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自全面爆發至今,已經過去了將近11個月的時間。在這11個月中,零售行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即便現在是後疫情時代,新零售行業的勢頭也並未達到疫情前的一半。疫情對新零售行業造成衝擊的同時,也給新零售行業帶來了不一樣的機遇。那麼新零售是什麼?疫情給新零售行業帶來了什麼樣的衝擊呢?在這個大背景下新零售應該怎麼做呢?
一、新零售是什麼?
新零售這個詞語已經存在四五年了,其最早是由馬雲與雷軍提出的,人們對其的定義早已多重多樣。但是在網際網路、物聯網與大數據的發展的背景下,所有詞語的定義都應該根據時代背景做出變化。那麼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新零售的定義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新零售本是在網際網路的依託下,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但是新零售的存在離不開物流的發展,線上物流與線下物流的發展對於新零售的發展都極其重要。疫情的存在極大地促進了物流的發展,也使新零售運作方式不斷更迭進步著。疫情下的新零售,是線下銷售門店/生產商/與線上平臺相結合,在物流的幫助下,實現貨物快速轉移的同時保證貨物的安全並提升人們生活的便利性。
二、疫情對新零售有什麼衝擊?
其一,新興小型零售業存在供應鏈斷裂的風險。在疫情期間,小零售商缺乏完整的生態系統和大量的現金流,無法保證員工的收入,無法及時、高效地進貨。這使得當地新零售受到衝擊,大量負面消息導致供應鏈斷裂,甚至面臨重組風險。
其二,巨型零售商後端的性能價值被無限放大。關鍵是,新零售企業在後端表現出缺貨的問題,還存在人員不足,無法接貨和配送人員的問題。在疫情期間,通過提高分銷團隊的效率將零售商的後端性能價值無限擴展,從而實現從包裹運輸者到店內交付運輸者的升級。除此之外,包裹運費的補貼在這一年也急劇增加,從今年2月份的每天200至300元增加到今年11月份的500至600元,間接上促進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同時加速了大型新零售巨頭對生態資源的整合,形成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局面。
三、疫情下的新零售怎麼做
其一,對消費者偏好的敏銳洞察力是實施零售轉型的必要前提。新零售的特點是網上電子商務零售與實體零售相結合。通過對消費者行為的分析,可以知道消費者最喜歡的購物方式。做好零售客戶群體行為研究,對客戶進行準確的分類,才能做好網上和網上業務的分類,從而達到目標。
其二,企業應該全方位培育自身品牌,樹立企業形象。近年來,大部分百貨商店的商品力都比較弱,商品同質化嚴重仍是影響百貨零售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在新零售的背景下,一些傳統的百貨公司正在積極創建或加強自己的品牌。公司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建立一個清晰的品牌形象,同時提高毛利率和利潤。品牌價值是企業競爭力的充分體現。它不僅是企業的無形資產,還能影響顧客的消費和決策。一個公司自己的個性化品牌是一個公司擁有市場的關鍵因素。因此,企業需要努力培育自己的品牌,尤其是傳統零售企業。在疫情的背景下,要善於抓住市場機會,重視自有品牌,學會推廣品牌來提高客戶認知度,並提高客戶滿意度。
其三是線上線下渠道結構和流程整合。通過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的協調,進一步打破分銷區域的限制,通過引入無人超市和智能貨架,進一步提高零售渠道的市場覆蓋面,拓寬渠道寬度。在線上和線下渠道的人員結構上,新零售企業的員工應在消費者數據共享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業務合作,創造一體化的消費者體驗。同時,對線上線下渠道結構需要整合與重新設計,才能做到渠道流程的進一步整合優化。如何為消費者提供無縫一致的線上線下全渠道體驗,營銷自動化技術在監測用戶行為路徑、分析用戶喜好意願,以此實現精準目標群體的差別化營銷有著強勁的表現。
總結: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你了解新零售是什麼,以及疫情之下新零售企業如何合理應對,成功自救!對於新零售企業而言,搭建線上線下零售渠道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實現各個渠道的真正整合,搭建一套完整一致的線上線下服務體系,並適應當前數字營銷趨勢,精準定位消費群體,為不同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