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劉邦和項羽楚漢爭霸,後來經過劉邦的努力,終於將項羽逼得在烏江自刎,從而開創了大漢王朝。
按理說,成王敗寇,劉邦的身後名應該比項羽這個失敗者強很多。可是後世對兩人的評價恰恰相反,人們祭奠項羽,並稱他為西楚霸王,可是劉邦卻沒有這樣的待遇。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在華夏乃至世界各地,人們都特別喜歡下下棋。
而象棋裡的楚河漢界,其實就寓意著劉邦和項羽的楚漢之爭。
項羽和劉邦,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兩個歷史人物。很多影視劇、演義和小說裡,經常會出現這兩個人。秦始皇是一個傳奇人物,而劉邦和項羽承接著秦始皇的傳奇續寫了傳奇,所以被人們牢記和傳頌。
劉邦在蕭何、韓信等人的襄助之下,將項羽逼到了烏江。由於形勢所逼和項羽自尊心太強,所以項羽沒有選擇過烏江,而是在烏江邊上自刎。
項羽在楚漢爭霸裡失敗了,按理說歷史應該由勝利者書寫,人們對劉邦的評價應該比項羽好。
可是事實卻相反,後世人更崇拜項羽,對於勝利者劉邦的稱讚卻並不多。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項羽雖然輸給了劉邦,但是項羽勇武非常。從巨鹿之戰開始,項羽徵戰多年,戰績比劉邦漂亮很多。
秦軍的主力部隊,大都是被項羽打敗。彭城之戰劉邦佔領了關中,項羽用三萬兵馬馳援彭城,幹掉了十萬多的漢兵,劉邦落荒而逃。
當時劉邦若是被項羽抓住的話,那麼史書就應該改寫了。
項羽帶兵打仗厲害,個人實力也非常強。在古代,凡是勇武的人都非常受人們稱讚。比如三國演義裡七進七出的趙子龍、溫酒斬華雄的關雲長,他們之所以比劉備的身後名好,就是因為兩人的個人實力非常強大。
項羽人稱西楚霸王,力能扛鼎,加之項羽威震楚國之時年僅二十五歲。
實力強大,少年英雄,這樣的人物無論哪個時代都會被人們所推崇。
反觀劉邦,四十歲的時候才是個泗水亭長,每天所做的事情都是吃飯睡覺混日子,甚至還跑到哥哥家裡去蹭飯,哥哥去世之後,劉邦依然來蹭飯。這樣的劉邦,與二十多歲就威震楚國的將才項羽想必,「履歷」當然不被人們所喜歡。
所以,即便劉邦打贏了項羽,後世人口口相傳的還是西楚霸王的英雄事跡,鮮有劉邦的事跡流傳。
後記
其實,造成劉邦和項羽身後名差異巨大的根本原因,還是兩人性格迥異的原因。
項羽年輕,性格耿直,他要是在鴻門宴沒有放走劉邦的話,也就不會落個烏江自刎的結局了。
可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劉邦正是因為能夠逆來順受,所以才能一次又一次保住性命,然後擊敗了威武的霸王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