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贏了天下,為何身後名卻沒有項羽好?兩人成也性格敗也性格

2021-01-13 史小談

秦朝末年,劉邦和項羽楚漢爭霸,後來經過劉邦的努力,終於將項羽逼得在烏江自刎,從而開創了大漢王朝。

按理說,成王敗寇,劉邦的身後名應該比項羽這個失敗者強很多。可是後世對兩人的評價恰恰相反,人們祭奠項羽,並稱他為西楚霸王,可是劉邦卻沒有這樣的待遇。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在華夏乃至世界各地,人們都特別喜歡下下棋。

而象棋裡的楚河漢界,其實就寓意著劉邦和項羽的楚漢之爭。

項羽和劉邦,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兩個歷史人物。很多影視劇、演義和小說裡,經常會出現這兩個人。秦始皇是一個傳奇人物,而劉邦和項羽承接著秦始皇的傳奇續寫了傳奇,所以被人們牢記和傳頌。

劉邦在蕭何、韓信等人的襄助之下,將項羽逼到了烏江。由於形勢所逼和項羽自尊心太強,所以項羽沒有選擇過烏江,而是在烏江邊上自刎。

項羽在楚漢爭霸裡失敗了,按理說歷史應該由勝利者書寫,人們對劉邦的評價應該比項羽好。

可是事實卻相反,後世人更崇拜項羽,對於勝利者劉邦的稱讚卻並不多。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項羽雖然輸給了劉邦,但是項羽勇武非常。從巨鹿之戰開始,項羽徵戰多年,戰績比劉邦漂亮很多。

秦軍的主力部隊,大都是被項羽打敗。彭城之戰劉邦佔領了關中,項羽用三萬兵馬馳援彭城,幹掉了十萬多的漢兵,劉邦落荒而逃。

當時劉邦若是被項羽抓住的話,那麼史書就應該改寫了。

項羽帶兵打仗厲害,個人實力也非常強。在古代,凡是勇武的人都非常受人們稱讚。比如三國演義裡七進七出的趙子龍、溫酒斬華雄的關雲長,他們之所以比劉備的身後名好,就是因為兩人的個人實力非常強大。

項羽人稱西楚霸王,力能扛鼎,加之項羽威震楚國之時年僅二十五歲。

實力強大,少年英雄,這樣的人物無論哪個時代都會被人們所推崇。

反觀劉邦,四十歲的時候才是個泗水亭長,每天所做的事情都是吃飯睡覺混日子,甚至還跑到哥哥家裡去蹭飯,哥哥去世之後,劉邦依然來蹭飯。這樣的劉邦,與二十多歲就威震楚國的將才項羽想必,「履歷」當然不被人們所喜歡。

所以,即便劉邦打贏了項羽,後世人口口相傳的還是西楚霸王的英雄事跡,鮮有劉邦的事跡流傳。

後記

其實,造成劉邦和項羽身後名差異巨大的根本原因,還是兩人性格迥異的原因。

項羽年輕,性格耿直,他要是在鴻門宴沒有放走劉邦的話,也就不會落個烏江自刎的結局了。

可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劉邦正是因為能夠逆來順受,所以才能一次又一次保住性命,然後擊敗了威武的霸王項羽。

相關焦點

  • 霸王項羽為何敗於劉邦之手,屌絲劉邦靠什麼實現逆襲?
    單就個人來論,可以說項羽代表的是六國貴族階級,劉邦則是平民階級的代表。從各種客觀因素而言,項羽的優勢遠不是劉邦可比。但最後卻是劉邦得勝,為何?老李認為劉邦得勝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點:一、得人才者得天下成就一番事業,單靠一個人肯定是不成的,你需要的是團隊的力量。這個時候人才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 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剛愎自用只是其中一點
    若是單單僅有武力,項羽必然難成大事,在亂世年代,稱霸一方諸侯,謀略過人是必不可少的。項羽除武力過人在,在戰場上更是常常出奇制勝,以少勝多的戰爭數不勝數。這也正是早期的項羽為何是逐鹿天下的最大勝者可能性。 然,「戰神」之才和過於一帆風順的人生,給項羽帶來了致命性的缺點,那便是剛愎自用。簡單來說,便是自大,看不到他人的優秀。
  • 項羽烏江自刎後,劉邦讓項氏族人全部姓「劉」,其中有何高見?
    劉邦和項羽則就是起義兵中兵力最為強勁的兩支,但二人最終依舊背道而馳了。畢竟親兄弟也會爭皇位,何況沒有血緣的結拜兄弟呢?只是當兩人之間的較真還沒有被擺上檯面之前。二人之間可能還真的惺惺相惜過,不同的是,劉邦依賴於項羽的保護。而項羽知道劉邦兵力弱,難成大器,畢竟前期的戰爭中,但凡二人交戰。劉邦都屢敗。
  • 楚霸王項羽為何輸給一介流氓劉邦,最後窮途末路烏江自刎死無全屍
    秦朝末年,群雄並起爭奪天下。出身高貴、武力值爆表的項羽,脫穎而出。差一點就做到皇帝,可是沒想到,急轉直下。短短幾年,堂堂的西楚霸王卻敗在出生低微、武力值遠不如他的劉邦手下,最後落了個走投無路,烏江自刎的悲慘下場。劉邦由此一統天下,建立西漢王朝。在各種戲曲和影視作品的演繹當中,項羽之所以會輸給劉邦。
  • 楚漢爭霸,項羽與劉邦的表現,對我們有何啟示?
    劉邦這樣做就佔據了大義上的名分,有了一定的政治優勢,項羽這一次沒有逼劉邦就範,還因此好吃好喝供養劉邦父母一年多。劉邦為了自己的政治抱負,雖然後邊有說法,但確實沒有顧忌父母的安危,他們的親生兒子,是個真真切切的野心家。但是作為劉邦父母,內心肯定不好受,此事是人之常情。
  • 項羽只想做霸王而不是帝王,就算鴻門宴不放劉邦,項羽也註定失敗
    而項羽的祖父項燕,也被王翦的六十萬秦軍打敗導致戰死。  可以說楚國跟秦人有著非常大的仇恨,項羽作為楚人的領軍人物,從小就被項梁灌輸復仇的理念,所以他自然對秦兵好不了哪去。至於那20萬人,那是無奈之舉,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這是在報家國讎恨。但是他經常打下城池屠殺無辜的老百姓,在這一點上,他就是殘暴,無可反駁。
  • 逐鹿天下時,項羽這樣的人是根本鬥不過劉邦之流的
    一天,項羽受不了了,跑到陣前叫囂,衝著劉邦喊:「如今紛爭不斷,都是因為你我。不如,咱倆單挑,一決雌雄!省得天下人因為戰亂受苦!」劉邦回答道:「我不傻。我寧可和你鬥智,也不和你鬥勇!」於是,單挑作罷!後來,兩人在廣武山又一次碰面。劉邦細數了項羽無道的10條罪狀。項羽很生氣,便舉起了弓箭,對著劉邦射了過去!
  • 項羽為何稱王不稱帝?格局註定了他的選擇,性格決定了他只能稱王
    另外,這個楚國和以前的楚國還有不同的,就是這是他項羽恢復的。他項羽的故鄉彭城在楚國的西邊。而項羽光耀故裡的情結是很重的,所以,他國名又有「西楚」兩字。最後,他的國家就叫做「西楚國」,他本人就叫做「西楚霸王」。
  • 如果項羽回到江東,能不能重整旗鼓,繼續跟劉邦爭奪天下?
    項羽的性格剛愎自用,生性魯莽,殘暴不仁,使得他不得人心,並直接導致了他的失敗。 項羽的家世非常好,天賦非常高,20幾歲就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但也正因如此,讓他變成了一個剛愎自用的人,完全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
  • 呂后曾經被項羽俘虜當了三年囚犯,為何項羽沒有霸佔她?
    劉邦和項羽在西楚彭城之戰中,被項羽打的丟盔棄甲,只顧自己逃命,丟下了呂雉和兒女,項羽把包括呂雉,劉邦兒子劉盈,劉邦父親等家眷一併俘虜,一囚禁就是28個月。相傳,劉邦夫人呂雉「夫人天下貴人」,有高貴典雅的氣質,在這期間,項羽為什麼沒有霸佔呂雉呢?
  • 項羽和劉邦到底是誰的心理素質好
    劉邦這個人身上有流氓習氣,我以前也有相同看法,但有流氓習氣和把人定性為流氓是兩回事,所以,在此我不說劉邦的流氓習氣,只說項羽這個貴族子弟真正的流氓行為,也就是他做的那些流氓的事,而不是習氣。項羽小時候學習寫字,學著學著不學了,然後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叔叔項梁很生氣,他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名就成了;劍術也只能敵一個人,我要學習萬人敵。」
  • 如果能重來,項羽回到江東,能捲土重來打敗劉邦麼?
    項羽如果渡過烏江回江東能不能捲土重來和劉邦一爭天下呢?第一個肯定這個問題的人是唐朝的「小杜」——杜牧,他有詩寫道「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杜牧覺得男兒得包羞忍恥,如果項羽度過烏江,捲土重來是有很大的機會的。
  • 幫劉邦打敗楚霸王項羽奪取天下的大將軍韓信,為什麼被劉邦處死?
    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梁、項羽,未得到任用。轉投劉邦,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經蕭何保為大將,為劉邦制定了漢中對策。韓信是秦末楚漢戰爭中漢軍統領三軍的大將軍,他指揮百萬大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幫助劉邦打敗了最強大的對手楚漢霸王項羽,奪得天下,為劉邦的漢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
  • 項羽和劉邦反目成仇後,是怎樣對劉邦的父親和呂雉的?
    事實上項羽並沒有那麼做。 後來項羽和劉邦進行和談,二人約定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當時項羽不但歸還了劉邦的父親,呂雉也被他放歸劉邦身邊。
  • 劉邦的幼子為何像項羽?不僅力能扛鼎,還快意恩仇,這絕不是偶然
    我們都知道,項羽是一個豪氣幹雲、快意恩仇的霸王,而劉邦則是一個偷雞摸狗、佔盡便宜的小人。他們兩人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性格,在很多事情上,項羽都非常看不起劉邦。
  • 項羽:一個人的性格裡,藏著他未來的命運
    範增更加斷定劉邦志在天下,便勸項羽早點對劉邦下手。 項羽的叔父項伯聞之,連夜前往劉邦軍中見好友張良,他欲勸張良逃走,卻被張良策反拉攏。 項伯回來後,便對項羽說,劉邦攻破鹹陽有功,並且他絕無稱王之心,所以殺掉劉邦是不義之舉,項羽對叔父的話表示贊同。 項伯見完張良,劉邦就率領一百多騎兵來見項羽。
  • 範增足智多謀,又是項羽的亞父,可為何最後被項羽給趕走了?
    在王者榮耀裡有位霸王,他既可以是上單霸主,也可以是一個好輔助,但是他更應該是一個上單霸主,因為他在歷史中的形象就是一位霸王,想必大家都已經猜出這個英雄是誰了。就是那個既有傷害又有坦度的項羽,項羽確實是一位霸王,是一位英雄,可是他因為沒有劉邦的智謀,最後敗給了劉邦。
  • 歷史上3對死對頭,劉邦對陣項羽,自從相遇便註定是對手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獨家說影說歷史時間。歷史上4對死對頭,劉邦對陣項羽,自從相遇便註定是對手。歷史上有很多人都得頭破血流,卻棋逢對手,互不相讓,旁觀者大喊精彩,當局者都得歡愉,各縣本事,其實人生當中能夠有一個不錯的對手,何嘗不是一件快事呢。
  • 西楚霸王項羽,英雄名垂千古,為何註定無法得到天下?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英雄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豪傑——楚霸王項羽。王侯將相之後,英勇無畏項羽出身非常高貴,一個名門世家,可以說劉邦在他跟前差了十萬八千裡,項羽就是那個出生在終點的人。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的出身劉邦就比不了,更何況那些家教,所以後世將他們兩人,一個稱為英雄,一個稱為梟雄。
  • 劉邦戰勝項羽獲得天下的關鍵在哪裡?
    項羽為何失敗、劉邦緣何成功,是一個不解之謎。不僅項羽不清楚,劉邦也不明白。 劉邦當上皇帝後,曾就此向列侯、諸將發問,並要求他們不要隱瞞,如實講述。高起、王陵二人回答:「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