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農村70多歲老人還要種地如何看待?網友說出原因,你能理解嗎
現在農村的60歲以上的老人,都是從從前的苦日子熬過來的,甚至一些年紀更大的經歷過舊社會的痛苦,經歷過抗日戰爭的年代,那個年代農民連自己的生命都無法保障,挨餓是常有的事兒。
在農村,我們可以隨處的看到一些年紀較大的老年人,六七十歲了還在挺著身板在種地,甚至有的80歲了的老人依然不閒著,還在弄著幾畝田地。這種現象,出身在農村的人感覺並不奇怪,大家也都見慣了,可是有很多人不了解農村的城裡年輕人,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其實在他們的觀念裡,一個人到了60歲了,應該是在家享受的時候了,怎麼一大把年紀了還在幹活,非要這麼吃苦呢?
有幾個網友說出了他們的情況和看法。
一號網友:
父母都是八十九歲古稀老人,二老口糧由兄弟姐妹提供,應該說二老衣食無憂,但老家有幾分自由地,父親堅持要種蔬菜水果,我們不叫他幹,他非要幹,因為身體還行,他說不幹在家閒著反而難受,幹點力所能及的活對老人身體興趣也是有利無害,
二號網友:
農村七老八十歲的農民只要能動都愛種地,是對土地依戀而討生活。這代人深知對土地不能荒廢,荒廢土地對國家對自己都不利,對自己承包的土地要有作為,一分耕作就有一分收成,自種自食不求人生存的生活之道。不願給後代添麻煩,也就是做父母的偉大心懷!
三號網友:
現在的農村雖然比以前富了,但幾乎是老年人的天下,中青壯年人都外出務工了。所以他們很寂寞。我經常會和他們聊聊天,談些兒時的事、以前的事。他們告訴我,下地幹些農活可以打發時間,幹著幹著也就不覺得寂寞了。
四號網友:
記得小時候我爺爺當時都七十多了還用木桶擔了兩桶農家肥,走到離家三,四裡地的責任田裡施肥,我想一是為了鍛鍊身體,二是有種田的情結,必經自己種了幾十年莊稼。在麥子,玉米成熟的時候,老領我到田頭看看,望著那金黃的麥子,玉米棒,吸著他那長長的旱菸袋,笑的滿臉的縐紋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