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書店:打造語文閱讀文化空間
近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來到坐落於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南小街51號語文出版社院內的語文書店,在該書店負責人劉海紅的帶領下,深度體驗了這家極具特色的語文閱讀文化空間。 「學好語文是學好一切的根本,我們的初心便是為中小學讀者提供一個走進語文世界、交流語文心得的場所。當我們給閱讀以款待,它也會還我們以豐盛。
-
咪咕中信雲上VR書店亮相_全息閱讀值得體驗
打開APP 咪咕中信雲上VR書店亮相_全息閱讀值得體驗 消費日報網 發表於 2020-05-18 17:39:27 足不出戶,雲端也可以「漫遊」書店,在VR導購下隨時隨地看書買書;點擊翻開書頁,不僅圖文並茂,還融合了3D動畫、短視頻、24bit至臻音質音頻解說等多種富媒體導讀形式——這就是咪咕中信雲上VR書店帶來的閱讀體驗。
-
閱讀這座城,書店正與春天一起復甦
如同老友約定般,我們熟悉的書店都在,並升級了新玩法——既有闊別三年重現思南公館的2.0版露天書集、「離雲端最近」的朵雲書院重新開放夜場,也不乏策劃個性化書單的主題書區、融合文創藝術社交等多功能的時髦潮店……當生活日漸正常、讀者陸續回歸,實體書店正以更加彭勃的姿態來引導和回應閱讀訴求,用豐富多元的內容治癒人心、恢復信心,將公共文化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城市各個角落。
-
寶媽賣房開兒童書店獲前阿里高管投資,分級閱讀為啥吃香?
除以上多元場景外,一畝童書館最令寶媽聯盟引以為豪的,便是分級閱讀體系。 在網際網路+的大時代,實體書店僅靠圖書銷售盈利模式疲弱。為此,書店普遍注重打造門店體驗,更重於內容的吸引力。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
該項目是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創新北京特色實體書店體驗的全新嘗試,第二季聯合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進行跨界合作,演員藍天野、濮存昕、薩日娜、王斑、劉智揚等加盟,同時,也邀請青少年博物館教育推廣人朋朋哥哥、音樂人魏小石、國家一級演員呂仰平等嘉賓,帶領讀者在這個冬天,體驗書店的溫暖。
-
春天,讓書店「暖」起來(書裡書外)
北京市擬拿出1億元扶持資金,上海市聯合相關銀行機構提供貸款支持,協調場地減免租金等等,以解實體書店燃眉之急。集眾人之力,實體書店眼下困境有望緩解。近些年,我國實體書店面對網際網路電商衝擊,已經通過不斷調整逐漸迎來回暖趨勢。實體書店自身不斷摸索,開啟「圖書 」的多元發展模式。雖然經營方式有所區別,但實體書店積極借鑑網際網路電商「流量」思維,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
以書店之名
:2021書店日曆》naive 理想國03翰林書店在新疆市民中已經有口皆碑,它的第一家店設在石河子市,獨特休閒環境設計與閱讀空間、文化活動的結合讓它很快就在網上走紅,成為許多文藝青年的「打卡」之地。《書蟲的天堂:2021書店日曆》翰林書店·阿拉爾店04風雅頌書局自1991年創辦泉州第一家民營人文書店開始,堅持推廣閱讀,深植本土文化,逐步打造以人文精神為核心的書籍、文創、畫展和書吧等複合式經營模式。29年的堅守,初心不忘。未來風雅頌人仍將秉承文明使命,營造多元文化融合的書式空間。
-
實體書店的「未來趨勢」:新技術會帶來何種改變?
8日,由中國出版協會和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主辦的2020「閱讀X」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等多位業內人現身,就實體書店未來發展模式、圖書出版新趨勢等問題作出分析: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出現與應用,會為它們的發展提供更多可能嗎?
-
隱藏在圖書館裡的書店:自貢「館店融合」打造城市閱讀空間
所以,她就到閱讀吧裡看看有沒有賣。果然有這本書,這讓孔女士很滿意。新華文軒自貢中心店經理李雨說,能夠容納近百人的閱讀吧,現有近4000個品種的書籍,主要以少兒、社科、文化和生活類為主。讀者不僅可以在此品味書香,還可以購買、預訂新書,讓市圖書館「既能看書,也能買書」。同時,閱讀吧還將不斷補充書籍內容,為讀者帶來更快、更新、更便捷的購書體驗。
-
當書店變成網紅打卡地,看書VS拍照誰才是主場?
近日,「成都一書店似魔法城堡」的話題在網絡上引來眾網友吃瓜。與如山似海的書籍相比,書店因其設計造型獨特似乎更加吸引人。不過,也正是因為書店造型的關注度蓋過了書店本身的功能性,因此在評論區,質疑的聲音也屢屢不斷。「書店到底是幹什麼的?」「想看書的人會被拍照的人打擾吧?」「被網紅救活的書店是顏值大於一切嗎?」……看書VS拍照,誰才是書店主場?
-
奉賢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裡,「長」出了上海面積最大的藝術書店
九棵樹藝術書店近600平米的超大空間,被主題鮮明的書牆和閱讀長廊分隔,顯得層次分明,悠揚動聽的輕音樂伴隨滿屋的書香以及琳琅滿目的文創產品,讓步入其中的人心境放鬆。九棵樹藝術書店是上海首家開在劇場中的書店,也是申城面積最大的藝術主題書店。它的開業使本土品牌大隱書局成為滬上民營書店門店數最多的實體書店,並首度在郊區布局。
-
咪咕雲上VR書店,開啟360°「書」適生活!
在數字閱讀大會,小編驚喜地發現了一個「便攜避難所」——雲上VR書店,在這裡你可以足不出戶就能「雲端逛書店」,360°實景還原線下實體書店場景,體驗VR黑科技打破文字次元壁的視覺衝擊,讓書中的人物和場景躍然眼前。
-
書店店員體驗回顧丨書店版「變形記」,記憶一輩子
書店」的「書店店員體驗」活動。每當我們翻看書店和體驗者反饋回來的照片,內心仍舊興奮而感動。每一個人走進書店的目的都不盡相同,遇見的人,體驗的事,處處皆是驚喜與收穫。有體驗者在參加完後發出這樣的感慨:「原以為書店店員的工作及其簡單,實則不然。」每一個行業只有自己親身體驗過,才能明白其中的不易與艱辛。
-
書店」跨年夜:書店帶給人的美好正在於此
作家顧湘(左)、崑曲澎派藝術傳人趙津羽(中)、閱讀推廣人丁薇對談閱讀與寫作在文化對談部分,作家顧湘、崑曲澎派藝術傳人趙津羽與讀者分享了自己的新書,並就平時的閱讀習慣、與書店的難忘時刻、新書中的趣事等話題進行了討論。顧湘認為,閱讀能夠完善自我,書店則能在相對規律的日常生活之外,給大家帶來獨特的記憶。
-
疫情還點燃了在線閱讀,實體書店將死於實體?
不過,他們往往先在實體書店看書、挑書,再去網上書店買書。這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景線:實體書店自付高昂店租做網上書店的免費展廳。當然,閱讀方式的轉變也是促成現狀的關鍵要素。在線閱讀享盛宴,實體書店受饑寒從掌閱到閱文,從微信讀書到網易蝸牛讀書,各種在線閱讀軟體的興起,也是讓實體書店走向寒冬的助推器。
-
咪咕閱讀亮相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5G應用領跑數字閱讀未來
11月19,以「5G融入百業,數智引領未來」為主題的2020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在廣州拉開帷幕。本屆會首次採取線下、線上並的新模式,通過論壇、展覽、籤約、大咖看展、直播互動等環節,展示中國移動與合作夥伴基於5G+應用的最新創新成果。咪咕閱讀亮相本屆大會,詮釋中國移動5G+數位化閱讀創新戰略,為用戶打造全場景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
圖書外賣、書店直播、短視頻……實體書店的自救與變革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人們在家時間變多,閱讀需求有所增長。與此同時,因為客流量減少,實體書店經營面臨較大壓力。然而,逆境和挑戰之下,亦不乏機遇與變化。出版社、實體書店做了哪些探索和新布局?未來,實體書店應怎樣發展?讀者有哪些閱讀需求?這些問題值得思考。
-
逝去的傳統書店
人們轉變了舊的閱讀方式,電子閱讀的人越來越多,另一種就是不讀書轉而去讀網上短篇的博客或者互動性的社區等,現在的年輕人普遍都是這樣,他們的閱讀習慣和生活方式決定了未來市場的趨勢。」 國外一些學校甚至已經開始利用iPad進行教學。新加坡南洋女中校方購買了150臺iPad推行教學示範班,給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利用iPad代替教輔進行學習。
-
西安書店的體驗報告,閱讀、打卡、聊藝術!這些年都有何蛻變?
第一次到關中大書房,我從下午坐到晚上十一點,觀察來咖啡區的讀者,都是一個人安靜自習或閱讀的。如果不通過拍的圖片找回憶,關中大書房給我最深的記憶在哪兒?我想說,是在樓梯上:可以看見學生坐著讀書,也可以看見母女坐一起親子閱讀,還可以看見老人讀書。最溫馨的是,樓梯過道上有坐墊。關中大書房裡收藏著很多老物件,明顯有著老魏的特色。
-
杭州的書店悄悄變多了,閱讀暖心,一起到書店貓冬呀
這一年,南宋書房開了,成了講述800多年前臨安皇城故事的寶藏打卡地;這一年,老牌民營書店曉風書屋在杭城開出了第17家門店,這一次走進了古籍圖書館;這一年,越來越多的小書店在杭州各個角落悄悄生長、開花,滿庭芳、普通讀者、牡蠣書店、風雨書店……是它們讓杭州,時時處處,書香滿城。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都說閱讀暖心,一起到書店貓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