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程序猿的MacBook M1使用體驗

2020-12-14 騰訊網

前言

2020年11月11日雙十一上午,蘋果發布了M1晶片的新款Mac,其最大的變化就是將處理器從Intel換成了蘋果自研的ARM晶片M1

上一次蘋果更換Mac晶片要追溯到2006年,14年前,蘋果選擇從PowerPc轉向Intel,事實證明當時的換代給Mac帶來了性能的大幅提升,是一次正確的選擇。

時隔14年,蘋果再一次選擇了更換晶片,擺脫了如日中天的x86架構Intel晶片,擁抱移動時代崛起的ARM架構。畢竟,蘋果在手機和平板的A系列晶片上投入了太多精力和心血。

本篇文章是我個人購買的MacBook Pro M1 16G+512G版本使用體驗和總結,在拿到電腦的一周裡,我儘量把這臺筆記本作為我的主力開發機,嘗試了許多軟體,當然也包括後端開發常用的工具,希望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新晶片MacBook的使用感受和理解,最後我也會和大家聊聊我的想法以及這代Mac的購買建議。

本文目錄如下:

M1晶片給Mac帶來了什麼

插電源?不存在!

風扇是什麼?不需要!

IOS應用,大殺器!

其他特點

M1晶片軟體兼容性測試

編碼相關軟體

日常使用軟體

一些吐槽與不滿

我的想法和購買建議

本文閱讀大概需要:5~10分鐘

讓我們開始...

在購買新筆記前,我一直是一位Windows用戶,辦公時也用著Windows筆記本外接24寸Dell顯示器使用。

Win10的強大軟體兼容性和豐富的遊戲生態讓我對蘋果的Mac系列一直不感興趣。(主要是價格太貴,果斷不感冒了)

不過最近幾個月,我也開始使用公司的MacBook Pro,原因很簡短,我需要一臺可以隨時背回家,拿上床使(jia)用(ban)的筆記本。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滿足兩個要求:

第一,續航要長:帶回家的筆記本,最好是能塞進包裡就走,不要背電源線回家。

第二,觸摸板要好用:在床上沒法很好的用滑鼠,所以所有的操作都要在觸摸板上完成。

也許有不少的Windows筆記本可以滿足第一點要求,但是滿足第二點要求的WinWindows筆記本卻很少,Mac的觸摸板讓我感覺到能用,並且舒適,這是別家筆記本目前很難做到的。

購買這臺Mac前,我也去華為、小米和聯想的店裡摸了摸幾款他們各自的旗艦超薄本,不得不說他們的觸摸板還是和Mac有很大差距,要麼非常小,要麼不流暢。當然,也和MacOs對於觸摸板的優化有關。

好了,說了上面這麼多,其實想表達的意思很簡單,我一直以來是一個Windows的忠實用戶。但是Win的筆記本真的不盡如人意,儘管這幾年有英特爾認證的超薄本和微軟自家做的Surface,但是那些能讓我感到滿意的Windows筆記本甚至都比MacBook貴了,沒錯,說的就是你,Microsoft。

MacBook滿足了我在某些場景下的需求(大多數是工作場景),所以就會考慮忍痛入手一臺。

驚豔之處

如果你問我,使用了M1晶片的MacBook帶來的最大改變是什麼?

我的回答是,對於我來說,官方強調的性能提升x倍,在平時的開發編碼工作中,感受的並不多。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更多是將筆記本作為一個終端來使用,連接各種伺服器,調試代碼,並不會頻繁的在本地打包編譯很大的工程代碼。

那麼,M1拋開軟體兼容性問題,用起來是不是和上一代Mac一樣?

想要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還需要分開來細說。

筆記本進入Soc時代

以前的大多數筆記本,都是以CPU+內存+顯卡+硬碟等形式來支撐你的軟體系統,但是M1的到來,將SoC(System on Chip)帶入了筆記本。(當然,蘋果並不是第一個)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以前你的電腦,打開運行一個軟體,需要從硬碟-->主板傳輸-->內存-->主板傳輸-->CPU/顯卡(算力硬體),而現在,由於所有的數據和算力都整合在了一個Soc裡,你的軟體從硬碟讀取到內存後,直接就在Soc裡面實現了數據共享,包括CPU和GPU都可以直接讀取到數據,也就是下圖所說的的統一內存架構:

這樣做帶來的好處就是省去了信號在主板上穿梭帶來的延遲和電量浪費,節省了耗電量,降低了信號延遲。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評測發現一些Intel版本的軟體,經過軟體轉譯後運行在M1上居然比跑在Intel的機器上還要快。雖然轉譯帶來了執行效率的降低,但是在數據傳輸性能上,很多老軟體在M1上的運行速度已經吊打Intel。

這其實和索尼PS5一直在宣傳的超高速SSD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什麼PS5遊戲加載速度快到令人髮指,因為索尼把CPU和他的SSD深度定製,在數據傳輸上整合到了一起,讀取遊戲自然就快到起飛。

插電源?不存在!

M1加持下的MacBook Pro官方宣稱是歷代最強續航

我自己這幾天使用下來,圖中的這句宣傳語是完全可以相信的,甚至標稱的20小時,你都完全可以相信。

我沒時間做標準的續航測試,這裡提供一組數據吧。

上午10.25 86% ---> 上午11.25 71%一小時消耗電量15%

粗略換算下來:偏重度場景下可以使用6.6小時

上午10.22 57% ---> 上午11.12 50%50分鐘消耗電量7%

粗略換算下來:輕度場景下可以使用12小時

如果大家上班只是做做表格寫寫文字,那麼你的電源都不用常年留在辦公室,直接留在家裡得了,上班不充電,任性!

風扇是什麼?不需要!

這次Pro依然使用了單風扇熱管散熱的方式,這也是Pro之所以Pro的一點。

但是!

我目前非常鬱悶的就是,這風扇,它根本就不轉!

為啥不轉,因為M1是蘋果的5nm晶片,功耗和英特爾的10nm比起來不是一個級別,之前的Pro放在床上,只要有被子堵住出風口,沒過多久風扇就開始呼呼的轉,這代晶片實在是,熱不起來。

所以現在就是「非常後悔」,我買回來一點也不Pro,分明就是臺Air~

我時常的心情如圖:

這一代的晶片散熱之強,在我看來是降維打擊,目前同樣性能的筆記本應該沒有對手。

快速喚醒,比快還要快!

之前Mac的休眠喚醒就已經非常快了,但是在M1的加持下,你可以理解為手機的點亮屏幕那麼快,真的。

我做了個小視頻,大家感受下。

IOS應用,大殺器!

本來想在後面的兼容性一章裡,介紹M1晶片是如何完美的運行IOS應用的,但是IOS應用在Mac上運行的表現實在是驚豔,又有趣,忍不住放到前面先說。

這一代由於是ARM架構的晶片,所以支持直接運行IOS應用,只要開發者把自己的應用,允許在Mac上下載的開關打開,用戶就可以在Mac的AppStore直接搜索IOS應用,如下圖:

我先下載了個高德試試:

這感覺,就蠻神奇的!

在筆記本上用高德導航可能比較不實用,那麼我們換個實用的,剪映,抖音旗下的剪輯軟體,我在手機上經常用,居然也開放了Mac下載。

打開後,可以流暢使用,並且支持觸摸板的滑動手勢。這個對於想要在電腦上做小視頻剪輯的朋友來說,絕對是福音。

上圖中,可以看到,由於是手機版,拿到的是相冊的權限,只能編輯相冊裡的視頻。

但是,我發現在Mac裡的視頻文件,右鍵居然提示我,可以用剪映打開,正當我高興的點了一下,結果。。。剪映打開了,文件卻沒加載進去,而且文件還從桌面消失了。。我也不知道是我不小心操作了什麼,還是現在有bug,把我的文件還吞了。(我....)

當Mac支持了IOS應用後,極大的豐富了軟體生態,開發者做多端適配也會變得更加方便了。

這個天下大一統的未來,前途無量。

最新消息:win10據說之後的版本要支持運行原生安卓應用了,看來微軟和谷歌切實感受到了危機。

軟體兼容性

蘋果這次更換了ARM晶片,帶來了Intel老軟體的兼容問題,因為Intel是複雜指令集,而ARM是精簡指令集,本身軟體是不能直接支持運行的。

蘋果目前給出的軟體運行方案是:

原生支持ARM的軟體:在M1上可以直接運行

原生不支持ARM的軟體:通過蘋果官網給的Rosetta2可以把x86應用轉譯為支持ARM運行的程序

Universal軟體:軟體在開發時就同時支持運行在x86和ARM

為什麼叫Rosetta2?

因為Rosetta是當年蘋果Mac從PowerPc轉為Intel晶片時用來轉譯的軟體,傳承啊。

先貼一張我自己的截圖,給大家看下目前大部分軟體的運行環境,可以看到絕大多數還是轉譯運行的,Steam遊戲是個例外:

所以當時發布會開完後,大家都普遍擔心Rosetta2轉譯效率的問題,畢竟這樣包了一層轉譯軟體,執行效率肯定是要打折扣的。那麼實際運行效果如何,下面是我的實際體驗。

編程相關軟體

首先是工作相關的軟體,也就是程式設計師常用的開發工具。

JDK

在官網下的Oracle最新的JDK8,下載後直接安裝,沒有遇到問題。

IDEA/PhpStorm

作為後端開發,JetBrains全家桶至關重要,好在沒有問題,成功運行。並且在本地跑了個Java單元測試。

遇到的問題:JetBrains目前所有的軟體都是Intel轉譯的版本,操作起來比較卡頓,相比我自己的16G i5的dell筆記本(也就4000-5000檔位),流暢度依然有差距。不過JetBrains全家桶的適配會很快完成的。

VSCODE

之前看網上的結論說沒法運行,自己下載了官網的,可以運行,並且比較流暢,不過依然是轉譯的版本。

Postman

官網下載,直接安裝使用,沒有任何問題。

Charles

沒有任何問題,運行流暢。

常用軟體

WPS

目前WPS已經可用,並且比較流暢。我不做大型的PPT和WORD,所以重型任務下的表現不得而知。目前仍然是轉譯的Intel版本。

HomeBrew

非常遺憾,HomeBrew目前不支持ARM晶片,不過是not yet,所以大家期待一下吧。

Chrome

原生ARM版本已經上線,流暢運行,並且插件也正常運行使用,就問你怕不怕

微信

正常運行,比較流暢。

百度網盤

運行流暢,可以使用。

QQ

流暢運行

有道雲筆記

我平常一直在使用,很關注這個軟體的性能。在Mac下這個軟體經常卡卡的,這次的新晶片下,也可以運行,性能也差不多,會有卡頓,希望網易重視下。

網易雲音樂

流暢運行,並且蘋果的喇叭外放效果我要給個贊。

Foxmail

流暢運行

ZOOM

流暢運行

Final Cut Pro

蘋果自家親兒子,能不適配嗎?網上也有很多Final Cut ARM版的評測,性能強勁。

威聯通NAS相關軟體

QFinder:可以使用,但是有些操作卡頓明顯,不知道灣灣的軟體是不是代碼寫的比較拉胯,還是因為該軟體和系統交互比較多所以很卡。

遊戲

遊戲並不是Mac的主力使用場景,筆記本尤其是輕薄本的發熱和降頻也會讓遊戲掉幀嚴重。

然而,然而,這是一臺M1晶片的筆記本,他的功耗控制的實在是太棒了,所以我們不務正業一下,來玩一玩Steam遊戲。

我的Steam倉庫裡遊戲不多,我挑選了一個網上評測不太會測試的遊戲,城市天際線,這是一款非常吃CPU的遊戲,讓我們來看看效果:

我沒有做對比視頻,但是這款遊戲放在老款的Pro13寸上,開全高特效是無法遊戲的。在M1上,你可以以大概20-40幀的運行速度來遊玩。並且,Pro的風扇還是安靜的聽不見聲音,這才是最可怕的,這意味著很可能長時間玩輕量級遊戲,都不會降頻。就問你怕不怕。

沒有你想看的軟體,別擔心

如果大家還覺得沒看到自己想要的軟體,這裡送大家一個查看M1軟體兼容性的網站,可以在上面查找:

https://isapplesiliconready.com/zh

Mac依然值得吐槽

好了,上面說了這麼多有點,我自己讀起來我都快變成一個果粉了。接下來就談談我對Mac不滿意的地方。

MacOS外接顯示器字體模糊

這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一臺不是高解析度的屏幕上,比如1080P屏幕,如果用Mac外接顯示,會出現字體模糊的情況。而Windows筆記本外接則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因為我看Windows的看習慣了,外接MacBook後,感覺屏幕變糊了。

下圖是Windows外接1080P顯示器的效果:

下圖是MacOS外接1080P顯示器的效果:

不是我手機沒對上焦,是確實這麼模糊,發虛。

其實原因是蘋果在低分屏上並不會開啟他自己的HiDPI顯示,字體渲染的時候就會發虛。蘋果只對自家的顯示器以及其它一些2K 4K顯示器上面,支持開啟HiDPI。

我不清楚蘋果是無法在1080P等低解析度的屏幕上無法正常渲染清晰,還是蘋果故意不在低分屏讓大家開啟HiDPI。

但是,事情總有解決辦法,GitHub等地方就有將普通1080P顯示器模擬成高解析度顯示器的方法,這樣就可以強制開啟HiDPI,渲染出來的1080P HiDPI終於才和Windows一樣的清晰。。

比如這位大牛的教程:

https://wacky.one/blog/macos-hi-dpi/

我照做之後,成功讓我的1080P顯示器清晰了。

HiDPI關閉:

HiDPI開啟: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其實我是那之前的Intel完成的破解,M1晶片的筆記本,由於顯示器描述文件的變更,還不支持破解!

我在GitHub的一個HiDPI破解倉庫 issue上跟進了破解進度,倉庫作者自己沒有買M1筆記本,我們將數據發給了作者,他會幫助分析下,在新系統和M1下如何修改描述文件來偽裝為高解析度屏幕,之後應該會有解決方案。

新款Air和Pro的區別

這也是我要吐槽的地方,這次新款的Air和Pro都是用了M1晶片,Pro相比Air只是多了一個顯示核心,一個8顆,一個7顆,且不說性能差距有多大。這種區別顯然讓Pro不再那麼Pro了。

多花了兩千塊,可能真的是買了個平時不會轉的風扇,哈哈哈。

這一代的Air深空灰,和Pro幾乎一樣的外觀和手感,如果讓我推薦的話,我可能更推薦大家買Air,尤其是輕度辦公用戶。

總結

總體來說,MacBook M1的體驗非常好,良好的兼容性以及各大公司對於自家軟體未來會適配ARM的承諾,讓我倍感期待。我也從一個Window玩家向Mac玩家跨越了一大步。

MacBook通過M1晶片,帶來的長續航,低功耗,配合Mac原本優秀的屏幕素質,麥克風/喇叭素質,以及MacOS系統足夠優秀的體驗,足以讓人心甘情願的掏錢。

購買建議: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個忠實的Windows用戶,但是在工作中需要一個生產力和續航兼備的筆記本,那麼更加便宜的M1晶片MacBook絕對是一個可選項。

如果你是個Mac老用戶,並且老的Mac已經用了好多年,感覺想換一臺新機器,那麼不要擔心兼容性問題,直接買就是了。

如果你是個Mac老用戶,但是Mac是這兩年才買的,那麼M1並不推薦你現在就換,因為買完後你的體驗可能就像是從iPhone10升級iPhone11,iPhone11升級iPhone12那樣,拿到手沒兩天就發現,有點索然無味,畢竟你還是在用它來做相同的事情,外形上也沒有質變。(土豪請忽略這一條!)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在意MacBook的極端性能,儘管網上大部分評測都證明了ARM版13寸的性能在大部分場景下都已經持平甚至吊打16寸,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場景,Intel的16寸依然是領先的,購買前請先確定你的應用場景在ARM上的性能是不是符合你的預期。

好了,這就是本次我的M1使用體驗。

寫這篇稿子陸陸續續寫了5天,每天擠出時間在寫,最近這段時間真的是,太忙了。此外,這也是我的一次全新嘗試,寫一篇數碼相關的體驗文。

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在挑選消費品上的一些思考。畢竟,現在是一個消費主義盛行的年代,在買東西方面,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和思考,不能被鋪天蓋地的廣告和主播帶貨牽著鼻子走。

挑選契合自己需求,滿足自己使用場景的產品,才是最有性價比的,這樣的產品,買回來才會被自己頻繁的使用,而不至於後悔和吃灰。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健康且經過思考總結的消費觀。

如果感覺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可以點讚,轉發,在看這對我是莫大的鼓勵和支持!

參考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5354448/

http://www.geekpark.net/news/269807

相關焦點

  • 蘋果新款M1晶片Macbook Air日常使用全面體驗評測
    1.外觀構造對於外觀而言,之前買過macbook的可能沒有什麼新鮮感,但是作為第一次購買mac筆記本的我來說,其實很早就非常想體驗這種輕薄做工又不錯的筆記本了,之前7年都是用著厚重的神舟,雖然神舟也不錯,但是工作時間久了就有點不喜歡厚重的感覺了。
  • MacBook Air M1 2020 的上手體驗
    進入首次開機的嚮導界面,只需要簡單設置過後,很快就進入 MacOS Big Sur 的桌面來愉快使用了。作為當前輕薄本裡素質較高的屏幕,屏幕解析度 2560 x 1600 (227 ppi),亮度 400 尼特,P3 廣色域、支持原彩顯示,還是很能打的。
  • 個性化量身定製設計給macbook更好保護:tomtoc蘋果電腦包H14體驗
    自從賈伯斯將一款超薄本從牛皮紙袋中拿出的那個時刻,筆者就被macbook種草了,那時候還在上大學,自然買不起這萬元的筆記本電腦,就這樣一直觀望了幾年,最終在走上工作崗位後毅然決然的購買了macbook pro 13.3(2018款),同時也在官網購買了皮革材質內膽包,由於macbook做工較為精緻
  • 蘋果M1筆記本翻車,大量兼容性問題被曝光,續航也縮水了?
    這一次的macbook和以往的macbook不同,這一次蘋果首次採用了自家的M1處理器,也摒棄了原來的X86架構,官方宣稱這並不影響新款mac book air\pro運行X86上的應用。不過蘋果這一次似乎失算了,根據多位用戶的反應,蘋果M1 mac筆記本電腦有許多都存在著軟體不兼容的問題,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 現在入手15款蘋果MacBook Pro MF839/840/841,是種什麼體驗?
    很多使用過iphone手機的小夥伴們,都被蘋果流暢的系統和皮實耐造的硬體給迷住了,就拿蘋果15年推出的6s來說,如今市場保有量依然是同年所有智慧型手機中最高的,因為系統流暢硬體耐造,很多小夥伴都還手持6s為主力機,而同年的安卓機基本已經看不到了,這就是蘋果的魅力所在!
  • 「程序猿計劃」C語言概述
    科技喵:大家好鴨~我是科技喵本喵~今天是第一次程序猿計劃的專題文章,我帶來了一個好盆友:程序喵~程序喵:各位大盆友小盆友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弟弟妹妹們好!我叫程序喵~鑽研編程已有4年啦!不知各位喵友們的水平怎麼樣呢?
  • 大手筆入手的macbook Pro,快給它準備耐爾金內膽包保護套!
    入手的第一個保護套是奇異果綠的艾德沃 macbook 13.3英寸筆記本內膽包,類似於硬殼筆記本的前後皮,用一個紐扣來封鎖,當時買了沒覺得後悔,但是用了一段時間,果斷荒廢了。是在太重不說,還容易髒,而且感覺整個保護套材質偏硬,即使有硬東西磕到外殼保護套,同樣會對電腦產生影響。所以後來就一直用的看起來很死板手提電腦包。
  • 搭載M1晶片的MacBook能不能當開發主力機?程式設計師半個月的親身體驗...
    Xcode蘋果第一方開發工具Xcode自然不必擔心兼容性,而且它在M1晶片上的運行效率很高。編譯PSPDFKit PDF SDK,在2019年16英寸MacBook Pro上耗時7分31秒,在M1版MacBook Air上則耗時8分49秒,而後者是無風扇的。
  • 蘋果M1 Mac設備無法禁用電池健康管理功能、軟體兼容性怎麼樣?
    最近許多用戶都在使用體驗並親測蘋果M1 處理版的MacBook 系列,我們都知道搭載蘋果 M1 晶片的 Mac 不能通過 Boot Camp 安裝 Windows 作業系統,也不能通過虛擬機安裝 Windows。
  • 入手MacBook Pro必備軟體,Mac新手實用軟體推薦
    自己使用macbook pro 也有二年了,前期一直在說"macbook pro 為我帶來效率提升",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下我電腦上的這些軟體(基本上也可以看出個人使用習慣吧),特別說明下我的電腦上沒有遊戲軟體,主要原因為蘋果不太適合使用,當你面對風扇狂轉的時候,那個心痛呀。
  • 百元固態怎麼選——酷獸M.2固態硬碟使用體驗
    咲在天貓上逛了一圈,在考慮了自己的使用需求之後選擇了這款酷獸的M.2固態硬碟。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覺得酷獸的這款固態硬碟在使用過程中的讀寫速度非常穩定,很適合玩遊戲和多重視頻渲染辦公,接下來就讓阿咲來談談這段時間的使用體驗。
  • Mac Mini 2018款三個月使用深度體驗,到底值不值得買
    期間遇到了很多糟心的事情雖然都找到了一些解決的方法但是整個使用體驗真的很糟糕最大的感嘆就是蘋果現在的品控真的很差我甚至懷疑蘋果的開發人員>顏色也由原來的白色換成了代表「Pro」的深空灰我自己本身有一臺2012年的13寸macbook pro專門用來音樂現場演出使用質量很好甚至已經摔過很多次了
  • 入手了 M1 MacBook?你需要一個全功能的貝爾金雷靂 3 專業擴展塢
    因為目前 MacBook Air 和 MacBook Pro 13」 只有 2 個雷靂 3 接口,而大家在日常使用的時候肯定需要諸多的使用場景,比如 U 盤、硬碟的插入讀寫數據,外接顯示器、讀取 SD 卡等。
  • 手感一流 適用macbook蘋果mac聯想小米筆記本充電無線​滑鼠僅售...
    手感一流 適用macbook蘋果mac聯想小米筆記本充電無線​滑鼠僅售78.57元 2020年12月15日 10:30作者:志輝編輯:志輝
  • m-cro邁古樂高平衡車體驗:兒童的優質玩具
    這不最近給家裡的孩子購入了一款m-cro邁古樂高平衡車升級豪華版,這篇文章帶來它的體驗。開箱與外觀咱們首先從開箱說起,m-cro邁古樂高平衡車使用了一個很大的箱子,之所以這樣大是因為其採用了一體化設計,我們只需要將車把、車座安裝上就能玩,非常的方便。
  • 值得程序猿收藏的這些頂級技術網站,你都知道幾個?
    10大技術社區第1名:Github https://github.com Alexa全球指數:63GitHub,程序猿應該都很熟悉,全球最知名的代碼託管服務平臺,又名程序猿的「交友」平臺。截止2020年1月的統計,Github已擁有兩千多萬開發者和一億多個代碼倉庫。在Social Coding大行其道的今天,對程序猿來說,無論尋找開原始碼還是託管自己的作品,Github算是每個程序猿心中的聖地和伴侶了。最近好消息是, GitHub 私有倉庫對團隊也開始完全免費啦,對,你沒看錯,完全免費!
  • 怎麼區分查找蘋果電腦筆記本macBook pro的年份、型號及序列號
    通過這兩個選項您可以確定自己使用的是哪款 MacBook Pro,方法一,使用「關於本機」,從屏幕左上角的蘋果 () 菜單中選取「關於本機」,然後就會看到 Macbook 的概覽信息,包括機型名稱和序列號,如果您看到這樣的窗口,請連按兩次「OS X」下方的版本號以顯示序列號:
  • 俄稱24日將發射一枚格洛納斯M衛星—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3月6日電 據外媒報導,俄羅斯國防部空天防禦部隊發言人阿列克謝•佐羅圖欣5日在記者會上聲明說,俄羅斯將於3月24日發射一枚格洛納斯-M衛星。
  • 小眾人像視角 七工匠75mm/1.25試用體驗
    早年間的APS-C時代,50mm定焦鏡頭就常常被作為人像鏡頭所使用而且等效的焦距正好是75mm。換而言之,這個焦段其實算得上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了。今天所談及的七工匠75mm/F1.25鏡頭是一枚徠卡M卡口鏡頭。其實在徠卡M系列相機中75mm並不算是一個陌生的焦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