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茬口安排及天氣等原因,上海市崇明區小麥播期被迫推遲,甚至出現了特晚播小麥。為確保特晚播小麥高產超高產,介紹了特晚播小麥的概念及特晚播小麥高產栽培的基本理念,同時提出了小麥特晚播超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1 特晚播小麥的概念
出苗後至越冬日有效積溫低於50 ℃的小麥,或在越冬後出苗的小麥,或在冬前出苗、但最高葉齡為1葉1心的小麥,這幾類晚播小麥均可被定義為特晚播小麥。
2 特晚播小麥高產栽培的基本理念
特晚播小麥每667m2產量達500kg的高產,有的甚至達550kg及以上的超高產,且特晚播小麥高產栽培大多數基礎工作和主要技術要依據小麥超高產栽培技術措施進行,並對栽培關鍵技術(如基本苗數、氮肥施用量及方法等)進行適當調整。
3 特晚播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3.1 基本苗數
依據小麥品種性狀,調整基本苗數,總體上要求每667m2達32萬~33萬苗,不低於30萬苗、不高於35萬苗。大穗型、粒重較高的小麥品種,每667m2適宜基本苗數為30萬~32萬苗;穗型一般、粒重相對較低的小麥品種,每667m2適宜基本苗數為33~35萬苗。
3.2 施肥技術
3.2.1 氮 肥
(1)要嚴格控制總用氮量,中等及以上肥力的田塊,每667m2尿素施用量要控制在37.5kg以內(含磷酸二銨施用折算尿素量)。(2)因特晚播小麥春後群體易猛發,要控制基肥中氮肥的施用量,以每667m2施尿素12.5kg為宜,最高不能超過15kg。(3)氮肥施用次數不能過多,最多3次。一般採用一基一追(按常規方式施用基肥,追肥於倒2葉期施用)或一基二追(按常規方式施用基肥;追肥分為拔節肥、孕穗肥2次施用,拔節肥於小麥小喇叭口期、分櫱產生高峰期後每667m2施尿素7.5kg,孕穗肥於小麥倒2葉期末至劍葉初出時每667m2施尿素15kg)的施用方式。(4)不施返青肥,且追肥施用時間應儘可能往後推遲。追肥可根據天氣在小麥倒2葉期施入,但最佳施肥期為倒2葉末期至倒1葉露尖時,且施用時間越遲,施用效果越好,一般在4月施入。
3.2.2 磷 肥
特晚播小麥的磷肥施用量與適期播種的小麥高產栽培施用量相一致,即每667m2施磷酸二銨17.5~20kg,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注意基肥施氮肥時要注意磷酸二銨中含有氮素,避免施氮過量,如每667m2施用磷酸二銨20kg,其中的氮素可折算為尿素7.5kg。
3.2.3 鉀 肥
特晚播小麥返青後需葉面噴施KH2PO4和尿素混合液(即水∶KH2PO4∶尿素=95∶1∶4),一般在小麥拔節期、拔節前、拔節後各噴施1次。如因天氣等原因,不能噴滿3次,可在小麥拔節前後各噴1次或在拔節後連噴2次(間隔5~7d)。此外,如田塊土壤速效鉀含量高於200mg/kg,可不增施鉀肥,如速效鉀含量低於150mg/kg,可在小麥拔節期前後每667m2施鉀肥7.5~10kg,也可與拔節肥一起施入。
3.3 群體控制
特晚播小麥返青後,要及時調查田間小麥分櫱發生情況,以便及時噴施矮壯豐進行群體有效控制,噴施數量依群體大小而定。一般在3月5日前後要完成田間調查工作。
3.4 春後雜草化除
特晚播小麥春後麥苗小,雜草化除宜相應推遲,避免在低溫條件下提早化除。化除藥劑要選擇不易引起藥害、活性高的品種,且要嚴格控制施用劑量,並注意提高施藥質量。
3.5 病蟲害防治
由於特晚播小麥春後群體猛發、且大量氮肥施用後移,促使生育後期病蟲害較易發生,因此要及時進行病蟲害防治,特別要注意對小麥白粉病的防治,且適當將防治時間提前。
結語
綜上訴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各位種植戶朋友參考學習,如果大家有更專業的知識願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讚,關注一下筆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