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飛雨,幾度沉淪——鬱達夫!也為神州暗淚彈!

2021-01-11 小花悅史

他,希望用文人微弱的力量喚醒走向沉淪的故都,無奈命運弄人,一切都在沉淪;他,希望用男人的胸懷去包容妻子,無奈生活殘酷,最終聽到的卻是最無情的話語;他,希望和一見鍾情的女子永遠成為富春江上的神仙伴侶,可激情過後總歸於平淡,三生石畔終成陌路。 他是生無補於社會,死無濟於蒼生的零餘者,在他犀利的文筆下掩藏著深深的自卑與懺悔,三世沉淪,終於異國捐軀。鬱達夫是一個當之無愧的「真的人」。他的「真」,活生生,有血肉,充滿俗世的歡欣與苦悶,也嘗盡了精神的痛苦和輝煌。驀然回首,總能看到那個站在島國邊緣暗自揮淚的文人。

鬱達夫

在浙江省境內著名的錢塘江上遊,有一段風景綺麗的水域,就是被人們譽為「一川如畫」的富春江。 這條江的北岸,距「人間天上」的杭州城約八十裡許,有一座規模不大且十分古老的縣城——富陽,鬱達夫就出生在這一片江南水鄉。《與元九思書》對富陽有這樣的描述:「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生長在這樣一個風光秀麗、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的地方,鬱達夫自然也是極富才情的。 1896年12月7日,鬱達夫來到了這個世界。早他之先,鬱家已有兩男一女,鬱達夫是家裡的老四,取名鬱文,小名蔭生。 歷史上的鬱家也曾興隆一時,鬱達夫的父親鬱企早年曾設塾授課兼行中醫,任富陽縣衙門戶房司事,因此積有數畝薄產,算得上書香門第,殷實之家。到鬱達夫出生時,鬱家已近破落,在鬱達夫3歲時,父親不幸病逝,全家的衣食問題就落在了母親身上,姐姐阿鳳也去了別人家做童養媳。

鬱達夫

家道的衰微,生活的拮据,對少年鬱達夫的身心健康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多年之後,鬱達夫曾在文章中寫道:「兒時的回憶,誰也在說,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憶,卻儘是些空洞。第一,我所經驗到的最初的感覺,便是飢餓;對於飢餓的恐怖,到現在還在緊逼著我。」他曾把自己的出生視為「悲劇的出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其童年陰影之深。童年的經歷塑造了鬱達夫奇特的性格,一方面聰明早熟、敏感、多思,另一方面又性情孤僻、氣質頹唐。 1902年,7歲的鬱達夫進入私塾讀書,一經啟蒙便表現驚人的天賦和才華,1904年,他又轉入公立書塾春江書院,開始大量接觸古典文學,曾作詩曰:九歲題詩四座驚,阿連從小便聰明。頗有杜甫觀公孫大娘舞之盛況。1909年鬱達夫升學到省城杭州,在杭州府中學裡,鬱達夫和徐志摩成了同班同學,日後引領中國新文學小說界與詩歌界的兩大奇才就這樣不期而遇。

鬱達夫

那時候徐志摩是活潑的,好動的,有靈氣的;而鬱達夫卻因家庭緣故有些木訥而安靜。看著徐志摩揮灑著自己的靈性,他是屬於憂傷的。他自己也說:「憂能傷人,但憂亦能啟智;在孤單的悲哀裡沉浸了半年,暑假中回家大家都說我成了大人。事實上,因為在學校裡,被懷鄉的愁思所苦擾,我沒有別的辦法好想,就一味的讀書,一味的作詩。」寂寞與憂傷給予了鬱達夫一種創作的靈感。 1910年鬱達夫的家人又安排他轉入一所教會學校——蕙蘭中學,作為一座貴族子弟學校,鬱達夫的自卑與獨處被同學視為異類,不久,他便輟學了。輟學後的鬱達夫回到家鄉,度過了一段離群索居的生活,他也充分利用這段難得的空閒時間,大量攻讀英文與中國古典文學,成為一生中「收穫最多,影響最大的一個預備時代」。 1913年,鬱達夫的哥哥鬱曼陀被派赴日本考察司法,鬱達夫也趁此機會隨大哥一同前往。17歲,正是少年見青春,萬物皆嫵媚的大好年華,飽讀詩書的鬱達夫也將這次出國的機會視為改變人生軌跡的契機,頗有一些「邵氏壯且厲,撫劍獨行遊」的味道。

鬱達夫

太陽冉冉升起,「長崎丸」輪船慢慢駛離了上海楊樹浦匯山碼頭。鬱達夫鵠立在船艙的後部,西望著祖國的天空。遠處在波濤起伏中跳動著的小小黑點,也終於被地平線的空虛所吞沒。 一切熟悉而親切的景象慢慢消失在眼前,但鬱達夫並不悲哀,而是鬥志昂揚地告別自己的祖國母親。 當他來到日本時,望著四周如畫的風景恍如置身仙境,禁不住感嘆道:「傳說中的蓬萊仙島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日本,在這個少年的心中,就是實現抱負的蓬萊仙島。到達日本後鬱達夫繼續發奮苦讀,嫂子曾勸慰他不必如此拼命,可哥哥卻認為,自己的國家如今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唯有努力讀書,他日方可救國。 於是,鬱達夫陷入深深思考:日本的文化雖缺乏獨創性,但是它的模仿,卻是富有創造意義的。明治一代,已經完成了維新工作;老樹接上了青枝,舊囊裝入了新酒,渾圓成熟。新興國家的氣象,原屬雄偉,新興國家的舉止,原也豁蕩。而中國這個沉睡幾個世紀的國家,在勁敵面前竟毫無防備意識。17歲的少年能有這樣的想法,目光不可謂不長遠。

鬱達夫

後來,在東京帝大讀書期間,鬱達夫也對政治表現出極大興趣。有一次,眾議院議員尾崎講到一個有關中國的問題,言語間對中國頗多諷刺與挖苦。這時,鬱達夫站起來向臺上質詢,磊落的態度,得體的措辭,充足的理由,獨到的見解,再加上流利的日語和激昂的語氣,令在場人員無不佩服,頗有一種「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神採。 鬱達夫在日本留學的個人生活也是十分曲折的。由於他天生敏感多思且又自卑,交友圈子並不廣泛。而他的早熟又使他對異性的幻想常存腦海之中。 當時在日本社會,兩性關係較為開放。鬱達夫在日本留學多年,對異性的好奇感也愈發增強。有一年,正是櫻花盛開的季節,鬱達夫走到城外的公園去踏青,路上遇到一些美麗而活潑的女子。鬱達夫鼓起勇氣與她們交流,這些女子也被鬱達夫儒雅的外表與流利的日語吸引,詢問他是哪國人,在得知他是中國人之時,那些女子驚恐地互望一眼,留下一句「原來是支那人啊」,就逃也似的走了。

「支那」,這個帶有侮辱性的詞語,給鬱達夫帶來一種滅頂的悲傷和絕望。 在日本名古屋求學的四年對於鬱達夫來說既收穫頗豐,又充滿挑戰與未知。異國他鄉,一個獨孤的遊子常常感到失落與無助。他曾說過:「因為二十歲的青春,正在我的體內發育伸張,所以性的苦悶,也昂進到了不可抑止的地步。」作為一個有志向的青年,他必須把這種苦悶變成一種創造力,而不是引向頹唐,走向沉淪,只有這樣,他才可以最終超越苦悶,在人生的道路上實現自己真正的價值。 鬱達夫是敏感的,多情的,卻又是克制的,理智的。在荷爾蒙的催化下,他完成了人生第一個創作階段。

相關焦點

  • 《田園的憂鬱》《沉淪》:憂鬱韻味下,佐藤春夫與鬱達夫的迥異
    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田園的憂鬱》和中國作家鬱達夫的《沉淪》分別是中日近現代典型的剖析憂鬱症的小說。《沉淪》講述了一個民國時期的男青年,在日本留學期間,因國運衰微,而遭人冷眼。· 《沉淪》的寫作背景《沉淪》是鬱達夫在20世紀20年代創作的早期小說,也是鬱達夫最為傑出的代表作,該書一經出版就震撼了整個文壇。小說中主人公的經歷正是以鬱達夫的親生經歷為藍本,把一個文人對國家弱小的感想融入其中。
  • 鬱達夫的詩有哪些?鬱達夫的詩詞全集10首
    近現代詩人鬱達夫,鬱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鬱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鬱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
  • 鬱達夫和日本之間的關係鬱達夫和鬱達夫在日本中的情況
    在明治維新之前,在中日交流兩國中,中國一直處於文化輸出的地位,自以來,日本以綜合學習歐美各國為基本原則,開始對明治維新進行歷史性的改革。至於西方文化,日本人看到了他的優勢,欣然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技術和制度。在政治、教育、軍事、生產技術、文化、思想等方面,西方先進國家被廣泛迅速模仿,國力迅速提高。
  • 青年鬱達夫的愛與憂鬱
    導演方令正似乎非常迷戀這種跨越中日兩國的愛情題材,日後他拍攝的《南京的基督》(梁家輝主演),就是根據芥川龍之介的同名自傳體小說改編,講述這位日本名作家來華時與一位中國少女的愛情故事......導演方令正在此探討了二個主題,一個是少年鬱達夫對性的迷惑和對愛的追求,另一個為中日民族問題的愛與恨,前者表現得浪漫含蓄,深得東洋文藝電影的神髓,部分片段有歐洲的愛情片的清新飄逸的感覺。
  • 《鬱達夫傳》: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
    鬱達夫的創作風格獨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說和散文著稱。代表作為《沉淪》、《采石磯》、《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遲桂花》、《迷羊》、《她是一個弱女子》、《出奔》等。在《鬱達夫傳:欲將沉醉換悲涼》(第四版)中,袁慶豐以濃鬱的語言風格,重點描述了鬱達夫的早年經歷和個性氣質對創作的影響,從不同的角度解讀鬱達夫。
  • 鬱達夫小說中日本形象的構建——自然景物、都市形象、社會形象
    不過,鬱達夫在日本留學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在異鄉的求學過程沒有想像中那樣美好,殘酷的現實擊破了他曾經滿懷救國圖強的夢想,取而代之的是作為弱國子民的一代知識分子踏上完全陌生的國度所承受的被排斥和被蔑視的屈辱歷程,也正因為飽受了日本異民族的歧視,才使他頭腦中的異國形象必然帶有了強烈的主觀色彩:與其說在言說「他者」---描寫日本形象,不如說更多的是藉助「他者」的形象在反觀自身、言說「自我」---以日本為鏡子
  • 被桂花撩起情慾的,不只鬱先生,還有翁蓮,鬱達夫為何不肯成全?
    因為,在那一刻,我聞見了桂花香,想到了鬱達夫的《遲桂花》。在鬱達夫的小說中,《遲桂花》是「最具詩意」的一個。它的美和耐讀,不在《沉淪》之下。但我發現,知道且讀過這部短篇的人,並不算多。而今也是遲桂花開的時候了,小寒就借這篇書評,說一說那撩人的桂花香和鬱達夫吧!
  • 鬱達夫為何是黃仲則的異代知音?不過是命運同歸、詩文相應
    在小說《采石磯》中,鬱達夫以黃仲則為主角,同時也是以黃仲則自比。在《沉淪》、《離散之前》等小說中,黃仲則的名字、詩集、詩句也屢屢出現。似乎百年前逝去的黃仲則,如同至親好友般,一直陪伴在鬱達夫的左右。鬱達夫的小說、散文,同樣享譽盛譽。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便是他的《沉淪》,此書一出,轟動國內文壇。但他們的社會地位,與之才學卻不甚匹配。黃仲則屢屢落第,之後任過武英殿書籤官,但卻是做一些謄書抄字的工作,任務繁雜、地位不高,後來他乾脆辭卻不做。
  • 鬱達夫櫻花紀:櫻滿長堤月滿川,誰家蓬底弄三弦?
    「近代鬱達夫《日本謠》鬱郁達夫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作家,可以說他的散文和小說風靡一時。25歲的時候他以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1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轟動了文壇,因為中國的白話文還能夠寫得如此的深沉細膩和美麗,有著獨特的自傳風格,和傷感沉鬱的個人色彩。
  • 漫天飛雨是什麼?跟傳統煙花有什麼區別?
    漫天飛雨是無煙無味低溫不傷人的金屬絲花火。不含任何黑火藥、煙火藥成分,不屬於煙花爆竹類,且凌駕於冷煙花之上的一款花火產品。這是一款可以媲美、超越煙花類產品幾倍數倍綻放效果的創意型產品,給用戶帶來全新的觀賞盛宴,本產品由我公司獨家研發並生產。
  • 花間集中的十首肉麻情詩,令人怦然心動
    花間集是中國第一部文人詞集,由五代後蜀趙崇祚編,歐陽炯寫序,收錄晚唐五代時期五百首詞。這些詞大多數濃豔精美,溫柔婉轉,婉約含蓄,是宋詞之前詞的主要風格。花間集序概括了花間集的主要內容: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不無清絕之辭,用助嬌嬈之態。今天分享十首花間詞,品嘗一下怦然心動的感覺。春日遊,杏花吹滿頭。
  • 從文學視角看抒情浪漫小說巨匠鬱達夫!
    常聽浪漫,究竟何為浪漫?有的人說「沒想到最浪漫的事,是和心愛的人一起慢慢變老」。那是愛情賦予了浪漫最深厚的愛意。從文學視角看抒情浪漫小說巨匠——鬱達夫《鬱達夫,一個不該被冷落的名字》他的作品不但在無形中透露出真摯,像是一個無比虛弱的聲音在向你求救,他在用他的靈魂在低吟淺唱。那些優美而極富才情的文字背後,是一種不加修飾的原始之美。
  • 在那個沒有月亮的晚上,鬱達夫失蹤了
    第二天,鬱達夫在當地的妻子為他生下遺腹女,距他的死亡時間也許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當時所有的目擊者也都沒料到他就此失蹤,甚至連屍骨也找不到。因此,死亡(或失蹤)的消息發布之後,他的遠親近友、論敵或讀者或疑或信(竟是疑者居多),議論紛紛。今日我們膽敢說他「死」了,乃是因為我們推斷他絕活不到今日。
  • 花間的精靈——蝴蝶
    在詩詞中描寫蝴蝶的詩句更多,像」花間更有雙蝴蝶「,像《詠蝶》的」薄翅凝香粉,新衣染媚黃,風流誰得似,兩兩宿花房。「這些優美的詩句無不展現蝴蝶的優美。蝴蝶是一種觀賞昆蟲,它們的翅膀上的鱗片不僅能使蝴蝶豔麗無比、還像是蝴蝶的一件雨衣。因為蝴蝶翅膀的鱗片裡含有豐富的脂肪,能把蝴蝶保護起來,所以即使下小雨時,蝴蝶也能飛行,是不是很奇妙!
  • 「民國四大渣男之一」鬱達夫去世後,11個子女現狀如何?
    白居易曾經說過:"若使當時身先死,一生真偽有誰知",鬱達夫,近代中國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在相對長一段時間內,鬱達夫一度被人們認為是"漢奸",直到建國後才得以正名。第三段婚姻是在1942年,僑居在新加坡的鬱達夫和相貌平平的何麗有相遇相識,並且迅速和她結婚生子。縱觀鬱達夫的一生,除了上述的三次婚姻以外,還有多個情人,被罵成"民國四大渣男之一"也在情理之中,鬱達夫豐富的婚姻經歷,使得鬱達夫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卻在去世後留下了11個子女。
  • 1945年日本已經投降,為啥還要秘密處決鬱達夫?老兵晚年道出實情
    引言國逢大難之時,總有無數仁人志士挺身而出,為家國天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如《南史·羊侃傳》中所言:「久以汝為死,猶在邪?吾以身許國,誓死行陣,終不以爾而生進退。」鬱達夫、胡愈之、王任叔等19人被迫撤離到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省,他們輾轉到達一巴亞公務市,安頓下不久,日本憲兵便將此地佔領。為了隱藏身份繼續抗日工作,鬱達夫改名為趙廉,開始蓄鬚。一群人在此開設了一家趙豫記酒廠,以此維持生計。正如唐代詩人寒山所描述:「改頭換面孔,不離舊時人。」
  • 日軍已經繳械一個月,為何還要處決鬱達夫?真相在40年後得到印證
    抗日戰爭爆發後,鬱達夫在福州開始號召各行各界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每天都會發布「救國圖存」的文學作品來喚醒民眾的鬥爭意識,甚至還告誡民眾:「我們這一代,就是應該為抗戰而犧牲。
  • 諸暨籍作家獲鬱達夫小說提名獎!小說寫完還大喊了三聲...
    第六屆鬱達夫小說獎近日揭曉
  • MBK接盤完成 神州租車告別「神州系」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MBK接盤完成 神州租車告別「神州系」15日中午,神州租車(00699.HK)發布公告,董事會已獲神州優車股份有限公司知會,有關神州優車銷售股份的所有先決條件均已獲達成,MBK
  • 百濟神州任命Corsee Sanders 博士為董事會成員
    百濟神州今日宣布任命Corsee Sanders博士為公司董事會成員,並加入董事會審計委員會與科學顧問委員會。Corsee Sanders, Ph.D.百濟神州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歐雷強(John V. Oyler)先生表示:「Corsee Sanders博士是一位極富洞察力的業界領袖,她自身的科研優勢以及在業務運營方面的卓越能力能夠為臨床試驗開發工作帶來指導,進而幫助我們為全球患者帶來重要醫學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