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3專稿,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作者:陸夫人
別看太空題材的電影很好看,但是太空題材的遊戲可不都那麼好玩。大家常見的那些不過是套著太空題材的噱頭所謂「羊頭狗肉」的作品。因為太空這一特殊環境下,遊戲的操控性和策略性都上了一個臺階,所以不是那麼容易駕馭。結果真正的太空遊戲往往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不過,仍然有許多能夠真正給以大家置身甚至掌控宇宙的遊戲,他們在默默地發展著,進步著。
第一時代:宇宙空間的啟蒙探索
1,《家園(Homeworld)》系列
雖然不知道國外是否有更早更偏門的遊戲,在我的調查裡面,《家園》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讓我們「腳下」都布滿敵人的太空遊戲。也是我太空類遊戲的啟蒙。(順道一提,在這個時間段還有一款與其不相伯仲的遊戲:《席德梅爾之阿爾法星座》)
臨近千禧年,在各位還沉迷於地面世界的坦克和飛機,刀劍與魔法的時候,《家園》給我們帶來了廣闊而又無垠的宇宙。讓我們第一次伴隨宇宙之光而戰鬥,向我們展示了宇宙RTS的無窮魅力。家園除了作為該類型遊戲的奠基作以外,其優質的音樂和深刻的世界觀更讓粉絲們廣為傳誦,尤其是其感人的劇情。
在當時,劇情一直是策略遊戲的附屬品,但是家園那一場可歌可泣的「宇宙回鄉記」,再配上宏大的交響樂。
那麼,我們對於《家園》是否可以用盪氣迴腸來形容?
3年後,家園2如期而至,在修正了家園1的舊有問題後,提升了引擎和畫面,將舊有的2D審視系統徹底地拋棄,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3D紀元。而且家園2將1代的優點可以說是全部繼承,劇情上更從歸鄉突破為邁向未知的宇宙,為等待續作的玩家留下了廣闊了想像空間。
那麼,我們都想像了10年!家園3什麼時候出來咧?
2、《X》系列
X代表著未知,也代表著無限的可能。
《X》系列一直有著太空「大航海時代」的稱呼,足見這款遊戲的涵蓋面有多麼地寬泛。其一直以複雜的操作、深奧的系統、宏大的場面為賣點,不過也因為其系統的複雜,而且操作和視角讓玩家無法適應(這個不止X,基本上是所有太空遊戲的通病),使得《X》系列無法真正地成為受廣大玩家接受的主流遊戲。
不過越是這樣的遊戲,他們的愛好者就越忠誠。
如果說航海的目標是無盡大海的話,那麼太空航行的目標必然是星辰大海了
第二時代:太空駕駛遊戲的復甦
3,《星際槍騎兵(StarLancer)》
之所以我沒有介紹以前的太空射擊遊戲,那是因為之前的遊戲多為2D和引擎為3D(大家喜歡叫2.5D),真正意義上的3D太空射擊遊戲勢必要從星際槍騎兵說起。
星槍的製作人Chris Roberts(亦是銀河飛將的製作人),他很渴望將星戰中駕駛飛船戰鬥的感受以真正意義上的3D效果展現出來,給人以更為逼真的駕駛體驗。所以大氣的微軟給了他這次機會。
從現在的角度看星槍,早就期望能夠真正駕駛一把宇宙飛船的玩家絕對不會將其放過,而且簡單的操作方式和模擬飛行類似(其實後者還是很難的);因為科技的限制,儘管在太空的飛行感略顯單薄,但這完全不影響該遊戲對太空這一特殊環境的氣氛營造。
《星際槍騎兵》
4、《跳躍之門(Jumpgate: The Reconstruction Initiative)》
儘管EVE還沒有出現,不過讓我們開始太空網遊部分吧。
如果各位賞臉閱讀過我整理的文章,那麼就會知道3DO是一個締造過無數奇蹟的公司,而這世界上第一款太空射擊戰爭網遊《跳躍之門》就是由3DO發行的(世界上第一款3D網遊《Meridian 59》也是由3DO發行。另外,第一款太空網遊是微軟出的《Mankind》,中文叫決戰九重天,遺憾的是他的系統是平面的,所以在這裡就不過多介紹了)。
在當時,玩過了星槍了玩家們總是感到一絲失落,因為AI畢竟有限,而玩家的智商無限,他們多麼希望能夠和幾十,不,和成百的玩家一起在浩瀚的銀河中進行戰爭。
借鑑於星槍的成功經驗,《跳躍之門》誕生了。
這款遊戲的初衷很簡單,製作組NetDevil明確表態跳躍之門不是MMORPG,而是一款純粹滿足大家駕駛飛船和太空戰鬥的網路遊戲。
It's not an MMORPG - it's an MMO space flight and combat game.——NetDevil
5、《自由槍騎兵OL(Freelancer)》
2003年,是神作爆發的一年。所以Digital Anvil等了3年後,神作誕生了。
依然是Chris Roberts,依然是他的Digital Anvil,星槍並沒有讓他們滿足,讓他們止步不前,更為強大的自由槍騎兵出現了。
在這款遊戲上使用任何溢美之詞都是徒勞的,作為裡程碑式的一作,他以不斷地新材質,不斷推陳出新的MOD告訴世人:哪怕是現在,再玩個三五年都沒有任何問題——在當年的上百款遊戲中,只有兩款款遊戲做到了這點,另外一個就是《魔獸爭霸:冰封王座》。
到了自由槍騎兵,第一視角駕駛已經無法滿足玩家的需求,第三視角,炮臺視角等係數推出,更加複雜而又多樣的飛船和開放的MOD讓玩家可以打造出專屬於自己的飛船來。
《自由槍騎兵OL(Freelancer)》
是不是很有網遊的範兒了?沒錯,槍騎兵OL也就應運而生了。不過這個OL並不是由官方製作的,而是由遊戲自帶的聯網模式所衍生出來的,各玩家不惜耗資打造個性的伺服器來接納各路玩家的加入,更演化出了各式各樣的玩法:「太空極品」,「太空CS」,「太空RPG」,只有你想不到了,沒有自由槍騎兵做不到的!
第三世代:太空遊戲需要各種要素
6、《星戰前夜(EVE Online)》
每個國家都有那麼一兩樣國寶,而EVE就被譽為冰島的遊戲國寶。
呼,主角終於登場了,遺憾的是我找不到03年時期的畫面,CCP他們一直不斷地更新著遊戲引擎和遊戲內容,雖然不利於我這種寫懷舊文章的人,卻利於更廣大的玩家們。
從家園和X系列推出以來,很多人都為之痴狂,也有很多人有著更多的感想: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想成為指揮千萬艦隊的將軍,駕駛突擊艦的獨行俠,用驅逐艦力挽狂瀾的大英雄;不光是單幹,也有很多人喜歡像士兵一樣,聽從指揮,而不是指揮別人。最重要的是,要和更多的人一起玩才有意思,所以在網遊興盛的世紀之初,《星戰前夜》誕生了。
探索,採集,發展,戰鬥。一臺最強伺服器,經濟學家參與,EVE讓玩家們充分地體會到了從未接觸過的太空生活的新鮮感。若要說些不足,那就是因為網遊的原因,這款遊戲在操作和細節上必須得做出一些讓步,比如在團戰的時候遊戲的自動系統讓你能夠騰出腦袋來聽指揮。所以切不要在兩軍交戰的時候去體會手動駕駛。
遺憾的是,在我成稿後,EVE國服轉交代理權的消息傳來(關閉純屬造謠,那是最壞的情況),對此我沒有過多的感嘆,卻又更多的無可奈何,除去我反覆強調的操作視角問題和硬核的上手(相對其他網遊)外,國服自身的諸多弊病也導致其命運多舛。
捫心自問,EVE在這些太空遊戲中並不算太難,不過這個UI界面還是不太友善
7、《星際之狼(Star Wolves)》系列
雖然這款遊戲和下面的遊戲聽起來差不多,不過這兩款遊戲可卻大相逕庭,《星際之狼》是1C發行的3DRPG遊戲。以太空RPG作為他的賣點。身背的劍變成了自己駕駛的飛船,手中的魔法變成了各種華麗的光線武器,這就是《星際之狼》想要告訴你們的。
技能,等級,裝備,天賦等等被新手玩家視為RPG要素的東西在星際之狼裡面可以樣樣俱全,到後來組成自己的艦隊,縱橫宇宙。
雖然聽起來可能和《X》系列有些類似,不過星狼的強大之處就在於比《X》系列有著更多的簡化,另外這個遊戲的主角使用的不是3D建模而是美式漫畫,看起來比3D建模的要好不少。
星際之狼的UI還是比較精幹的,這點EVE可以借鑑下
說點題外話,儘管有這麼多的太空遊戲,不過題材仍然都謹慎地採用人類的未來而沒有去再創造一個宇宙。保守些不一定是好事啊(笑)。
8、《星際之劍(Sword of The Stars)》系列
介紹星劍時,我也順道連同《太空帝國》和《銀河文明》一路介紹了,這三款遊戲都是回合制的太空策略遊戲。不過太空帝國和銀河文明這兩個老牌一直停滯於「拿宇宙當畫面背景」的平面模式下,只有在進行交戰的時候才會有所涉獵,所以適合星空戰棋的愛好者,尤其是銀河文明,更是星界戰旗的巔峰之作。不過呢,《星際之劍》則跨出了嶄新的一步。
大家都知道,4X要素(也有叫4E)是從回合制的文明開始確立,所以同為回合制的星際之劍在這方面就更成體系一些,而且回合制遊戲有個特性,那就是門檻更低一些,你不會在對遊戲抓耳撓腮的時候被AI滅掉。最起碼考慮的時間是足夠了。再有各式各樣的系統樹(系統網更確切),由簡到繁,引導性上佳,而且星際之劍有點可以勝過前面的所有遊戲,就是他可選種族最多(7族可選6族),花樣也不少。
星際之劍中的宇宙飛船也是最豔麗的
第四世代:跨入嶄新的紀元
9、《行星邊際2(PlanetSide 2)》
行星邊際,我個人雖覺得這是一個摸不著頭腦的名字,不過他的前身很有名,那就是當年著名的網路遊戲《星際OL》。雖然《星際OL》因為諸多原因關閉了國服,不過我們國人玩家並沒有忘記他,所以鳳凰涅槃之後,以行星邊際的名字重生。
依然是索尼製作發行,《行星邊際2》以FPS的架勢高調回歸,因為製作組竟敢叫喧2011年及其成成功的FPS大作《戰地3》——邊際2的創意總監Matt Higby聲明,星際OL在場面表現上要大於戰地3!
上百人各種團戰就是這次邊際2的賣點
之所以我會在十款裡面提到邊際,因為他除了白兵戰,載具戰,空中載具戰外,更在此基礎上還要加上重新製作的太空空戰部分,真正讓大家體會到什麼叫從地上打到太空。而且作為次時代遊戲,邊際採用了最新的在線遊戲引擎Forgelight。這個引擎的光照效果極其強悍,幾乎可以傲視其他網路遊戲,所以遊戲的畫面上了不止一個臺階。
10、《星球大戰:舊共和國(Star Wars: The Old Republic)》
這是一款由BIOWARE製作,依附於神級電影和神級製作組的神級遊戲。並且作為星球大戰系列遊戲誕生30年的紀念作品。
或許我的形容詞用得過於誇張,不過他從一發售就將歐洲大陸的網遊蛋糕從RIFT和魔獸世界手中瓜分了一大塊(而且裂痕和魔獸世界的官方人員明確表態對於舊共和國的肯定),足見大家對他的期待程度和其回饋給大家的滿意質量。前面的《行星邊際》2是FPS從地面打到太空,而我們的星球大戰就是RPG從地面打到太空:9大種族,十幾種職業,幾十種細分支,以20萬次語音動作打破金氏世界紀錄,:
三倍於魔獸世界的開發資金那可真不是蓋的。
《星球大戰:舊共和國(Star Wars: The Old Republic)》
而且,舊共和國也融入了許多BIOWARE特有的「選擇元素」,語言選擇是一方面,而任務的多樣性則是一大亮點。過去RPG網遊無非是讓你去殺死A,在舊共和國中你可以殺,你也可以選擇放,或者抓。因此衍生出來的後續和獎勵等都是截然不同的。
簡單地說,這種設定不利於開發資金,更不利於掙錢,但是這種設定利於玩家。
最後的話
我這裡選擇的十款PC遊戲都是基於太空部分而不僅僅是題材,因為那樣太過於寬泛,不然的話,諸如星際火狐和質量效應還有光環,孢子等,這些遊戲會輕鬆上榜。不過仍然證明了一點,太空遊戲的範圍和廣闊的宇宙一樣寬泛,我們雖然不能暢遊宇宙,這些遊戲會幫助我們實現這些願望。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