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藝術人物|庚子藝事的八旬策劃者,為孩子插畫的建築師

2020-12-24 澎湃新聞

一周藝術人物中,在美國,由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震蕩繼續蔓延,在藝術界中,藝術團體遊擊隊女孩錄製短片探討有關「黑人的命也是命」議題;在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所在事務所發布「小黃瓜」插畫書,讓隔離在家的孩子開啟「建築之旅」。

八十歲的知名畫家、藝術評論家謝春彥與友人籌備數月記錄疫期藝事的「庚子藝事展」今天起終於開始在上海兩大藝術展館進行布展,並將於6月27日對外展出,這一展覽參展者包括韓羽、尚長榮等六十位文化界名家,用手中的筆以藝術的形式記錄著他們在疫期的真實生活與所思所想。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中國上海 | 畫家、藝術評論家謝春彥

策劃「庚子藝事」大展,記錄「庚子疫事」

今年迎來人生八十歲的知名畫家、藝術評論家謝春彥與其友人籌備數月之久記錄疫期藝事的「庚子藝事展——四王二顧李季曹謝藝術聯展」今天起終於開始在上海羅浮紫藝術與古美藝術中心兩大藝術展館進行布展,並將於6月27日正式對外展出,這一展覽由知名報人、學者鄭重任學術顧問,參展者既有九十老翁,也有九齡小學生,包括韓羽、尚長榮、夏陽等文藝界名家,用手中的筆以藝術的形式記錄著他們在疫期的真實生活與所思所想。

謝春彥(左)與戲劇名家尚長榮商談「庚子藝事展」策劃

「庚子藝事展」海報(局部)

進入庚子年,生於1941年的謝春彥終於新晉為「八零後」——他自己畫了一幅《八十上樹圖》,自嘲說「

日月何其速,真成老匹夫,悠然到八十,還是要爬樹,樹上何所有,也算一條路。」

銜個菸斗,無奈且自在地「爬上了樹」,然後果然就愈發恣意、愈發青春作伴了。因為意外的疫情,年初宅在大門、二門之內的他揮毫持鏟之餘,每天拿筆作刀槍——畫漫畫,寫討(伐)詩,一筆一筆在繼續著他的《荒唐彥》專欄,或一時膽壯以粗墨繪寫除惡務盡的大公雞,一時卻又春心蕩漾寫出一紙「寄往春天的一封詩箋」,說:「原先,諸如親吻呀,擁抱呀,唱歌呀,縱酒、蹦跳呀都算不得什麼偉大的動作,明裡暗裡都大可以做做,到如今卻成神話奢望哉!」於是,整個庚子的早春,無奈閉居在家的他最嚮往的事就是:擁抱,唱歌、縱酒、蹦跳……

可惜最後都只是空想而已。

謝春彥記錄疫期心境的書法《抬起你頭顱之高貴,破兇前徵》

速寫

疫期中的謝春彥像

顧村言 繪

臨近暮春,新冠疫情仍在持續,疫情風險度終於降低,可以出門的他歡騰之餘,於是立即開始折騰籌備「庚子藝事展」,他說因為對這前所未有的疫情,觸動極大,想的是「以藝事記錄疫事」。為了這一展覽,事無巨細,無論是邀請名單,上門取作品、裱畫,八十歲的他都親歷親為,甚至為了展覽策劃連續多日睡在客廳的躺椅上,用他的話說——他就是這一展覽的「總行走」或「牛馬走」。

他在展覽序跋中說:「

庚子之歲,遽降大疫於斯世、斯民。此亦吾地球萬古唯一遇之者。吾固屬萬物芻狗之屬,然斯民又何罪何孽耶?吾不解甚甚,懼之甚甚。書生老去,更不能對之狂且狷也。然吾亦不甘於斯孽,不甘任新冠怪逆小兒之欺也。然吾只餘手中弱管一支,遂懇邀四海同不甘此之老少男女,無論九十老翁、九齡小學生,無論高官,無論細民,無論貧富、有名無名,一律寫心寫志,抒吾人真情實義;無論技晉大師,無論藉藉無成藝事者,但共一素心猛志,效陶令所謂「刑天舞幹戚」一戰之也。吾地球億億兆兆之兄弟姐妹,亦當不計勝敗,同心同是,或可尋回春天尋回尋常之平安也。此半百作者堅信之耳。吾何能何德,唯盡人子之責也。

據悉,此次展覽的參展者有六十位,揮筆助陣的文化藝術界名家既有書畫大家,也有戲劇名家,知名作家、報人、評論家等,包括計鎮華、夏陽、鄭重、金宇澄等。其中年齡最大的是91歲的香港知名藝術收藏家張宗憲,最小的為九齡小學生。

(宗禾)

英國倫敦 | 藝術團體遊擊隊女孩

參與線上「藝術之夜」,為反種族主義發問「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遊擊隊女孩

上周末,美國匿名激進藝術團體遊擊隊女孩(Guerrilla Girls)參與了倫敦「藝術之夜」的線上活動「預告片」(Trailers),她們以一支短片探討有關「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議題,並聲稱她們將通過線上平臺來分享資源與信息。

遊擊隊女孩的社交網站貼圖

「藝術之夜」是倫敦一年一度的免費當代藝術節,在倫敦的多個街區舉行,今年的活動原本將以薩默塞特府(Somerset House)與斯特蘭德大街180號為中心,但因新冠疫情而取消。取而代之,「藝術之夜」移步線上,並推出「預告片」系列直播。該系列共有10位/組藝術家參與。

在社交網站上,遊擊隊女孩寫道:「深膚色的人們容易遭受種族滅絕式行動的傷害,這些行動來自根植在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中的機制。我們能夠為此做些什麼?」除此之外,在遊擊隊女孩的「預告片」影像中還介紹了她們原來為薩默塞特府的藝術夜所做項目的介紹。

遊擊隊女孩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由一群活躍於紐約藝術圈的女藝術家組成,沒有人知道她們的真實身份。為了保持匿名,成員們戴上大猩猩面具,並使用已故的女性藝術家名字作為代號。她們希望喚起廣大藝術社群對藝術圈內性別不平等與種族不平等的注意,利用海報、書籍、布告欄及公眾演出,揭露藝術圈內的歧視與不實。她們曾以海報、張貼畫等,推動紐約畫廊提高其代理女藝術家的比例。隨著時間的推移,遊擊隊女孩使用過的海報和張貼畫逐漸變成了藝術的證物。它們成為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的永久收藏,也曾經參展威尼斯雙年展。(文/錢雪兒)

英國 | 建築師諾曼·福斯特

讓隔離在家的孩子開啟「建築之旅」,事務所發布「小黃瓜」插畫書

諾曼·福斯特

據dezeen網站報導,英國福斯特建築事務所將其代表作之一、摩天大樓「小黃瓜」(Gherkin skyscraper)作為主角,製作了一本線上插畫書,這是事務所發起的「從家開始的建築」(#architecturefromhome)計劃的一部分,試圖以此為疫情中的孩子們帶來快樂。

《飛行的小黃瓜》插圖

《飛行的小黃瓜》插圖

這本書名為《飛行的小黃瓜》(The Flying Gherkin),將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創立的事務所的各個項目擬人化,「小黃瓜」擁有手臂和火箭似的身體,它從倫敦啟程,去世界各地拜訪由該事務所設計的其他建築。

「小黃瓜」本名為「聖瑪莉艾克斯30號大樓」(30 St Mary Axe),諾曼·福斯特曾憑此設計獲英國斯特靈建築獎。在故事的第一章裡,小黃瓜和其他位於市中心的建築討論了因為疫情而無比安靜的倫敦街道,其中包括聖保羅座堂和暱稱「起司刨」的利德賀大樓。

「在故事中,小黃瓜純粹靠意志力和決心發現了特別的飛行能力,它用這個能力與世界各地的舊識新交相會,」福斯特事務所的高級合伙人凱蒂·哈裡斯(Katy Harris)說道,「我們認為這樣的故事能夠在疫情期間,幫助將我們的建築介紹給非常年輕的觀眾。與此同時,我們為每座出現在故事中的建築賦予了獨特的聲音和性格,試圖以此來展現它們在各自的城市中扮演的角色。」

哈裡斯介紹道,「從家開始的建築」計劃旨在向被疫情「困住」的孩子們進行寓教於樂的建築普及,「這是我們平時舉行的各種工作坊和活動的延伸。」

「建築是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它滿足了最基本的一大需要:庇護,」哈裡斯繼續說道,「對於許多孩子來說,他們最早畫的東西往往都是一幢典型的房屋,有一個尖頂、一扇門和兩扇窗。」(文/錢雪兒)

美國克裡夫蘭 | 克利夫蘭當代美術館館長吉兒·施耐德

出任館長23年,或因引發種族爭議的展覽突然宣布辭職

吉兒·施耐德

據ARTnews報導,執掌美國克利夫蘭當代美術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leveland)23年之久的館長吉兒·施耐德(Jill Snyder)近日突然宣布卸任。此前,美術館因展出一名藝術家創作的警察暴力作品而捲入爭議。隨著爭議不斷發酵,美術館撤下了有關展品。事發不到兩周,施耐德就突然遞上辭呈。

克利夫蘭當代美術館

在聲明中,施耐德沒有提及作品爭議,而是堅持認為,她所理解的美術館事業應保持當代性,館長人選需要有多樣性。「是時候選出更有改革精神、創新意識的領導人將美術館帶入新的歷史階段。為了給新的館長騰出桌子,我很樂意讓出位置。」施耐德說。

1996年,吉兒·施耐德加入美術館,當時美術館的名稱還是克利夫蘭當代藝術中心,她參與美術館改建成為今天人們所見的樣式。這座四層樓的建築面積為200平方米。博物館的場地是一個三角形,基座六邊形,向上形成直角屋頂。這是一座技術上創新、視覺上震撼和功能上實用的建築,它的六個立面主要用黑色不鏽鋼和透明或彩色玻璃建造。2019年,美術館免費對外開放,施耐德說,這是藝術機構面向更多參觀者、員工和展覽計劃的一攬子大計劃之一。

克利夫蘭當代美術館表示,現任副館長梅根·賴希(Megan Lykins Reich)將臨時出任執行館長,今年夏天,美術館會開始物色新館長。(文/畹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藝術人物|建築師霍爾的藝術表達,光州策展人的本土轉向
    耗時十年的休斯頓藝術博物館擴建項目近日開放,建築師斯蒂文·霍爾把「南希和裡奇·金德大樓」的設計看作是一種藝術表達, 而不是一種流程或功能。因疫情影響,第13屆光州雙年展策展人德芙內·阿亞斯與娜塔莎·金瓦拉認為,明年舉辦的雙年展「更多地轉向本土是不可避免的」。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讀江南與庚子藝事,東京展和服與變遷
    除了上海博物館的主要展覽,近期在上海古美藝術中心與羅浮紫開幕的「庚子藝事展」、上海中國畫院的「謝之光、林風眠、關良誕辰120周年作品展」、復星藝術中心的「亞歷克斯·卡茨」展、民生美術館的北歐當代藝術展等都吸引了不少藝術愛好者的目光。
  • 一周藝術人物|畫筆記錄的武漢日記,起訴皮克斯的美國畫家
    庚子新春的疫情成為公眾焦點,連日來,在封城的武漢,藝術家們或持續繪寫對於疫情結束與春暖花開的期待,或以畫筆真實記錄著身邊的一切,而武漢以外的藝術界則繼續以他們的方式記錄抗疫、支持抗疫,鼓舞抗疫。在巴基斯坦,該國首位女性建築師雅斯門·拉裡近日被授予2020年簡·德魯建築獎,該獎項旨在提高女性建築師的形象;在法國,女性藝術家絲娜·席迪拉將作為首位阿爾及利亞裔藝術家代表法國參加明年威尼斯雙年展。《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一周藝術人物|為奧運設計海報和「出圈」合作的藝術家們
    大藝術家的「出圈」往往引起關注,例如英國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就在新年伊始,與韓國人氣最高的男子組合防彈少年團合作,開展跨領域藝術交流。《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一周藝術人物|阿布拉莫維奇演繹卡拉斯,建築大師羅傑斯退休
    曾聯合設計出蓬皮杜藝術中心的英國著名建築師理察·羅傑斯宣布退休,他憑藉對英國建築的推動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等榮譽。在中國,建築師劉家琨公布浙江麗水「文裡·松陽」街區的保護更新項目;在美國,「2022年夏威夷三年展」選定了主策展人招穎思。《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藝事形態 寶甄青年藝術跨年大展聖誕啟幕
    12月24日,寶甄青年藝術跨年大展「藝事形態」於寶甄藝術館拉開帷幕。楊建輝、熊師、趙磊、胡燃、高志學、韓豔茹、林瓏、李龍飛8位參展青年藝術家,在過去的一年裡不斷精進、完善各自的繪畫創作,其作品亦在寶甄網平臺上不斷被藏家關注和收藏。
  • 一周藝術人物|隈研吾操刀新博物館,燈光藝術大師索尼爾辭世
    8月1日,由日本建築師隈研吾操刀設計的巨型博物館,角川武藏野博物館將進行試運營。在隈研吾的設計中,他總是用材料把在地環境和項目的使用者連接起來。在紐約,79歲的燈光藝術大師基斯·索尼爾近日辭世,他以光雕塑以及運用霓虹燈管創作而聞名。在伊拉克巴格達,一位德國策展人遭到劫持,後被伊政府軍解救。
  • 一周觀展指南|「武漢印象」重新開放,「庚子藝事」畫記疫事
    庚子藝事展地址:羅浮紫藝術  (上海市天平路112號)展期:2020年6月27日-7月27日地址:古美藝術中心(上海市顧戴路205號)展期:2020年6月27日-7月10日這一展覽將在羅浮紫藝術與上海古美藝術中心同時展出,由知名報人
  • 一周藝術人物|安藤忠雄新作「換妝」,吳濱獲國際設計師大獎
    建築師安藤忠雄的新作近日在巴黎揭幕,前身為巴黎證券交易所的圓頂新古典建築經其改造成為了私人博物館。2019年,激起歐美主流博物館界抗議的「博物館慈善大戶」薩克勒家族,因普渡製藥公司案件,被判支付2.25億美元的民事罰款。
  • 「武漢印象」重新開放,「庚子藝事」畫記疫事
    2020年是謝之光、林風眠、關良誕辰120周年,展覽共展出上海中國畫院作品近一百件,內容涵蓋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 庚子藝事展——四王二顧李季曹謝藝術聯展 地址:羅浮紫藝術 (上海市天平路112號) 展期:2020年6月27日-7月27日 地址:古美藝術中心(上海市顧戴路205號) 展期:2020年
  • 「庚子鑼鼓」:尚長榮與書畫名家同臺寫戲畫戲
    在漢唐藝術中,至今還可看到戲曲或儺戲表演的題材,金元時期則有直接反映雜劇的壁畫。關於繪畫中戲曲人物題材,在清末民初諸多的戲考、繡像、尺牘、門箋、畫片等載體中,常有相關的造型內容和形式出現。近現代以來,戲曲藝術作為中國國粹,吸引了近代不少繪畫名家以其為題材進行藝術創作。
  • 9位小姐姐十全十美的藝術表達,用人物水彩插畫表現「慢生活」
    ◆分享一組唯美的人物插畫,帶來一份別樣的心情。插畫師用簡潔而優美的線條,勾勒出女生那美妙的曲線身材,那種淡淡的水色表現出豐盈的人物特色,傳達出一種不一樣的人文情結。水彩人物插畫用高光筆勾邊兒的特色,是不是別有一番味道呢?
  • 設計|中國插畫藝術
    應用於出版、動漫、商務、遊戲、影視、設計等行業,插畫簡單的來說就是一種文化商業藝術服務行業。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一聊中國插畫藝術的發展。1、唐代插畫唐代的插畫大多是通過雕版印刷的方式完成的繪畫作品的複製品,就期製作特徵來講屬於版畫,也稱木刻畫。
  • 90後美女插畫師,創造了另類的藝術,擁有插畫的狂想!
    ◆Monica Barengo的插畫作品中吸取了中國藝術、日本藝術的繪畫特點,同時也融入了西方的造型理念,獨具特色的繪畫形式,將插畫藝術展現了無限的趣味感與想像力。
  • 一周藝術人物|手繪是「與生俱來的渴望」,藝術家麥克林辭世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麥克林為菲爾莫爾禮堂設計的海報,這是她本人最喜愛的一張,2007年曾在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展出。1967年,麥克林正式成為海報設計藝術家,這是她為菲爾莫爾禮堂設計的海報,以「動物」為題。
  • 一周藝術人物|再看赫斯特的藥櫃鯊魚,再讀隔離期繪畫筆記
    在美國,建築師斯蒂文·霍爾為休斯頓美術館設計了新樓,與既有建築形成有趣對比;在上海和北京,畫家李向陽、當代書法家張瑞齡等的個展分別舉辦,其中括隔離期的繪畫筆記。《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 Natalia Shaloshvili 如何通過自學,成為優秀插畫師
    插畫星球,向每一個期望看到美好故事的朋友推薦優秀繪本和插畫。這個星球,圍繞著奇妙美好的大氣層,只為愉悅你的眼睛、耳朵,和心。 Natalia 自小一心想成為插畫師,畢業後不久便從一名建築師轉向做插畫工作。她通過網絡課程的學習,自學成為一位非常優秀的童書插畫師,而她也在不斷的繪畫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今天分享 Natalia 的暖心系列作品,以及她創作背後的故事!一起欣賞吧!
  • MAD建築師事務所為密西根湖岸邊的喬治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的有...
    芝加哥市議會議員已投票贊成MAD建築師事務所為密西根湖岸邊的喬治·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的有爭議的設計。MAD對博物館的提議將容納電影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的私人藝術和紀念品收藏,預計耗資4億美元(2.6億英鎊),並具有白色帳篷狀結構,兩個山峰和一個新的公共空間圍繞它的基地。
  • 插畫|「塗鴉」藝術的起源
    上一期介紹了電子插畫和遊戲插畫,這一期小編就介紹一下「塗鴉」藝術起源。塗鴉藝術和「嘻哈」音樂一樣都起源於紐約的布朗克斯區。塗鴉藝術家大多是來自社會底層的窮人,他們大多是一些有才華的人並且極富表現欲望,在沒有任何報酬的情況下,心甘情願地常年出沒在紐約的黑夜裡,為的只是讓行人看一眼自己的作品。漸漸地,畫家們的塗鴉畫布不再局限於街頭巷尾那厚重的磚牆和廢棄的廠房範圍內,諸多具有塗鴉精神的插畫作品漸漸地出現在各種載體上。如:紙張、服飾(衣服、鞋帽),甚至是居家空間中。
  • 插畫戰疫:第二屆 「東+西」國際插畫藝術大展(中國·武漢)
    01李旻:《武漢加油,中國加油》2019第二屆「東+西」國際插畫藝術大展(中國·武漢)特邀插畫師中國日報社美術部主任編輯02三乖:《抗疫,在路上》《你們的眼睛,亮過星星》2016「東+西」國際設計周插畫藝術大展最佳插畫獎得主寄語:致我愛的武漢:你很快很快就會好起來,大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