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達夫櫻花紀:櫻滿長堤月滿川,誰家蓬底弄三弦?

2020-12-05 初衣勝雪

」黃昏好放看花船,

櫻滿長堤月滿川。

遠岸微風歌婉轉,

誰家蓬底弄三弦。「近代鬱達夫《日本謠》

鬱郁達夫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作家,可以說他的散文和小說風靡一時。25歲的時候他以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1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轟動了文壇,因為中國的白話文還能夠寫得如此的深沉細膩和美麗,有著獨特的自傳風格,和傷感沉鬱的個人色彩。

但是很多人卻不清楚,鬱達夫的古典詩,寫得更好,起步也更早。可以說,如果不是新時代的來臨,鬱達夫的詩是可以媲美中國詩詞歷史上的許多文豪大家的。只是流傳不廣,但因此也有著更加鮮明的個人風格和情感色彩。

比如為大家所記得的,「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讓人驚豔可立足唐詩的高度。

在這裡我並不打算賞讀他的名作或者晚年的沉鬱跌宕的作品。因為二月春來,讓我們陪著鬱達夫度過他最青春少年的時代吧

鬱達夫出生在浙江富陽,這裡有最著名的富陽江,但是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他依從哥哥讀書。瘦弱敏感聰慧。十歲題詩四座驚。14歲的時候,就開始發表舊體詩,並向報刊投稿。那個時候已經是宣統三年,整個中國面臨著重大的變數。

17歲的時候他跟隨哥哥去日本留學。鬱達夫是一個對故土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甚至他之前所學習的一切,都和中國古典傳統文化有關。但是在日本留學之後,他分外的孤獨。作為中國人,他備受排擠和冷落,日本的文化一方面吸引他,山川美景,人物風情,遺留的唐風,留給了他非常深刻的青春記憶,但同時,沒有尊嚴的留學生活讓他分外痛苦祖國的積貧積弱。他自稱是一個「畸零人」。但這這樣孤寂的環境中,他創作了大量的古典詩詞,用一個中國詩人的眼睛去看日本,同時又帶入了深深的自我感。

比如這一首寫在早年的《過小金井看櫻,值微雨,醉後作》。小金井,是日本本州關東的一個小鎮,二月早春,正是櫻花如雪的季節。鬱達夫還是少年,但苦悶的異鄉生活,使他迷上了喝酒。但這種喝酒在中國文學裡是有傳統的。表面看他還是一個稚嫩學子,但是內心,已經是有非常成熟的詩情。

「尋春攜酒過城西,二月垂楊葉未齊。

細雨成塵催小草,落花如雪鎖長堤。

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個少年,在異國他鄉,在春雨微酒之後,寂寞踏青。日本的櫻花世所聞名。這種原產於中國的花,在唐朝之後遍種了日本的小島山野,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而櫻花邊開邊落,在2月時節如同香雪,落滿了青草和長堤。

「社前新釀家家熟,陌上重樓處處迷。

我亦隨人難獨醒,且傍錦瑟醉如泥。」鬱達夫《過小金井川看櫻,值微雨,醉後做》

可以說彼時的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國力提升,但是在服飾上頭,還是保留著濃重的民族風,而這種風氣所有中國人都清楚,那是保留了大量的唐朝生活的方式和痕跡。

所以在這首詩裡,我們簡直看不到是異鄉的感覺,仿佛是回到了安定的唐朝。家家有酒,樓宇整潔,而這個時候正是賞櫻的季節,日本人花事狂歡,用酒助興。而孤獨的鬱達夫,仗著一口流利的日語,進入小旅館買醉。且一醉如泥。這可並不是因為沉醉在花事裡,是有說說不出的種種惆悵,是關於青春的,關於故國的,也是關於眼前最熟悉的陌生國。

「黃昏好放看花船,櫻滿長堤月滿川。」在同一時期寫的《日本謠》,依然是小金川的景色,則是春雨之後,黃昏到來,那河水裡有花船遊弋,這是日本的花事,此時春天的月亮照在河上,落花如雪,明月清霜,又是這樣的二月風天。

「遠岸微風歌宛轉,誰家蓬底弄三弦。」實際上日本歌單調但有古風,宛轉還真的說不上去,但是別有一種單調的美。尤其是用三弦伴奏。那花枝招展的姑娘們,在船中彈著三弦,歌聲和弦聲經過水的蕩漾,也應該是有熱鬧中的清麗。

但是為什麼我讀到的只有悲哀。或者只是那單調三弦的聲音,更切合鬱達夫少年孤獨的心境。

說實話鬱達夫在日本留學了5年。但日本的生活,並沒有使他留戀,相反,他更認清了中日之間的差異,而他筆下的櫻花也如同永遠隔著春水,寂靜而隔膜。這是他孤獨的青春的歲月啊。

在抗戰爆發之後,鬱達夫全力支持抗戰。

1945年,年僅49歲的鬱達夫,被日軍殺害於蘇門答臘叢林。他一生最愛中國,最愛梅花。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相關焦點

  • 鬱達夫和日本之間的關係鬱達夫和鬱達夫在日本中的情況
    「開朗豁達,真誠隨和,容易交往」的鬱達夫是對他的日本同學的評價,還有一位日本詩人,他對鬱達夫印象很好,他評論了鬱達夫:「至於性格,談起話來,容易言親近,沒有牴觸感,讓人覺得一見如故」。在日本人眼中,鬱達夫平易近人,平易近人,但在鬱達夫眼中,卻是悲傷和孤獨,這種悲傷和孤獨是他長期在日本生活經歷的影響,在日本中,中日兩國鬱達夫的強弱之分,使鬱達夫感受到屈辱為弱國,受到強國的歧視日本坦率地說,日本的這種經歷:當鬱達夫想要欣賞日本美麗山水時,他們通常「從歡樂的絕頂,立時掉入到絕望的深淵底裡去」。
  • 鬱達夫的詩有哪些?鬱達夫的詩詞全集10首
    近現代詩人鬱達夫,鬱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鬱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鬱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
  • 花間飛雨,幾度沉淪——鬱達夫!也為神州暗淚彈!
    鬱達夫在浙江省境內著名的錢塘江上遊,有一段風景綺麗的水域,就是被人們譽為「一川如畫」的富春江。 這條江的北岸,距「人間天上」的杭州城約八十裡許,有一座規模不大且十分古老的縣城——富陽,鬱達夫就出生在這一片江南水鄉。
  • 在那個沒有月亮的晚上,鬱達夫失蹤了
    他透過當初和鬱達夫過從甚密的一些日本人的匿名證言,織出一幅日本人眼中鬱達夫的晚年形象,並且宣稱已接觸到參與「處決」鬱達夫的老倭寇。其時化名趙廉的鬱達夫因為「問路事件」而備受矚目。甚至可以說,我們都只知有趙廉,不知有鬱達夫。即使是在「真相」披露之後的許多年裡,我們這些勉強和歷史沾上邊的人也都習慣稱他為「趙老闆」,那是我們回憶中可以驗證的;反之,一提到「鬱達夫」,事情儘管發生在周遭,也充滿傳奇色彩。五四浪漫文人鬱達夫對我們而言永遠是遙不可及的。
  • 青年鬱達夫的愛與憂鬱
    作為中國現代傑出的文學家,鬱達夫十七歲就到了日本求學,目睹和感受了日本人對華人的歧視,由此竟激起奮發求學的志向。他和港田是好友,並且同時愛上了少女隆兒。一邊是友情,一邊是愛情,鬱達夫最後選擇了友情,讓隆兒隨港田而去……後來日本人因為鬱達夫的經歷和知道得太多,而將他殘酷殺害。
  • 從講道理的《妙先生》來看看編劇三弦
    《妙先生》改編自不思凡的同名原創短片,也是編劇三弦在2015年寫下的劇本。很多人看《妙先生》覺得不如《大護法》好看,雖然畫風和某些元素相像,但《妙先生》卻過於講大道理。不知道是不是三弦故意為之。而且影片中還宣傳了三弦的小說《天之下》。
  • 《田園的憂鬱》《沉淪》:憂鬱韻味下,佐藤春夫與鬱達夫的迥異
    鬱達夫和佐藤春夫有什麼聯繫?為何他們的作品會有著如此相似的味道。鬱達夫曾說:「在日本現代的小說家中,我所最崇拜的是佐藤春夫。三、頹廢憂鬱下,佐藤春夫與鬱達夫不同的成因小說的創作上鬱達夫和佐藤春夫都運用了「自述式」,兩人筆下人物又是出奇一致的頹廢和憂鬱,恰好說明鬱達夫和佐藤春夫的身上本就有著憂鬱的種子,而這則與他們的成長經歷分不開。
  • 煤油燈大炕和三弦
    特別佩服說書的老師,三弦拉響幾遍,說書老師(記得是個盲人)便特別有磁性地開了嗓:「各位落座壓音,感謝各位,不嫌學徒拙口啞嗓,笨瓜掉字,請聽學徒就哪輩前朝古人,今朝英雄好漢,精忠報國,鞠躬盡瘁」,又一通三弦,「請聽學徒慢慢道——來——!」,「道」「來」是兩字之間特別的長音!很有吸引力!接著步入正題。
  • 被桂花撩起情慾的,不只鬱先生,還有翁蓮,鬱達夫為何不肯成全?
    因為,在那一刻,我聞見了桂花香,想到了鬱達夫的《遲桂花》。在鬱達夫的小說中,《遲桂花》是「最具詩意」的一個。它的美和耐讀,不在《沉淪》之下。但我發現,知道且讀過這部短篇的人,並不算多。而今也是遲桂花開的時候了,小寒就借這篇書評,說一說那撩人的桂花香和鬱達夫吧!
  • 小三弦已很少人會彈,再不看快滅絕了
    小三弦總長2市尺左右,無品,有三根弦,故名「小三弦」。小三弦由弦筒、弦槓、弦頭、弦扭(弦軸)、弦線、弦馬、弦角構成。弦線是不同粗細的(高、中、低)三股弦線,分別稱為子線(一弦)、中弦(二弦)、老弦(三弦)。小三弦用木料製作,很多樹種都可以用,一般選用材質比較細膩堅硬的樹種做材料為上乘。製作工藝不複雜,沒有精準的要求。
  • 鬱達夫為何是黃仲則的異代知音?不過是命運同歸、詩文相應
    這位文人的名字叫做鬱達夫。即便是在名家輩出的民國時期,鬱達夫的小說、散文等作品依舊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其文章體裁中,最為同時代文人學者所稱道的,還當屬他的舊體詩。短短的數十載生涯,鬱達夫有近600首舊體詩傳世,其中不乏精品,可謂數量與質量並存。郭沫若認為鬱達夫的舊體詩,比他的小說要好的多。
  • 汴梁藝術|大相國寺梵樂:歷代樂僧傳承下來的三弦演奏藝術
    三弦是中國傳統民族器樂中一件不可或缺的彈撥樂器,它既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生動的音樂表現力,又廣泛地運用在各類樂種、曲種、劇種之中。大相國寺佛樂中三弦常用的演奏技法可大致分為八類:右手有彈、挑、掃、輪,左手有粘、扳、揉、滑。
  • 「民國四大渣男之一」鬱達夫去世後,11個子女現狀如何?
    白居易曾經說過:"若使當時身先死,一生真偽有誰知",鬱達夫,近代中國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在相對長一段時間內,鬱達夫一度被人們認為是"漢奸",直到建國後才得以正名。第三段婚姻是在1942年,僑居在新加坡的鬱達夫和相貌平平的何麗有相遇相識,並且迅速和她結婚生子。縱觀鬱達夫的一生,除了上述的三次婚姻以外,還有多個情人,被罵成"民國四大渣男之一"也在情理之中,鬱達夫豐富的婚姻經歷,使得鬱達夫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卻在去世後留下了11個子女。
  • 《鬱達夫傳》: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
    鬱達夫(1895-1945)鬱達夫(1895-1945),原名鬱文,浙江富陽人。1913年赴日本留學,1921年參與發起成立創造社,1922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經濟部。鬱達夫的創作風格獨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說和散文著稱。代表作為《沉淪》、《采石磯》、《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遲桂花》、《迷羊》、《她是一個弱女子》、《出奔》等。在《鬱達夫傳:欲將沉醉換悲涼》(第四版)中,袁慶豐以濃鬱的語言風格,重點描述了鬱達夫的早年經歷和個性氣質對創作的影響,從不同的角度解讀鬱達夫。
  • 鬱達夫小說中日本形象的構建——自然景物、都市形象、社會形象
    鬱達夫依賴在日本的近十年的經歷,在筆下構建了層次豐富的各類日本形象,鬱達夫對日本認識的矛盾性、複雜性也決定了筆下日本形象的矛盾性、複雜性。因而筆下的日本形象有鬱達夫傾心嚮往的烏託邦式形象,也有鬱達夫厭惡排斥的意識形態式形象。
  • 雲南大理:洱海畔三弦琴韻悠長
    2002年,張群友在大理街頭賣自製的二胡時,遇上了大理白族自治州白劇團的三弦演奏家楊月明,楊月明鼓勵他學習製作三弦琴。系統學習三弦琴製作工藝後,張群友進行了大膽創新。他製作出六角、八角形鼓面的如意、龍頭琴,並把傳統鼓腔的雙面繃皮改良為背面木雕鏤空,精心優化調整琴的結構、尺寸、比例,他的創新使琴的發音更開放。他不僅註冊了「萬泉弦韻」商標,還申請了外觀發明專利。
  • 1945年日本已經投降,為啥還要秘密處決鬱達夫?老兵晚年道出實情
    在此期間,鬱達夫依然竭盡所能的組織抗日活動,還曾經掩護過華僑領袖陳嘉庚。有一次,蘇門答臘島首府棉蘭的日本長官派人到日本憲兵部尋求協助,試圖抓捕陳嘉庚,被鬱達夫巧妙地應付過去,讓他們未能得逞。大家希望鬱達夫一同撤離,但鬱達夫表示,自己已經被監視,如果一同撤離,必將暴露眾人,所以鬱達夫並未離開。
  • 日軍已經繳械一個月,為何還要處決鬱達夫?真相在40年後得到印證
    1938年,應新加坡方面的邀請,鬱達夫開始前往新加坡參加抗日宣傳工作起初,並擔任當地多家報刊的編輯。之所以會邀請鬱達夫,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新加坡雖然華人眾多,但在思想方面還未覺醒,需要一個能讓人們思想得到解放,將新加坡周邊各方抗戰勢力能凝成一股繩的人才,而鬱達夫無論是聲望,還是能力都是最佳人選。
  • 鬱達夫《遲桂花》:人生總有下半場,遲來的花開亦芬芳
    《遲桂花》是鬱達夫在年近不惑時創作的小說,是他後期的代表作之一,被譽為鬱達夫在藝術上最精緻成熟的小說。這部小說一改鬱達夫早期創作中感傷的基調,呈現出一種清麗、樸素的意蘊,給人積極熱情的感受。彼時的鬱達夫,人近中年,韶華已逝,創作風格的改變,究其原因離不開歲月的沉澱,過往的人生給予了他內心的豁達。
  • 諸暨籍作家獲鬱達夫小說提名獎!小說寫完還大喊了三聲...
    第六屆鬱達夫小說獎近日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