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落甜,ID:luotianshipi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落甜 第438期
差不多整個三月,我的朋友圈,不斷被一碗碗自製的薺菜餛飩刷屏。它們不是普通的餛飩,是配有詩句「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餛飩。它們一個個鼓鼓囊囊,身材肥碩,沒幾個就霸佔了湯汁的地盤。看來,所有的詩情最後還是歸到了自製的實處:捨得放料。
眼下,朋友圈的薺菜餛飩換成了青梅酒。不管平日裡喝不喝酒,一眾大娘小娘都玩起了青梅酒,其中就有我。
「 學問之道, 先知而後行, 飲食亦然 」 ,清代吃貨袁枚老師在《隨園食單》中這麼說。我們來捋一捋:
青梅龍腦香科的喬木,樹高約20米,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梅雨季是它的成熟季。青梅果肉含有多種維生素、胺基酸、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和鉀、鈣、鐵等多種礦質元素。我國福建漳州詔安,廣東普寧和汕尾,浙江長興、蕭山和紹興都是著名的青梅產地。
青梅泡酒的原理屬於浸泡型果酒,與發酵型果酒的微生物發酵原理不同,它僅僅是將水果在酒中浸泡,通過滲透作用,讓酒中含有水果成分和風味,不屬於真正的果酒。
青梅泡酒的步驟選梅:梅果沒有破損和傷痕,7成熟的青梅最好,黃梅也可以釀。選酒:中低度的蒸餾酒或米酒都可以用。常見九江雙蒸、真露、白朗姆、伏特加。酒精度越高,青梅酒保存的時間就越久。青梅泡酒後,酒本身的酒精度會下降。選糖:都說黃冰糖能泡出漂亮的琥珀色,其實,砂糖或白冰糖何嘗不可?冰糖和砂糖都是蔗糖,冰糖比砂糖溶解速度慢,使液體濃度慢慢升高,滲透也更慢。
去蒂:用竹籤將梅蒂去掉。去澀: 用粗鹽搓梅子表面靜置數小時,衝洗乾淨,晾乾,也叫殺青。也可用鹽水浸泡梅子或者用流水浸泡梅子一晚。扎孔:用叉子扎小孔,便於滲透。
配方:沒有標準配方。青梅、酒和糖是最主要的物料,比例參考:1:1:0.7器皿:常用密封寬口玻璃罐。器皿需高溫殺菌,一般都是用沸水煮10分鐘以上晾乾。灌裝:酒要完全沒過青梅和糖。環境:避光陰涼,常溫放置即可時間:沒有定時。最常見6個月。
原來,青梅泡酒根本算不上釀酒。更尷尬的是,曬一罈子新泡的青梅酒,用「青梅煮酒」來配文的人也不少呢。青梅泡酒和青梅果酒不一樣;青梅酒和青梅煮酒更是兩回事。
青梅煮酒:青梅是下酒的零食,煮酒是酒的名字。古人把青梅當作一種小食,一種調味品。那時,青梅蘸鹽或糖的吃法最為流行,所謂鹽梅舟楫,不可分離。有詩為證:「苦筍先調醬,青梅小蘸鹽(陸遊)」,「雪藕新將削冰水,蔗霜只好點青梅(楊萬裡) 」。
理解有點偏差,引用不夠準確,對玩青梅的普通人來說,都不甚要緊。甚至,做歸做,喝不喝還不一定呢。為何要對泡青梅酒如此鍾情呢?泡棗和泡楊梅,尚有簇擁,而泡獼猴桃的人就不多了,要知道水果皆可泡。
這個神奇的青青梅果,會令你生出一些隱隱的情緒;會要想著去拍照,去分享,去表達;會不由自主的關聯腦海中以青梅引發的意象。就好比,你對古詩不感興趣,不曉得李白有句「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但你一定明白「青梅竹馬」形容的感情。我們自己都沒有察覺,原來對青梅意象淺淺的懷念,千百年來竟未有離斷。青梅浸酒,更是精神層面的需求。不然,買來的梅酒,它不香嗎?
正熱播《清平樂》也在此時開始撩撥。開場就是藥漬梅子。緊接著,那些語文書裡的人就都出來了,包括那個曾說「青梅煮酒鬥時新,天氣欲殘春」的晏殊。青梅煮酒未必要談論英雄,「羞淚下,捻青梅。低聲問道幾時回」。拋梅娶妻的習俗早就消散了,詩文裡的青青梅果卻流傳下來,都是情思。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的這句真是絕了,一句話就是一張動圖。而白居易的白,是直白的白,他乾脆說「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望,一見知君即斷腸。」 就是一部青春偶像劇。連蘇軾這樣的豪放派,也要借著青梅,撒嬌明志,他說「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意思就是「我一個人青梅都不要吃了,等到梅子都黃了,我也要等你來」。
世間有多少簡單的低門檻勞動,卻只有一部分,對一部分人產生了「我也有點文化氣質」的飄飄感。電飯鍋做蛋糕就完全不能給予這樣的體驗。而包粽子、蒸青團、煮餃子、滾元宵這類雖承載了習俗和文化,但過於剛需,沒有距離感,也很難產生所謂情調。唯有那些沒什麼實際需求,一年只做一次,肢體不勞累,情感不麻木的活動,才夠得上「附庸風雅」——附庸行為中最有品味的一種。
末了,言歸正傳。今年的青梅除了泡酒,我們會試著把青梅做成甜品,畢竟這才是本行,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