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海生四足類動物如何遊泳?科學家發現2.4億年前足跡

2020-12-17 北京日報客戶端

9月17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貴州省安順市經濟開發區么鋪鎮發現了200多個海生爬行動物的足跡,其中一些足跡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早(距今約2.4億年前)的海生四足類動物同步遊泳的證據。該研究論文發表於古生物學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古生態學)雜誌。

最古老的「水中奔跑者」

安順足跡照片與行跡示意圖

2017年夏,應貴州省博物館邀請,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遺蹟學專家與德國同行對么鋪足跡點進行了多次考察,並進行了三維攝影,分布圖繪製與細緻測量。地質調查顯示,這批足跡化石組合保存在么鋪鎮紅龍村中三疊統安尼階關嶺組松子坎段的薄至中厚層泥質白雲巖的層面上。該段地層曾產出了著名的羅平生物群——包括豐富的魚化石和海生爬行動物骨骼、節肢動物和棘皮、雙殼、腹足、腕足和菊石等無脊椎動物化石以及植物化石群。足跡點區域屬於瀉湖或淺海沉積。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介紹,遺蹟學家曾在雲南省關嶺組松子坎段中發現過大量的陸生主龍類足跡,如伯氏手獸足跡等。但本次在么鋪足跡點發現的22條行跡和200多個孤立的足跡,以及一些不確定的痕跡,明顯不同於陸生足跡,而是屬於罕見的海生爬行類動物在水底留下的足跡。其中有12條行跡和一些孤立的腳印被歸為了羅平雙槳跡(Dikoposichnus luopingensis)。

羅平雙槳跡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調中心在雲南省羅平縣首次發現並命名的,屬於中生代海生爬行類——幻龍類的覓食跡。該區域是羅平生物群的核心產區。學者研究表明,雙槳跡是幻龍使用前肢在海床上同步移動造成的。雲南省羅平縣發現的雙槳跡是首個關於幻龍類水下運動模式的有力證據。么鋪足跡點發現的雙槳跡亦呈半月–新月形,基本上成對出現,且相對於行進路線對稱分布,足跡後緣有一圈向後推移的沉積物堆。其整體形態與雲南產出的雙槳跡相同,但時代更早。

科學家在么鋪足跡點與雙槳跡同層的巖石上,還發現了一種新的足跡類型。「不同於雙槳跡,新足跡類型為『半蹠行–蹠行性』的四趾型足跡,即半腳掌–全腳掌觸地行走,四趾則是指第II至V趾。」邢立達介紹,這些足跡有著完整的趾、掌痕,形態類似於四足動物在陸地上正常行走所留下的足跡。足跡較長,且有著十分清晰的趾痕,顯示出足趾粗壯,其中第II、III趾最長,而第IV趾和V趾較短,足跡後部通常有一個拉長的雙葉狀或三葉狀的「足跟」。「行跡整體較寬,足跡對稱且相對於行跡中線外轉,是典型的擁有水下遊泳或海底行走習性的四足動物足跡。」由於其形態和行跡模式與此前的足跡記錄有著顯著不同,因而,研究者將其歸入了新的分類單元,並命名為奔波安順足跡(Anshunpes aquacursor),其中屬名「安順足跡」取自足跡發現地——貴州安順,種名中的「奔波」意為「水中的奔跑者」。

本研究發現的新足跡類群安順足跡和雙槳跡比雲南羅平縣關嶺組獅子山段產出的雙槳跡時代更早,代表了距今約2.4億年前的中三疊世出現的同步遊動樣式。

對比足部骨骼鎖定「造跡者」

安順足跡是什麼動物留下的?

么鋪足跡點概貌與足跡分布

研究者們將安順足跡同貴州省和雲南省的關嶺組(安尼階)和法朗組(安尼階-拉丁階)產出的海生爬行類骨骼進行了比較。在這些「潛在的造跡者」中,原始龜類由於具有典型的弓形前足跡,以及趾痕的刮擦狀特徵——未顯現在樣本中,而被排除;魚龍類無法留下任何清晰的趾痕,也可完全排除;海龍類的運動模式與安順足跡行跡明顯不同,足趾比例和鋒利的爪子也不同於後者;原龍類足趾比例不同於安順足跡;主龍形類的利爪也與化石樣本表現不符。

可能性存在於龍龜類和楯齒龍類。儘管龍龜類的骨骼數據尚不完善,但其寬闊且對稱的行跡同安順足跡類似。此外,來自法郎組的楯齒龍類,例如新鋪中國豆齒龍(Sinocyamodus xinpuensis)和康氏雕甲龜龍(Glyphoderma kangi)的鰭腳骨骼,也與安順足跡顯示的寬圓形或橫向擴張的足趾相匹配,同時,它們都有著類似的末端較鈍的粗壯趾痕。因此,安順足跡的「造跡者」可能為龍龜類或尚未在關嶺組發現過骨骼的、類似於豆齒龍的楯齒龍類。這是迄今最早的關於楯齒龍或龍龜類動物遊泳或「撐行」運動的遺蹟化石記錄。

尚有四類遺蹟難以確定來源

研究中的化石樣本揭示了海生動物肢體同步運動、划行或撐行(punting)的運動方式——即對稱的左、右肢同時運動。「撐行」描述的是利用前肢或後肢觸底推動身體的水下行進方式。

中國豆齒龍遊泳復原圖,繪圖:張宗達

由於保存條件苛刻,海生四足類的水下行跡很少保存下來。因此來自貴州安順的足跡動物群的意義十分重大,它們記錄了海生爬行類的水下活動,更是首次發現的關於楯齒龍類或龍龜類動物水下行為的記錄,揭示了海生爬行類早期採用肢體協同運動的遊泳方式。同時,足跡化石組合表明,幻龍類曾與楯齒龍類或龍龜類動物一同出現在東特提斯海沿岸的瀉湖等淺海環境中覓食,幫助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海生爬行類在中三疊世淺水或瀉湖底部的習性和運動情況,拓展了人類對海生爬行類足跡的有限認識。豐富的化石記錄有利於未來將本研究區與其他地區的生物群進行比對,為古生物學、古生物地理學和古環境學研究提供了方向。

邢立達介紹,除了雙槳跡和安順足跡兩種足跡以外,剩下的遺蹟都是孤立的,其中大多數形態和上述足跡相似,但還有一部分遺蹟很難確定來源,這些遺蹟包括四種類型:第一種呈現為短而深的平行溝槽,類似安順足跡,但邊緣較為鋒利,可能為鰭行跡;第二種為零散分布的凹痕,形態類似於魚巢或魚類覓食跡,但不涉及任何足跡模式,不能確定是否跟上文中兩種足跡的造跡者存在關聯;第三種為「多節」索狀堆積結構,可能是魚類的糞便,其多節狀的形態和現今家養金魚糞便類似,但金魚的排洩物猶如細絲,個體較大的鯉魚的糞便直徑也不過2至3毫米,可見這種遺蹟的「始作俑者」體型要大得多;第四種形如沙漏,代表一些鈣質沉積物。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李祺瑤

編輯 胡德成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距今5.5億年!這些是我們星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動物腳印
    科學家們在化石記錄中發現了他們認為最古老的動物足跡,發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古老痕跡,這些痕跡在5.5億年前的泥土中留下了印記。這些地道被保存在洞穴附近,在中國南部一個豐富的化石保護區燈影組中發現,這是第一個證據,證明了一個古老的叫做雙翅類的動物群早於寒武紀爆發。
  • 4.25億年前昆蟲化石被發現,證明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昆蟲」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稱,距今4.25億年前的一具千足蟲化石在蘇格蘭克瑞拉島被發現,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昆蟲」。從化石中發現該千足蟲比任何已知的昆蟲、蛛形綱動物以及其他的爬行動物化石都要古老,有很大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古老的存在。
  • 希望螈:一種古老「過渡動物」,你的手可能是由它的魚鰭進化來的
    最近,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描述了來自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和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的一個國際古生物學家團隊,發現了一種古老的希望螈(Elpistostege)化石,揭示了人類的手部是如何由遠古魚類的魚鰭一步步進化而來的新見解。
  • 新疆塔城發現的這片國內最古老「森林」,比恐龍出現還早2億年
    國內最古老的森林有多老?它們分布在哪裡?長什麼樣子?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聯合國內外研究團隊對外宣布,他們在新疆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的一片荒漠草原上發現了大量年代古老的植物化石群,研究團隊通過現代同位素定年方法研究顯示,這片植物化石群的年代距今已有3.71億年,是國內目前已知最早的森林,它們的形成時間比遠古森林大規模出現的時代(石炭紀)要早1000多萬年,比恐龍出現的時代還要早2億年。
  • 考古學家發現,1億4500萬年前,巨猿大小的翼龍在雨中行走的足跡
    這裡大約有40個腳印,30個前足印和許多雨滴的痕跡。新的化石足跡顯示,在侏羅紀末期,巨猿大小的翼龍正沿著古老的海岸線尋找食物,此時還伴著一絲涼意的小雨。想像下這些動物在海岸線上跑來跑去,尋找食物,享受雨天。
  • 4.36億年前的蠍子是地球上第一批呼吸空氣的動物
    科學家們新發現了一種遠古蠍子,它可以追溯到志留紀早期。而且,這種遠古蠍子的出現也回答了關於第一批蛛形綱動物的重要問題,以及地球上一些最早的動物從水生棲息地遷移到陸地棲息地的適應性問題。根據研究,這種被命名為「Parioscorpio venator」的遠古蠍子,是目前化石記錄中最古老的蠍子。它的名字的意思是「捕食蠍子的祖先」,生活在距今4.375億至4.365億年前的志留紀早期。此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蠍子化石來自蘇格蘭的多利科霍普盧敦斯,它的年齡為4.34億年,比「Parioscorpio venator」的年齡小100萬到300萬年。
  • 美國科學家稱:人類是3億年前棘魚進化而來
    棘魚與鯊魚十分相似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近日對從歐洲、北美以及澳大利亞發現的古化石進行分析研究,研究結果顯示,3億年前在海洋中漫遊的古魚「Acanthodes bronni 」(
  • 科學家發現4億多年前海洋動物眼睛化石 視力堪比蜻蜓
    參考消息網8月14日報導 據法新社倫敦8月13日報導,科學家發現一種4.29億年前的海洋動物眼睛化石,據推斷具有堪比現代蜜蜂和蜻蜓的視力,而擁有該眼睛的海洋生物在恐龍出現之前就滅絕了。報導稱,在世界各地都能發現三葉蟲化石。這種節肢動物長相可怕,身體分段,並具有堅固的外骨骼。在古生代,這種生物在古代海床上爬過。
  • 科學家發現4億年前的金屬齒輪化石,這是史前文明還是外星遺物?
    這種精巧的結構,以及有規律的排列,使得人們第一次發現這種化石時嚇了一跳,這實在太像人類生產出的金屬彈簧或者螺絲,然而根據放射物測年法顯示,這個化石形成於2億年前。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種化石,這種化石看起來非常像人造的齒輪。研究表明,這種化石形成於4億年前。
  • 科學家發現一種2.5億年前的魚龍,牙齒呈鵝卵石狀
    然而,現實中也存在牙齒像鵝卵石一樣圓圓的恐龍,根據科學家的說法,它們確實很溫順,因為它們只吃海底的無脊椎動物。在最近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從一種2.5億年前的遠古海洋爬行動物的化石中,發現了鵝卵石般的牙齒。
  • 科學家發現134億光年外的最古老星系,卻可能沒有生命存在!
    科學家早就計算出宇宙形成的時間約為138億年左右,但宇宙中最早的星系又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呢?目前北京大學的天文團隊確認了134億光年外的GNz11星系可能是最古老的星系,這也是人類發現距離最遙遠的星系,GNz11星系大約是宇宙大爆發4億年後就誕生出來了,天文學家們研究了GNz11星系的紅移才最終確認了這個星系的距離,它發出的暗紅色光芒在空間中穿越了134億光年的距離才到達地球上。
  • 4.55萬年前的疣豬 科學家在印尼發現最古老動物壁畫
    考古學家在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蘇拉威西島一個偏遠的山谷洞穴中,發現一幅保存完好的洞穴壁畫,畫面的主角是一頭栩栩如生的疣豬,創作年代距今至少4.55萬年,被認為是史上最古老的具象藝術品,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動物描繪。
  • 在兩釐米的小世界裡,發現0.2毫米長精子,封存1億年後被專家圍觀
    無可奈何,它們只好在這個小世界裡面安然地封存1億年,成為了最具研究價值的自然遺產,被無數個拿著放大鏡的科研人員一起圍觀,迫切地想知道1億年前的生物到底長啥樣子,和現在的同類生物有何差異?琥珀是樹脂經過數萬年石化後的產物,最神奇的地方是,樹脂石化後仍是透明的,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史前小世界,因此封存史前生物的琥珀一直被科學家視為是自然界贈予人類最古老的遺產。
  • 解讀海生蝸牛運動的流體物理學
    由於它們不能在實驗室存活,研究難度很大,人們對這類動物的行為知之甚少,尤其是亞熱帶和熱帶最具生物多樣性的海蝴蝶。 據《前沿》雜誌9月7日報導,一組專門從事流體物理學和生物學交叉研究的海洋學家和工程師,拍攝了熱帶海生蝸牛的運動視頻,並從流體物理學和生態學的角度對它們進行了分析。
  • 3.8億年前,加拿大魁北克,一條長了手的魚爬上了海岸!
    Elpistostege魚的化石最早應該追溯到1938年,考古學家在加拿大米瓜沙國家公園的懸崖首次發現了這種魚的化石,但由於結構不完整,古生物學家未能了解到這種魚的真正形態!直到2010年在在加拿大魁北克米瓜沙國家公園的埃斯庫米納克地層中發現了一具這種魚的化石!
  • 長逾700公裡的「超級閃電」,比地球還老的最古老物質……
    比如,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物質竟然有70億歲高齡——要知道,地球還不到50億年歷史;一隻體重不到1斤的鳥,竟然不眠不休11天從美國阿拉斯加直飛到紐西蘭,它是如何做到的?一道閃電竟然長達700公裡......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在近日的報導中,為我們梳理了2020年十大破紀錄的科學發現。
  • 北京探問恐龍足跡 距今約1.4億—1.5億年
    賈德勇攝  暴露的足跡至少幾百個  2012年伊始,北京市延慶縣宣布,新近在千家店鎮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核心區內,發現大批珍貴距今約1.4億至1.5億年前晚侏羅紀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北京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存活過的證據,也是世界上首都圈唯一的恐龍行動記錄。
  • 壽命長達14年!古老牙齒還原最早動物的形態,2億年前它們已出現
    據報導,在近期的《自然·通訊》雜誌上,來自英國的古生物學家團隊,在上面發表了一篇針對早期哺乳動物研究的論文,表示通過對它們古老牙齒的開拓性分析,發現最早的哺乳動物大約2億年前就已經出現,它們具有活動少、壽命長的特點。
  • 長逾700公裡的超級閃電,比地球還老的最古老物質……盤點2020十大...
    比如,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物質竟然有70億歲高齡——要知道,地球還不到50億年歷史;一隻體重不到1斤的鳥,竟然不眠不休11天從美國阿拉斯加直飛到紐西蘭,它是如何做到的?一道閃電竟然長達700公裡......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在近日的報導中,為我們梳理了2020年十大破紀錄的科學發現。
  • 最古老血液還在流動!4.2萬年前小馬駒有望「復活」
    來源:看看新聞網俄羅斯科學家與韓國Sooam生物技術研究基金會合作,針對去年夏天在西伯利亞找到的4萬2000年前的小馬駒進行研究,意外的是,小馬駒體內還有流動的血,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血液,甚至有機會復活小馬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