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花溪書院,歡迎你的光臨。
最近一篇獲獎書法引起了不小的爭論,有人戲說其不如三歲孩童的筆跡,這讓我想起了一位備受爭議的書法人田英章。
每個人審美不同,喜好也就不同。對於書法存在爭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對於那幅獲獎作品,我們這裡不去過多的討論。來看看田英章的字,他的字網上都能看到,現實中弟子也不少,從積極的一面看,至少他為傳承和教授書法做了不少努力。
有人不喜歡他的字,認為那是美術體,勾撇點畫太規矩了,與書法彰顯個人風格氣質的要求,距離太遠。
客觀的講,的確存在這一現象,大概是他個人太追求完美,以至於有些太過規矩,缺少瀟灑靈動。
我個人認為這恰恰體現了他與眾不同的風格。
學他的字對於一般人來說上手會很快,因為它規律性的東西很多。
但書法是需要彰顯個人魅力的,也就是說你的書寫當中體現著你個人的素質和修養。如果千人一面整齊劃一,對書法本身來講就太缺乏個性了。我想這也是有些人反對學他的楷體的理由之一吧。其實囉嗦了這麼多,也是為了今天與大家分享的一個話題,就是楷書到底要如何寫才不失偏頗。
前幾天我發表了一篇文章。《五種書體中,為何將楷書列為第一》受到了大家一致的肯定。有興趣而沒有看到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到我的主頁上找一下。
我們書歸正傳,接下來談楷書到底是擬古好呢還是仿今人的好?
從歷史的角度去看楷書,四大名家的字各具特色。雖然都是以端正為前提,但歐陽詢長於結體造險,顏真卿用筆剛勁有力,筆畫寬泛,而柳公權的字,我個人認為結體緊湊,姿勢稍長,趙孟俯呢楷體裡加入了行書的筆法,結構巧妙字勢更圓活。
分析這些是為了說明,只要以端正為目標而寫出的字,不是行書,不是草書,隸書都可以歸入楷書一類,有些人練到一定時候,會有意將隸書的筆意揉進楷書當中,使得字勢更具古意,也是一種不錯的安排。
既然楷書是可以這樣寫,那麼擬古也好,仿今也罷,只要是你個人喜歡的字,拿來臨寫沒毛病啊。
學習書法興趣濃才能進步快,有喜歡的字給自己做示範,怎麼看怎麼高興,當然願意向其學習,天長日久想不進步都難。
寫書法,聽他人說千遍,不如自己練一遍,我都感覺自己說的太多了,成了老生常談,但這又是真理呀,所以還得說。
好了,限於篇幅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