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郎建平/牛政課題組JACS:具有可控變形度的超分子八面體籠...

2021-01-08 網易

  導讀

  發現和構建新穎奇特的結構是許多超分子化學家的目標。近日,蘇州大學郎建平、牛政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基於配位和共價相互作用的協同效應的組裝策略來構建一組八面體超分子籠並調整其變形程度。作者的策略創新性地利用金屬硫化物前體[Et4N][Tp*WS3] (A)的硫原子添加到含吡啶的連接體的炔基上,從而產生一個新的低對稱性頂點和Cu(I)離子。通過調整連接體的長度和炔基的位置,可以實現對八面體籠體變形程度的控制。這些超分子籠具有增強的三階非線性光學響應特性。這一結果為構建新型扭曲籠型結構以及控制超分子幾何結構的變形程度提供了有力的策略。(DOI:10.1021/jacs.0c07014)

  跳轉閱讀→

  

  由於金屬配體的高度定向性和可預測性,超分子組裝為構建具有設計幾何結構和對稱性的各種含金屬實體提供了強有力的途徑。超分子籠具有預先設計的多面體幾何形狀、窗口和空穴,在化學傳感、催化、分子封裝和分離等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通過 Lewis鹼性給體亞單位與Lewis酸受體的配位組裝超分子籠體已取得重大進展 。通常金屬中心周圍的交錯帶角的高度可預測性使得超分子籠的設計成為可能,儘管有限的可能性阻礙了其結構的進一步多樣性設計。結合配位和共價鍵所提供的角度的多樣性為構建獨特的超分子籠結構提供了一種很有前途的策略。近年來,共價鍵被用於構建分子籠,但其頂點仍基於單配位或共價相互作用。利用配位和共價相互作用來構建具有新頂點的超分子籠子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挑戰。

  迄今為止,超分子納米籠結構中基於配位相互作用的頂點種類是有限的。配體場的性質導致了超分子籠頂點周圍金屬中心的高度對稱性,這使得增加結構多樣性和獲得扭曲籠結構成為挑戰。例如,大多數報導的八面體超分子籠是基於特定頂點的,它們的高度局部對稱性導致了高度對稱的八面體超分子籠。而包含配位和共價相互作用的頂點將具有較低的對稱性,從而為構造扭曲八面體型籠提供了機會。

  

  圖1. 以一種新的策略構建現有的八面體籠和扭曲的八面體籠(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基於以上考慮,作者提出了一種構建扭曲八面體型籠結構的策略,通過協同與共價相互作用之間的協同作用來實現扭曲的調節。前體 [Et 4 N][Tp*WS 3 ] (A)用作籠頂,因為 供體 硫原子可與線性炔基連接體反應以生成隨後與Cu(I)離子反應的功能性連接劑的共價連接,導致了不同角度方向的出現。這種策略提供了第一個八面體籠 家族,其中不同程度的失真可以微調。這依賴於調整烷基配體的長度和烷基功能的位置。此外,從A到超分子籠結構的裝配過程顯著增強了其三階非線性光學響應。

  

  圖2.A的結構、中間體INT-1的擬議結構、籠1的結構以及籠1的拓撲結構(青色球和橙色球分別代表Tp*WS 3 單元和反應的炔基配體單元)。(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在文獻合成的 W(VI)合成子[Et 4 N][Tp*WS 3 ] (A)中,Tp*配體佔據了W(VI)離子的三個配位位點,三個硫原子構成了八面體配位環境。Tp*WS 3 的兩個硫原子可與1,2-雙 ( 4-吡啶基 ) 乙炔(L1)的三鍵反應,並形成1,2-烯二硫雜醇中間體(INT-1)的兩個S–C共價鍵 , ESI-TOF MS證實了INT-1的形成。該反應降低了A的局部對稱性,從而導致Cs對稱性的頂點,而不是通常遇到的更高對稱性。剩餘的末端S和INT-1中的兩個S原子可與Cu ( I )離子反應, Cu ( I ) 離子可進一步與另一個INT-1單元的吡啶給體結合,生成超分子籠。INT-1與2 倍 當量的[Cu(MeCN) 4 ]OTf的反應提供了一個基於WS 3 Cu 2 核的陽離子八面體籠[Tp*WS 3 Cu 2 (L 1a )] 6 (OTf) 6 ([1](OTf) 6 ),這是Cu ( I ) 中心與1,2-烯二硫雜多酸S原子之間額外相互作用的結果。由於產物的產率僅為20%,作者考察了一種替代策略,即A, [Cu(MeCN) 4 ]OTf與L1之間的一鍋反應。這種自組裝方法得到了[1](OTf) 6 ,收率提高了約70%。它的ESI-TOF MS光譜在 m / z =1917.8164、1401.1488和1091.1168處含有 三個具有正確同位素分布模式的信號,分別對應於 [1](OTf) 3 ] 3+ , [1](OTf) 2 ] 4+ and [1](OTf)] 5+ 。此外,擴散有序光譜(DOSY)表明,芳香族信號和脂肪族信號屬於單一物種,擴散係數為4.0×10 -10 m 2 s -1 ,證明了超分子籠1的高純度。

  

  圖3. 八面體籠1自組裝的兩種不同方法。(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用單晶 X - 射線衍射(SCXRD)測定了[1](OTf) 6 的晶體結構。它在三角空間群 R 3中結晶。Tp*WS 3 Cu 2 單元中每個Cu(I)中心的 扭曲三角平面幾何由一個吡啶氮原子和兩個 μ 3-S原子完成。有趣的是,Tp*WS 3 Cu 2 單元通過配位( Cu(I)···吡啶)和共價相互作用(S–C = C)相互連接。作者將Tp*WS 3 單元和連接子指定為次要建築單元( SBUs ),則籠1將被簡化為一個八面體結構,與報導的八面體籠結構相比,其對稱性更低。且籠1是第一個基於頂點同時具有共價和配位相互作用的超分子八面體的例子。

  A與3 倍 當量的CuCl反應生成高度穩定的雜金屬簇[Et 4 N][Tp*WS 3 (CuCl) 3 ] (B),具有不完全的立方烷型核結構;每個Cu(I)處於一個由一個Cl和兩個μ3-S原子定義的三角平面配位環境中。它與AgOTf和L1反應得到了相同的八面體籠[1](OTf) 6 。L1的炔烴基團與Tp*WS 3 Cu 3 單元的兩個S原子發生反應,通過原位形成C-S鍵,生成1,2-烯二硫醚部分,並觸發了Cu(I)原子的消去。

  上述獨特的方法使作者能夠研究含吡啶烷基間隔物的長度對所產生的籠結構的影響。以長鏈烷基配體 1,4- 雙 (吡啶-4- 乙炔基 )苯(L2)和4,4 ' - 雙 (吡啶-4- 乙炔基 )-1,1 ' -聯苯(L3)分別成功製備了八面體籠狀化合物[2](OTf) 6 和[3](OTf) 6 。由於配體中只有一個炔基能與 Tp*WS 3 單元的硫原子偶聯,導致間隔體出現不對稱的情況。當第一部分的長度( 4.30 )與第二部分(4.26 )的長度大致相等時,如在配體L1中,會產生一個近似正八面體超分子結構,而當第二部分的值增加時,會產生扭曲程度增加的八面體,這會影響頂點的角度。因此,第二部分(11.080 )在L2中的值增加導致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在籠3中,L3籠中第二部分的長度增加到15.34 ,產生了一個更加扭曲的八面體。因此,通過調整一個部分配體的長度,就有可能控制產生的超分子籠的扭曲程度。

  

  圖4. 剛性線性含炔基配體,可控制生成的八面體籠的變形(青色球和橙色球分別代表Tp*WS 3 單元和反應炔基配體單元)。(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在非常重要的三階非線性光學( NLO ) 材料中,W-S-Cu化合物表現出獨特的NLO性能,這使得作者研究了A和籠型化合物[1](OTf) 6 、[2](OTf) 6 和[3](OTf) 6 的NLO特性。 在 532 nm處使用15 ps寬度雷射脈衝的 Z 掃描技術,A在MeCN中沒有檢測到NLO響應。 而在相同實驗條件下A與Cu + 離子和烷基配體自組裝後,這些籠型化合物在MeCN中表現出顯著的NLO響應,具有反向飽和吸收和非線性折射特性。 顯然, NLO反應的激活/放大源於八面體超分子籠的形成。 同樣的,類似的超極化率γ由 [1](OTf) 6 (4.73 10 -29 esu)到[2](OTf) 6 (6.39 10 -29 esu)和[3](OTf) 6 (6.95 10 -29 esu)呈上升趨勢, 很可能是由於配體中的π -共軛增加 ,這與有機分子的觀察結果一致。

  

  圖5. [1](OTf)6在15 ps 532 nm雷射脈衝下的三階NLO響應。(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總結: 蘇州大學郎建平教授、牛政教授課題組報導了一種通過配合和共價相互作用來控制八面體型超分子籠扭曲程度的策略。通過硫原子與吡啶取代烷基配體以及 Cu(I)離子的簡單加成反應,獲得了3種不同扭曲程度的新型陽離子籠,並通過核磁共振波譜、質譜和單晶 X- 射線晶體學對其進行了表徵。作者證明了這些八面體超分子籠的變形程度可以簡單地通過改變剛性含烷基吡啶連接劑的長度來調整,且研究報告的籠結構顯示出明顯的三階 NLO反應。

  撰稿人:馮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發光學報 | 當稀土遇見分子籠:新型發光超分子體系
    配位導向自組裝在多組分超分子聚集體的可控構築和調控方面展現出優異的高效性與多樣性。利用具有明確配位構型的過渡金屬為節點,通過有機構築基元的合理設計與調控,各種幾何形狀的多核金屬有機分子籠的結構設計成為可能,其中具有絕對立體構型的手性配位超分子體系也被相繼報導。
  • 廈門大學江雲寶教授課題組:超分子手性的非線性相關
    超分子手性是超分子手性聚集體的重要性質,其特徵可由CD-ee關係曲線來描述,即表達超分子手性的圓二色 (CD) 光譜信號與手性構築單體或手性模板分子的對映體過量值 (ee) 的關聯。CD-ee關係曲線以線型最為常見,S-型相關亦有諸多實例,而反S-型相關則鮮有報導 (圖1a)。
  • 具有不對稱配體金屬超分子的自組裝及掃描隧道顯微鏡表徵
    具有不對稱配體金屬超分子的自組裝及掃描隧道顯微鏡表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1:44:14 深圳大學李霄鵬團隊揭示了具有不對稱配體金屬超分子的自組裝並使用掃描隧道顯微鏡進行表徵。
  • 基於四重氫鍵的仿生抗衝擊超分子聚合物材料
    基於四重氫鍵的仿生抗衝擊超分子聚合物材料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47:09 上海交通大學的顏徐州、俞煒和谷國迎課題組合作,近日開發了一種基於基於四重氫鍵的仿生抗衝擊超分子聚合物材料。
  • 為配位超分子化學奉獻青春—新聞—科學網
    孫慶福告訴記者:「區別於國外求學與博士後研究階段主要關注於超分子結構的設計與合成,獨立工作後,我更加關注超分子組裝體在催化、環境、生物與醫藥等功能材料方面的應用研究,希望能在分子水平上真正實現功能導向的材料結構設計。」
  • CCS Chemistry | AIE超分子籠-剛性配體讓溶液態也能高效發光
    吉林大學王明教授和徐斌教授設計併合成了含有四苯乙烯單元的三聯吡啶配位超分子籠,通過提高配體的剛性實現了溶液態下的高效發射,螢光量子效率可達20.79%。配位驅動的超分子組裝是超分子化學中的熱門研究領域之一,由於金屬離子的配位作用具有高度的定向性和可預測性,所以配位組裝是合成具有精確尺寸和形狀超分子結構的有力策略。
  • 暨南大學李丹教授團隊JACS:高核銅富勒烯核殼結構配合物
    找化工醫藥原料,用化學加搜索 導讀 近日,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李丹教授研究團隊在高核銅(I)富勒烯核殼結構配合物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的突破(J. Am. Chem. Soc.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化學組裝調控化學發光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調控化學發光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olor-Tunable Single-Fluorophore Supramolecular
  • 共價有機框架與分立有機籠的動態轉化
    共價有機框架與分立有機籠的動態轉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1 13:58:32 南京理工大學張根課題組與日本京都大學Kitagawa課題組合作
  • 蘇州大學《Adv Mater》:超分子納米結構,癌症治療新機會!
    該研究為針對TNBC的有效光療提供了超分子納米結構協同性的策略。 乳腺癌是一種複雜的異質性疾病,在女性中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三陰性乳腺癌(TNBC)被認為是一種高度惡性的乳腺癌。光動力療法(PDT)作為一種依賴於光活性染料的療法,可以與免疫療法和化學療法等其他治療方法相結合,產生針對惡性腫瘤(如乳腺癌)的增強的抗腫瘤功效。
  • 稀土超分子傳感材料讓汙染物無處遁形
    黑龍江大學教授李洪峰講道。  稀土超分子籠材料為檢測傳感器提供新思路  目前,在現有多種檢測汙染物的方法中,基於螢光的化學檢測相比於其它複雜的設備有著許多優勢,比如具有高高信噪比輸出,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結果可靠等。「螢光傳感器以其靈敏度高、選擇性好等優點已成為傳感器領域的主要研究對象之一。」
  • 浙大陸展課題組JACS脂肪族末端炔烴的馬氏選擇性順序加氫/氫肼化
    近日,浙江大學陸展課題組開發了一種鈷催化的脂肪族炔烴的馬氏選擇性順序半加氫/氫肼化反應,可以獲得具有高度化學和區域選擇性的胺衍生物(Scheme 1b),該成果發表於近期J. Am. Chem. Soc.
  • 華東師大科學團隊研製成功多種超分子螢光材料
    作為超分子化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自組裝被認為是在分子以上層次創造新物質和產生新功能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化學家們通過配位鍵導向自組裝高效構築了大量結構精美的超分子金屬自組裝體系。基於其在傳感、催化、信息存儲、光捕獲、疾病診療等領域的應用前景,超分子螢光金屬組裝體引起了廣泛的研究興趣。
  • 華東師範大學研製成功多種超分子螢光材料—新聞—科學網
    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徐林教授課題組聚焦超分子螢光材料化學領域的研究,在超分子配位組裝機理研究、組裝材料穩定性強化以及發展組裝新策略方面開展了系統性研究工作
  • 華威大學《JACS》白光發射的超分子肽納米管的高效人工採光系統
    最近,華威大學Sébastien Perrier教授團隊報告了一種基於水中超分子肽納米管的高效人工採光系統構建的通用策略。通過使疏水性發色團沿著納米管滑動排列,成功地製造了具有兩步順序Frster共振能量轉移過程的人造光收集系統,顯示出高達95%的能量轉移效率和極高的螢光量子收率30%,穩定性高。此外,光譜發射可以從藍色到綠色到橙色連續地調諧,也可以作為白光連續體輸出,其螢光量子產率為29.9%。
  • 實驗與理論研究超分子在超低溫下的粘附特性
    實驗與理論研究超分子在超低溫下的粘附特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6:10:06 湖南大學董盛誼團隊採用實驗結合理論研究揭示了超分子在超低溫下的粘附特性
  • 工學院於海峰課題組在液晶與高分子複合材料領域取得進展
    刺激響應材料因其動態可控的性能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傳感器、制動器以及生物醫藥領域有諸多應用。其中多響應性的超分子有機凝膠是該領域的佼佼者,它們在應對外界刺激時,能夠發生明顯的相態轉變而常被用作新型的智能軟物質材料。超分子有機凝膠的凝膠化作用力通常來源於非共價鍵力作用,相對於化學交聯的凝膠來說,它們具有更好的調控性。
  • 超分子界面聚合及其產品關鍵詞
    Lehn為代表的學者所倡導的超分子化學已成為今後化學發展的另一個全新的領域。超分子通常是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間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組成複雜的、有組織的聚集體,並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使其具有明確的微觀結構和宏觀特性。已報導的超分子大環主體有DNA,冠醚,環糊精,杯芳烴,杯吡咯,杯咔唑,瓜環葫蘆脲,柱芳烴等。
  • 黃維院士團隊綜述:滷鍵在超分子化學中的應用
    滷鍵、氫鍵、π-π堆積、範德瓦爾斯力等非共價鍵作用可以驅動化學組分間的分子識別和超分子自組裝,形成有機共晶,在保留不同組分固有屬性的同時,通過組分間的協同效應獲得更多新穎的物理化學性質,從而構築出各種新型多功能超分子材料。其中滷鍵的鍵能分布在5-180 kJ/mol,較氫鍵鍵能的範圍大,在分子識別中具有明顯的優勢。
  • CRPS綜述:通過超分子組裝構建智能發光材料
    CRPS綜述:通過超分子組裝構建智能發光材料 2020-09-03 1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