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11歲娃130斤竟查出重度肝硬化,醫生:家長別讓娃吃太胖

2020-12-24 瀟湘晨報

南都訊 記者李榕 通訊員深三院 11歲的小智(化名)從小胃口就好,小學四年級時體重就近130斤,去醫院檢查肝臟時發現有中度脂肪肝,今年6月,小智來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深圳市三院)做了肝穿刺檢查,發現小智居然發展為重度肝硬化。

小小年紀就肝硬化,醫生說這和小智飲食不當,身體肥胖有關。近期,深圳市三院肝病二科開設了深圳首家兒童青少年肝病門診,為16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肝病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兒童青少年肝病形勢嚴峻 與成人治療方式不同

小智的病理報告顯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伴肝硬化,肝硬化等級是S3-4,屬於重度肝硬化。得知這個結果,小智家長非常痛苦。據小智家長介紹,孩子從小就胃口好,喜歡吃重油重鹹的食物,每一頓都要吃到撐才罷休,讓孩子越吃越胖。

很多家長都忽略了孩子吃飯這件「小事」,認為孩子白白胖胖的才健康,吃得越多越好,其實恰恰相反。肥胖是各種慢性病的發病動機,這點無論大人小孩都一樣。

深圳市三院肝病二科主任王方介紹,慢性B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遺傳代謝性肝病是兒童肝病中最主要的三種疾病。我國兒童慢性B肝的發病率雖然有明顯下降,但存量仍然巨大——約有220萬兒童感染慢性B肝;另一方面,全球範圍內,兒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病率正在逐漸上升。

此外,篩查不到位也是兒童肝病形勢嚴峻的原因之一。「以慢性B肝為例,很多時候臨床表現都比較輕微,患兒可能都沒有感覺到不適,到入學體檢才查出來肝功能異常,」王方說,「其實兒童患慢性B肝即使肝功能正常,也需要定期複查,動態監測病情變化。」

與成人相比,兒童肝病的病情進展和治療方式都有所不同。「慢性B肝患者感染時的年齡越小,越易產生免疫耐受性,免疫耐受性是指人體免疫系統對於B肝病毒不識別、不應答,病毒容易慢性攜帶,而肝功能保持正常;比起成人,兒童肝病會更快進展為重度病變,預後也比成人要差。」王方稱。

多學科聯合診療兒童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近年來逐漸「年輕化」,已經影響到5%-10%的學齡兒童和44%-70%的肥胖兒童。王方介紹,西方國家兒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病率為3%-11%,但在超重兒童人群中發病率可高達40%-70%。

高熱量非健康快餐食品是兒童脂肪肝最重要的誘因,性激素、青春期的胰島素抵抗及久坐的生活方式也是高危因素。此外,母親孕期狀態在患兒發病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研究表明母體懷孕時宮內營養不良可導致胎兒適應性基因編輯,嬰兒出生後面對營養相對過剩的環境,會更容易引發代謝性脂肪性肝炎;但母親並非吃得越多越好,母親的肥胖也是子女脂肪肝和1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此次開設的兒童青少年肝病門診將針對這一情況,聯合專門的營養、減重門診,為脂肪肝患兒提供來自營養、內分泌和肝病多學科聯合的專業減肥和診療計劃。

B肝母嬰傳播並非不可治 年齡越小越療效越好

在開設兒童青少年肝病門診前,深圳市三院肝病醫學中心也收治較多的兒童肝病患兒,其中絕大部分慢性B肝患兒都是母親患有B肝,在幼兒園入園體檢時發現肝功能異常才確診,部分患兒在經過一年多治療以後,已經達到了臨床治癒的標準,即B肝表面抗原轉陰,表面抗體產生。

「通過母嬰垂直傳播途徑感染的患兒是最難治的,但是難治並非不可治。」王方強調,對於慢性B肝患兒而言,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據解放軍302醫院的兒童肝病專家張鴻飛教授的研究報導,1-2歲、2-3歲、3-4歲、4-5歲、5-6歲、6-7歲慢性B肝患兒經過幹擾素治療後B肝表面抗原的清除率分別是66.1%、65.5%、45.7%、41.3%、20.6%和 27.6%,隨年齡增長,療效逐步下降。

因此,王方提醒,兒童肝病一定要及早就醫、及早篩查、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提醒:從脂肪肝到肝癌只有4步

很多人體檢查出脂肪肝都不當回事,但如果不重視脂肪肝的話,可能發展成癌症。從脂肪肝到肝癌只有4步之遙。

第1步:肝臟只是單純「長胖」。

第2步:進入體內的脂肪逐步覆蓋肝臟,肝臟開始反抗發炎,即脂肪性肝炎。

第3步:炎症繼續發作,刺激肝臟內纖維組織增生並逐漸加厚變硬,即肝硬化。

第4步:肝癌;而部分脂肪型肝炎可不經過「肝硬化」階段,直接轉化為肝癌。

醫生提醒,瘦子也會得脂肪肝。胖的人患脂肪肝的風險比較高。但別忘了,胖只是脂肪肝的危險因素之一。如果有胰島素抵抗、遺傳代謝問題、內臟脂肪沉積過多等因素,瘦子也可能會得脂肪肝。特別瘦或者短時間內快速減肥的人,肝臟脂肪代謝受到影響,容易發生脂肪肝。

對付脂肪肝,怎樣最有效?

在脂肪性肝病治療中,減重很重要。

飲食方面要粗細雜糧搭配;運動要以遊泳、慢跑、快走等有氧運動為主,每周應該3~5次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次持續30min以上。

建議在營養科專家的指導下進行。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一個11歲的小男孩,平時吃飯不注意,造成重度肝硬化!
    肝硬化——一個熟悉但是不讓人喜歡的名字,當人們提起這個名字,都以為是中老年人會得的病,但是我們今天講一下一個11歲的孩子居然有「重度的肝硬化」!這一切都來自於孩子的——好胃口!據深圳第三人民醫院公眾號裡報導說,在五六月份接到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當時給他做完肝臟B超後,把醫生都嚇了一跳,因為他的肝臟右葉比成人的肝臟還要大!並且這男孩不是第一次來檢查肝臟!當男孩子的家長拿到醫生給的準確結果後,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居然這麼小的孩子有重度的肝硬化,這麼小的孩子從何而來的這些問題呢?
  • 深圳22歲女護士查新冠卻查出肺癌,問了醫生3遍後痛哭2小時
    其他人生娃,請了個假他們生娃,上了個班▽22歲女護士查新冠卻查出肺癌害怕到蹲在門診哭了兩三個鍾《人間世》裡曾有這樣一幕:40歲的胸外科醫生陳勇,被面部抽搐困擾了10年。這種腦神經疾病使人表情怪異,但他卻一直不敢做手術解決病根。
  • 6歲女孩脾腎功能衰竭,醫生:娃吃的是垃圾,家長不自知嗎?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這麼一個案例:一個6歲的小女孩,由於個子矮小且瘦弱無力,被家長帶到醫院做檢查。檢查結果下來後,連醫生都大吃一驚,原來小姑娘患有多種器官衰竭,其中脾、腎等器官的衰竭已經非常嚴重了。醫生把情況的嚴重性告訴了家長,家長當時也懵了,連聲說"怎麼可能?孩子還這麼小!"醫生就問家長,平時都給孩子吃什麼。家長說在吃上面,他們從來不虧待孩子,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光是這幾個月來,給娃買炸雞腿和薯片的錢,都已經上千了。
  • 【警惕】家長注意!這種網紅玩具千萬別買,2歲娃因它進了ICU
    它的名字叫做——巴 克 球有一些深圳家長為了提高自家寶貝的動手能力會選擇購買此種玩具來開發孩子的智力也有很多深圳娃對它愛不釋手但其實一天晚飯後,深圳2歲的小靜突然嘔吐不止。這可把媽媽急壞了:「難道是剛吃的海鮮不太衛生?」於是,她帶著小靜去了附近的一家醫院。可是,住院治療「腸胃炎」兩天後,小靜還是一直吐。一天下來,少說也要吐個十次八次。眼見治療沒效果,醫生讓孩子拍片檢查。
  • 為成網紅吃播賺錢,父母把3歲女兒餵到70斤,還興奮宣布:馬上破100斤
    嘴裡念叨著孩子必須吃得多才有營養,長得胖胖的,手上也是不停給孩子餵飯,直到孩子再也吃不下了才作罷,不過,孩子長得太胖,可真不是件好事,對孩子的身體來說是一種沉重的負擔,這種把孩子養的很胖雖然不可取,但是至少以愛的方式存在,可是下面這位媽媽,為博取流量和關注,經辦自己三歲的孩子尾刀70斤,以至於走路都不穩, 父母為了圈流量、博眼球,
  • 4歲娃腹中抽出2斤寄生蟲液,做好5點遠離寄生蟲
    這讓科大大回想起之前一則報導:4歲男孩肚子大的像孕婦,醫生竟然從娃肚子裡抽出2斤寄生蟲液!天吶!當時看到這則新聞的家長們瘋狂給科大大留言:科大大你快幫看看,孩子晚上總磨牙是不是有蟲了?科大大說說怎麼看孩子有沒有蟲吧...科大大我能提前給娃吃打蟲藥預防嗎?
  • 兒科主任忠告:3種傷脾食物,耽誤孩子長高個,家長別往娃嘴裡塞
    我的閨蜜彩芬有一個可愛的孩子,小志今年已經6歲了,平時乖巧懂事,但是就是個頭顯得比較矮小。彩芬以為是孩子在幼兒園吃得不好,營養不夠,才導致小志比同齡的孩子矮。所以彩芬經常給娃補充營養,希望能夠幫助娃長個頭。
  • 寶媽奮力生下「9斤胖娃」發朋友圈慶祝,卻遭朋友潑冷水
    但是不管是對孕婦還是對胎兒而言,胖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有可能它會引發身體上的很多問題,讓孕媽媽和寶寶都處於危險之中。近日,一名歷經10小時的孕媽媽生下了一個胖娃娃,看到女子平安並且寶寶胖墩墩的,一家人歡欣雀躍,紛紛在朋友圈曬娃公布,但是卻遭到朋友們一盆又一盆冷水,他們質疑:快帶孩子去醫院查查吧,這麼重的寶寶可能患病了。
  • 這3種肉不適合3歲內寶寶吃,不健康還浪費錢,家長別再給娃買了
    為此,王媽媽專門諮詢了醫生。醫生說,添加輔食一個月後就可以慢慢攝入肉類了,7個月左右就可以正常食用,添加的肉要易消化、好咀嚼。有的寶媽們有一些錯誤認知:害怕寶寶消化不了,又覺得肉太油膩,所以很少讓寶寶吃。
  • 50歲大媽,吃1「酸」20年,重度肝硬化成功逆轉
    張大媽,今年50歲了,是有名的節儉能手,在生活中飲食方面也是特別的節儉,因為家裡3個兒子,她要給兒子攢錢娶媳婦,更是一直省吃儉用,並且不捨得多花一分錢。這麼多年,雖然也沒吃出大毛病,但最近幾年張大媽覺得自己的腹部經常不太舒服,而且臉色有些發黃,並且還出現了腹瀉的情況,為此她覺得可能是自己腸胃出現了問題,在藥房買了幾片胃藥吃下去之後,不僅症狀沒有改善,而且胃疼的情況更加嚴重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變得四肢無力,並且精神狀態也有些恍惚,為此她只能去醫院進行了一次檢查,檢查後醫生告訴她體內的轉氨酶已經超過了150,出現了肝硬化的情況
  • 5歲男娃,被餵成「脾胃衰竭」,3種營養別亂補,傷娃脾胃難長高
    堂哥家的孩子小霖,今年剛滿5歲,非常可愛,就是個頭比較矮,比同齡人矮6~10釐米,這也就成了堂哥心裡的一個心病。堂哥為了能讓娃快點長個,就拼命給娃補充營養,想著能讓娃快點長高,不成想竟事與願違。現在小霖長得越來越胖,同學一個個都長高了,只有小霖還是一個矮個子,跟同學站在一起差距明顯,同學都取笑他是「矮胖子」。這讓堂哥非常擔心,堂哥於是帶娃去了醫院做檢查,顯示小霖脾胃功能異常,體內積食嚴重,已經接近於「脾胃衰竭」。
  • 吃一口等於吃10個塑料瓶,家長還傻傻餵娃吃,婦幼醫生:胡鬧
    大舅家對門住著一家從西北來的人家,夫妻倆平時很忙,8歲的兒子瀟瀟一直跟著外公外婆生活,吃住行都是老人管的。瀟瀟平時也很爭氣,成績班裡名列前茅,懂禮貌愛勞動,是名三好學生。但是瀟瀟自己也有自卑的點,就是個子太矮。
  • 這款網紅玩具別再買了,2歲孩子因它進了ICU!青島也有娃中招!
    有一些家長為了提高自家寶貝的動手能力,會選擇購買此種玩具來開發孩子的智力,也有很多娃對它愛不釋手。但其實這種網紅玩具暗藏危險!2歲娃感染性休克竟是因為5顆小球一天晚飯後,深圳2歲的小靜突然嘔吐不止。這可把媽媽急壞了:「難道是剛吃的海鮮不太衛生?」於是,她帶著小靜去了附近的一家醫院。可是,住院治療「腸胃炎」兩天後,小靜還是一直吐。一天下來,少說也要吐個十次八次。眼見治療沒效果,醫生讓孩子拍片檢查。這一查——在小靜肚子裡居然發現有5個連成圈的小球!看完片子,媽媽後背一陣發涼:「這些小球……怎麼像是之前買的玩具?」
  • 寶寶鉛中毒,智力停留在4歲,禍首是常見的它,醫生:別再讓娃碰
    4歲寶寶鉛中毒智力停止發育,只因吃了這類食物曉霞夫婦為了能讓娃上城裡的小學,再孩子出生後就選擇了進城務工,兒子舟舟就放在家裡由爺爺奶奶帶,為了讓老人能有充足的時間照看孩子,他們還給家裡修了個小賣鋪,這樣老人就不用再下田做農活。
  • ...17歲的娃胖出新高度……比中年發福危害更大的兒童肥胖,是…
    小明身高1.75米,體重228斤,達到重度肥胖標準,甚至出現了黑棘皮、水牛背、紫紋……不可否認的是,他已經從「小明」長成了「小日月」……關於兒童肥胖,不少家長覺得小時候胖一點沒關係,個子長高了自然就好了;還有家長將孩子的肥胖甩鍋給爺爺奶奶,覺得等過幾年自己接手了就好了;更有一些家長覺得孩子胖一點沒關係,胖才是養得好。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只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啊!兒童期肥胖比中年發福危害更大!
  • 娃研所丨1歲寶寶塗了它竟查出高血糖!有這幾個字的寶寶霜慎用
    現在還有一些家長認為,溼疹是由溼氣引起的,所以他們傾向於讓寶寶幹著,避免溼疹產生。 事實上,溼疹又稱異位性皮炎,是一種慢性、長期、反覆的皮膚表現。 秋冬天氣乾燥,寶寶的皮膚太薄太嫩,皮膚屏障功能降低,溼疹正是表皮水分丟失而表現出來的紅疹狀態。
  • 深圳1歲娃誤吞這東西,食管被燒黑
    家家戶戶一定都有這個東東:紐扣電池,電視遙控器、電動玩具、生日賀卡……小小的紐扣電池隨處可見,但是,千萬注意,孩子誤吞紐扣電池可能導致窒息,嚴重燒傷甚至死亡……吞下紐扣電池,2歲娃緊急手術晚上7點,一對夫婦抱著2歲左右的孩子,衝進了急診。孩子呼吸急促,咳嗽伴聲嘶喉鳴。因為著急,家長聲調都帶著哭腔——「醫生,快看看我孩子。
  • 娃出現這4種現象,說明正在長身高,家長提前了解讓娃個頭漲一漲
    不少家長也把姚明當作目標培養孩子,希望孩子個子高高的。要知道,長身體是在特定時間段進行的,而且還會出現一些徵兆,家長足夠重視才能幫孩子抓住這段黃金期,避免娃在身高上存在遺憾。 小偉今年上初二,特別喜歡姚明,課下經常打籃球。最近晚上睡覺他感覺腿部抽筋,整夜睡不好,平時還特別困。小偉把煩惱告訴了媽媽,媽媽詢問醫生後得知小偉正好處於青春期,是長身體的黃金階段,腿部抽筋、犯困則是長身體的信號。
  • 一個常見錯誤,娃少長8cm!想要突破遺傳身高,抓住黃金期!
    大家都知道春天是長個子的好季節,所以紛紛在這個季節給娃「進補」,但長個兒的學問可遠不止補充營養這麼簡單。營養過剩:真·身高殺手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胖點兒沒什麼,長大了就會瘦下來,長身體的時候可不能缺了營養!於是拼命給娃吃吃吃。科大大卻要無情的告訴你,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肥胖礙著長高什麼事兒了?
  • 17歲男孩體重​228斤,脖子發黑身上異味!這對苗條爸媽醫生都直...
    富陽17歲男孩小明(化名) 身高1.75米,體重228斤 達到重度肥胖標準 出現了黑棘皮、水牛背、紫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