/它引我們前進」。

● 2010年3月26日刊發記者李蕾的報導《艾青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在京舉行》,其中寫道: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在講話中指出,艾青是一位視寫作如同生命,一生追求崇高精神生活的詩人。他的詩作把個人命運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難和抗爭中,傳達了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和人民昂揚奮進的心聲。他通過艱苦卓絕的藝術探索和藝術創新,把一個時代一個民族心靈深處的聲音傳達給我們,傳達給世界,發人深思,讓人銘記。

● 2015年7月3日刊發詩人七月的詩《叩問艾青——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而作》,詩中這樣寫,「我終於悟出/你為什麼要親聆隆隆的槍炮聲/是因為你必須舉起筆/與戰士一同瞄向敵人/你必須讓全世界的眼睛/看到中國將士不屈的身影/在用自己的頭顱向法西斯開火/你必須履行/詩歌的責任/擔起人民詩人的歷史重擔」。

● 2020年7月3日刊發馮雷的文章《「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紀念艾青誕辰110周年》,其中寫道:「如果說『土地』凝聚了艾青對國家、對民眾深沉、痛切的愛,那麼『太陽』則閃耀著艾青所嚮往的光明、勝利以及美好生活的光華。作為大詩人,艾青極具性格魅力,熱烈,叛逆而倔強,百鍊成鋼而又矢志不渝,在追求藝術、追求解放的過程中,他始終保持著堅定的信念、充沛的感情和頑強的鬥志。無論是從曲折的經曆本身來看,還是從廣泛的牽涉面來看,艾青的人生堪稱傳奇,滿懷詩意。」

相關焦點

  • 艾青的太陽象徵光明和新生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曾任《人民文學》副主編、《詩刊》和《收穫》編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等職。著有詩集《大堰河》、《北方》、《歸來的歌》等。詩歌:太陽從遠古的墓塋/從黑暗的年代/從人類死亡之流的那邊/震驚沉睡的山脈/若火輪飛旋於沙丘之上太陽向我滾來……/它以難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樹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帶著狂歌奔向它去/當它來時,我聽見/冬蟄的蟲蛹轉動於地下/群眾在曠場上高聲說話/城市從遠方/用電力與鋼鐵召喚它/於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開/陳腐的靈魂/擱棄在河畔/我乃有對於人類再生之確信
  • 金華舉辦第二屆艾青詩歌節: 研究艾青詩學,弘揚艾青精神
    林丹軍在開幕式致辭中不無動輕情地講到,傅村鎮畈田蔣村是艾青先生的家鄉,這裡有先生兒時的記憶,是他成長過程中對人民大眾的同情之心、對祖國故鄉的熱愛之情的萌發地。舉辦第二屆中國(金華)艾青詩歌節開幕式,並開工建設詩歌公園,是家鄉人民對艾青先生的無限追思,也是我們立足當前,踏著先輩足跡,繼續努力奮鬥,追求和創造美好生活的具體舉措。
  • 艾青:永遠和正直、勤勞的人在一起(文末有贈書)
    在20世紀中國新詩的地平線上,一個巨大的身影,穿過黎明的風,迎著太陽走過來了。他,就是當代中國有世界影響的大詩人——艾青。1986年1月30日,詩人艾青在《詩刊》會議上。張祖道攝在民族危亡的年代,艾青沒有失去對光明的信念,而是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禮讚光明、禮讚太陽、禮讚人民,表達了對和平與尊嚴的熱切呼喚。在蒙受屈辱與苦難的日子裡,他沒有低下高貴的頭顱,而是堅信「即使是磷火,還是在燃燒」。在新時期到來之際,他又煥發出詩的青春,以詩人的良知,把親身的經歷,以及自己的反思,凝結為詩的意象,向自己的讀者和時代訴說。
  • 名著考點 國家靈魂的守護者《艾青詩選》
    解放前期,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和關心,嘆息民族的命運。 抗戰年間:中華民族遭受嚴重的苦難,也是最悲痛的年代。此時的艾青在中國大地上流浪,接觸到了社會底層人民的苦難現實,也洞悉了中華民族所蘊含著偉大的精神和力量。
  • 《艾青詩選》綜合診斷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無數的/我們的年老的母親,/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裡,/就像異邦人/不知明天的車輪/要滾上怎樣的路程……——而且/中國的路/是如此的崎嶇,是如此的泥濘呀。」這些詩句出自艾青的作品《》。
  • 艾青:憂鬱的抒情基調,永恆的土地情結,譜寫民族的苦難
    艾青的詩歌中充滿了憂鬱的色彩,憂鬱也成為了艾青的代名詞。在中國已經完成了社會解放的新時期,艾青的《在浪尖上》仍舊發出了"至今還留下深刻的內傷"的吶喊。艾青憂鬱氣質的形成並不是完全受到象徵派詩歌的影響,也是因為他獨特的人生經歷所造成的。
  • 艾青:永遠和正直、勤勞的人在一起
    1986年1月30日,詩人艾青在《詩刊》會議上。張祖道攝艾青(右)與巴金在交談 資料圖片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在20世紀中國新詩的地平線上,一個巨大的身影,穿過黎明的風,迎著太陽走過來了。他,就是當代中國有世界影響的大詩人——艾青。在民族危亡的年代,艾青沒有失去對光明的信念,而是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禮讚光明、禮讚太陽、禮讚人民,表達了對和平與尊嚴的熱切呼喚。在蒙受屈辱與苦難的日子裡,他沒有低下高貴的頭顱,而是堅信「即使是磷火,還是在燃燒」。
  • 《艾青詩選:如何讀詩》知識總結
    《艾青詩選:如何讀詩》知識總結知識超市艾青詩歌特點1.表現深沉的愛國之情艾青的詩歌分為兩部分,新中國成立前多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觸去詛咒黑暗,謳歌光明,表達對祖國深沉的愛;新中國成立後多以樸實的語言來歌頌勞動人民,禮讚社會主義美好的生活。
  • 流浪詩人艾青:我用我嘶啞的喉嚨歌唱
    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隆隆炮聲響起,古老的中華大地上一陣痛苦的痙攣。一個叫艾青的年輕人,冥冥中仿佛聽到了祖國深切的呼喚。他從沉湎於藝術的殿堂裡,他從嚮往著流浪的天真裡,走,走了出來,走至那熱烈的太陽與滾燙的土地。
  • 紀念艾青:抗疫時期這句詩何以成為集體表達?
    高瑛非常感動:「視頻做得很好,我非常感激你們,沒有忘記艾青。謝謝你們,謝謝孩子們!」  她說,在這個特別而忙碌的抗疫時期,她特別感動。  事實上,這幾天在網絡上,千千萬萬年輕人也被艾青的一句詩感動。
  • 《艾青詩選》,2020年中考名著閱讀知識講解
    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後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且影響重大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最高勳章。他的詩歌,以現實主義為主體,汲取了象徵主義的養分,風格樸素清新、深沉雋永,明朗卻不流於直露,時有含蓄卻不至於晦澀,實踐著「樸素、單純、集中、明快」的詩歌美學主張。
  • 九年級上冊名著導讀之《艾青詩選》,收藏學習
    詩歌風格詩歌風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建國後,又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讚光明,思考人生。他的「歸來」之歌,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
  • 2020年再讀艾青:以火把照亮人類的「至暗時刻」
    4年前的夏天去過艾青的家鄉,那一天是5月26日,我隨手記下了進故人居偶書:「畈田蔣村是一顆晶瑩的黑眼珠/艾青故居是炯炯瞳仁/此刻這隻眼睛滿含淚水/雨,下個不停」。村頭的一塊大石頭上就刻著艾青《我愛這土地》。一首好詩,能歷經時間淘洗依舊閃閃發光的重要因素就是它巨大的感染力,結句「為什麼我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 以火把照亮人類的「至暗時刻」——2020年再讀艾青
    4年前的夏天去過艾青的家鄉,那一天是5月26日,我隨手記下了進故人居偶書:「畈田蔣村是一顆晶瑩的黑眼珠/艾青故居是炯炯瞳仁/此刻這隻眼睛滿含淚水/雨,下個不停」。村頭的一塊大石頭上就刻著艾青《我愛這土地》。一首好詩,能歷經時間淘洗依舊閃閃發光的重要因素就是它巨大的感染力,結句「為什麼我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 著名詩人艾青誕辰110周年,家鄉組織網絡活動緬懷
    今年3月27日,是著名詩人艾青誕辰110周年的日子。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艾青家鄉、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相關部門獲悉,當地通過網絡緬懷的方式紀念了這位「人民詩人」。為紀念艾青誕辰110周年,金華市金東區委宣傳部開展了網絡紀念活動。沒有舞臺,也沒有文藝活動,在疫情期間,金東的大人和小孩以朗誦經典艾青詩歌的方式,在網絡開展相關紀念活動。中國詩歌學會副秘書長、首屆艾青詩歌節組織人木汀將珍藏多年的新中國前出版的艾青詩選、艾青各個時期的照片及影像資料與網友們共同分享。
  • 為祖國和人民燃燒 艾青和他的詩歌
    再比如,1937年12月,艾青「悲哀浸融在那些冰涼的碎片一起」,在那個寒意逼人的夜晚寫下的——「被烽火所齧啃著的地域」「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封鎖著中國呀……」(《雪落在中國的土地》)。還有,時年29歲的艾青在武漢淪陷後,顛沛流離輾轉到湖南、廣西,飽受流離之難悲憤寫下的——「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愛這土地》)。
  • 12·周末薦詩丨艾青:若火輪飛旋於沙丘之上,太陽向我滾來
    太陽/艾青從遠古的墓塋從黑暗的年代從人類死亡之流的那邊震驚沉睡的山脈若火輪飛旋於沙丘之上太陽向我滾來……——它以難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樹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帶著狂歌奔向它去——當它來時,我聽見冬蟄的蟲蛹轉動於地下群眾在曠場上高聲說話城市從遠方用電力與鋼鐵召喚它——於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開陳腐的靈魂擱棄在河畔我乃有對於人類再生之確信一九三七年春
  • 艾青《光的讚歌》:世界要是沒有光,也就沒有揚花飛絮的春天
    讀艾青的長詩《光的讚歌》,我從中讀到了沉思,讀到了哲理,讀到了醜與美,讀到了善與惡,讀到了白天與黑夜,讀到了當前與未來。在時空的逆轉中,我們其實是宇宙的一粒微塵,無比渺小與迷茫。艾青是一位舉著火把,穿過黑夜尋求與光明擁抱的詩人。
  • 中考必讀名著系列——《艾青詩選》複習題
    《艾青詩選》複習題1.《礁石》中的含著微笑 看著海洋有什麼含義?B.關於'土地''河流''風''黎明'的一組詩句,抒寫了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嚮往和希冀.C.'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這兩句詩形象而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且隱含獻身之意.D.'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兩句詩中的'我',指喻體'鳥'而不是指詩人自己.
  • 艾青狂追學生韋瑩,婚後卻後拋妻棄子愛上別人,艾青:婚姻不幸
    韋瑩(右)1936年的時候,14歲的韋瑩正在常州武進女子師範學校上初三。這年,班上來了一個姓蔣的國文老師,他玉樹臨風,談吐不凡,尤其是課堂上的詩歌朗誦別有韻味,讓原本枯燥的課堂煥發出了生機,大家都很喜歡他。沒錯,這位蔣先生,就是著名詩人艾青。艾青原名蔣正涵,1910年出生於浙江金華,在巴黎留過學,主攻繪畫和現代派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