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跨越35年,依舊熱血,電影的精彩呈現是對體育人的崇敬

2020-12-22 閔今文年

2020年的春節賀歲檔電影《奪冠》將在大年初一上映,而後因為疫情又撤檔了,但是絲毫沒有減弱觀眾對它的期待。

雖然還未上映,但已是第六屆豆瓣電影年度榜單,最值得期待的華語電影,也成為電影中非常熱門的話題,網友還給出了影片8分以上的估分值。

《奪冠》的首映禮觀影結束後,很多人都給予了高度評價,81歲高齡的資深解說員宋世雄激動地說:"我又想起我們中國女排所走過的艱難歷程,特別是1981年世界盃的場景歷歷在目。」

該部影片由陳可辛導演,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等主演,是關於中國女排奪冠的一部體育系列題材電影。講述了中國女排在奪冠路上的奮鬥歷程,38年來的10個世界冠軍,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

對於這部戲不僅是因為著名導演執導,和實力演員陣容,以及女排球員們的精彩演繹,還有影片中一些潮流製作,聲音處理,和畫面的剪輯,鏡頭的切換等等,在劇情中我們看到了女排運動員的成長。

從影片中的細節和故事中去感受冠軍背後的真實人物生活,而影片不僅要完美地平衡多者之間的需求,讓表現者與表演者在同一個鏡頭裡達到和諧共存,也是一部極具挑戰的電影。

01

對於這部影片的拍攝,陳可辛說過:" 早在影片開拍一年前,劇組就開始全國尋找演員。最早找1米8以上的演員,教她們排球然後試拍,但拍出來的效果不對。」

後來他就改成了原創路線,劇組就開始"來真的",在全國上萬名排球運動員中海選,覆蓋範圍從大、中學校隊,到省隊,甚至還有前國家隊成員。

歷時半年經過數輪淘汰、表演訓練,終於定下十二位飾演老女排的演員。為保證體育方面的專業性,劇組絕對是下足了功夫。"

陳可辛在採訪中這部說道:這部電影是他拍過的最難的一部電影,完成得也很不易。電影界也常說:電影人不懂體育,體育人不懂電影。

從拍這部影片的起初到末尾,都是女排的精神在鼓舞、和感染著陳可辛,把這部影片做到更好。而劇中的演員陣容也成為一大熱點,而當他們收到陳可辛的片約時,拒絕他都不少於三回。

郎平可以說是體育界的傳奇人物,對主演鞏俐來說是倍感壓力,尤其是身高,郎平1米84,而她只有1米65,相差了足足15cm。

最後在陳可辛的說服下,鞏俐接下郎平這一角色,直到電影首映後,還一直在擔心自己沒有完美呈現女排精神。

而影片中一身標榜的紅色運動服,帶著眼睛,再加上嚴肅的表情,畫面中都能感到似乎是郎平親臨的氣場。

從眼神鏡頭,就可以看出鞏俐在劇中飾演的人物性格,和冷峻剛毅的神態。包括每一個細微動作都演繹得很到位。就連說話時唇部及牙齒的發力方式和習慣都非常到位。

有網友對鞏俐的表演形容得十分精妙,說她的"每一顆牙齒都是戲精"。而這些人物特徵都是演員們,提前花了很多的功夫和精力進行的研究。

在拍攝中,為了讓影片的效果看起來更加的真實,鞏俐幾乎都是站在木凳上進行的鏡頭拍攝,看過《奪冠》首映的人,對鞏俐所詮釋的郎平一角,都給予了非常大的肯定和認可。

而黃渤雖然和陳可辛合作過多次,但是對於這次的陳忠和角色,他也很猶豫,他與陳忠和的形象實在不符。

至於為什麼一定要讓黃渤來演,陳可辛就直說了兩個字:擔當!而這無疑與女排的精神完美的契合了。

都說陳忠和的性格比較氣質內斂,風度沉穩,而黃渤的演戲風格則比較開放和大膽,陳可辛卻認為:選擇這種相對激烈的表演方式來詮釋人物,可以增加電影的戲劇衝突和可看性。

也許大家還記得陳忠和寫過的一本書《笑對人生》,和黃渤的成名片《瘋狂的石頭》,其實他們都是一樣有著豐富閱歷的人生和心態。

也許當我們看到倆人的神態會有所不同,但是在《奪冠》這部電影中,幾乎所有的人物都神還原,然而一點不同,都會引起更多的關注、

而黃渤成為影片中的原創,一定也有它所要的表達的情感和立意,過多的評論都不過是拭目以待。

02

對於選角,陳可辛啟用的都是資深、實力派的演員或者是女排球員,而唯獨只有一個陌生的名字,讓觀眾們眼前一亮。

而她就是白浪—郎平的女兒,基於她是排球運動員,其身高和樣貌都遺傳於郎平,白浪則是最接近母親郎平,也是最適合飾演年輕郎平的人。

沒有過演戲經驗的白浪,徵求了郎平意見,接受了這個實屬難得的機會,體驗一把當年媽媽走過的路。這也是網友們最大的驚喜:郎平女兒白浪上陣出演自己的媽媽――郎平,相似度令人恍惚:"還以為年輕的郎平是影像還原做的,原來是親女兒,太像了!"

但是為了達到母親當年的狀態,白浪在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減重近30斤,在這期間,她白天上班,晚上學習中文,看以前女排的資料。

穿上母親郎平年輕時同款的隊服、帶上和母親年輕時髮型一樣的發套燙過的捲髮紮成兩個小卷,身著3號球衣,流露著堅毅的眼神,在球場摸爬滾打,一舉一動和當年的郎平著實十分相似。

在拍攝時,每個在地板上翻滾的鏡頭,她都沒有在地上鋪墊子,拍戲期間身上也有好多地方都青一塊紫一塊。在拍戲中顯露出來的那份倔強,猶如當年郎平在排球隊,為了奪冠,而拼盡全力。

通過這次的拍攝,白浪演繹的郎平讓大家看到年少的她,看到當年女排奪冠是所帶來的激情和感動。而陳可辛選角的女排姑娘們不僅有高超的球技,面對鏡頭,她們也毫無壓力,就猶如自己在賽場上的真實表現。

她們正如放開了打球那樣表現出真實的自己,將女排隊員的氣質和精氣神完美地表現出來,那種勁頭令鞏俐都羨慕。

看見她們跳起拍球的身影,那樣的畫面感,就猶如自己身在賽場之中,為女排的奪冠而歡呼,為她們創造的榮譽而感到驕傲。

就像波蘭著名的記錄片導演羅曼波蘭斯基說的:好電影應該讓你忘記自己身處於影院內。

03《奪冠》在拍攝中這也融合了電影放映領域的最新技術,引領了4K、3D、高亮度、高幀率、廣色域、高動態範圍等拍攝潮流。

影片中的畫面採用了48幀拍攝,部分場景採用96幀拍攝,絕對的視覺享受。一般的電影本質是一秒24幅畫面的集合,大腦認為是這24幅畫面構成了動態影像。

而48以上幀率的電影就可成為高幀率電影,它比普通電影的銀幕顯示更加流暢,人眼能獲取更多畫面信息,更有代入感。

體育電影中,動作的拍攝尤為重要,能讓影片中演員的每個傳球動作鏡頭,看起來都非常的順暢和平滑。

而李安的《雙子殺手》是120幀率的畫面,觀眾則看到了高幀率數字攝影帶來的美感,和視覺體驗。對於影片的拍攝要求和後期處理難度來說,高幀率電影的技術要求遠高於普通電影。

而後期剪輯中,工作人員也都要花費比普通電影更多的心力,才能達到高幀率帶來的效果。所以高幀率電影的拍攝設備價格在普通設備的2-3倍以上,片方還要注意每個可能被觀眾看到的細節,

比如瞄準鏡中的高速鏡頭,每一個動作都不能含糊。對於這樣一部投入了大量心血的電影,我們更期待看到中國女排通過影片呈現的效果,給觀眾帶來的震撼。

高動態範圍在拍攝中的運用。在攝影技術中,高動態範圍就是 HDR 技術,讓真實世界的影像更客觀的還原到影片裡。

高動態的拍攝範圍越大,影片中包含的亮度信息越豐富,人物和場景所呈現的明暗和色彩表現也更生動。

最明顯的就是影片在大光比下,周圍環境等高亮部位的表現力,其影象足夠的清晰明亮。在《奪冠》中,影片的大部分色彩都是亮色系,高動態範圍畫面可以展示更廣、更豐富的亮度。

能夠實現比普通數位圖像技術更大曝光動態範圍,正確地表示真實世界中色彩層次,不會在觀影中擾亂觀眾的視覺。

04

沉浸式聲音的真實聽覺感受,大幅提高整體的觀影帶入感。

業界領先的沉浸式音頻格式,讓身臨其境的聲音氛圍配合高質量的畫面表現,為觀眾呈現多感官、多維度的電影。

觀眾無論坐在影廳的哪個位置,都能分辨出由近及遠或由遠及近的聲音,與高增益銀幕相得益彰,讓觀眾感受到強烈的真實感及臨場感。

在沉浸式聲音的烘託下,觀眾會循著聲音毫無防備地進入劇情,加入緊張的氣氛當中,影片中的劇情也能夠帶動觀眾的情緒起伏。

而《奪冠》中,陳可辛最想做的某過於讓觀眾不只是在看一場電影,更是能有親臨排球現場的感受。沉浸式聲音的投入,讓女排們的吶喊,和影片中觀眾的呼聲,帶動觀眾在觀影時的激昂情緒。

影片是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故事跨越35年,既是陳可辛執導,拍攝技巧和技術製作定是毋庸置疑。

後期的剪輯也是耗費了很多的心血,在不斷的重複和審查下,才定格畫面的呈現,就是力求這些特效的拍攝能夠達到最高的水準。

普多夫金說過:電影藝術的基礎在於剪輯,它能將影片充分地具有以視覺形象去直接感染觀眾的力量。

通過電影,中國女排的精彩被演繹得淋漓盡致,那股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都能讓人鼻酸,就猶如我們身臨其境,在排球場而不是在影院。

因為《奪冠》這部影片,它不僅擺脫了觀眾對空間的限制,而且也擺脫了對時間的限制,既是彌補很多人當初無法到達現場的遺憾,也讓時間帶我們體會了一把女排的精彩。

相關焦點

  • 《奪冠》電影什麼時候上映,當貝市場分享搶先看方法
    《奪冠》電影什麼時候上映,當貝市場分享搶先看方法 2020年09月03日 10:34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等出演的中國女排電影《奪冠》定檔上映。
  • 電影評論:從《奪冠》看國產勵志體育電影的發展
    從《奪冠》這樣一部國產體育勵志類型的影片,能在國慶檔這樣競爭最激烈的黃金檔期中脫穎而出,勇奪探花,其實已經非常難能可貴。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認為,《奪冠》的表現,對於國產體育勵志電影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奪冠》能夠取得成功,題材的選擇很關鍵。
  • 《奪冠》——燃,女排精彩,永不過時
    前兩天去看了《奪冠》,激動於比賽的勝利、感動於奮鬥的過程。這幾天,網上對於這部電影有褒有貶,體育電影本就不容易拍攝,且貫穿了變化很大的三十五年,更加是不容易。電影的呈現,帶領大家重新走進「女排精神」,走進她的高潮、低落以及重煥光彩的過程。
  • 從《奪冠》到《女籃五號》,中國體育電影63年求索
    《奪冠》片頭「龍標」顯示,影片的過審編號是2020001號。《奪冠》上映後,也成為中國體育電影的「一號」作品。前所未有的商業投資力度、前所未有的討論關注熱度,再加上「中國女排」四個字本身在中國體育界代表的高度,中國終於誕生了一部富有話題、取材現實的體育主題商業電影。無論是中國電影藝術創作,還是中國體育形象建設,此刻迎來全新突破。
  • 很遺憾,《奪冠》不是我想看的體育題材電影
    ​《奪冠》一出,毫無疑問成為了國產體育題材電影的標杆。電影還沒上映陳忠和等一批老前輩就不樂意了:電影片名《中國女排》,但明顯郎導個人傳記的味道更濃,陳忠和甚至認為自己在片中遭到醜化。改叫《郎平傳》?可電影裡又明明說了女排裡沒有你我,只有我們,於是乾脆叫《奪冠》好了。
  • 體育電影中的印度熱血
    在印度的電影院裡,人們常常可以聽到此起彼伏的掌聲,印度觀眾一向習慣與電影內容熱烈互動,看到精彩之處甚至起身鼓掌;在中國影院,你或許常常聽到觀影者的放肆大笑,但幾乎從未見過他們鼓掌。然而,這一切似乎被《摔跤吧!爸爸》改變了。《環球》雜誌記者/唐璐  印度不是體育強國,但卻算得上是體育電影強國。如今,體育電影已成為寶萊塢的一道獨特風景。
  • 等待《奪冠》華麗歸來,中國體育電影蓄勢待發!
    此刻,在靜候《奪冠》回歸影院的同時,中國體育題材新片也正積蓄能量,蓄勢待發。上世紀的《女籃五號》《沙鷗》等譜寫了令人難忘的體育片經典記憶。如今,國產體育電影整體數量不多,質量上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奪冠》項目的帶動下,國產體育片也迎來成長的新風口,體育題材的影視作品已經開始出現井噴創作的趨勢。這些即將在未來與觀眾見面的體育新片聚焦不同的運動項目,小電君就帶領大家來盤點一番。
  • 《奪冠》評價兩極分化,國產體育電影為何佳作難尋?
    《奪冠》口碑兩極分化,國產體育電影仍有上升空間 早在2019年的國慶節前夕,當郎平率領的中國女排奪得女排世界盃冠軍時,關於「女排」「女排精神
  • 《李娜》《奪冠》後再添《中國桌球》中國體育電影未來可期!
    在沒看到電影全片之前,誰也不敢保證,某位導演的作品就一定能夠達到或超出預期,尤其是在體育電影這一塊,雖然題材算不上特殊,但拍攝體育電影要有逼真的現場感,要對競技運動在銀幕上的呈現有獨到的技巧,還要有設計精巧的故事烘託氣氛、傳遞價值觀、製造更豐富立體的觀感。或許正是因為體育電影是塊「燙手山芋」,很少有導演願意挑戰這個題材。
  • 白銀區「跨越新徵程•走進新時代」 經典民族交響音樂會精彩呈現
    白銀區「跨越新徵程•走進新時代」 經典民族交響音樂會精彩呈現 2020-12-17 2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影《奪冠》精彩,但《奪冠》只是一個結果,懷念《中國女排》!
    《奪冠》劇情其實是一部關於郎平的傳記,劇情和淚點的比重分配合理,前半段是郎平女兒白浪飾演青年郎平的成長經歷,後半段是鞏皇飾演郎平退役後的執教經歷,精彩的是沒有完全分割開,在執教戲份中也會穿插老女排時期的鏡頭,渾然一體的感覺就像陳可辛導演為以郎平為代表的老女排一代精心調製了一杯層次分明的雞尾酒,既不讓你宿醉,又彰顯了品位。
  • 從《女籃5號》到《沙鷗》到《奪冠》:中國體育電影的演進路線
    爸爸》以將近13億元的總票房席捲中國電影院線時,我就在詫異:印度這樣一個在亞洲體壇都排不上位次的體育弱國,都能有這樣強悍的體育電影,我們為什麼沒有?所以,當陳可辛導演的電影《奪冠》經歷坎坷終於上映時,我第一時間去影院,想看看即將上升為全球電影票房第一大國的體育電影究竟有了多大進步。
  • 中國體育電影怎麼拍?請看看《奪冠》
    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等主演的電影《奪冠》將進軍春節檔,影片質量如何?1月21日,「大河電影口碑榜」的影迷在鄭州奧斯卡大上海國際影城搶先觀看了該片。客觀來講,《奪冠》並非中國體育電影的先河,但陳可辛將各種情緒和拍攝手法運用到位,因此有觀眾表示,該片將是中國體育電影的範本。
  • 前進吧,中國體育電影!
    《奪冠》開啟中國體育電影新篇章,這會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嗎? 2017年,陳可辛導演接到體育總局和電影局的邀約,拍攝中國女排的電影,今年國慶前,更名為《奪冠》提檔上映。 根據貓眼電影的數據,截止到11月15日,《奪冠》上映52天,票房為8.32億。
  • 影評丨《奪冠》:電影有缺憾 但女排精神依舊燃爆
    然而,《奪冠》經過十幾天的上映,截至7日18時,票房僅有6.3億元,豆瓣評分也停留在7.3分,低於陳可辛導演此前的作品,成為爆款已無可能。觀眾對《奪冠》的評價也呈現兩極分化,有著「中國女排」情節的觀眾,全程淚目,直呼這是「陳可辛最棒的作品」;而就電影的完整度來看,也有觀眾認為整部片子更像是《郎平傳》,但青年郎平和作為女排教練歸來的中年郎平之間,又缺失了一大段人物的成長。
  • 電影奪冠劇情介紹 奪冠裡面的女排演員
    幾部春節檔的電影都選擇在國慶上映,關鍵是每一部電影都沒讓人失望,都非常值得觀看。前面我們介紹了讓我們又哭又笑的《我和我的家鄉》,還有神話題材的動畫片《姜子牙》。今天小編要介紹一部讓人渾身充滿鬥志的電影《奪冠》,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電影《奪冠》劇情介紹。
  • 體育電影,看的是「拼搏」
    《奪冠》分三個段落回顧中國女排30年曆程,觀眾跟隨郎平、陳忠和等教練和球員視角,重溫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的世錦賽、奧運會上那些經典時刻,以及不為外人所知的幕後故事。「你為什麼打排球?」《奪冠》中的這一問,其實也是所有體育電影的核心命題,背後既有激情燃燒的集體情緒,也有清醒和理性的專業判斷。
  • 專家認為電影《我的體育老師》有六大精彩看點
    最近由他執導的寫實電影《我的體育老師》在北京、廣州舉辦了多場試映會。先後邀請了業界專家、教育系統及廣大家長、學生觀摩該片,有6000餘人參加試映觀影活動。大家對影片十分肯定,一致認為影片取材獨到,故事情節流暢,真實接地氣,看後熱血沸騰。更有專家總結,認為該片有六大精彩看點。
  • 比日漫還熱血,比韓劇還好哭,我的2020從《奪冠》開始
    我從小看過很多日本的體育動漫,無論是《足球小將》還是《灌籃高手》,裡面每一個射門和扣籃的鏡頭,都那麼激動人心。 不知道是體育本身的魅力,還是日本的漫畫本就有這樣熱血的感染力。也正如此,即便已經成年,還有不少漫畫迷是這些動漫的忠實擁躉。
  • 《奪冠》:好電影講的都是人與時代
    國慶,終於在電影院裡看到改名的《奪冠》,山河無恙,劫後重逢,不負期待。電影《奪冠》的內容就是電影的原名:中國女排——這四個字對於中國人來說,承載了太多的情愫。幾乎身邊所以人都可以歷數,1984年中國女排奪冠的那天:我們都上解放碑遊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