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熱議中國「十一」黃金周:數億人流動的背後是「中國自信」!

2020-12-17 國際在線

在全球疫情仍舊嚴峻的形勢下,今年中國的「十一」黃金周格外受到外媒關注。

美國《紐約時報》認為,「十一」黃金周曆來都是備受關注的中國經濟健康狀況晴雨表。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導,現在「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中國的黃金周上」。英國多家媒體也紛紛以中國黃金周大批遊客出行為主題,圖文並茂地進行連續報導。

人潮湧動!「十一」黃金周迎旅行高峰

「十一」黃金周每年都是中國人出行旅遊的重要時間段。今年的國慶假期如約而至,得益於中國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十一」黃金周恢復了往年的熱鬧景象。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統計,國慶假期前四天,全國共接待遊客4.25億人次,同比恢復78.4%;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120.2億元,同比恢復68.9%。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當地時間5日報導,中國國慶節期間,全國預計有6億人次通過乘坐汽車、飛機和火車等方式出行。

英國廣播公司10月1日在網站刊發《中國假期:黃金周湧動數億人》報導,對中國「十一」黃金周的熱鬧景象進行了報導,稱預估在為期8天的假期裡,將有5.5億人中國人在國內旅行。

《紐約時報》報導稱,為應對因遊客激增而產生的承接壓力,長城景區已經部署了更多的安保人員。

△10月3日至4日,八達嶺長城景區遊人如織,門票連續售罄。

英國廣播公司還介紹說,為避免出現大規模遊客聚集現象,部分旅遊景區對遊客接待量進行了相應的限制。

「人間煙火氣」回歸武漢

武漢旅遊業恢復最具震撼力:成熱門旅遊地

CNN報導,自4月份解除離漢通道管控以來,武漢已成為中國遊客的熱門旅遊目的地。僅一個多月時間,武漢就售出了374萬張旅遊景點門票。

英國《金融時報》稱,今年黃金周,武漢的旅遊業恢復最具震撼力。武漢的著名地標建築——黃鶴樓,已成為今年中國「十一」黃金周最受追捧的景點之一。

△武漢近日持續降雨,但5A級景區黃鶴樓持續火爆。圖為10月3日晚,遊客冒雨夜遊黃鶴樓。

武漢再度「活力滿滿」!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於10月2日發表的題為《蓬勃發展的武漢再次充滿歡聲笑語》的報導表示,國慶來臨,在武漢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半年多後,這座城市再度充滿了活力。

△英國《泰晤士報》報導

購物街上熙熙攘攘,地標建築黃鶴樓在夜晚上演絢麗的光影秀。如今的景象與疫情時期空蕩蕩的街頭、商場形成了強烈對比。

△武漢體育中心疫情期間曾被用作「方艙醫院」(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武漢體育中心曾被改造為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應急醫院。日前,該中心重新開放,大約2000名身著表達愛國熱情的紅色衣裝的市民在此舉行了10公裡長跑活動。

英國《每日郵報》分別於當地時間10月1日和3日刊發了全球各大通訊社關於中國慶祝國慶、中秋雙節的圖片和視頻,該系列報導多次配發了武漢在「十一」期間國旗招展、車水馬龍的景象,以及遊樂園裡喜慶的節日氣氛。

《金融時報》認為武漢旅遊經濟的恢復,主要得益於中國政府對疫情採取的高效有力的控制措施,確保了民眾出行安全,增強了民眾出行信心。

國慶出行去哪裡?國內遊成大趨勢!

國慶長假期間,全國鐵路連續六天發送旅客超千萬人次。截至10月4日,全國飛行航班58608班,恢復到去年同期的91.2%;運輸旅客648萬人次,恢復到去年同期的90.5%。

《紐約時報》稱,「火車上滿載著遊客,是中國從疫情中恢復過來的明確信號。」

除了關注中國「十一」黃金周旅遊相關數據及武漢旅遊業恢復外,多家外媒還將關注點放到了全球新冠疫情大環境下,中國人在十一黃金周的旅行習慣和出行方式上。

疫情下的黃金周 遊客偏好個人遊、小團隊遊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受疫情影響,中國人的旅遊方式發生了變化:租車預約數增加,露營車需求增加,個人遊和小型團隊遊大受歡迎,智慧型手機APP等非接觸式導遊服務迅速普及。

《紐約時報》稱,報告顯示,今年遊客對拉薩等地區酒店的需求激增,拉薩的酒店預訂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00%,反映出遊客對去安靜、遙遠地區出遊意願的增強。

△10月5日,登山愛好者在西藏向洛堆峰峰頂進發。

國內遊成中國國慶旅行趨勢

《紐約時報》認為疫情帶來的連鎖反應還在持續。受疫情影響,人們的旅行方式發生改變,中國遊客從以往的偏向「出境遊」,轉為「國內遊」。

△國慶假期,海南離島免稅購物火爆。圖為10月5日,遊客在三亞國際免稅城排隊購物。

中國民航業正在重回正常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給民航業帶來了重創。於是國慶期間,多家媒體還將目光聚焦到中國民航業的恢復情況上。

《紐約時報》稱,由於疫情對旅遊業的衝擊持續,中國許多航線的平均機票價格均低於往年。

彭博社則認為數以百萬計中國人在國慶期間乘飛機出行,讓中國的航空公司在擺脫疫情、恢復常態上先行一步,中國民航業正在重回正常水平。

摘下口罩 走上大街小巷 恢復人來人往

國慶期間旅遊業、交通業逐漸恢復,出行人數增多,百姓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日常生活恢復得如何?部分外媒也對「十一」黃金周內,人們的日常生活進行了報導。

《紐約時報》報導,近期北京不再要求人們始終戴口罩、武漢逐漸開放的集體娛樂活動也吸引了國際關注。

△10月1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迎來出行高峰

英國《每日郵報》在報導中這樣描述:2月份,機場的值機櫃檯和過道空空如也,但是現在成千上萬的旅客排隊等候。人民生活已逐步恢復正常,曾經空曠的街道在國慶節期間也重新恢復人氣,之前寂靜的購物中心裡全是消費者。

CNN:「人從眾」的背後是「中國自信」!

面對黃金周中國國內如此巨大的遊客流量,CNN的評價是,這顯示出了「中國的自信」。

△《紐約時報》新聞報導

《紐約時報》近日發表題為《中國「十一」黃金周提振遭受重創的旅遊業》的報導,認為中國已經以驚人的速度恢復到接近正常狀態。

黃金周期間中國國內旅遊和消費市場的強力復甦,也成為世界觀察中國經濟發展情況的一把標尺。

卓有成效的防疫成全面復甦關鍵

外媒普遍認為,中國「十一」黃金周釋放了居民消費潛力,帶動了各行業穩健復甦,嚴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對於當前的全面復甦景象功不可沒。多家國際媒體對於中國社會全面復甦的景象進行了評論。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10月5日報導,高盛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蒂爾頓當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得益於疫情防控形勢的穩定,中國各項社會活動正在逐漸恢復。

△CNN新聞報導

CNN認為,中國人民得以在黃金周出門度假的前提是「中國控制住了疫情」。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覆蓋面廣的檢測和追蹤制度幫助中國復甦,高效有力的防疫措施,確保了民眾出行安全,使消費者逐漸恢復信心。」

俄羅斯塔斯社認為卓有成效的疫情應對戰略是中國經濟得以迅速復甦的前提。

《西班牙國家報》評論道:「中國政府採取了嚴厲的防疫措施。事實證明,如今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關鍵就在於此。」

相關焦點

  • 外媒熱議「雙節」合一|美國《紐約時報》:「十一」黃金周提振中國...
    外媒熱議「雙節」合一|美國《紐約時報》:「十一」黃金周提振中國旅遊業參考消息網  作者:  2020-10-03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
  • 流動中國折射復甦新氣象——透視「十一」黃金周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 題:流動中國折射復甦新氣象——透視「十一」黃金周  新華社記者  8日,寒露。8天超長假期收官。
  • 外媒眼中的十一黃金周:近5億人同遊讓別國羨慕 中國經濟率先復甦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酒店價格飆升,叫車應用崩潰,長城門票銷售一空...在經歷了長達9個多月居家生活之後,中國近5億人次開始出門旅行。」彭博社近日的一篇文章如此形容中國的十一黃金周。在彭博社看來,隨著新冠疫情在中國已基本得到控制,黃金周假期展示了中國對經濟復甦及其公共衛生措施的信心。據文化和旅遊部綜合各地文化和旅遊部門、通訊運營商、線上旅行服務商的數據測算,10月1-4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4.2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120.2億元。
  • 中國「十一」黃金周有多火?16省份旅遊收入超百億
    超過6億人次出遊、實現旅遊收入4500多億元、鐵路單日發送旅遊超1500萬人次……今年國慶中秋黃金周非比尋常:它是在我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付出巨大犧牲、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背景下的一次全國範圍內大流動,是對我國疫情防控水平的一次大檢驗,也是我國經濟活力和消費潛力的一次充分體現,更讓我們親身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家國一體的情懷和力量
  • 馬蜂窩100個中國」新秘境」,何以成為「十一黃金周」受寵目的地?
    「原來我的中國,就很美!」 國慶恰逢中秋的雙節黃金周將至,很多以往熱衷於出境遊的中國旅行者發現了國內曾被廣泛忽略的「詩和遠方」,將目光從國外轉向國內,不禁如此感慨。 後疫情時代,1.5億出境遊遊客回流至國內遊市場。
  • 這個中國黃金周,為何舉世關注?
    朋友圈裡的熱鬧勁兒還沒散去,我們在朋友圈裡看「風景」,而外媒也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國,觀察著中國復甦的景象。  外媒眼中的中國國慶假期是什麼樣的?  有的看見了井噴的消費需求。  在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報導中,一些機構觀察到了黃金周期間,餐館預訂次數和中國家庭旅遊的人數都創下了新紀錄。  有的看見了湧動的人潮。
  • 數據的真實與溫度,從百度地圖看十一黃金周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網站8日消息,綜合各地旅遊部門、通訊運營商、線上旅行服務商的數據,經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八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
  • 2020「十一」黃金周終迎「報復性」消費——這組數據告訴您
    2020年「十一」黃金周終於迎來期待中的「報復性」消費,過出了春節的味道。一是根據商務部數據,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十一」黃金周增長4.9%,「十一」前7天,全國電影票房近37億元,為歷年黃金周次高水平。同時,各地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品種豐富,價格總體平穩。
  • 「十一」黃金週遊客青睞「博物館奇妙遊」
    在「十一」黃金周內,有數萬名遊客「打卡」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網上預約人數每日都達到了7000人的預約上限。 不僅僅是梅微,在「十一」黃金周內,有數萬名遊客「打卡」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網上預約人數每日都達到了7000人的預約上限。假期首日,該遺址公園接待預約和未預約遊客達萬餘人次,刷新了開園以來單日接待遊客總量記錄。
  • 數據顯示,十一假期消費火爆,中國經濟釋放強烈復甦信號,外媒承認...
    譚浩俊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綜合測算,10月1—4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4.2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120.2億元。疫情後的第一個十一長假,釋放出了巨大的旅遊熱情。旅遊消費市場的火爆,也必然帶動其他消費的提振,傳遞出消費市場正在全力恢復的信號。可以這樣說,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在國慶長假又得到了進一步驗證,國內大循環的作用,則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體現。除了旅遊和交通出現了非常熱鬧而喜人的景象外,全國購物中心總客流數達3.05億人次。
  • 十一黃金周 | 旅店住宿小貼士
    十一黃金周 | 旅店住宿小貼士 2020-10-03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開始持續拋千億美債,外媒:有清零可能,數千噸黃金流入中國
    據美國財政部11月18日公布的最新國際資本流動報告(美債數據延後兩個月慣例)顯示,截止9月,全球央行已經在過去的26個月中第22個月淨減持美債,總出售額近1.1065萬億美元,這也是全球央行拋美債量的創紀錄水平。
  • 外媒:消費回升 中國經濟復甦勢頭增強
    多家外媒對此進行報導稱,中國消費穩步回升,工業生產和投資增速超過預期,經濟復甦勢頭增強。,10月中國消費加速增長。報導分析,這主要受益於中國「十一」黃金周假期和政府實施的刺激性政策。 文章寫道,新冠疫情後中國經濟復甦步入正軌,並援引日本野村銀行的預測稱,「到2020年底,預計中國經濟會出現更明顯的復甦,服務業和零售業將穩步增長。」
  • 我和我的「十一」帳單 「花出了過年的感覺」
    還有網友稱,「國慶假期彌補了很多人春節的遺憾,就像第二個春節一樣。」  數據也支撐這種感受。據商務部監測,10月1日至8日,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十一」黃金周增長4.9%。
  • 外媒熱議神舟天宮交會:歐洲航天員開始學習中文
    外媒熱議神舟天宮交會:歐洲航天員開始學習中文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 綜述:外媒熱議神舟天宮交會  新華社記者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19日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中國在實現空間站夢想上邁出重要一步。
  • 「十一」黃金周或將上演「博物館奇妙夜」
    日前,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下發通知,鼓勵城市中心城區的各級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在今年「十一」黃金周實行夜間開放,並在此後擇時夜間開放。在大力推崇「夜間經濟」發展的當下,博物館夜遊究竟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又會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 中國富人不懼經濟疲軟 十一去美國獵鹿歐洲賽車
    在接下來的「黃金周」中,已經有中國遊客定下了前往美國猶他州狩獵麋鹿,也有遊客一口氣買了4張頭等艙機票,準備攜全家前往巴黎度假。  中國客愛購物  中國的「黃金周」即將到來,由於今年的 「十一」假期與中秋節假期合併,給中國人帶來了一個8天的長假。很多中國遊客正在整理行裝,準備前往歐美旅遊。
  • 「十一」黃金周我市旅遊市場活躍
    「十一」黃金周我市旅遊市場活躍 2020-10-10 15:4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從1.3萬億到4.5萬億,數說10年中國旅遊業「翻二番」的背後
    1999年9月國家假日辦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形成「春節」「五一」「十一」7天長假,「黃金周」至此應運而生。 全年接待入境旅遊人數7279萬人次,實現旅遊外匯收入140.99億美元;國內旅遊人數突破7億,國內旅遊收入2831.92億元,實現旅遊總收入0.4萬億。黃金周所帶來的的經濟效益不容小視。
  • 突破800億件!急速「四連跳」背後,一場裂變正在中國農村爆發!
    最近,中國郵政公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12月21日,中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800億件,又一次創造了我國快遞發展史的新記錄。同時,這也是中國快遞數量連續七年居世界第一。隨後,"中國快遞突破800億件"成了國內外熱議的新聞,俄羅斯通訊社、美國紐約時報等知名媒體都轉發了這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