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閻錫山為了訓練培養自己的嫡系部隊,創建了山西學兵團,也被稱為斌業中學。這所學校共成立12個年頭,共有5000多人從這裡畢業,大都充實到閻錫山的晉軍。
其中有一人可以算是這些學員中的佼佼者,卻一直沒有成為閻錫山的部下,但此人卻是一位擁有12年抗日生涯的抗日名將,建國後還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個人就是董其武。
投奔傅作義
1899年,董其武生於山西河津,六歲時進入大舅範必英創辦的私塾讀書。在大舅教誨下,董其武勤奮好學,學業一直不錯,但因貧苦的家境,他沒有繼續深造。
為了幫家裡減輕生活負擔,董其武出去做工賺錢,但一直沒有放棄讀書學習,1918年山西學兵團創立後,他以第一名的好成績順利進入學兵團學習。
入學後的董其武各科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本來畢業後應有不錯的發展,卻在臨畢業前因得罪督軍府的人,生性倔強的他堅決不低頭認錯,為了平息對方的怒氣,校長只好將董其武開除。
為了尋找出路,董其武先後加入鎮嵩軍、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還因功升為中校副團長。可惜因為他不是蔣介石的嫡系,受到排擠,最終決定離隊北上參加傅作義的隊伍。
對於這批投奔的北伐軍官,傅作義還是比較重視的,比如董其武就成了傅作義天津警備司令部的上尉參謀。
經過長時間的接觸了解,傅作義認為董其武的軍事指揮才能應是不錯的,為了歷練他把他調到前線部隊當了中校副團長。
有一次戰鬥打響後,因戰況慘烈形勢危急,團長竟嚇破膽跑了。還是剛上任沒多久的董其武重整部隊,集中起來向敵人發起攻擊,最終突破敵人包圍圈,再經過7天的行軍,才終於回到本部。
因為董其武的睿智果斷,這個團雖損失數百人,但建制還算完整,實力尚存。不久傅作義將董其武提拔為團長,並對他愈為看重
12年的抗日生涯
此時日本對中國領土的窺伺之心昭然若揭,但國內軍閥混戰,白白消耗國防力量。對這種現狀董必武無能為力,但也是逐漸厭惡,因為這與他當年投筆從戎的初衷相斥背離。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短短數月東北三省淪陷,而日軍對東北百姓燒殺搶掠的罪行,不斷從逃入關內的百姓口中傳出。
當董其武聞訊這一切後,曾向傅作義請纓抗日,了解到部下的抗日決心後,傅作義也最終給了董其武表率的機會。
1933年,傅作義發起長城抗戰,當時董其武曾率部在懷柔與日軍激戰15個小時,開啟了自己的抗日生涯。
1936年的綏遠抗戰,董其武先是在紅格爾圖戰鬥中重創敵軍,後在百靈廟戰鬥中向敵人發起總攻,徹底擊敗大漢義軍,粉碎親日勢力,收復失地,並推動了全國抗日高潮的到來。
抗戰爆發後,董其武又先後參加了忻口戰役、太原會戰、包頭戰役、綏西抗戰以及五原戰役的,是一位功勳赫赫的抗日將領。
從長城抗戰算起到抗戰勝利,董其武竟有12年的抗日生涯,這在中國將領中是不多見的。
「他必須是上將」
1949年1月21日,董其武追隨多年的傅作義領導了北平和平起義。時任綏遠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的董其武,乘坐飛機去北平面見傅作義詢問綏遠以後的出路,當時傅作義對他說:「我們要跟上歷史的潮流,走人民的道路」。
返回綏遠後的董其武,就暗中準備起義事宜,最終在9月19日領導綏遠起義,起義後十萬綏遠大軍改編為第23兵團,董其武擔任兵團司令員。
1952年,全軍精簡時,第23兵團縮編為第69軍,董其武也就成了軍長。不久主席接見了董其武對他說:「按說正兵團級應任大軍區的副職為宜,但這樣就沒有兵權了。所以,還是讓你當軍長。」
1955年評定軍銜時,董其武被擬定為上將軍銜。董其武知道後,就委託楊成武轉達自己要求降銜的決定。
主席知道這個情況後,就把楊成武找來對他說:」你是個黨員,可授可不授上將;而董其武同志是一個參加抗日12年的起義名將,他是必須授上將的「
後來董其武得知這一切後,感動的雙淚橫流。
到了65年取消軍銜制後,將軍們的月薪待遇都有所改變,不過幾位起義將領的待遇卻沒有變動,對著組織對他們的關照,董其武非常滿意。不過此時他還是心有遺憾。
原來加入人民軍隊這麼多年,董其武仍不是黨員,經過四次申請後,1982年12月,總政治部批准他為黨員,黨齡從兩年前算起。
當時董其武熱淚盈眶,慶幸有了光榮的歸宿,寫詩稱道:
「欣逢盛世開太平,願為蒼生獻此生。行見華夏樂小康,更期世界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