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70多歲老人還要種地如何看待?網友說出原因,你能理解嗎

2020-12-16 一隻小雞腿1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農村70多歲老人還要種地如何看待?網友說出原因,你能理解嗎

現在農村的60歲以上的老人,都是從從前的苦日子熬過來的,甚至一些年紀更大的經歷過舊社會的痛苦,經歷過抗日戰爭的年代,那個年代農民連自己的生命都無法保障,挨餓是常有的事兒。

在農村,我們可以隨處的看到一些年紀較大的老年人,六七十歲了還在挺著身板在種地,甚至有的80歲了的老人依然不閒著,還在弄著幾畝田地。這種現象,出身在農村的人感覺並不奇怪,大家也都見慣了,可是有很多人不了解農村的城裡年輕人,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其實在他們的觀念裡,一個人到了60歲了,應該是在家享受的時候了,怎麼一大把年紀了還在幹活,非要這麼吃苦呢?

有幾個網友說出了他們的情況和看法。

一號網友:

父母都是八十九歲古稀老人,二老口糧由兄弟姐妹提供,應該說二老衣食無憂,但老家有幾分自由地,父親堅持要種蔬菜水果,我們不叫他幹,他非要幹,因為身體還行,他說不幹在家閒著反而難受,幹點力所能及的活對老人身體興趣也是有利無害,

二號網友:

農村七老八十歲的農民只要能動都愛種地,是對土地依戀而討生活。這代人深知對土地不能荒廢,荒廢土地對國家對自己都不利,對自己承包的土地要有作為,一分耕作就有一分收成,自種自食不求人生存的生活之道。不願給後代添麻煩,也就是做父母的偉大心懷!

三號網友:

現在的農村雖然比以前富了,但幾乎是老年人的天下,中青壯年人都外出務工了。所以他們很寂寞。我經常會和他們聊聊天,談些兒時的事、以前的事。他們告訴我,下地幹些農活可以打發時間,幹著幹著也就不覺得寂寞了。

四號網友:

記得小時候我爺爺當時都七十多了還用木桶擔了兩桶農家肥,走到離家三,四裡地的責任田裡施肥,我想一是為了鍛鍊身體,二是有種田的情結,必經自己種了幾十年莊稼。在麥子,玉米成熟的時候,老領我到田頭看看,望著那金黃的麥子,玉米棒,吸著他那長長的旱菸袋,笑的滿臉的縐紋開了花。

相關焦點

  • 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將來農村誰種地?
    目前我國確實存在「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的這種說明。現在農村地區大部分種地的人都屬於中老年人,而絕大多數年輕人則選擇外出打工。有的年輕人覺得在外打工要比在家種地賺的錢多,還有的年輕人不願意待在農村的原因是覺得沒有大的發展,但不管是哪種原因,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種地的人確實要比以前少得多。大多數的年輕人對於種地來說都沒有什麼清楚的概念,甚至都很少提到種地的事情。
  • 農村有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仍種田種菜去街上換錢,您怎樣看?
    農村有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仍種田種菜去街上換錢,您怎樣看?你好,我是筆者,對於農村裡的老人七八十歲仍種田種菜去街去換錢,我個人覺得,造成這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種原因。第一:後代不孝順,老人無依靠。這種情況在農村裡也很多的,主要是後輩不孝順引起的,尤其一些媳婦比較嫌棄年老的公公婆婆的,不經常罵就不錯了,所以老人也沒有辦法,這麼大年紀了,自己種地去街上賣來養活自己,當然也有可能是老人以前比前強勢,與後代不和等,反正原因很多,就是老了後過得很可憐而已,不過作為後代來講,老人一輩子不容易,不管他的輕時做過多少讓人討厭的事,老了在目前養老機制還不是很完善的情況下,後代還是要盡最大的努力去贍養老人。
  • 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
    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老人70大吉利嗎杜甫有句詩說:「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古人稱六十「花甲』、七十「古稀」,這就示意我們歲月如流水人生易老,每逢老人家大壽本就應該好好地慶賀一番。
  • 農村老人70歲開始畫畫,原生態作品紅遍世界,被稱為「梵谷奶奶」
    她70歲開始畫畫,畫作驚豔了世界,被稱為「梵谷奶奶」| 百家故事農村老人70歲開始畫畫,原生態作品紅遍世界,被稱為「梵谷奶奶」在中國,有這樣一位老人,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谷奶奶」,她與梵谷並沒有親戚關係,也不是像梵谷一樣頗具天賦和成就的畫家
  • 六十歲左右的農民,還在家種田,農用機械還值得投資嗎?
    在農村,60歲的老人種地還是很多的,一般到這個年紀的人,他們都閒不住的,不像城市的人,有退休費,有保障,沒事,可以打打牌,逛超市去旅遊,而農村老人卻沒有這種待遇,只有在土地裡面找生存,如果農村老人得多的話,可以買一些農業機械來替代牲畜,這樣省時省力,也是在國家提倡機械化的道路上邁進
  • 在農村,為什麼有些人很窮,卻不願外出打工?有兩個原因!
    農忙時還是會回來收糧食的,所以我們說這個時候是種地為主,打工為輔。現在的農村人,則變成了打工為主,種地為輔。就是收入來源基本靠打工,以前是農忙時在家,農閒時外出打工,現在變成了全年在外面打工,家裡的地或者是承包出去,或者是農閒時讓家裡老人或者媳婦找收割機給收了,非常方便。
  • 農業心聲:農民不願種地?扯蛋!不是不願種,是種地「活不起」!
    很多地少的農民,都希望自家能多有幾畝地,縱然以後幹活更辛苦了,但卻有動力。如今情況不一樣了,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種地失去了興趣,而且也不會種地。很多老農民說「70後不願、80後不會、90後提都不提」,這種怪象不是一個村存在,幾乎村村都有這種情況。國家也看到這個問題,並且對農村土地開展確權,提高了土地價值,而且種地還給不少補貼。
  • 20年後農村的地誰來種?60,70後已經老去,80,90後誰會回去?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總數早就超過了14億,目前來看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員都十分的充足,但是隨著人們思想的不斷進步,更多的年輕人都會選擇去城市打拼,以謀求更好的發展,想要回農村種地的真的很少,現在大多數還在農村種地的人群大多是60,70年代的人們,但是20年之後呢?
  • 本該享福的年紀,可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依然在種田賣菜,這是為何
    本人自己老家就是農村的,以種地為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已經上了年紀,但還是依然每天堅持勞動,爺爺八十歲了,還可以放羊養牛,奶奶還會去地裡拔草,有時候想自己偷偷懶,看著爺爺奶奶都在幹,也就不好意思偷懶了。
  • 多數農村老人沒有養老錢,怎樣才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你怎麼看?
    如果真的能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當然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但現實生活中這一點可能很多人做不到。為什麼呢? 現在已經進入到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大多經歷過五六十年代的艱難時期,他們在改革開放之後,辛苦種地了幾十年。好不容易積攢的一點積蓄,全部都供應給自己的子女,供他們上學,供他們在城市裡面買房。所以到自己年老之後,要麼現在還在外面打工,要麼就在農村老家種地,手頭上根本就沒有錢。有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可能手中還有一些債務,這都是前些年蓋房子給子女結婚欠下來的。
  • 農村早稻一畝利潤400多,進入收割期,10畝地總收入不到5000元!
    另一方面,農民勞作了一輩子,也是閒不慣的,有的農民明知不賺錢也會去種地,一方面可以防止農田荒廢,另一方面還能掙點零花錢補貼家用,在農村,老人們都希望能夠自給自足,這樣就能減少兒女們的負擔,這就是農村老人的樸實,一輩子沒有太大的願望,只希望子女們都能夠過得好。
  • 公交車上,70多歲老人對女子大打出手,從思維模型剖析老人行為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重慶一公交車上女子因不讓座被一名70多歲的老大爺撕扯衣服,並對其大打出手。圖中可以看到老人力氣非常大,女子差點被推下了公交車,後來還是被其他乘客拉開,老人才停止。我起身讓座,老人連連拒絕說,不用,不用,你坐吧,我有兩站地就到了,你們年輕人,壓力大,坐吧,我站會,鍛鍊身體。
  • 重慶籍70多歲老人找不到家 兩位姑娘熱心當翻譯
    6月18日下午6:30,在晉江市羅山街道前沿社區,一位70多歲的老人找不到回家的路,熱心群眾幫報警,又有兩位長髮姑娘當起翻譯,老人在民警的護送下安全回家,這一幕讓人暖心。民警送老人回家當時,這位老伯坐在前沿社區一家店鋪門口哀嘆,他說著一口外地話(重慶話),且行動不便。有多位熱心群眾停下來想要幫忙,但語言溝通不暢無果,熱心的黃先生便報警求助。民警趕到現場,但老人語言表達不清楚。現場剛好有兩位長髮姑娘是重慶人,她們便熱心地當起了「翻譯」,幫助民警了解老人的基本情況。
  • 演藝圈「老人」專業戶,從二三十歲就演老人-如今70多顏值毫無變化!
    演藝圈「老人」專業戶,從二三十歲就演老人-如今70多顏值毫無變化! 相信平時喜歡看影視劇的各位小夥伴們一定會發現這樣一個特點,那就是有許多的演員對角色的塑造能力非常強,不論是出演什麼樣子的角色都能夠很好的掌握好拿捏好,不論什麼表演都出神入化,而且這樣的演員通常也會被觀眾們喜歡和誇讚。
  • 三個60歲退休老人說出退休生活的真相:退休後才是苦日子的開始
    手上也沒有多少錢,否則的話幫忙請一個保姆,只盼著這個小孫女快點長大上學,這樣我就可以過上真正的退休生活了,就怕現在身體太差,不知道能不能熬到那個時候了。63歲的楊大姐,農村婦女,退休之前在鎮上計生辦工作我今年63歲,農村人,老公拋下我們母子兩個就走了,為了孩子能健康成長,我也沒有再找,辛辛苦苦培養兒子讀了大學,後來兒子和兒媳婦在城裡上班也買了房子,工資不是很高,但也過得去,他們想吃老家農村新鮮蔬菜,沒辦法我只能滿足他們的要求,自己在家裡還有幾畝地
  • 被死神遺忘的147歲老人,兒女都已離世,如今說出長壽秘訣
    被死神遺忘的147歲老人,兒女都已離世,如今說出長壽秘訣生活如此多嬌,只因你最閃耀,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中國人自古以來對死亡看的都非常重視,在古代,身處皇宮的皇帝,為了讓自己掌權的時間更長,活得更久,也是不斷的尋醫求藥,想要託人煉製出一種可以讓人長生不老的丹藥
  • 年底將至,農村老人說「豬7,狗8,羊對中」,這話是啥意思呢?
    對於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年底,馬上就要迎來了新的一年,要是按照以前,在農村這個時候大家都是準備要過年了,畢竟以前的經濟不發達,農村沒有什麼較好的經濟發展,多數的農民都是種地為生,一到了冬季之後,地裡的活就不能幹了,要知道以前的冬季要比現在的冬季要冷得多,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開始囤食物準備過年了
  • 60歲大媽說出了老年人的心聲!
    這不前幾天去農村三姨家玩,中午吃飯的時候就跟三姨閒聊起來了這個問題。因為三姨夫前幾年因為車禍意外死亡,留下三姨一個人獨自生活。所以在閒聊時,就無疑地聊到了關於老年人找老伴的話題。而今年三姨也剛好60歲,也邁入了老年人的群體中了,而且聽說她自己也在找老伴。所以自己就問三姨,對於找老伴,她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 70歲老人得80萬徵收款後,租住在農村破房,與小24歲女熟人生孩子
    70歲老人分得80萬徵收款後,獨自租住在農村破房裡,與小24歲女熟人生孩子。期間,他付出15萬來養孩子。女熟人打電話親口告訴老人,孩子不是他親生的。但他不相信,現在與結婚38年的60歲妻子鬧分開。60歲的唐女士,她的老伴要跟她鬧離婚,原因是70歲的丈夫黃先生,與一個46歲的女人生了孩子,孩子已經有兩個月了。這個女人是一個熟人,張女士。
  • 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啥原因?農村蓋房的講究!
    文/農田紀農村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啥原因?蓋房的講究!時值初夏,氣溫陡升,農村閒聊打牌的人群又多了起來,由於距離夏收還有一段時間,大家也消磨著這僅剩的「悠閒」!當然,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還是「俗語」,剛剛過去的立夏,村裡老人關於「立夏不下,鋤頭高掛」的討論還在繼續,而村裡劉大哥正在打圈梁、蓋房子,不少老人就開始討論蓋房子的「規矩」了!尤其是提及的這句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