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戰爭,阿根廷有什麼底氣,覺得自己可以戰勝英國

2020-12-15 第九視角看世界

馬島戰爭,阿根廷有什麼底氣,覺得自己可以戰勝英國

阿根廷當時的總統加爾鐵裡為轉移國內經濟、政治危機發起的戰爭,他不懂痩死的駱駝比馬大,美英法再有矛盾也是一家人,宗主國西班牙早就敗落了不可能幫著阿根廷。這次戰爭讓世界看到了老牌工業國家的底細,或許二戰時期他們飽經戰火,但也不是任何國家想捏就能捏的,這次戰爭之後,英國在英屬國的地位更加鞏固。阿根廷的國運也因戰爭而消亡,現如今倒退回第三世界國家,出口只靠農業,戰鬥機也只剩下螺旋槳的,當年也是擁有航母的南美第一大工業國。

二戰後英國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已經沒落成二流國家。當時首相柴契爾夫人為了找點英國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和阿根廷打了場馬島海戰。阿根廷空軍打的很英勇,無奈從法國訂購的飛魚飛彈不給阿根廷交付了,不然英國想贏就不這麼容易了。阿根廷根本就沒做戰爭準備,所有希望全寄托在英國不會為了幾個島大打出手上面,島上的阿根廷陸軍一不準備戰爭物資二不建設防禦陣地,但凡能好好搞點準備工作,也不至於輸的這麼難看。

英國贏在運氣太好,阿根廷雖然戰機老舊,英勇的飛行員駕駛著數百架戰機一次次拼死飛近英艦上空投擲航彈,近一半英艦被擊中1~2航彈,通常只需要一枚航彈擊中爆炸就可以擊沉英國戰艦。可惜阿根廷空軍不知道自己用錯航彈引信,擊中英艦的航彈沒爆。如果英國損失掉一半戰艦,馬島之戰就輸了。

馬島與香港是兩個概念,馬島在英人發現前是無主地,當時的潘帕斯草原是蠻荒之地,阿根廷國家尚未出現。而彼時約香港島則是我大清無可爭議的領土,因鴉片戰爭失敗被迫割讓(後來的九龍半島、新界應該叫租借,期限是99年。所以馬島屬於殖民地,港澳不屬於殖民地。英國不可能放棄馬島,馬島發現的油田都能抵得上北海油田儲量的一大半。英國人自己都說一個馬島能抵得上五個北愛爾蘭。柴契爾時代的馬島戰爭,成為柴契爾夫人執政最大的功勳之一。

相關焦點

  • 如果「馬島戰爭」阿根廷勝利了,英國會失去五常位置嗎?
    馬島戰爭是冷戰時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具有海陸空現代化聯合作戰的特點,因此打擊更精準,場面更慘烈。馬島戰爭發生在1982年4月到6月間,歷時74天,以英國最終戰勝阿根廷而籤訂停火協議,戰爭隨之結束。阿根廷之所以主張權利,是覺得馬島離自己近,佔有地利。有人又產生了疑問(疑問二):馬島一直離阿根廷那麼近,位置沒動過,為什麼之前不主張主權?原來到了1981年,當時的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裡在政治上備受政攻擊,在經濟上持續萎靡不振。
  • 看看馬島戰爭中的阿根廷,就知道印度不過徒有其表
    看看馬島戰爭中的阿根廷,就知道印度不過徒有其表。馬島戰爭時的阿根廷,和現在的印度很像。當時的阿根廷是南美第一強國、世界十大工業強國之一。1980年的阿根廷國內生產總值高達209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十。而當時的中國GDP也不過剛擠進世界前十,排名世界第七,約為3015億美元。
  • 馬島戰爭的主力 阿根廷空軍的短劍戰鬥機
    阿根廷空軍的短劍戰鬥機,又名「匕首」原為以色列仿製法國幻影5的鷹式戰鬥機,阿根廷空軍先後採購了39架,其中35架為單座戰鬥機和4架雙座教練機。圖為阿根廷空軍的日常訓練這批短劍戰鬥機都式以色列空軍的退役翻新版。
  • 馬島戰爭:阿根廷為福克蘭群島而戰
    我心裡一直存著一個大膽的想法,就是有朝一日親身前往阿根廷,對那些在馬島戰鬥過的阿根廷軍隊指揮官和普通戰士進行採訪。這個想法到1987年才終於得以實現,我拿到了籤證,這也是英國軍事作家第一次獲得這種待遇。在此條件下,便有了此書的付梓。我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後才清楚,我是被作為特例對待的,此事主要由阿根廷海軍負責運作,他們儘量滿足我的採訪申請。
  • 落後了就要挨打,馬島戰爭中,鮮為人知的英國核訛詐
    一位英國海軍將領大聲疾呼:如果任由這種戰局繼續下去,不但收復馬島無望,皇家海軍的特遣艦隊甚至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英國被擊沉的「大西洋運送者號」運輸艦 一定要找到破解飛魚飛彈的訣竅,但是在戰爭中摸索經驗,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昂貴了。
  • 馬島戰爭中不作為的阿根廷陸軍:英軍還沒登陸,其實已不戰而敗
    該地長年寒溼,年平均氣溫5.6度,年均降水量625毫米,一年中雨雪天氣多達250天,自然環境是比較惡劣的,因此幾百年來,馬島的常住人口不多,在馬島戰爭爆發時僅不到2000人。不過當時島上有60多萬隻羊,可以說是很難得的動物資源了。
  • 阿根廷有沒有能力重新奪回被英國控制的馬爾維納斯群島
    說白了英國所能做出的最大讓步就是在承認馬島主權屬於阿根廷的同時仍要求保證自己在馬島的石油、漁業等方面的利益,而無法接受這種條件的阿根廷於1977年停止了與英國的談判。1979年英國由於經濟不景氣需要縮減政府預算,於是英國再次秘密就移交福克蘭群島而和阿根廷進行談判。
  • 復仇馬島戰爭,1986年世界盃馬拉度納曾上演神跡,擊敗英格蘭
    1982年的世界盃如期而至,但是當時的阿根廷的經濟水平一落千丈,不復當年的榮光,當時的阿根廷人大多非常的迷茫,而足球就是他們唯一的精神寄託,屋漏偏逢連夜雨,在阿根廷國力大幅下降的期間,英國與阿根廷因為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歸屬權,在1982年4月爆發了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就是馬島戰爭。
  • 英阿馬島戰爭中,近在咫尺的阿根廷會戰敗在遠在天邊的英國手下?
    對於柴契爾夫人來說,馬島戰爭來的正是時候,它成功地轉移了英國民眾的注意力。此戰的勝利,極大地提高了柴契爾的威望,以後柴契爾充分利用民意支持,大力改革,發展新經濟,使英國在80年代經濟增長率有了明顯的提高,重新回到了世界GDP第四的地位。而阿根廷的失敗,則直接導致國內矛盾激化,總統加爾鐵裡和海、空軍司令等高級將領黯然下臺。
  • 馬島戰爭啟示錄:有航母,果然比沒有強太多
    在1991年海灣戰爭以前,人們對於未來海戰的主要想像便是1982年的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簡稱馬島戰爭),在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時間裡,英國調動了三分之二的皇家海軍兵力,出動了包括兩艘航母在內的龐大艦隊遠徵,雖然在戰爭過程中英軍被阿根廷擊沉了多艘艦艇,陣亡258人,總傷亡達1033人,可謂慘勝如敗。
  • 馬島戰爭,那13顆改變歷史的啞彈
    1982年,阿根廷和英國在馬島爆發了一場現代戰爭史中具有重大影響的局部戰爭,那就是人們熟知的馬島戰爭。因各方對馬島的稱呼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有稱之為南大西洋戰爭的,也有稱為福克蘭群島戰爭(Falklands War)。
  • 閒聊1982年的馬島戰爭,爭取一文帶你了解來龍去脈
    不考慮系統字數限制,也不考慮什麼主體結構之類的,一篇不夠容納就分上下篇。反正力爭能說的明白點吧。既然是閒聊,那就發散些,多點引入一些其他的事件例子,希望能讓讀者有自己的思考和答案。好,開始!還有薩達姆,兩伊戰爭後美國也默許慫恿薩達姆出兵科威特解決債務和油田爭端,薩達姆上當後自己立刻帶著小弟去一頓爆錘。阿根廷跟英國打起來美國有什麼好處呢?那就再延伸一下說說美國的意圖和美軍的用處。1970年代,美國過量發鈔,大量美金流向拉美,曾經給拉美帶來一波繁榮。
  • 阿軍在馬島被英國擊敗,他一人率領球隊向英國復仇
    在這場戰爭中,阿根廷被英國擊敗,600多名士兵陣亡,1600人負傷,69架戰機被擊落,可以說是慘敗一個進球的份量,抵得上一場戰爭,這已經不僅是足球了,足球已經成為另一種戰爭。說實話,我們對阿根廷這個遠隔重洋的南美國家,了解真的十分有限。
  • 為什麼阿根廷人說:馬拉度納的偉大無可替代?
    1810年,阿根廷獨立,同時宣布繼承西班牙在馬島的主權。這時的英國並沒把這個小島看在眼裡,甚至已經忘了,他們在這裡宣誓過主權。總之,從這時開始,阿根廷就將馬島認領為自己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直到1833年,英國人再次殺過來。 至此之後的150年間,阿根廷與英國就這座小島的歸屬,爭論不休,英國人的態度越來越強硬。
  • 機型對比,1996年空軍和馬島戰爭阿根廷相比並不佔優勢
    但馬島戰爭正如後面的伊拉克戰爭一樣,對於我軍現代化進程具有很大啟示作用,雖然設身事外但通過各種渠道還是關注著當年這場跨洋奪島之戰。1996年臺海演習雖然千軍萬馬規模看起來相當可觀,但單論空軍和1982年這場戰爭下的阿根廷相比,實際上從機型性能上對比我們並不具備多大優勢(不計入蘇-27)。這說法可能大家會認為這太過誇張,但我們可以簡單分析兩國當時裝備戰機,以機型分類進行對比可見一斑。
  • 馬拉度納:英阿馬島戰爭後,痛心阿根廷戰敗,足球場上為國雪恥
    馬拉度納:英阿馬島戰爭後,痛心阿根廷戰敗,足球場上為國雪恥提及馬拉度納,總有一點霍元甲的影子童年的貧窮,意味著沒有什麼可以寄託的東西。在馬拉度納三歲的時候,父親送給他了一個皮革製作的足球。由此,馬拉度納與足球結下了不解之緣。馬拉度納成年後,足球成了一份謀生的職業,卻怎麼也沒想到,足球也能為國雪恥。轉眼到了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馬拉度納遇到了阿根廷的宿敵英國隊,上演了一場世界盃上的經典一戰。
  • 人均GDP曾是中國14倍,馬島戰爭之後阿根廷卻陷入發展怪圈
    近些年,南美國家的經濟發展有些不容樂觀,巴西從舉辦奧運會之後經濟就有衰退的趨勢,阿根廷則是債臺高築。在5月22日的時候,阿根廷因為沒有能力支付五億美元到期的債務利息,只能將700億美元債務的談判推遲。而這並不是阿根廷第一次主權債務的違約,現今,這個國家的信用面臨危機。
  • 韓國拒絕賣FA50給阿根廷,都怪英國搞得鬼,阿根廷:或買中國戰機
    根據韓國媒體的消息,韓國製造商韓國航空航天工業KAI已經正式拒絕將其FA-50戰鬥機出售給阿根廷空軍。而原因根本不是韓國,都怪是英國搞得鬼。作為曾經的戰爭對手,英國絕不允許任何的先進武器流入阿根廷。FA-50戰鬥機是韓國自主研發的首款戰鬥機。
  • 【馬島戰爭】解決領土爭議:止戈之後,以信念為武器-搜狐新聞
    >>>>>馬島之戰前,阿根廷國內矛盾尖銳     自1979年以來,阿根廷經濟和社會矛盾日趨尖銳,1981年阿根廷通貨膨脹率為230%,貨幣發行量10.5萬億比索,創世界紀錄,工人的實際工資僅相當於1970年的50%,外債達340億美元
  • 馬島戰爭告訴你,為何SAS堪稱特戰之王
    1982年,英國面臨著一個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阿根廷手中奪取南大西洋上的馬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在這場遠離英國本土的戰役中,英國精銳部隊SAS(特種空勤團,SpecialAir Service)以其出人意料的行動,證明了它是一支極其精幹的突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