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家鄉詩二首(常保洪)

2020-12-06 衡水新聞網

贊家鄉詩二首(常保洪)

時間:

2020-11-24 09:53  

來源:

衡水新聞網-衡水日報

衡水日報新聞熱線:0318-2073456    衡水晚報新聞熱線:0318-2065067、2061234

常保洪
 

贊阜城縣

家鄉沃土溢芬芳,

物阜民豐美譽揚。

荀派慧生承國粹,

習三內畫顯鋒芒。

運河水暖良田潤,

瓜果飄香品位強。

八景公園添靚色,

風光炫麗賽蘇杭。

贊阜城湖公園

千頃沙窪泛綠顏,

搖身蝶變氧吧添。

禹王治水留佳話,

龍硯傳神獻美談。

玉宇瓊樓延倒影,

湖光山色戲遊船。

人說風景蘇杭好,

怎比家鄉秀麗園?


(責任編輯:丹微)


聲明:
·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衡水新聞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本網刊登的服務信息、聯繫電話等,均為公益性質,請您在參考使用時須謹慎,如有問題請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並通知本網刪除此信息。
·電話:0318-2065027 衡水新聞網 傳真:0318-2023128 郵箱:hsxww1@163.com
·稿件處理時間:9:00—18:00

相關焦點

  • 20首著名的思鄉詩,讀完太想回到家鄉,重溫過去美好時日!
    20首著名的思鄉詩,讀完只想回到家鄉,重溫過去美好時日!都哪20首呢?一起跟隨哲學詩畫品讀進入。1,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等。11,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生卒年不詳)字懿孫,漢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生平事跡不詳,約公元753年前後在世,與劉長卿為同時代人。
  •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首詩到底誰是原創作者?
    「這首詩估計大家都挺熟悉,但是這首詩不是主席的原創,而是化用了其他詩人的作品。因此這首詩還有一個題目叫做《 改詩贈父親》:既然是「改詩」,那麼改的誰的詩呢?原詩是什麼樣呢?這首詩的第二句是:報答國家那肯還,主席的第二句是: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豈須桑梓地,人生到處有青山。《詩經·小雅·小弁》詩云:「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家鄉的桑樹和梓樹皆為父母所種,因此對它們要表示敬意。桑梓,後人用來借指故鄉。
  • 賞析║杜甫《絕句二首》其二
    名作賞學mingzuoshangxue葵杜甫《絕句二首》其二說二、寫作時間和背景根據杜甫同時寫作的《絕句二首》其一來看,燕子飛來這一物候表明這首絕句寫的應該是春分時節。杜甫自從躲避兵災,逃離成都,經歷了「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當時正有家難回。
  • 尹廷高的詩有哪些?尹廷高的詩詞全集7首
    其父竹坡,當宋季以能詩稱。仲明遭亂轉徙,宋亡二十年,始歸故鄉。嘗掌教於永嘉,秩滿至京,謝病歸。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續稿》。自題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遊湖海,作詩凡千餘首。丙子,家燬於寇,遺編散落,無一存者。僅憶《秋日寄僧》一聯曰:『白蘋影蘸無痕水,黃菊香催未了詩。』先業無傳,雅道幾廢,不肖孤之罪也。」觀此,則仲明詩學,有自來矣。
  • 顧元軍新詩二首:關於校園的遐想、童年的黃昏
    顧元軍新詩二首一關於校園的遐想沒有時間看落葉沒有時間看花開生怕那片刻停留生怕錯過了花期和生長讓一棵幼苗失去了成長的條件故事在來來往往中演繹送走了秋天的成熟迎來了春天的希望喜歡在沉默中守望收穫的金黃二炊煙 浮雲 青山飛鳥 斜月 星光祖母的故事搖著我的夢想在野性的童話裡經常怕一隻灰色的狼父親的傳說很古老在家鄉起伏的丘陵上
  • 古人寫落花的詩詞有很多,只有這首詩境界最高,被頻繁引用
    這首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的作品。龔自珍的這首詩可謂是寫出了落花的最高境界。龔自珍不僅是清末的著名詩人,還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的先驅。龔自珍出自一個世代官宦的家庭,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擔任朝廷要職。他自己,中了進士後,也做了十幾年的官,但後來生性耿直的他看不慣朝廷的懦弱和各級官員的腐敗無能,心灰意冷之下憤而辭官。
  • 鄰居常來偷棗,杜甫寫一首詩,因為這首詩太失水準反而流傳千年
    導語:鄰居常來偷棗,杜甫寫一首詩,因為這首詩太失水準反而流傳千年杜甫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是另一位偉大詩人李白的小迷弟,但要論詩才卻一點都不遜色與他的偶像。而杜甫與偶像李白之間的情誼,也被傳為佳話。
  • 10首精美絕倫的七絕詩,跨越千年而來!
    這首詩寫於王昌齡的青年時代。 724年,有志青年王昌齡響應國家號召,和當時許多投筆從戎的年輕文人一樣來到邊疆從軍。他在邊疆兩三年的時間裡,寫下了《從軍行》組詩7首,這是其四。 詩中首先描寫的是青海湖邊雲霧升騰、遮暗連綿雪山的景象,孤城佇立在荒漠之中,與玉門關遙遙相望。
  • 杜甫的《絕句二首》,為何教科書只選擇了第一首?
    杜甫的詩更是每個小學生必背科目,哪個小學生沒有被杜甫支配的恐懼?但是,為何杜甫描繪成都春景的組詩《絕句二首》,語文教科書卻只選錄了第一首呢?《絕句二首》——唐·杜甫【其一】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 2021年七年級語文填空真題:《詩二首》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七年級語文填空真題:《詩二首》,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詩二首》   一、作者和文章寫作背景介紹   _______(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現代詩人、學者。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星空》,歷史劇《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 涓涓雋語絕句二首《春日日暮感懷》,憂鬱時作首詩便能解憂
    涓涓雋語五言絕句二首春日日暮感懷(一)料峭倒春寒,黃昏日照殘。春日日暮感懷(二)又見章臺翠,廊簷燕復徊。涓涓東逝水,流卻獨難追。《春日日暮感懷》(一)是仄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十四寒。(二)是仄起首句不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十灰。詩中的黑體字為韻腳。註解闌珊:悽涼、悽楚之意,是一種黯然的心情。
  • 支遁的詩有哪些?支遁的詩詞全集18首
    苟不宴出處,託好有常因。 尋元存終古,洞往想逸民。 玉潔箕巖下,金聲瀨沂濱。 卷華藏紛霧,振褐拂埃塵。 跡從尺蠖曲,道與騰龍伸。 峻無單豹伐,分非首陽真。 長嘯歸林嶺,瀟灑任陶鈞。 五月長齋詩 - 魏晉·支遁 炎精育仲氣, 朱離吐凝陽。 廣漢潛涼變, 凱風乘和翔。 令月肇清齋, 德澤潤無疆。
  • 憫農詩李紳數第一,這首詩當數第二,若能吟誦,可驚眾人
    除了這「鋤禾日當午」和「春種一粒粟」這兩首憫農詩, 唐朝為數眾多的憫農詩中,也湧現了諸如白居易《觀刈麥》、杜甫《兵車行》等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作。但是憫農詩中短小精悍之作,李紳第一,接下來就要算聶夷中的《田家》了。《田家》唐·聶夷中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 86歲的賀知章寫下的這首詩,僅短短4句,千年來卻打動了無數人!
    在以往的詩句中我們就曾經為大家介紹過多首關於離別的詩詞。與好友告別、與愛人離別、悼念故人等詩都會令人讀後悵然無比。但是有一類詩在某些時候比這樣的悵然更加悲痛——背井離鄉。詩人的感情往往都是比較細膩的,他們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在經歷過坎坷後為我們留下來數以萬計的名篇佳作。
  • 聰善發現詩童|茗芝童詩二首
    著有兒童詩集《夢的翅膀》《誰偷了小熊的夢》《一字一童詩》等。 按理說,這個年紀的孩子說不出邏輯和哲理很深的話,然而這首小詩可以證明,孩子往往只憑本真的角度,用最稚嫩的語言即可直達事物的本質。
  • 【關注】交城縣米家莊榆皮寺發現的一首奇詩怪詞
    2014年12月28日,我和《東社村志》編委會副主任張金鐘、司晉平在米家莊榆皮寺遺址調查中,陪同我們進山的原米家莊村書記張秀國(小名二籮頭)提起,原榆皮寺牆上有一首奇詩怪詞,並隨口給我們背了四句,並稱村人任續義熱愛家鄉文化,可找他細問
  • 涓涓雋語賦七絕詩二首《孟夏感懷》感嘆時光匆匆,去日難再
    涓涓雋語賦七絕詩二首《孟夏感懷》,感嘆時光匆匆,去日難再。孟夏感懷(一)綠肥紅瘦九春休,光晷匆匆逝水流。孟夏感懷(二)紅雨翻飛柳色濃,春歸夢裡憶華容。芳菲凋謝來年薈,去日流雲難再逢。七絕《孟夏感懷》(一)是平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下平十一尤。《孟夏感懷》(二)是仄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二冬。詩中黑體字是韻腳。時光匆匆,匆忙間轉換了季節;時光匆匆,匆忙間衝走了多少年華,衝走了多少人和事。
  • 趙蕃的詩有哪些?趙蕃的詩詞全集77首
    以酒錢送明叔二絕代簡 其二 - 宋代·趙蕃我乃病多長止酒,有時渴夢落江湖。江天闊處識君閣,要破熟茶共囁嚅。以酒錢送明叔二絕代簡 - 宋代·趙蕃酒錢時乞故憐蘇,三百青銅寄與沽。硯水長枯肺仍渴,可茲涓滴所能濡。過南昌以病不入城縱望偶題 - 宋代·趙蕃滕王閣上退之碑,徐孺祠中魯直詩。往客欠遊常系夢,今行緣病復愆期。
  • 這首詩是寫於什麼時候呢?
    唐代詩人崔顥在《黃鶴樓》一詩中留下了千古名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讓人不禁想像詩人寫下這句詩的背景是什麼呢?其實這首詩的淵源反而不如這座樓的歷史來得深遠,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經過此地,又傳說費禕登仙駕鶴於此(見《太平寰宇記》),這首詩便是從樓名之由來寫起的。
  • 唐代那麼多落第詩,寫得最好的,還要數無名氏這首
    唐人有事沒事都愛寫幾首詩,故有歡喜不盡的登科詩,如孟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也有的悲傷失意的落第詩,前文所選無名氏《雜詩·舊山雖在不關身》便是。這首詩作者不知為誰,然而詩中表達落第之後失落、愁苦,以及羞慚的情緒,擱在每個落第考生的身上都適當。沒有考中進士,本身已是一件傷心事,然而還要面對落第後所面臨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