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戰爭,阿根廷有什麼底氣,覺得自己可以戰勝英國
阿根廷當時的總統加爾鐵裡為轉移國內經濟、政治危機發起的戰爭,他不懂痩死的駱駝比馬大,美英法再有矛盾也是一家人,宗主國西班牙早就敗落了不可能幫著阿根廷。這次戰爭讓世界看到了老牌工業國家的底細,或許二戰時期他們飽經戰火,但也不是任何國家想捏就能捏的,這次戰爭之後,英國在英屬國的地位更加鞏固。阿根廷的國運也因戰爭而消亡,現如今倒退回第三世界國家,出口只靠農業,戰鬥機也只剩下螺旋槳的,當年也是擁有航母的南美第一大工業國。
二戰後英國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已經沒落成二流國家。當時首相柴契爾夫人為了找點英國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和阿根廷打了場馬島海戰。阿根廷空軍打的很英勇,無奈從法國訂購的飛魚飛彈不給阿根廷交付了,不然英國想贏就不這麼容易了。阿根廷根本就沒做戰爭準備,所有希望全寄托在英國不會為了幾個島大打出手上面,島上的阿根廷陸軍一不準備戰爭物資二不建設防禦陣地,但凡能好好搞點準備工作,也不至於輸的這麼難看。
英國贏在運氣太好,阿根廷雖然戰機老舊,英勇的飛行員駕駛著數百架戰機一次次拼死飛近英艦上空投擲航彈,近一半英艦被擊中1~2航彈,通常只需要一枚航彈擊中爆炸就可以擊沉英國戰艦。可惜阿根廷空軍不知道自己用錯航彈引信,擊中英艦的航彈沒爆。如果英國損失掉一半戰艦,馬島之戰就輸了。
馬島與香港是兩個概念,馬島在英人發現前是無主地,當時的潘帕斯草原是蠻荒之地,阿根廷國家尚未出現。而彼時約香港島則是我大清無可爭議的領土,因鴉片戰爭失敗被迫割讓(後來的九龍半島、新界應該叫租借,期限是99年。所以馬島屬於殖民地,港澳不屬於殖民地。英國不可能放棄馬島,馬島發現的油田都能抵得上北海油田儲量的一大半。英國人自己都說一個馬島能抵得上五個北愛爾蘭。柴契爾時代的馬島戰爭,成為柴契爾夫人執政最大的功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