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人員在巖體上作業
幾百米高的大山被圍起來,工人們在垂直的峭壁上施工,看上去十分壯觀……近日,一段名為懸崖上的「超級工程」視頻在網上發布後,立即引起眾多網友的關注,播放量已超百萬。
有人說這是在修懸崖酒店,有人說是觀景平臺,甚至有人說在給大山貼瓷磚……這到底是在修啥?
近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經多方打探了解到,這個「超級工程「位於重慶武隆烏江邊上,它並不是在修什麼懸崖酒店,而是為了保護鐵路安全。
山體危巖密布 危及鐵路行車安全
△施工人員在巖體上作業
「這可不是在修什麼懸崖酒店,而是渝懷鐵路的危巖體增設防護設施工程。」成都局集團公司涪陵工務段相關負責人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這項工程於2018年12月正式開工,目前工程進度已經完成了85%,所以遠遠看去,大山就像披上了一件「鋼衣」,十分壯觀。
為什麼要給這座大山穿上一層「鋼衣」?
原來,2005年通車的渝懷鐵路屬於典型的山區鐵路,線路沿長江、烏江而行,穿越崇山峻岭、深溝峽谷、溶洞暗流,橋隧相接、塹堤交錯。這項「超級工程」就在白沙沱至白馬區間白馬1號隧道進口處,該隧道進口與小角邦溝大橋相連,橋長142.16米。隧道所處山體垂直高度約380米,軌面距山頂高約330米,隧道仰坡自下而上呈折線型,坡度45~80°,上陡下緩,上部高140米,近直立,人員無法攀爬。
「這裡可以說是地勢險要,山體上危巖密布。」該負責人表示,中上段6處危巖體範圍長約360米,其中最為嚴重的1號危巖體,極易發生崩塌落石,危及鐵路行車安全。
危巖體加固 國內難度最大施工項目之一
△工程項目施工作業平臺
「要保證鐵路的行車安全,必須第一時間採取預防整治措施。」涪陵工務段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第一時間採取了系列監控及預防整治措施,包括補強看守力量、安設視頻監控、增設被動網、防護柵欄、設置遮斷信號、加密巡檢力度、加強重點盯控等。
「為了保證每一趟列車安全通過,我們的看守工24小時日夜不間斷的在此處巡查,特別辛苦。」該負責人表示,自2018年12月起,他們開始修建危巖體增設防護設施。這一「超級工程」主要對陡壁危巖體進行加固,防止崩塌落石發生。
「超級工程」具體要幹些啥?首先是鑽孔,把一號危巖體用鋼錨索捆綁,之後在上面鋪主動網,防止施工的時候有石頭掉下來。然後進行框架梁施工,這也是進度最慢的工序,因為塔吊運輸有限,一次只能吊0.5方,10分鐘一次。最後在上面覆蓋一層簾式網,進行一個整體加固保證,保證山體不會有鬆動掉落影響鐵路的行車安全。
據了解,這是是目前國內難度最大的危巖體防護施工項目之一。
「軌面距山頂高約330米,材料設備運輸量大,無運輸通道和施工作業場地,施工難度特別大。」該負責人介紹,除此之外,施工人員還要克服高陡危巖體上鋪設防護網、高直立巖面搭設腳手架、高空作業危險性大等諸多困難,才能保障工程安全順利進行。
給大山穿上一層「鋼衣」 已獲兩項專利
△大山仿佛穿上一層「鋼衣」
「畢竟高差幾百米,第一次上去的時候,心裡還是有點慌。」涪陵工務段施工監管人員何佩東說,他原來也參與了很多工程,但在如此的陡崖上作業還是第一次。每次上去前,要穿戴好安全保護用品,登上檢查道、腳手架、安全通道和爬梯。由於巖石坡面凹凸不平,操作空間狹小,施工難度非常大。一遇到風雨天氣,作業環境更加惡劣。所以參與施工的都是很有經驗的人員,施工前,所有人必須熟知整個大山的情況,還進行了專門的培訓。
據了解,目前這個「超級工程」採取的主要措施有:主被動防護網安設、裂縫注漿、預應力鋼錨管、雙錨固段錨索、混凝土框架梁、危巖體監測、信號遮斷預警系統等。加固工程採用了大量的新技術和專利技術,在這些施工工藝裡面,已經有兩項獲得專利,三項正在申請專利。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黎靜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