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從楷書「四大家」還是「魏碑」入手更好?

2020-12-24 著名書畫家張言好

初學書法,我們通常認為需要由正書開始學習,正書包括篆書、隸書、楷書三種,楷書裡又可分為魏碑與唐楷等,相比之下楷書筆法完備,更有利於初學者打下深厚的基礎!我認為學習書法不管是從楷書四大家「歐顏柳趙」入手,還是從魏碑入手都能達到「初入規範,建立基礎」的學習目的,是學習四大家的一種或魏碑的一種入手主要看學習者自身審美的具體情況而定,我國歷代書法家留下了豐富的書法經典碑、帖都可選擇學習,這樣才有百花齊放,流派眾多的書法藝術出現,也利於自身的書法藝術選擇與發展!

魏碑《張猛龍碑》局部

中國書法字體的演變從商周的甲骨文開始到金文再到六國古文,此統稱為大篆字體,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推行「書同文」政策,確定「小篆」為官方文字(小篆字體又稱秦篆),此後漢代的隸書,魏晉南北朝時的草書、楷書、行書等逐一出現。魏碑實際上也是楷書,方筆多,並不成熟,楷書是到隋唐後集大成,方筆、圓筆並用由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為標誌達到巔峰,此後至今尚未有根到底性改變,只有書寫風格的不同而已!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局部

中國書法中筆法的演變,從正體字字體的演變:篆書、隸書、楷書來看,其筆法是逐步複雜化的。篆書的筆法最為簡單,其點畫以橫線與弧線為主;到了隸書時期,則增加了一個點畫,其字體點畫主要以橫、撇、捺這三種為主;而到了楷書時期,則增加到八個點畫,就是我們熟悉的「永字八法」(點橫豎撇捺折提勾)。

在書法史的發展中,產生了楷書代表性的四大家「歐顏柳趙」,其中「歐、顏、柳」的筆法都是繼承書聖王羲之的,而趙孟我們大家都知道其宗法魏晉,特別是對二王偏好,趙體與二王字體最接近,所以說,中國的楷書四大家其實都是在書聖王羲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字體。

柳公權《神策軍碑》局部

魏碑實際上在唐楷之前,並不成熟,魏碑的書寫者大部分很難確定,沒有什麼太知名的書法家,其風格多樣,樸拙險峻,舒暢流麗,自方筆為主,刻工的痕跡明顯。魏碑上承漢隸傳統,下啟唐楷新風,有隸意存在,為現代漢字的結體、筆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清代的阮元、包世臣、康有為等人在帖學無法突破的情況下,鼓吹學習魏碑,形成了碑學,張裕釗的魏碑與帖相結合,形成新魏碑字體,影響力巨大!學習書法從魏碑入門也可以,要注意的是有些魏碑是直接在石面上進行鑿刻的,學習的人需要注意它的刀痕不要帶入書寫中來。我認為學習書法若從魏碑入門,可以選擇張裕釗的《重修南宮縣學記》來臨習,這樣的話有墨跡可循,更有利於學習!

因此初學書法不管是從四大家還是魏碑入門從方法上來講都行,主要以學習者的自身情況和審美特點而定!但是,從帖學資源的角度來講,從楷書四大家入門資料與理論更豐富,可能見效會更快些,基礎穩定後,練習一點魏碑更佳。我是先學了柳體,借鑑歐體,再學張裕釗的字體!

張裕釗新魏碑書法作品

相關焦點

  • 景堂習作:楷書橫幅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體會魏碑書寫性
    進入老師工作室學習以來,我按照老師的教學程序,篆書入手,五體兼修,自我感覺收穫頗多。接下來的學習中,我以楷書學習為主,兼顧其他書體的臨習,既能讓幾個書體相互促進,又能保持學習的熱情,一直樂在其中。對於楷書的學習,我近來以魏碑為主,堅持《張玄墓誌》的深入體會,並逐漸對一些經典進行臨寫,同時穿插進行各種章法形式的創作練習,以體驗老師的強化書寫性的魏碑學習理念。隨著對《張玄墓誌》以外的經典臨寫,我在創作練習中嘗試以自己的審美標準,在《張玄墓誌》的風格基礎上,強化書寫性,來尋求自己的魏碑書寫體驗。
  • 古代歷史古文字,漫畫魏碑,楷書之祖
    大家好,我是李娟,今天給大家說說楷書之祖—《鍾繇》漫話魏碑我們前面說過,隸書是「媽媽」,草書和楷書都是她的「兒子」。現在還要告訴大家,楷書還是個雙胞胎呢。哥哥叫「魏碑」.弟弟叫「唐楷」。「魏碑」出生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因北魏的作品最好而得名。
  • 學書法臨褚遂良楷書《雁塔聖教序》
    褚遂良,唐朝書法家、政治家,博學多才、精通文史,官至尚書右僕射、桂州都督、愛州刺史,工於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雁塔聖教序》,也稱《慈恩寺聖教序》,是書法史上著名碑刻作品,褚遂良的楷書代表作。它引領了大唐楷書新格,唐中期顏真卿、徐浩莫不受其影響,啟導了唐朝中後期書壇風貌,具有創新的時代意義。
  • 專訪「雲岡杯」首屆全國魏碑書法雙年展特等獎、一等獎獲得者
    在接受採訪時,他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學習書法的心路歷程、對書法創作的真知灼見以及對未來的期許。現年50歲的陳守斌是參賽選手中年齡較大的,不論是站在賽場上答題,還是面對面交談,他都是話語輕柔,臉上掛滿笑意,目光沉著篤定。
  • 德州陳彥豪:楷書亦可抒發情性
    您個人認為初學書法者是應從「二王」帖學開始入手,還是從碑刻、民間書法入手好呢?    陳彥豪:先從碑還是先從帖入手,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寫字要從什麼體開始。我傾向於先從楷書學起。學楷書,一般要從唐楷入手。但唐楷流傳的墨跡很少,歐顏柳趙唐朝有三家,但他們的名帖名碑全都是刻碑,墨跡很難找,因此只能臨碑。
  • 書法家趙恩:強化魏碑特色 邁出書寫新路
    作品曾兩次獲蘭亭佳作獎,獲首屆農行杯電視書法大賽楷書組第一名,第四屆全國楹聯展銀獎,第二屆杏花杯電視書法大賽楷書組銅獎、第二屆老年書法大賽書法最高獎等獎項,曾三十多次入展中書協舉辦的展覽。趙恩酷愛魏碑。幾十年如一日。在魏碑之世界裡,趙恩強化魏碑特色,邁出書寫新路。
  • 魏碑書體創作參考(筆畫)
    魏碑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碑刻書法作品的統稱。魏碑原稱北碑,在北朝相繼的各王朝當中,以北魏的享國時間最長,後世就用「魏碑」來代稱包括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在內的整個北朝的碑刻書畫作品。魏碑多在懸崖峭壁上刻像造石,故碑刻居多,其碑版、墓誌、塔銘、造像題記、幢柱刻經等數千萬計。
  • 是書法,還是寫字兒?田英章楷書的積弊在哪裡
    除了劉洪彪先生的楷書《嶺頭飛雪日》,最近另一幅引起評論撕裂的書法作品大概要算雲岡杯魏碑書法雙年展的這幅獲獎之作了:雲岡杯魏碑書法雙年展的落幕時間是2020年11月22日。也就是說到今天(2021年1月7日)為止,這幅作品已經被人們議論了一個多月,關注的熱度也漸漸地消歇下去了。我一向不是個喜歡湊熱鬧的人,更不願與人作口舌之爭。
  • 修習書法能練內功嗎?
    欣聞同道王仁偉兄開辦「300天×300字/柳體楷書專修小組」,實是大好事一件。文武雙持是宗風所為,「一陰一陽之謂道也」!憶當年,據說我的老師李兆生先生少時曾經三年專修柳體楷書,以之為書法入門。李師於《翰墨緣》中「書法與生命」中論及書勢,有五種陣容,其中三才應真為第一。王仁偉兄隨李師修習文武諸藝多年,覺得內功書法之要。此次開班授學,實是傳統文化一大盛事也。柳體取法勻衡瘦硬,相比顏體的莊嚴雄渾,大有不同,故有「顏筋柳骨」之稱。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書貴瘦硬方通神」,習書當以風骨入手為佳,這也是李師當年專習柳體之故吧。
  • 初學書法,為何多數人從唐楷入手,從顏體入門
    初學書法應從何入手較好?眾說紛紜,有人說應從篆書入手,篆書中鋒行筆,用筆簡單。有人說應從隸書入手,隸書是今文字的開始。有人說應從唐楷入手,唐楷結體規整。其實無所謂對與錯,只要喜歡、合適就好。就目前大多數初學者而言,選擇唐楷入手的較多。
  • 魏碑珍品非它莫屬,問題就在於書法家為自己的父親所寫所刻
    《鄭文公碑》刻石原貌其次,該碑是書體從隸書到楷書的轉變時期的作品,故受到古今書家所推崇。當代學者、書家沈尹默給予《鄭文公下碑》很高的評價,他說:「通觀全碑,但覺氣象淵穆雍容,骨勢開張洞達。若逐字察之,則寬和而謹慄,平實而峻肆,樸茂而疏宕,沈雄而清麗,極正書之能事。後來家書,唯登善《伊闕》、顏魯公諸碑版差堪承接。」
  • 女星劉濤擅長書法,1幅對聯見功夫,用筆流暢有動感
    明星練習書法的不少,但大多數都學習行草書,古人的行草書和今天的手寫體有一定的相似性,稍加練習就能見成果,相對來說楷書、隸書、篆書和草書的門檻就比價高了,楷書對於筆法和結構的要求十分嚴格,需要經過長期艱苦的訓練才能寫好,一般人不會隨便曬自己的楷書,很容易露怯,即使是專業的書法家也不常常展示自己的楷書,因為有一筆寫不好別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容易鬧笑話,除非楷書功夫很深
  • 初學書法從哪種書體入手?
    學書法,顏體是目前最通用的啟蒙字體。這是因為,顏體不僅有它自身結構上特殊美感,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顏真卿此人在歷史上是著名的忠臣,其氣節為後人所敬服。讓孩子從顏體入手啟蒙,這裡面也寄託著老師和家人對孩子的期望。
  • 雲岡杯特等獎作品被斥之為醜書,那麼書法的審美標準到底是什麼
    作者的獲獎感言是:希望通過這次大賽,能把魏碑書法廣泛地傳播出去,讓更多人了解魏碑之美,感悟書法藝術。無論是評委,還是作者本人,似乎對這件作品評價都超級高。那麼為什麼網友都不買帳呢?難道是廣大網友的審美都出了問題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 楷書!田蘊章:我老了,沒能寫好!田英章:中書協的人,在鬼畫符
    楷書,也被稱為真書,正書!它成為書法入門訓練基礎,從宋代就基本了!後世的書法家大多以唐代楷、魏晉楷書入手,然後再去練習行書和草書!蔡襄,作為宋代楷書的代表人物,被蘇軾(蘇東坡)認為是宋朝書法第一人,他提出了:古之善書者,必先楷法,漸而至於行草,亦不離楷正!
  • 此人被譽「中國當代楷書之王」,自創破體楷書,是我國書壇一絕
    《姜東舒小楷書法集》但是硬筆書法的學習群體是龐大的,我們若是想學好硬筆書法首先要有一個好的法帖來引導。正如學習毛筆書法一樣,非常注重入門教材,一部好的入門教材決定著你日後的書風、用筆、構字的取向,能夠讓你在日後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事半功倍。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九、中國書法史上的「民國四大家」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九、中國書法史上的「民國四大家」咱們本期要講到的「民國四大家」,就是挽書法與狂瀾,救書法與危難的四大志士,憑著他們當時的地位和社會的影響,推動著書法藝術向前發展。他們分別是譚延闓(楷書)、胡漢民(隸書)、吳稚暉(篆書)、于右任(行書)。
  • 《秦國仁楷書藝術大字典》新書首發暨書法作品展在紫竹院公園啟幕
    我和國仁認識多年,在我的印象中,他的確帶有蒙古族的對任何事情都執著不懈的民族精神,因此他這些年的書法研究和探索不斷取得新的成果,尤其在人到中年,還屬於中年偏年輕的這樣一個時段就有充實的積累這是難能可貴的,他的書法有三個方面特別值得我們肯定,一是他在書法的傳統研究上下了巨大的心力,這次出版的是楷書的大字典,實際上他的楷書源於他對楷書之前的書體做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從甲骨金文入手,把自己的『書海問道』推到了中華文明的源頭
  • 關於練字:是先學習楷書還是行書,你真的懂了嗎?
    練字先學習楷書還是還是行書的問題困擾了很多人,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一聊練習應該從什麼書體開始比較合適。楷書和行書都是實用性比較大的書體,它們之間有相通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同。因為楷書有楷書的特點,行書也有行書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