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一切萬物都是阿彌陀佛,就入境界了

2020-12-15 阿彌陀佛念我

1.淨空法師:看到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一切萬物都是阿彌陀佛,就入境界了

淨空法師:...這一點讓我們深深體會到,教學為先。佛菩薩幹什麼?教學,除了教學還是教學,他沒有別的事,身行言教。起心動念是教學,言語是教學,身體動作都是教學,三輪施教,三輪是身口意。

這一點我們如果要能體會到,我們也會產生歡喜心,無比的歡喜心。諸佛如來他們的修行、證果達到最高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演出來的,表演出來是什麼?原來是教學。夫子沒達到這個境界,達到邊緣,夫子說「學不倦,教不厭」,達到這個邊緣,佛今現在說法講盡了,究竟圓滿。我們從這體會,這個認知是真實的,不是假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一不是給一切眾生,十法界眾生,顯示覺悟的樣子,提醒他、幫助他們回歸自性、回歸覺悟,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心裡頭痕跡都不著,高就高在這裡,這就是佛,這就是法身菩薩。

所以世間的樂事誰能體會?佛菩薩體會。方老師告訴我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地位高,不是有財富,不是五欲六塵的享受,不是的,最高的享受是教學。中國人也有「得天下英才而樂育之」,人生最大的快樂。大乘佛教裡完全給我們顯示出這個境界,妙不可言。所以怎麼能不教學?怎麼能不開學習班?學習班要長期,不能短期,從短期得到好處了,把學習班的時間拉長。真正入佛境界了,大概是天天都不離開,在哪裡學習?在生活上學習,生活是學習班,工作是學習班,跟大眾相處無不是學習班,把經典裡面的理論、理念、方法統統表演出來。你也看到別人在表演,表演裡面有正面的、有負面的,為什麼?十法界,有染有淨、有善有惡。可是,你要掌握到一個真相,真相是什麼?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然後如何從假的回歸到真實,這就是大乘。

不能回歸,還要有業報,染淨、善惡有報,回歸到自性,沒有業報了。這個回歸自性很有一點像現在科學家講的零點能量,他們認為一切萬物從零點能量流出來的,最後還歸零點能量,歸零,歸零就沒有了,就圓滿了。佛說得是圓滿,佛比零點能量講得好,沒有佛法說得那麼圓滿。零點能量是無有窮盡,無量無邊,一切都無量,就是阿彌陀佛所表的,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無量,一切萬事萬物沒有一樣不是無量。無量就是阿彌陀佛,用光明無量、壽命無量來代表,世尊在《彌陀經》裡面教導我們的。

我們現在在六道,還不能出離,怎麼辦?認真努力學習。最好的榜樣,真的是海賢老和尚,要學他,一切時、一切處心裡只有阿彌陀佛,看到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一切萬物都是阿彌陀佛,就入境界了。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二六集)  2015/2/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126

2.淨空法師:念阿彌陀佛,聲聲都懺無始的業障,這個法子多好!

發這個心,求往生的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是蕅益大師說的,為什麼?你往生極樂世界你已經是大菩薩,大乘菩薩,不是小乘,不是聲聞緣覺。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你看,這一句還得了嗎?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薩。你看,同居土也作阿惟越致,這一定搞清楚。你要搞清楚、搞明白,你非去不可,絕對不會再有一個念頭想到別的地方去,不可能;不會再有一個念頭想修別的法門,你死心塌地,就跟海賢老和尚一樣,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我就從現在開始念到我往生,再沒有第二個妄念,你就專了,你就一了。我們這個本子說的「一向專念」,你看有一、有專,這兩個字是關鍵字,要一心、要專念,什麼都放下。

前天有個同學來問我,他參加這次香港受戒,戒壇師父勸他要修佔察懺法,他來問我。我說,佔察懺法包含在一句佛號當中,你念這句佛號,佔察懺法全修了。他明白了。不能見這個就學這個,見那個學那個,那你就亂了,你就把極樂世界放棄了。佔察懺法是給誰講的?不是給念佛人講的,不是給要求生淨土人講的,他們不想修淨土,也不想往生極樂世界,修那個好,幫助你懺罪。要知道,念阿彌陀佛,聲聲都懺無始的業障,這個法子多好!不能再換了,換題目就錯了,不可以學這個法門又想學那個法門,那就完了,要學善財童子。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看,老師傳給他的,念佛法門,吉祥雲比丘。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頭一個參吉祥雲,念佛法門,他就一句佛號念到底,一生不改變。他參訪許許多多法門,當中還有五十一個,五十一個去聽了,參訪了,參訪怎麼樣?明白了,你這個法門我明白了,我感謝你,我不學,還是念阿彌陀佛。五十三參,善財童子是一句彌陀念到底,念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圓滿成就了。他沒有說參一個法門就學一個法門,再參一個又學個法門,那他就學亂了。這個榜樣樹在那個地方,我們不可以不知道。

善財童子成佛,是信願持名,往生極樂世界成佛的,五十三參是做榜樣給我們看的。可不可以學?可以,去隨喜一下,看看他修的什麼法門,自己這個主修的法門如如不動。叫戀德禮辭,我對那個法門歡喜、讚嘆,因為它度一類眾生,隨喜讚嘆,不學,還是一句彌陀念到底。沒有看到善財童子參一個學一個,沒有。那他為什麼要參?給我們看的,怕我們參一個學一個,參兩個學兩個,結果學得亂七八糟。給我們做榜樣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要不然就把大乘毀掉了。《金剛經》給我們做證明,「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可以學,可以聽、可以去學,不用修它的;說起來你樣樣都懂,做起來,我一門深入。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多少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學許多法門,結果一門都不成就。這些我們要注意到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九集)   2015/2/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79

3.淨空法師:心定在阿彌陀佛上,六根格外聰明伶俐,待人做事更圓滿周到

真正用功,會用功的人,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儘可能減少妄想分別執著。用什麼方法減少?哪一個人不希望減少?不希望把這個東西斷掉?它斷不了,愈想斷是愈多;不想斷的時候好像還沒有,愈想斷愈多。所以佛家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徑,都是斷這個東西的。我們今天所採取的持名念佛,我們用這個方法來斷。心裏面常常緣著一句阿彌陀佛,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把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打掉,這是念佛的原理。念佛的好處你要是明白,你就懂得了,好處就是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打掉。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你的清淨心現前,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現前了。然後你讀經、你修學,甚至你生活、處事待人接物,都有智慧了。就跟惠能大師所謂「常生智慧」,否則的話,我們一天到晚就常生煩惱,所以這個道理要懂。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十一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17-0051

下面說,「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非離此別有自性」。這是說明真心本性是決定沒有虛妄相的。哪些是虛妄相?緣慮,緣慮就是說的我們妄想,也就是講想像,我們今天講思想、見解。思想是緣慮,見解是分別,我們的思想、見解都不是心性裡頭本有的,心性裡頭沒有思想,也沒有見解。所以為什麼古大德教學,特別是教初學,初學佛法的人要在什麼地方用功?要訓練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是無知,從這裡下手。現在人學佛所以很難有成就,現在人學佛從哪裡下手?是從有知下手。古人下手是從無知下手,無知是修什麼?修清淨心。換句話說,不準你有思想、不準你有見解,從這裡下手,這叫從根本修。

現在人學佛要有思想、要有見解,這就糟了,這大錯特錯。你縱然學得很好,現在人說你是個了不起的大佛學家而已,你沒有能力斷煩惱,你沒有能力得清淨心,你沒有能力了生死出三界。換句話說,怎麼學還是個凡夫,決定不可能超凡入聖。但是古人的教學法那很有效果,確實能叫你明心見性、超凡入聖。他是離一切緣慮、分別,離一切思想,離一切見解,離一切言語文字相,離一切文字,這些東西統統不執著。所以他的心是清淨的,他永遠住在定的境界裡。真正有功夫的人,像經典裡面讚嘆佛,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這句話很有意思,這是我們要修學的。我們心要常住在定,當然這是很高的功夫,我們想學學不到,學不來。淨宗法門的方法比較特殊,人人可以學的。它不教我們住在定,它教我們把心住在「阿彌陀佛」上,住在阿彌陀佛比住在定上是容易多了。一天到晚心裡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才叫你的心住在阿彌陀佛上。這就是修淨土,這就是心裡真正叫有淨土。古人講的有禪、有淨土,怎麼叫「有」?就是心裡頭除了阿彌陀佛之外,別的都沒有,只有一個阿彌陀佛,你叫有淨土。有淨土,你就決定生淨土,就決定得生。

在心裡有了阿彌陀佛,其他的統統沒有,也許同修要問,我還要上班,我還要做事,我家裡還有許多事,那怎麼辦?是不是都統統不要管了?不是的。世間事情樣樣都做,見到就做,做得圓圓滿滿,心裡頭沒有。諸位要知道,這就是佛常講的「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絕對沒有破壞世間法,不但不破壞世間法,成就圓滿的世間法。《華嚴經》裡面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理是講心性,事就是講的一切萬象。心性跟萬象沒有障礙,心性永遠是清淨的,事相再繁雜也不會破壞心性的清淨。何況清涼大師又說「事事無礙」,事與事沒有妨礙,那就是一切都不妨礙。所以說心裏面有阿彌陀佛,心定在阿彌陀佛上,六根格外的聰明、格外的伶俐。為什麼?他沒有妄念,他沒有妄想,所以眼見、耳聞比一般人一定來得聰明,你做事一定做得更圓滿、做得更周到,心愈清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四集)   1993/6  美國加州迪安薩大學  檔名:01-011-0004

而這一個法門,這個念佛法門,所以你要會念,你要懂得這裡面的道理、方法、境界,這一句佛號就能夠幫助我們破我執、斷煩惱,這叫真正會用功。如果這一句佛號依然不能夠斷煩惱、不能夠破我執,我們這樣念佛念一生,還是不能往生。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不是佛號不靈,他不會念,怎麼叫不會念?他是口裡頭念,心裡頭不念,那就沒用處,要心裡頭念。所以「念」這個字是一個會意的字,讓我們看到這個字體會它的意思。在六書裡頭它屬於會意,你看它上面是個「今」,下面是個「心」,就是現在這個心,現在這個心上真有阿彌陀佛那才行,這叫念佛。一般人念佛,口上念佛,心裡頭念名聞利養,念貪瞋痴慢,那就錯了,就搞輪迴了!口裡頭念佛,心裡頭還繼續不斷的搞輪迴,他怎麼能出得了輪迴?所以念佛要緊的是心上有佛,決定不能夠夾雜。

前面跟諸位說過,覺明妙行菩薩講得好,念佛最忌諱的就是夾雜;換句話說,心裏面只可以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心裡頭什麼都沒有,乾乾淨淨,這才叫一個念佛人,這才叫做執持名號。這樣的念法,那這個效果就跟《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見佛;大勢至菩薩講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一日到七日。所以你想想看無量法門當中,哪有這個法門迅速?它真快!所以連法相宗的祖師—窺基大師在《阿彌陀經通贊疏》裡面,都讚嘆念佛法門是頓超的大法。頓超就是不經過菩薩的階級,不必經過;不必經歷長劫的修行,一天到七天就成功

我們念佛不止七天,七年都不止了,為什麼連個消息都沒有?就是不會念,這個念的是口是心非,心上沒有佛,所以這就沒有感應。我們念得不如法、不如理,毛病出在這個地方。所以經上講的沒有錯,祖師的話也沒有錯,我們要重視「持名念佛」,唯有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得到真實的成就。也有人說,念佛的好處充其量不過是往生,來生的事情,現在問題不能解決。這個觀念錯了,錯在哪裡?他這個念頭就叫妄想,妄想就是夾雜,念佛裡頭夾雜著妄想。真正念佛人現在所得到的利益就不可思議!現在得到的利益叫花報,往生淨土是果報,花果都不可思議。我們細讀經文你就明了。

無量壽經玄義  (第十二集)   1994/10  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26-0012

相關焦點

  • 十大劫以來十法界眾生都在給阿彌陀佛能量,故無量光
    成就一切冤親債主、父母師長、六親眷屬、一切野鬼孤魂、一切墮胎流產嬰靈,也是無邊際心啊!成就一切附體眾生也是無邊際心。我們好多人思惟太狹隘了,太狹窄了,「常當思念無邊際心」啊。我們講,阿彌陀佛的功德也是無邊際的。有一個簡單的比喻,說每一個人,禮拜一聲阿彌陀佛,都給阿彌陀佛有能量。
  • 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什麼作用?
    生活之中,我們時常看到許多僧人脖子上掛著一串念珠,許多俗人也在手腕上佩戴著一串小念珠,他們時常誦念「南無阿彌陀佛」,念一句撥一珠兒,說是可以消減一切煩惱,幫助修行,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便能增加智慧利已護人,同時還會獲得無量的功德!這是真的嗎?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什麼作用?
  • 阿彌陀佛聖誕吉日!念多少句「阿彌陀佛」,才能往生極樂淨土?
    2020年12月31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是我們日夜稱念的「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句萬德洪名的本尊,西方極樂世界教主,我們的慈父——阿彌陀佛的聖誕日。 念佛人現世獲得的十種妙處: 一、常得一切天神隱形守護; 二、常得一切菩薩常隨守護; 三、常得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四、念佛之人,光明照身,四十裡之遙一切惡鬼,皆不能害
  • 淨空法師:南無阿彌陀佛是一句無上的密咒
    密在阿彌陀佛名號裡頭,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一句咒語,無上的密咒。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一句彌陀名號裡面包含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的德號,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你念這一句名號全都念了,不要再念別的,全念到了。不但包含一切諸佛名號,還包含一切諸佛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經卷,統統在這一句佛號裡頭,所以這一句佛號包括所有的經教。
  • 恭迎彌陀聖誕 |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但只要精勤心稱念阿彌陀佛,在臨終時,阿彌陀佛會親自接引是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不受輪迴之苦。阿彌陀佛與中土眾生十分有緣,多次化身來度化眾生,如唐代的善導和尚,宋代的永明延壽大師等。永明延壽禪師既是禪宗祖師,又是淨土宗第六位祖師,著書很多,修行極高,在佛教歷史上公認為阿彌陀佛的化身,因此後世以他的生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作為阿彌陀佛的聖誕紀念日。
  • 阿彌陀佛對我們念佛人一大願
    西方極樂淨土阿彌陀佛念佛沒有了分別,執著,牽掛,憂慮世間事,一切隨緣,不攀緣,得諸佛加持,智慧能力增長,身體健康,面貌越來越好,這是走向極樂世界的正法,以世間法行佛法!身,口,意三業專致,滅罪的力量最大,佛號一天到晚不間斷,這個滅罪不可思議,你真能放下,真能舍,一切都捨得乾乾淨淨,緊緊抱住這句佛號,你跟阿彌陀佛就心心相印了,我們天天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念我,想我。臨終他自然會來迎接。
  • 佛教音樂:阿彌陀佛聖號虔心唱誦
    念誦阿彌陀佛聖號功德略說:阿彌陀佛名號,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深秘密、殊勝微妙、無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彌陀佛」名號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菩薩、聲聞、阿羅漢,一切諸經、陀羅尼神咒、無量行法。
  • 淨空法師:阿彌陀佛實報莊嚴土裡面的一切現象都是真的
    但是你一定要曉得,前念不是後念,前念跟後念不一樣,念念都沒有相同的,所以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佛在經上也給我們說清楚、說明白了,能生萬法,萬法是生滅相,相似相續,說明前念跟後念不是一念,是相似相續。我們看到前一念跟後一念沒差別,對,我們看得很小,這小範圍好像沒差別。如果看整個地球有差別,看整個太空差別更大,你才了解真相。
  • 佛教:為何念一句「阿彌陀佛」,智慧和功德都有了,這一定要知道
    佛教:為何念一句「阿彌陀佛」,智慧和功德都有了,這一定要知道。在我國有「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的美稱,可見無論是觀世音菩薩,還是阿彌陀佛都和我們有很深的緣分。尤其是阿彌陀佛的影響更為深遠,當然這離不開釋迦牟尼佛的介紹。出家人之間見面都會互道一聲「阿彌陀佛」,在家信佛的也以同樣的方式問候。阿彌陀佛為何這麼厲害,還要從他的修行說起。
  • 佛教:念阿彌陀佛有三點益處,一定要知道!
    阿彌陀佛的名號,你一定聽說過,無論你是否信佛,也一定聽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一尊佛,哪怕有些人,都不知道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但也一定聽說過阿彌陀佛。這其實是因為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念阿彌陀佛,為什麼大家都在念阿彌陀佛,而不是念其他的佛呢?這是因為念阿彌陀佛的好處太多了,所以大家都在念這尊佛。阿彌陀佛又叫無量佛,無量壽佛,無量光佛,佛經記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立下大願,建立了西方淨土,為度一切眾生,成就無量莊嚴的功德。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
    值此殊勝節日,可供燈、供齋等方式祈福,誠之所至,自然能獲佛菩薩加持垂護,淨除煩惱及一切障礙,福慧增長,身心康泰,所求順遂,事事吉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得十種妙處一、常得一切天神隱形守護;二、常得一切菩薩常隨守護;三、常得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四、念佛之人,光明照身,四十裡之遙一切惡鬼,皆不能害;一切蛇龍毒藥,悉皆不受;五、水火冤賊,刀箭牢獄,橫死枉生,悉皆不受;六、先所作業,悉皆消滅。
  • 佛教:念「阿彌陀佛」聖號,牢記這兩點,功德無量!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提起「阿彌陀佛」的名號,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阿彌陀佛為梵語,阿意為「無」,彌陀意為「量」,佛即「覺」。換言之,阿彌陀佛即為無量覺。此外,阿彌陀佛又有十三個名號,除一個與「壽」有關,其餘十二個均與「光」有關。
  • 論阿彌陀佛四十八宏願
    解讀:我做佛的時候,所有一切世界的一切眾生,往生這個清淨寶剎,都能夠有如同紫磨真金般的身體。善導大師曾經說過:「諸佛欲顯常住不變之相,是故現金色身。「金色代表中道實相,光亮潔淨之意。這裡說到悉同一類,代表所有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一樣的,所以說是身無差別願。
  • 佛學:「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學佛的人必須要知道
    《西遊記》這本小說在我國,甚至是世界範圍內,都有著很大的知名度,而且還被翻拍成了電視劇,也因此延伸出了很多的電影。而在這類的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聽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甚至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提起。有的人開玩笑的時,也會雙手合掌,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 阿彌陀佛,法報化三身,分別都是什麼
    如果我們希望,以阿彌陀佛為例,了解化身淨土及它們的由來。阿彌陀佛,又名無量光佛,是法身佛。「無量光」這個名號的意義,是指他無量的明覺智慧,沒有概念心的造作,沒有煩惱情緒和習氣傾向,完全脫離染汙和覆障,是無限的、自然的明覺。
  • 誰是「阿彌陀佛」?
    在《平等覺經》、《後出阿彌陀佛偈》裡號無量清淨佛,這尊佛所在世界稱為清淨世界、極樂世界。曹魏康僧鎧《佛說無量壽經》裡稱阿彌陀佛︰「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
  • 阿彌陀佛怎麼才能救度一切眾生?只有這一願才能完成這個任務
    佛是要一切眾生都進入無餘涅槃之境,四十八願也是要讓眾生進入滅度之境。「滅度」是什麼意思?滅度是不是消滅掉?很多人說就是把眾生都消滅掉了。也可以說是把眾生「消滅」掉了,因為眾生沒有了,都成佛了。有一首偈子講「廣度生死流。」「滅」是滅盡無明煩惱,「度」就是度生死之海,這叫「滅度」。不是世俗人理解的消滅掉了。滅度到哪裡?入彼涅槃城,進入涅槃的境界,如果煩惱沒盡就不叫滅度。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看完你就明白了!
    本文就將為大家解開心中的疑惑,當你真正懂得這一聲佛號,短短六個字中的微言大義,怎能不會以「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發心,為一切眾生至誠地誦念一聲佛號。首先,要為初入佛門的緣友,解說「南無阿彌陀佛」的含義。此六字皆為梵語音譯,在漢譯當中,「南無」意為皈依、歸命,引申為向佛頂禮。
  • 阿彌陀佛的三個根本大願是什麼,看法師開示
    為大施主救濟諸群苦,一切九界眾生可以說都是窮苦之人,都是救濟對象,這與無量壽經的開篇就相應了:「佛以無盡大悲,矜衰三界,欲惠以眾生真實之利」。惠利的功德,就是這個內涵,這個惠利跟其他的方法不一樣,我們一定要引用經典證實這個地方,看原譯本方法就特別簡單。第三個根本大願:「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就是佛中之尊。十方諸佛的名,唯有阿彌陀佛的名最尊、最勝、最不可思議。
  • 為什要常念「阿彌陀佛」?
    不管是不是佛弟子,想必大家對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都不會陌生。各地的寺廟、寺院也處處可見」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南無」讀音應為「nā mó」,是梵文音譯而來,「南無」是恭敬禮拜的意思,亦是皈依的意思,此二字是恭敬之詞,就是我們頂禮、敬禮、皈依。可直接譯為:歸向於、禮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