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不對稱配體金屬超分子的自組裝及掃描隧道顯微鏡表徵

2021-01-08 科學網

具有不對稱配體金屬超分子的自組裝及掃描隧道顯微鏡表徵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1:44:14

深圳大學李霄鵬團隊揭示了具有不對稱配體金屬超分子的自組裝並使用掃描隧道顯微鏡進行表徵。相關論文發表在2021年1月4日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

不對稱和不對稱結構廣泛存在,在自然界和生命系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金屬超分子組裝領域,利用非對稱模塊構建人工結構尚處於起步階段。

該文中,研究人員報導了基於兩個不對稱雙層配體的超分子體系的自組裝。藉助超高真空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UHV-LT-STM),研究人員研究了對應四種類型結合模式的具有兩個主要的構象配合物A的配體LA的四種異構結構。研究人員研究了配體LA與兩種主要構象配合物A的四種結合模式對應的四種異構體結構。通過STM測量的異構體分布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得到的每個異構體的總結合能表明,最豐富的異構體可能是總結合能最高的最穩定的異構體。

最後,通過縮短內外層之間的連接體和臂長,可以將不對稱配體LB的排列控制在與B的單一構象相對應的一種結合模式內。

附:英文原文

Title: Self-Assembly of Metallo-Supramolecules with Dissymmetrical Ligands and Characterization by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Author: Junjuan Shi, Yiming Li, Xin Jiang, Hao Yu, Jiaqi Li, Houyu Zhang, Daniel J. Trainer, Saw Wai Hla, Heng Wang, Ming Wang, Xiaopeng Li

Issue&Volume: January 4, 2021

Abstract: Asymmetrical and dissymmetrical structures are widespread and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nature and life systems. In the field of metallo-supramolecular assemblies, it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for constructing artificial architectures using dissymmetrical building blocks. Herein, we report the self-assembly of supramolecular systems based on two dissymmetrical double-layered ligands. With the aid of ultra-high-vacuum, low-temperature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UHV-LT-STM), we were able to investigate four isomeric structures corresponding to four types of binding modes of ligand LA with two major conformations complexes A. The distribution of isomers measured by STM and total binding energy of each isomer obtain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calculations suggested that the most abundant isomer could be the most stable one with highest total binding energy. Finally, through shortening the linker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layers and the length of arms, the arrangement of dissymmetrical ligand LB could be controlled within one binding mode corresponding to the single conformation for complexes B.

DOI: 10.1021/jacs.0c12508

Source: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12508

 

相關焦點

  • CCS Chemistry | AIE超分子籠-剛性配體讓溶液態也能高效發光
    吉林大學王明教授和徐斌教授設計併合成了含有四苯乙烯單元的三聯吡啶配位超分子籠,通過提高配體的剛性實現了溶液態下的高效發射,螢光量子效率可達20.79%。配位驅動的超分子組裝是超分子化學中的熱門研究領域之一,由於金屬離子的配位作用具有高度的定向性和可預測性,所以配位組裝是合成具有精確尺寸和形狀超分子結構的有力策略。
  • 蘇州大學郎建平/牛政課題組JACS:具有可控變形度的超分子八面體籠...
    由於金屬配體的高度定向性和可預測性,超分子組裝為構建具有設計幾何結構和對稱性的各種含金屬實體提供了強有力的途徑。超分子籠具有預先設計的多面體幾何形狀、窗口和空穴,在化學傳感、催化、分子封裝和分離等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通過 Lewis鹼性給體亞單位與Lewis酸受體的配位組裝超分子籠體已取得重大進展 。通常金屬中心周圍的交錯帶角的高度可預測性使得超分子籠的設計成為可能,儘管有限的可能性阻礙了其結構的進一步多樣性設計。結合配位和共價鍵所提供的角度的多樣性為構建獨特的超分子籠結構提供了一種很有前途的策略。
  • 合肥工業大學在結晶驅動共軛高分子不對稱自組裝領域取得新進展
    他們利用共軛聚噻吩的結晶性和聚異腈的螺旋手性實現了單手性螺旋膠束的可控自組裝。相關工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2020, DOI:10.1002/anie.202006561)。論文第一作者為化學與化工學院博士生許磊。螺旋結構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如蛋白質的α-螺旋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等。
  • 西科大超分子自組裝研究成果登上化學領域國際期刊
    8月20日記者獲悉,近日,西安科技大學在超分子自組裝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西科大化工學院楊再文副教授課題組參與的研究成果在化學領域國際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ACS)發表。該研究成果為離散有機鉑金屬環的層級自組裝及其螢光發射研究。離散有機鉑金屬環的層級自組裝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 金屬有機超分子配合物研究獲進展 —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陳俊生)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韓克利帶領的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團隊與美國猶他大學合作,在金屬
  • 發光學報 | 當稀土遇見分子籠:新型發光超分子體系
    配位導向自組裝在多組分超分子聚集體的可控構築和調控方面展現出優異的高效性與多樣性。利用具有明確配位構型的過渡金屬為節點,通過有機構築基元的合理設計與調控,各種幾何形狀的多核金屬有機分子籠的結構設計成為可能,其中具有絕對立體構型的手性配位超分子體系也被相繼報導。
  • 《大分子》瞬態金屬配位,自愈可塑型的聚(惡唑啉)超分子水凝膠
    圖6.通過添加0.5當量的(a)Ni2+離子和(b)Fe2+離子,使用3 rad/s的固定頻率,從7 wt%的聚合物溶液中獲得的金屬-超分子水凝膠的循環應變時間掃描流變學。5.降解性和吸水能力進行了有關降解性和吸水能力分析的研究,以研究金屬-配體配合物的穩定性和惰性。
  • CCS Chemistry | 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齊上陣,烯烴聚合調控策略取得...
    金屬-金屬協同效應已被廣泛用於聚合反應且被證明能有效地調節聚合物的微觀結構。然而,該技術需要合成雙核或多核的過渡金屬催化劑,製作過程複雜且費時。近年來,超分子化學提供了一種簡單和通用的策略,利用多種非共價相互作用(如金屬配體配位、氫鍵、範德華作用、芳香族堆疊)進行組裝,使快速構建和調製雙核/多核催化劑成為可能,且非共價相互作用的動態和可逆特性使其結構易於調整。
  • 超分子界面聚合及其產品關鍵詞
    與均相溶液中的超分子聚合相比,超分子界面聚合具有以下優勢:(1)製備方法簡便、可控、易操作;(2)產物的聚合度不易受單體摩爾比及濃度影響;(3)單體選擇範圍寬,可用於溶解性質差異大、不易找到共溶劑的單體。
  • 量子中心江穎等研製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並捕捉到極化子動力學行為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教授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孟勝研究員、翁羽翔研究員以及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王恩哥院士等合作,研製出國內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實現飛秒級時間分辨和原子級空間分辨,並捕捉到金屬氧化物表面單個極化子的非平衡動力學行為。
  • CRPS綜述:通過超分子組裝構建智能發光材料
    CRPS綜述:通過超分子組裝構建智能發光材料 2020-09-03 1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CCS Chemistry | 壓力誘導結塊---新的自組裝方式獲得大面積超分子...
    受此現象啟發,北京大學閻雲教授提出從形成沉澱的分子自組裝系統出發,製備跨尺度的分子自組裝材料。因為分子自組裝過程與結晶類似;而自組裝體系的沉澱顆粒中含有分子有序排列的微區,可充當「晶種」。與常規粉末材料相比,系統中有序微區邊緣上的分子之間存在非共價相互作用,因此具有很強的融合趨勢。當大量這樣的微區發生融合時,就會產生跨尺度的分子自組裝材料。
  • 利用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研究原子尺度上的電荷動力學
    許多微觀物理化學過程發生在皮秒和飛秒量級,傳統的掃描隧道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能夠以原子級分辨觀察表面結構和電子態,但其時間解析度不足以解析皮秒和飛秒尺度的超快動力學過程。
  • 廈門大學江雲寶教授課題組:超分子手性的非線性相關
    超分子手性聚集體由手性構築基元藉由分子間非共價作用形成,或非手性構築基元在手性模板分子誘導下組裝形成,已在不對稱催化、手性識別和分離、手性發光材料、光伏器件等領域展現應用價值。
  • 鉑(II)鑷子誘導具有優良環境耐受性的超分子手性產生
    鉑(II)鑷子誘導具有優良環境耐受性的超分子手性產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 16:53:2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Feng Wang小組的最新研究揭示了鉑
  • 基於水性油墨《Small》3D列印分層結構超分子聚合物液晶水凝膠
    結合實驗技術和分子動力學模擬,發現pH和鹽濃度控制著自組裝結構之間的分子間相互作用,其中超分子聚合物上的較低電荷密度和從電解質中的較高電荷篩選導致了較高粘度的油墨。當使用較小的噴嘴直徑和快速的列印速度時,高粘度油墨中組件之間增強的層次結構相互作用提高了可列印性,並最終導致了擠出的宏觀絲中更大的納米級排列。
  • 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第二十八分會:超分子組裝與軟物質材料
    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第二十八分會:超分子組裝與軟物質材料 2020-01-22 0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東師大科學團隊研製成功多種超分子螢光材料
    作為超分子化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自組裝被認為是在分子以上層次創造新物質和產生新功能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化學家們通過配位鍵導向自組裝高效構築了大量結構精美的超分子金屬自組裝體系。基於其在傳感、催化、信息存儲、光捕獲、疾病診療等領域的應用前景,超分子螢光金屬組裝體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
  • 為配位超分子化學奉獻青春—新聞—科學網
    自課題組成立以來,他們在超分子組裝方法學、組裝體系的結構創新、超分子體系的性質與功能開發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和突破,近五年來在國際知名雜誌發表原創學術論文21篇。 孫慶福說:「例如在超分組裝體系的結構創新方面,我們將具有優異光電磁特性的稀土離子引入到配位超分子的結構設計之中,實現了不同分子組成與幾何構型稀土配位組裝體系的精準合成,總結了稀土配位超分子的結構與性能調控規律,促進了稀土超分子化學的發展。」 開拓多功能稀土多面體研究領域 金屬——有機多面體是目前超分子化學研究的熱門領域。
  • 顯微鏡這個偉大的發明,對於人類意味著什麼?
    這使他成為顯微鏡發展史上的傑出人物。閱讀關於列文虎克的記載文字,給我們留下最難忘印象的,就是他那不可遏制的強烈的好奇心。他本是個賣亞麻製品的商人,卻以製作玻璃與金屬製品為樂事。他把磨製鏡片、組裝顯微鏡作為業餘的消遣。做商人,那是為了生計;做實驗,那是他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