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怒開4.45億歐元罰單,理由是「藥賣得太貴」?「天價藥」是如何...

2020-12-15 新浪財經

來源:國際金融報

俗話說「金眼科,銀外科」,眼科常常出現一些價格較高的藥品。也許有人會說,眼睛都要失明了,哪還有空質疑藥價貴?但問題是,眼科用藥,一定要這麼貴嗎?

近期,諾華和羅氏旗下的眼科用藥雷珠單抗就因為「賣得貴」而被法國政府開罰單。判罰合理嗎?我國是否也有類似情況?看看企業、醫生、患者以及監管者是怎樣的態度。

近日,法國競爭管理局網站最新信息顯示,諾華製藥集團、羅氏以及羅氏子公司基因泰克三家生物製藥公司被處以創紀錄的4.45億歐元罰款。原因是三家藥企在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藥物雷珠單抗(Lucentis)的營銷中存在市場違規行為。

這是法國競爭管理局經過6年的調查作出的裁定,這3家公司為了獲取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藥物市場的最大效益,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操縱臨床藥物使用。諾華因此被罰款3.85億歐元,而羅氏和基因泰克必須支付5900萬歐元以上的罰款。

雷珠、貝伐本是同根生

法國政府開出的巨額罰單合理嗎?因為一個「貴」字就開出4.5億歐元罰單,作為藥企覺得自己很冤,法國政府的價格參照物是哪款藥?差價是多少?企業的高價銷售有合理性嗎?孰是孰非如今還說不清楚。

雷珠單抗究竟是什麼藥物?貝伐單抗和它是什麼關係?這兩類藥物為何頻頻引發醫療機構、企業和監管者之間的糾紛?

雷珠單抗和貝伐單抗的關係可謂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公開資料顯示,雷珠單抗由羅氏旗下基因泰克和諾華合作開發,可以結合併抑制VEGF-A(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屬於抗新生血管生成藥物。它早在2006年就於美國上市,商品名為「Lucentis」。作為全球首批上市的眼科單抗產品,其上市的消息在當年還被評為美國的十大衛生新聞,重要性可見一斑。

據悉,羅氏擁有雷珠單抗在美國的商業化權利,諾華則擁有該藥在美國以外國家和地區的獨家權利。僅在2018年,雷珠單抗分別為羅氏和諾華帶來了16.59億瑞士法郎和20.46億美元的銷售額。

在此次爭議事件中,被作為參照物的是另一款藥物貝伐單抗(Avastin),它由羅氏旗下基因泰克研發,是雷珠單抗的姊妹藥。

兩種藥物成分的分子結構相似,都可阻止血管生長。但是,在獲批的適應症上,貝伐單抗和雷珠單抗卻大不相同。自2004年2月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以來,貝伐單抗目前已拓展至非小細胞肺癌、膠質母細胞瘤等8個實體瘤適應症。2010年,貝伐單抗在中國獲批。

由於獲批治療各種腫瘤,貝伐單抗的臨床使用多在癌症領域,而雷珠單抗的使用則多為眼底,例如,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wet-AMD,2012)。那麼,一款腫瘤藥,一款眼科藥,而且還是合作藥企開發的,為什麼能「打起來」?

根據法國官方的說法,兩公司的營銷手段使得衛生部門難以比較雷珠單抗和貝伐單抗的相對成本。由於兩個藥品的藥物原理相似,同樣可以對眼部疾病產生積極作用,因此醫生開始推薦患者使用價格更為親民的貝伐單抗。據悉,雷珠單抗的每次注射費用為1161歐元,而貝伐單抗的費用為40歐元甚至更低。而兩家公司通過不當的營銷手段促使患者使用雷珠單抗這一做法,大大增加了法國的社會保障負擔。

企業巨額營銷費已入袋

讓人非常困惑的一個細節在於,雷珠單抗和貝伐單抗都是被罰企業羅氏和諾華共同研發的分子結構相似的藥物,但價格卻相差很大。為什麼適應症少了,價格卻更貴?東北證券數據顯示,進入我國醫保前,雷珠單抗的價格是9800元/支,貝伐單抗的價格為5000元/瓶,存在近一倍的價差。截至目前,雷珠單抗在我國的價格已經降到3950元/支,而貝伐單抗在2018年也降到1934元/瓶,但兩類產品仍有價格差。於是,貝伐單抗還有了能等效治療黃斑變性而價格更經濟的「名聲」。

一直以來,外企的藥物管線都主打「腫瘤+慢性病」,以保障財務收入。作為雷珠單抗和貝伐單抗的開發單位,羅氏在這兩個藥物上都創造了巨額收入。如果說,雷珠單抗靠著「單價高」在全球創造了巨額收入,那麼貝伐單抗就是靠「用得廣」而瘋狂吸金。左手右手之間,羅氏收益頗豐。

根據2017年全球藥物銷售額TOP100排行榜,貝伐單抗以68.98億美元排名第7名,而雷珠單抗則以20.46億美元排名57名。由於作用機制適應症廣泛,貝伐單抗如今已是多種治療方法的基礎用藥。2018、2019年,貝伐單抗全球銷售額分別達到68.5億瑞士法郎和70.7億瑞士法郎。歐美地區仍是其銷售的核心地區,2019年美國和歐盟地區該藥物銷售額分別為30.19億瑞士法郎、17.94億瑞士法郎。

法國醫保資金不甘當「韭菜」

「矛和盾」都是諾華和羅氏集團生產的,雖然價格不同,但是市場份額以及銷售所得都是這兩家企業的,難怪法國政府要開罰單。有人不禁要問,法國政府罰單之後,美國和其他國家是否跟風?

記者了解到,此次事件並非是諾華製藥和羅氏首次被指控違規營銷雷珠單抗藥物。

2012年,歐洲製藥巨頭諾華製藥曾被英國衛生監督機構指控涉嫌引導醫生和醫院使用雷珠單抗,此項指控最終以諾華製藥申訴成功告終。在2014年,義大利衛生部指控諾華製藥以及羅氏利用市場壟斷地位操縱貝伐單抗和雷珠單抗的銷售,此項指控成立,諾華製藥和羅氏最終被處於1.2億歐元的罰款。

2006年雷珠單抗就在美國上市,那麼企業研發成本何時回本?何時降價?肯定是全球眼病患者最關心的問題。而和老百姓希望能少花錢治好病的出發點一樣,政府機構也希望用醫保資金的使用更有效率。

某醫藥行業諮詢人士向本報記者解釋,「貝伐單抗在臨床使用中顯示出了對黃斑變性有一定療效。法國的醫保體系允許超適應症報銷,因此,從節約醫保資金的角度出發,即使該適應症沒有獲批,法國仍更願意讓醫療機構使用價格較低的貝伐單抗。這也就形成了與價格較高的雷珠單抗之間的『矛盾』。不過,在我國,超適應症報銷是不允許的。」

針對法國政府的處罰決定,羅氏方面回復《國際金融報》記者稱,「我們很遺憾地看到市場競爭主管機構做出的這個決定,對此表示尊重但不認同。羅氏一直都將患者的最大獲益作為初心,並嚴格遵守全球健康主管機構的法規。我們對我們行為的正當性充滿信心,並將會對該決定進行申訴。」

針對上述事件,諾華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出具了一份企業申明(如下圖),「諾華對法國競爭管理局(FCA)決定的結果非常失望,並強烈反對FCA對諾華反競爭行為的指控」。並且,諾華公司準備向法院上訴。

國內高價藥難以為繼

多年來,一些藥品,尤其是治療癌症等急難重症的「救命藥」,常常由於「貴」而面臨諸多爭議甚至被譴責。而每一場有關「天價藥」的爭議,最終都會溯源到對「成本」的追問。而企業給出的回答,往往是藥物研發前期投入大,且一款成功的藥物背後存在大量的失敗藥物,再加上後期的臨床試驗和商業推廣等費用,高昂似乎是在所難免。

然而,「天價藥」時代正一去不復返。隨著我國集採等制度實施,在市場份額壓力下,不少藥企持續降價。

在法國政府罰單爭議事件中,我國雷珠單抗的價格和黃斑變性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專家提示,黃斑變性是世界範圍內造成視力損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有近2億人受到影響。民生證券調研數據也顯示,2019年國內眼底病患者人數約2573萬人。2018年,中國黃斑變性患者總數超過400萬,5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15.5%,70歲以上人群可達到36.7%。

患者需求之下,雷珠單抗在我國曾經也很貴。在進入我國醫保前,雷珠單抗的價格是9800元/支。不過,2017年,為了讓雷珠單抗進醫保,諾華降價至5700元/支,降價幅度達42%。2019年,該產品成功續約醫保,目前的價格為3950元/支。

藥價不便宜,藥效如何?多位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的眼科醫生均表示,很難從醫學角度評判一個藥物是否太貴。但是,黃斑變性是個常見且危害不小的疾病。和承擔失明的風險相比,花錢治病是在經濟條件允許情況下必須做的事。目前,我國國家藥監局批准用於眼部血管病變的治療藥物中共有三種抗VEGF藥物。分別是雷珠單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並沒有貝伐單抗。其中,雷珠單抗的獲批適應症最多,因此使用也較普遍。醫生用不用藥,取決於病人的眼部病情,並不是價格。

談及雷珠單抗的效用,浙二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邱培瑾向《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黃斑變性分乾性和溼性兩種類型,溼性黃斑變性發展到後期可能會導致失明。目前,臨床上會用到雷珠單抗,根據大量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表明:該藥物的療效是確切的。同時,雷珠單抗的給藥方式是眼內玻璃體腔注射。因此,臨床注射該藥物時,還會一併產生注射費用、麻醉費用等,總價大概會累計到4000多。」

那麼在未來,治療黃斑變性有可能更便宜嗎?被喻為「低價高效」的貝伐單抗是不是可以用來治療該疾病?針對貝伐單抗在黃斑變性疾病方面的科研規劃等問題,截至《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稿時,羅氏尚未給出回復。

諾華「天價藥」屢遭質疑

值得關注的是,雷珠單抗並不是諾華第一次被吐槽「高價藥」,還記得電影《我不是藥神》裡的「天價藥」格列衛嗎?2018年,諾華生產的、主要用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格列衛因高價引發全球患者不滿。從2011年上市到2016年,面對患者的多次呼籲,其藥價始終不降,最終還是因為相關政府的介入才使得諾華妥協收場。

2019年5月,諾華的新藥「Zolgensma」在美國剛上市,就因「高價」備受爭議。該藥可用來治療罕見遺傳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不過一劑就要天價210萬美元(約合1500萬元人民幣),被媒體稱為有史以來最昂貴的藥物。這款藥今年的爭議更大,7月份,美國生物技術公司渤健(Biogen)宣布將開啟一項新的四期臨床試驗,主要針對已經接受過諾華公司Zolgensma藥物治療但療效不佳的脊髓性肌萎縮症嬰兒及兒童患者,評估渤健開發的SMA藥物Spinraza在這一群體中的臨床效益和安全性,旨在探討Spinraza是否能夠帶來額外的療效。

如何理性看待「天價藥」是個存在爭議的問題。從患者角度看,一針70萬元當然貴,但是從諾華這家企業研發的角度看,如果全球範圍內不能湊夠4094名罕見病患者能拿出210萬美元,那麼該藥就虧本,也難以鼓勵科學家有動力去治癒罕見病病人。

不過,近年來,隨著各國醫保壓力的增加,生產「天價藥」的企業總是被置於漩渦中。諾華的多個「天價藥」和新藥銷售模式已經被世界多國詬病,該公司今年以來醜聞、官司、罰金不斷,不僅限於眼部治療藥物,更涉及多國衛生部門腐敗問題。

然而,「天價藥」的高處正「越來越寒」。近年來,黃斑變性市場不斷擴大,市場上又有了新藥。2011年,拜耳的阿柏西普(Eylea)在美國上市,2014年該藥物全球銷售數據超於雷珠單抗。2013年,國產藥康柏西普在中國上市。這就意味著,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市場,諾華的雷珠單抗都備受牽制,一枝獨秀的日子不覆存在。於是,也就有了降價2600元進醫保的故事。

為了鞏固自身在眼科市場的地位,諾華的新一代藥物Beovu誕生。根據法國媒體報導,諾華一直在努力說服眼科醫生接受新一代眼科藥物Beovu,這是一種糖尿病黃斑水腫新藥,看似是雷珠單抗和貝伐單抗的升級版。據企業介紹,Beovu首次實現每3個月給藥1次,具有極大的便捷性。去年10月獲得FDA批准後,上市不足3個月便有3500萬美元的銷售收入,今年2月在歐盟也獲得批准。但是,美國視網膜專家學會報告了在Beovu患者中出現的14例視網膜血管炎的病例,其中大多數的副作用嚴重到足以使患者視力喪失。

可以預見的是,同樣是治療眼部黃斑病變,因為被法國處罰,諾華這款升級版新藥定價權將備受爭議。目前並不清楚Beovu的最終定價是多少,但是因為爭議較多,諾華可能被迫下調該藥市場份額。

在醫藥界,高藥價總與藥品商業推廣中的回扣問題扯不斷理還亂。諾華也因此官司纏身。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經過多年調查發現,諾華涉嫌違反了《反海外腐敗法》,其和前眼部護理子公司愛爾康醫藥公司涉嫌賄賂希臘、越南和韓國公立醫院和診所,最終雙方同意支付總計3.47億美元來達成和解。此外,諾華還被指控組織成千上萬次虛假教育活動,為醫生提供高昂的演講費、奢華的晚餐和美酒,以誘使他們開方出售該公司的心血管和糖尿病藥物。

記者 黃華

編輯 王麗穎

責任編輯 孫霄

相關焦點

  • 諾華和羅氏再曝違規頑疾 法國開出天價罰單
    經過六年的公開調查,法國競爭管理局(AFC)對製藥公司諾華和羅氏日前開出了高達4.45億歐元的創紀錄罰單,以懲罰兩家公司濫用市場地位、違規銷售旗下高價眼病藥物。在獲取巨額利潤的訴求下,國際藥廠近年來屢屢曝出違規違法的扭曲市場行為,但法律懲罰和周期等因素並未對這些藥企業績產生重創,令消費者投資者承擔潛在損失。
  • 法國對谷歌和亞馬遜開出1.35億歐元罰單丨熱公司
    美國科技巨頭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法國數據保護機構CNIL宣布,對谷歌和亞馬遜分別罰款1億歐元和3500萬歐元,因為兩家公司違規使用Cookies。CNIL勒令谷歌和亞馬遜在3個月內完成整改,否則將面臨每日10萬歐元額外罰款。 此前歐盟對谷歌、亞馬遜和蘋果等美國科技巨頭髮起反壟斷調查,其中兩年內3次對谷歌累計罰款超過80億歐元。 不僅歐盟,美國也對科技巨頭們下手了。
  • 200元進口藥,國內賣70萬,治病還是致命?最好的藥,是敬畏生命
    這幾天,一則新聞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議論:有媒體爆料,這個藥是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專門醫治患有脊髓性肌萎縮症的病患,這個藥一針要約國內70萬人民幣,但是這個藥在澳洲只賣41美元,相當於280元人民幣,而在日本,這個藥幾乎免費。由於價格差別太大,引起了巨大輿論。
  • ...法國向蘋果開出 11 億歐元巨額罰單;馬雲開通 Twitter 帳戶...
    GitHub CEO 納特·弗裡德曼(Nat Friedman)發布博文稱,擁有 130 萬個軟體包、每月下載量達 750 億的 NPM 是「世界上最大的開發者生態系統」。弗裡德曼承諾,NPM 服務將「永遠可用,並永遠免費」。
  • 違規使用Cookie 法國對谷歌和亞馬遜開出巨額罰單
    央視財經(記者 張曼曼)據法國24臺報導,當地時間10日,法國國家信息與自由委員會發布公告稱,由於谷歌和亞馬遜法國網站此前存在違規使用Cookie的情況,該機構常委會於7日決定向谷歌開出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億元的罰單;向亞馬遜公司開出35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
  • 蘋果因防水問題被罰1000萬歐元 一言不合就開罰單,歐洲把蘋果當...
    蘋果因防水問題被罰1000萬歐元 一言不合就開罰單,歐洲把蘋果當提款機了?時間:2020-12-02 13: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蘋果因防水問題被罰1000萬歐元 一言不合就開罰單,歐洲把蘋果當提款機了?
  • 「天價」救命藥赫賽汀的替代之戰
    來源:中國經營報「天價」救命藥赫賽汀的替代之戰本報記者/張玉/上海報導「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領導,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電影《我不是藥神》中,「天價藥」格列衛給觀眾帶來的強烈衝擊依然讓人心痛。事實上,被稱為「天價救命藥」的遠不止格列衛,有乳腺癌「神藥」之稱的赫賽汀也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赫賽汀,又稱注射用曲妥珠單抗,是羅氏集團在全球最暢銷的抗腫瘤產品之一。1998年,赫賽汀首次被美國FDA批准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此後又獲批用於HER2陽性轉移性胃癌。
  • 降價為1億歐元!巴薩天價神鋒恐遭球隊清洗,或重演庫蒂尼奧故事
    北京時間3月22日,據西班牙《每日體育報》報導,西甲豪門巴塞隆納有意出售陣中鋒線大將格列茲曼,他們開出的轉會價格大約為1億歐元。去年夏天,巴薩直接砸1.2億歐元激活格列茲曼的解約條款,將這位法國前鋒收入麾下。
  • 反競爭、防水誤導……在法國被罰12億歐元後,蘋果又被義大利罰款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周瑞峰 編譯 據義大利國家競爭管理局(National Competition Authority)稱,近日義大利對蘋果處以1000萬歐元(約1200萬美元)的罰款,理由是圍繞iPhone的防水性存在「傲慢和誤導性」的商業行為。
  • 70萬一針的「天價藥」,憑什麼呢?
    「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的特效藥——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在中國市場上一針能賣70萬元人民幣,而在澳大利亞只賣41澳元(折合成人民幣約205元)。」近日,一則網傳消息引發輿論對這款「天價特效藥」的熱議,並衝上熱搜。
  • 瘋狂「長壽藥」背後:原料私自灌裝 國外鍍金天價賣
    瘋狂「長壽藥」背後:原料私自灌裝貼牌國外鍍金天價出售  60粒,9.6克,售價卻從2000元直至過萬不等。似乎一夜之間,在小圈層躥紅已久的「長壽藥」,以一種轟動的方式進入大眾視野。  「長壽藥」吸引的不只是想要長壽的人:該領域代表上市公司金達威11天創下8個漲停,正在印證著資本的癲狂。
  • 未經用戶許可存儲用戶個人信息,法國對谷歌、亞馬遜開出億元罰單
    當地時間10日,法國國家信息與自由委員會(CNIL)發布公告稱,由於谷歌及亞馬遜法國網站此前存在違規使用Cookie的情況,該機構常委會於7日決定分別向谷歌和亞馬遜兩家公司開出1億歐元(約合8億元人民幣)和3500萬歐元(約合2.8億元人民幣)的罰單。
  • 揭秘天價「長壽藥」:60粒賣2.2萬元 連保健品都不是
    60粒售價2.2萬元其實連保健品都算不上  揭開天價「長壽藥」的真面目  年終「雙11」「雙12」電商大促銷中,號稱抗衰逆齡的「長壽藥」又被熱炒,不僅進入叮噹快藥等醫藥電商平臺銷售,還在今日頭條等平臺大舉投放廣告。
  • 集採衝擊波:藥企變革營銷模式,賣藥灰幕漸遠銷售員叫苦活不下去
    圈內某名企中央市場的資深總監李寧(化名)分享了他的工作體會:「原有疾病診療觀點下,醫生開出的處方涉及藥物種類比較固定。疾病診療指南裡建議的藥物聯合使用,基本不會超綱。隨著醫學發展,現在主張慢性疾病的全程綜合管理。包括診前、診中、診後,及二級學科間的交流。疾病治療上強調合併症的協同管理,共同起效。在未來,心內科醫生開降糖藥、腎病藥和心臟藥等量齊觀。
  • 進口藥比國產藥好?闢謠:滿足4個條件,即使便宜也是好藥
    年前一位外地打工的女士,血壓一直很高,在別的地方開的降壓藥確實也把血壓降到正常了;可是一個月的藥費太貴,對於一般老百姓又是打工者幾乎承擔不起。一天三種藥,都是進口藥,大概每片都得幾塊錢,一天需要十幾塊。後來她看到我的一篇科普文章,一分錢的降壓藥也能降壓,後來找到了我。
  • 「沒有藥」與「天價藥」下罕見病患者的希望:多方共付援助計劃
    「沒有藥」及「買不起」已經成為罕見病患者求醫之路上最大的障礙。如此前熱議的70萬元一針的脊髓性肌萎縮症天價特效藥。
  • 《陰陽師》SSR賣藥郎碎片怎麼獲取 賣藥郎碎片獲取方法詳解
    導 讀 陰陽師SSR賣藥郎怎麼獲得?賣藥郎碎片怎麼領取?小編帶來陰陽師SSR賣藥郎怎麼獲得?賣藥郎碎片怎麼領取的方法。 SSR全集賞福利來襲!
  • 春水堂為何拒賣催情藥? 藺德剛:做企業還是得有良心
    「春水堂一直堅持不賣催情藥,也一直在告訴大家不要去買催情藥。第一是因為售賣催情藥本身就是不合法的,第二這有悖道德,做企業還是得有良心。」春水堂創始人藺德剛在接受小財採訪時說到。 很多買催情藥的人,其使用的對象並不是自己的妻子丈夫或者男女朋友,而是為了迷奸陌生人。也就是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迫使對方和自己發生性關係。 在春水堂網店剛起步時,藺德剛既是老闆又是客服。某天一位男顧客在線上問他,是否有催情藥賣?藺德剛順口問他買催情藥作何用,沒想到對方說,自己要去和女同事出差,想偷偷給她用點。 「我當時就覺得,人心太險惡了!
  • 連鎖反應 耗資12.5億歐元與義大利政府和解後 Kering開雲遭法國...
    核心提示:2020年12月17日:法國奢侈品巨頭Kering SA (KER.PA) 開雲集團再度因涉嫌稅務欺詐遭調查。 2020年12月17日:法國奢侈品巨頭Kering SA (KER.PA) 開雲集團再度因涉嫌稅務欺詐遭調查。
  • 瘋狂「長壽藥」調查:國外鍍金後賣天價,有消費者直接買原料吃
    似乎一夜之間,在小圈層躥紅已久的「長壽藥」,以一種轟動的方式進入大眾視野。「長壽藥」吸引的不只是想要長壽的人:該領域代表上市公司金達威11天創下8個漲停,正在印證著資本的癲狂。 嗅覺敏銳的投資人姚遠(化名)注意到了「長壽藥」NMN領域近期的爆火趨勢,一份在業內流傳、看好該領域的研報更令他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