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鬱達夫的愛與憂鬱

2021-01-19 明天好心情

作為中國現代傑出的文學家,鬱達夫十七歲就到了日本求學,目睹和感受了日本人對華人的歧視,由此竟激起奮發求學的志向。他和港田是好友,並且同時愛上了少女隆兒。一邊是友情,一邊是愛情,鬱達夫最後選擇了友情,讓隆兒隨港田而去……後來日本人因為鬱達夫的經歷和知道得太多,而將他殘酷殺害。   這是周潤發主演的第一部歷史人物題材影片,雖略有生澀,但反應良好,他深情演繹了這位著名作家的一段感情歷程。導演方令正似乎非常迷戀這種跨越中日兩國的愛情題材,日後他拍攝的《南京的基督》(梁家輝主演),就是根據芥川龍之介的同名自傳體小說改編,講述這位日本名作家來華時與一位中國少女的愛情故事......導演方令正在此探討了二個主題,一個是少年鬱達夫對性的迷惑和對愛的追求,另一個為中日民族問題的愛與恨,前者表現得浪漫含蓄,深得東洋文藝電影的神髓,部分片段有歐洲的愛情片的清新飄逸的感覺。而後者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愛國熱情,令觀眾為之動容。本片大部分在日本實地取景,攝影師陳沛佳表現傑出,無論畫面構圖,色彩配置和鏡頭運動都有很高水準。映象效果直逼日本文藝片。編導在此片表現不俗,能從形式上的賣弄深入到與內容的協調,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1你住在別人的地方,不要丟中國人的臉。2一、吃飯不可吃得太飽,日本米難消化二、穿衣不可半中半日,要入鄉隨俗三、出入房間要行禮3「你又來了,只談風月,不談政治。」「這些不是政治,是切身問題。」4「你從小被媽慣壞了,不能沒人照顧。」「我十七了!」「還沒到二十一呢。」「哥,讓我留下來,我會用功讀書,每天洗澡,每晚刷牙,睡覺關燈,內衣自己洗,一星期剪一次指甲,刮一次耳屎。」……「你身子這麼弱,做苦力都不行,黃包車你都拉不動,回鄉下種田你都拖不動牛,書念不好你就是一個廢人。」5媽來信說我年紀不小了,應該結婚了。給我看好了一個女人,叫我暑假回去成親。中國人還是那麼封建,怪不得袁世凱也有機會做皇帝。6「你們中國有句成語叫做適可而止是不是?」「感情是不可以制止的,沒有盡頭的,沒有東西可以阻擋它。」「那麼理智呢?」「人不是被理智來支配的。」「我是。」7「希望他做了孤魂野鬼,也可以飛過日本海回到自己的家鄉。」「回去又怎麼樣?還不是做孤魂野鬼!」8「他就快要做大官啦!」「他還沒畢業呢。」「誒,你又不是不知道,上海大街小巷全都是大學畢業生,每天東奔西跑地找工作。——書可以不念,關係一定要打通啊!」9我是人,不是讀書機器,我需要朋友。10中國人寫小說只是為了生活,沒什麼大不了。

鬱達夫留學日本十年,對日本有著複雜而又特殊的情感:一方面是痛恨軍國主義者所奉行的「大日本主義」,使身為弱國子民的他深深感受到了置身異國飽嘗歧視屈辱的切膚之痛;另一方面是深戀著島國的旖旎風光和感佩這個民族的奮發圖強。他用文人特有的敏感觸摸到了日本人民的善良和淳樸。鬱達夫的日本朋友很多,以在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讀書時期來說,情誼最深的首推日本著名漢學家服部擔風先生。他倆的交往曾震動過當時的日本詩壇。今根據鬱達夫早年向原配夫人孫荃介紹在日本時的生活、學習、交友等情況的敘述和鬱達夫日記、信件及其它有關資料,試將鬱達夫與擔風先生的交往作一概述

其實,這是方令正不太成熟的作品,但當年反響卻很好,發哥的短短幾個鏡頭,也獲得不少人的格外稱讚。但也因為周潤發的出場純屬醬油,不少人也因此大呼上當,掛羊頭賣狗肉。 這些只是宣傳方的策略,導演想必也是不知情。本片作為一個傳記片,並沒有像傳統的手法那樣由出生開始敘述,而是截取鬱達夫在日本留學的片段,有一段中日的愛情開始展開。 這樣雖然另闢蹊徑,但在情節上顯得單薄,沒有了深刻的歷史背景做依託,本片想要表達的主題就顯得如空中樓閣一般,只重形式而無內核之實。

但它的優點和缺點一樣明顯,這也是很多人雖然不推崇此片,卻依然難忘其中的味道的原因所在。方令正避重就輕,截取幾個典型的片段來填充歷史背景:日本學生質疑鬱達夫的成績,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所作所為,日本教官對中國學生的態度以及訓練方式。 通過明顯的衝突來達到加深印象的目的,也算是取巧。不過細節方面做得很精緻,以小見大,也未嘗不可。比如鬱達夫二哥告訴他在日本的禮節和規矩,比如那些留學生與他們口中所謂的「漢奸」的行為大相逕庭。他的重點在於敘述鬱達夫和隆兒的中日愛情故事,其中有不少的性苦悶的描寫,和一些性幻想的暗示。這一切都讓人覺得壓抑無聊,而過後又是顯得有些空虛和沉重。 打飛機就是這樣,除了那一刻的快感,什麼都得不到。 反而是中村幸子飾演的隆兒,天真爛漫帶些任性的可愛,讓人在沉悶的對白中不覺得無趣。

本片將那種彷徨昏暗的氣氛營造的很好,將原著《沉淪》的精髓很好的表現出來了。而在日本旅居多年的蔡瀾監製,則是為本片添上濃厚的東洋風味。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很多年後,一個春風沉醉的晚上,沉淪在平庸日子的我們,在YY著女神打飛機時,或許根本不知道很久前,那個叫鬱達夫的文人烈士,也有過一段關於打飛機的浪漫荒唐卻又帶些悽涼悲壯的往

給我感觸最深刻的兩個電影一個是這個,一個是鬼子來了。上初中的時候看的。當時我還是個極端的愛國主義分子,但是看完這個電影以後感覺好像我崇高的理想、堅實的精神支柱似乎要破滅倒塌了一樣。

那個時候的香港電影還是有些腔調,如果你只看現在國內引入院線的港片,怕是會滋生輕蔑之心。推出李小龍和成龍的嘉禾也曾出過不少本片這樣的電影。周潤發不是主演,但是簡單兩場戲很有力度。沉思喝酒,拿著手帕不停擦汗。最後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偉岸如斯的詩人應死在這裡。

日本美景如畫,攝影動人。青春期的性與力,在民族身份下撕扯,少年勵志的改變最後難免無奈。「他們不是中國人,他們是支那人」的恨鐵不成鋼(還未見次年的風暴),在今時今日依然有批判意義。本欲沉淪的少年,卻無法劃清國讎家恨的界限,面對大海乞求國家富強的吶喊令人動容。

相關焦點

  • 《田園的憂鬱》《沉淪》:憂鬱韻味下,佐藤春夫與鬱達夫的迥異
    三、頹廢憂鬱下,佐藤春夫與鬱達夫不同的成因小說的創作上鬱達夫和佐藤春夫都運用了「自述式」,兩人筆下人物又是出奇一致的頹廢和憂鬱,恰好說明鬱達夫和佐藤春夫的身上本就有著憂鬱的種子,而這則與他們的成長經歷分不開。
  • 鬱達夫和日本之間的關係鬱達夫和鬱達夫在日本中的情況
    「開朗豁達,真誠隨和,容易交往」的鬱達夫是對他的日本同學的評價,還有一位日本詩人,他對鬱達夫印象很好,他評論了鬱達夫:「至於性格,談起話來,容易言親近,沒有牴觸感,讓人覺得一見如故」。在日本人眼中,鬱達夫平易近人,平易近人,但在鬱達夫眼中,卻是悲傷和孤獨,這種悲傷和孤獨是他長期在日本生活經歷的影響,在日本中,中日兩國鬱達夫的強弱之分,使鬱達夫感受到屈辱為弱國,受到強國的歧視日本坦率地說,日本的這種經歷:當鬱達夫想要欣賞日本美麗山水時,他們通常「從歡樂的絕頂,立時掉入到絕望的深淵底裡去」。
  • 鬱達夫的詩有哪些?鬱達夫的詩詞全集10首
    近現代詩人鬱達夫,鬱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鬱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鬱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
  • 被桂花撩起情慾的,不只鬱先生,還有翁蓮,鬱達夫為何不肯成全?
    因為,在那一刻,我聞見了桂花香,想到了鬱達夫的《遲桂花》。在鬱達夫的小說中,《遲桂花》是「最具詩意」的一個。它的美和耐讀,不在《沉淪》之下。但我發現,知道且讀過這部短篇的人,並不算多。而今也是遲桂花開的時候了,小寒就借這篇書評,說一說那撩人的桂花香和鬱達夫吧!
  • 鬱達夫小說中日本形象的構建——自然景物、都市形象、社會形象
    鬱達夫依賴在日本的近十年的經歷,在筆下構建了層次豐富的各類日本形象,鬱達夫對日本認識的矛盾性、複雜性也決定了筆下日本形象的矛盾性、複雜性。因而筆下的日本形象有鬱達夫傾心嚮往的烏託邦式形象,也有鬱達夫厭惡排斥的意識形態式形象。
  • 花間飛雨,幾度沉淪——鬱達夫!也為神州暗淚彈!
    生長在這樣一個風光秀麗、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的地方,鬱達夫自然也是極富才情的。 1896年12月7日,鬱達夫來到了這個世界。早他之先,鬱家已有兩男一女,鬱達夫是家裡的老四,取名鬱文,小名蔭生。 歷史上的鬱家也曾興隆一時,鬱達夫的父親鬱企早年曾設塾授課兼行中醫,任富陽縣衙門戶房司事,因此積有數畝薄產,算得上書香門第,殷實之家。
  • 鬱達夫為何是黃仲則的異代知音?不過是命運同歸、詩文相應
    這位文人的名字叫做鬱達夫。即便是在名家輩出的民國時期,鬱達夫的小說、散文等作品依舊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其文章體裁中,最為同時代文人學者所稱道的,還當屬他的舊體詩。短短的數十載生涯,鬱達夫有近600首舊體詩傳世,其中不乏精品,可謂數量與質量並存。郭沫若認為鬱達夫的舊體詩,比他的小說要好的多。
  • 在那個沒有月亮的晚上,鬱達夫失蹤了
    我對於鬱達夫死於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七日的舊說法一直存疑,也十分不滿意。鬱達夫死亡的消息最早披露於一九四五年十月五日,據胡愈之說,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九日晚上:八點鐘以後,有一個人在叩門,鬱達夫走到門口,和那人講了幾句話,達夫回到客廳裡,向大家說,有些事情,要出去一會就回來,他和那人出了門,從此達夫就不回來了。
  • 鬱達夫櫻花紀:櫻滿長堤月滿川,誰家蓬底弄三弦?
    但是很多人卻不清楚,鬱達夫的古典詩,寫得更好,起步也更早。可以說,如果不是新時代的來臨,鬱達夫的詩是可以媲美中國詩詞歷史上的許多文豪大家的。只是流傳不廣,但因此也有著更加鮮明的個人風格和情感色彩。比如為大家所記得的,「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
  • 1945年日本已經投降,為啥還要秘密處決鬱達夫?老兵晚年道出實情
    在此期間,鬱達夫依然竭盡所能的組織抗日活動,還曾經掩護過華僑領袖陳嘉庚。有一次,蘇門答臘島首府棉蘭的日本長官派人到日本憲兵部尋求協助,試圖抓捕陳嘉庚,被鬱達夫巧妙地應付過去,讓他們未能得逞。大家希望鬱達夫一同撤離,但鬱達夫表示,自己已經被監視,如果一同撤離,必將暴露眾人,所以鬱達夫並未離開。
  • 諸暨籍作家獲鬱達夫小說提名獎!小說寫完還大喊了三聲...
    第六屆鬱達夫小說獎近日揭曉
  • 日軍已經繳械一個月,為何還要處決鬱達夫?真相在40年後得到印證
    1938年,應新加坡方面的邀請,鬱達夫開始前往新加坡參加抗日宣傳工作起初,並擔任當地多家報刊的編輯。之所以會邀請鬱達夫,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新加坡雖然華人眾多,但在思想方面還未覺醒,需要一個能讓人們思想得到解放,將新加坡周邊各方抗戰勢力能凝成一股繩的人才,而鬱達夫無論是聲望,還是能力都是最佳人選。
  • 「民國四大渣男之一」鬱達夫去世後,11個子女現狀如何?
    白居易曾經說過:"若使當時身先死,一生真偽有誰知",鬱達夫,近代中國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在相對長一段時間內,鬱達夫一度被人們認為是"漢奸",直到建國後才得以正名。一:早逝的多情才子鬱達夫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12年自幼受到薰陶的他輕鬆的考上了浙江大學預科,之後留學日本,學成歸國,投身文學創造領域。自古美人愛才子,本身才能不俗,風流倜儻的鬱達夫身邊吸引了大批的愛慕者。
  • 《鬱達夫傳》: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
    鬱達夫(1895-1945)鬱達夫(1895-1945),原名鬱文,浙江富陽人。1913年赴日本留學,1921年參與發起成立創造社,1922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經濟部。鬱達夫的創作風格獨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說和散文著稱。代表作為《沉淪》、《采石磯》、《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遲桂花》、《迷羊》、《她是一個弱女子》、《出奔》等。在《鬱達夫傳:欲將沉醉換悲涼》(第四版)中,袁慶豐以濃鬱的語言風格,重點描述了鬱達夫的早年經歷和個性氣質對創作的影響,從不同的角度解讀鬱達夫。
  • 《王映霞自傳》⑤ | 我嫁給了愛離家出走的男人
    鬱達夫一下子就不高興了,只穿了一身中式的單衫單褲就出了家門,我和他二哥以為他一會兒就回來的,後來一等再等,依然不見他回家。第二天早晨,他二哥回富陽去了,天快黑了,我收到了一份從寧波青年會發來的電報。電報上說,他的錢和手錶被竊,要我馬上送二百元錢去寧波。
  • 當青年遇到現代文學經典,會發出怎樣的新聲?
    「青年學子品讀文學經典大賽」猶如一座架設於現代文學經典與當代青年學子之間的橋梁,讓越來越多年輕人留下自己獨特的觀點與思考。10月29日,「與20部經典的上海相遇——2019~2020年青年學子品讀文學經典大賽」獲獎作品發布會在上海作協舉行。
  • 憂鬱的說說帶圖片 心情憂鬱的說說
    3、人生煩惱就12個字:放不下、想不開、看不透、忘不了4、我的人品好 爸媽沒煩惱5、本想下雨時不打傘裝憂鬱。結果:被媽打了,感冒又來關顧我了。6、。。是愛讓我變的憂鬱, 我默然的看的世界的蒼茫 , 原來 哎 從不逗留 , 縣哥 是個有故事的人 ...
  • 鬱達夫很勵志名言,一直鼓勵了多少人變得越來越堅強,越來越偉大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滿意的話,不妨跟著我們一起來讀一下鬱達夫很勵志名言,一直鼓勵了多少人變得越來越堅強,越來越偉大!文字如下:在艱苦奮鬥的環境中鍛鍊出來的文人,總比生長在溫暖逸樂的環境中的人,要堅強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