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寶石」朱䴉

2020-12-12 金臺資訊

朱䴉被譽為「東方寶石」,它也被人們稱為愛情鳥、吉祥鳥、和平鳥。巍峨的大秦嶺是它們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園。

這一期我們請陝西省動物研究所所長金學林帶我們了解秦嶺精靈朱䴉。

朱䴉,古稱朱鷺、紅朱鷺,是亞洲東部特有的一種鳥。它們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高大的樹木上築巢,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以及昆蟲。

朱䴉中等身材,體態秀美,通體羽毛潔白,後枕部有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它們的腿細長而纖瘦,腳掌火紅鮮亮,體態優美,有「鳥中美人」之稱。「赤玉雕成彪炳毛,紅綃翦出玲瓏翅」的詩句把它們美麗的身影,描寫得淋漓盡致。

朱䴉在繁殖期,無論是雌鳥還是雄鳥,羽毛都會轉變成黑褐色。羽色的轉變是朱䴉求偶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每到性成熟期,朱䴉的臉頰部位的小孔,就會分泌一種黑褐色的黏稠液體。它們把這些能染色的黏稠液體塗抹到身上,最後白色羽體,就會出現青褐色的羽斑,好像身著了一件花衣裳。

朱䴉可是浪漫的「戀愛高手」。春季,萬物復甦,也是朱䴉談情說愛哺育後代的季節。身著青褐色「花衣裳」的朱䴉用嘴銜著小木棍、食物搭建巢穴以示愛慕,或者用叫聲和梳理羽毛來提示異性注意。如果它們彼此喜歡,就會嘴對嘴或相互梳理羽毛,示意「愛情」的升溫。

朱䴉是名副其實的「愛情鳥」,一生只會選擇一個伴侶,共同撫育幼鳥,並且至死不渝地守護著它們的愛情。在自然界中,朱䴉如果伴侶死亡,它們會終身不娶或不嫁。如果隨意地把無「夫妻關係」的雌鳥和雄鳥放在一個籠子裡,他們也不會交配。這在動物界十分鮮見。

朱䴉不僅美麗、忠貞,還象徵著吉祥。秦嶺深處的農民,常常認為朱䴉在誰家院子的樹上築巢,誰家就風水好,就會給誰家帶來好運。其實,這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朱䴉對棲息環境十分挑剔,被稱為「會看風水的鳥」。朱䴉是與人共生的物種,它對自己的築巢地要求很嚴格:首先,得有高大茂密的樹木,可供它築巢;其次,附近一定得有水田、河流,可以覓食填飽肚子;還有一點,距離住處不遠的地方一定要有人家,它喜歡與人類比鄰而居。在陝西洋縣等地,農民房前屋後的水田旁、樹叢中,經常會看到朱䴉嬉戲相伴。在很多攝影愛好者的鏡頭中,或者畫家的筆下,我們都能看到朱䴉與人和諧共處的動人畫面。

朱䴉曾廣泛分布於我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化肥農藥的使用及農耕模式改變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1963年,朱䴉首先在俄羅斯蹤跡全無;1975年,朝鮮半島最後一隻朱䴉消失;1981年,日本為了使朱䴉擺脫瀕臨滅絕的境地,決定把最後幾隻野生朱䴉捕獲,進行人工飼養,但因為種群老化始終未繁育後代……

1981年,陝西洋縣秦嶺南麓發現了2窩7隻朱䴉,其中有4隻成鳥、3隻幼鳥。這7隻朱䴉成了保護和恢復朱䴉種群的希望。然而,朱䴉種群的恢復卻經歷了艱辛的歷程。

科研人員為了保護朱䴉,付出了不為人知的努力與艱辛。在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朱䴉的人工繁育、飼養難題被一點點解決。1989年,北京動物園首次成功完成人工飼養、人工孵化和人工育雛全過程。1995年,陝西朱䴉保護觀察站也成功攻克了朱䴉人工繁育的技術難關。

目前,全國朱䴉數量已經超過4000隻。另據報導,為擴大朱䴉的種群數量,國家林業部門、陝西省人民政府先後於2013年和2015年,在秦嶺以北的銅川市耀州區沮河流域柳林林場成功野化放飛來自洋縣的62隻朱䴉。在管護人員的不懈努力和監測保護下,秦嶺以北朱䴉種群的飛翔活動範圍不僅逐年提升與擴大,而且覓食、夜宿、生存活動漸趨穩定。

40多年來,從政府到民間,從成立朱䴉保護觀察站,到設立朱䴉巡護隊、救護飼養中心和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禁止開礦、狩獵、伐木,禁用化肥農藥,到給每一隻朱䴉佩戴腳環以準確跟蹤;從引導農民保留天然溼地和冬水田方便朱䴉覓食,到科研人員為了解決朱䴉覓食難題費盡心機……「東方寶石」朱䴉的繁衍生息見證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相關焦點

  • 朱䴉 山林中的「東方寶石」
    朱䴉潔白的羽毛,紅紅的羽翼,豔紅的頭冠,黑色利劍般的長嘴,使它被譽為鳥中的「東方寶石」。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卻銷聲匿跡了,而等它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時,我們不得不感嘆其生存力量的偉大。失而復得的「東方寶石」
  • 復聞朱鷺曲 人來鳥不驚——「東方寶石」朱䴉的重生之路
    一度瀕危的「東方寶石」朱䴉,自20世紀80年代在陝西洋縣被發現後,經過我國政府和科研人員38年的搶救與保護,已由最初的7隻發展成擁有3000多隻成員的大家族;不少還「遠嫁」日韓,成為友誼使者。  朱䴉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鳥類之一,曾廣泛分布於俄羅斯遠東、朝鮮半島、日本和中國一些地區。
  • 當「東方寶石」遇見「鳥中熊貓」
    中國是記載朱䴉歷史最為久遠的國家,最早見於2100多年前的《史記》,稱朱䴉為「翾目」。
  • 「鳥類大熊貓」朱䴉重返四川
    1981年,中國科學家在陝西發現一度被國際認為滅絕的朱䴉種群,在中國西南地區,半個世紀前,四川廣元最後一次發現朱䴉活動痕跡。經30多年的搶救性保護和繁育,我國已將朱䴉的種群數量從7隻發展到2000餘只。2016年11月1日上午,消失了半個多世紀的朱䴉重回四川。
  • 4隻小朱䴉在千陽迎來新生 父母自由戀愛 媽媽為銅川籍
    「鳥中東方寶石」朱䴉的繁育在寶雞千陽取得重大進展。截至5月20日,陝西千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內一對朱䴉產下的4枚卵全部破殼而出。4隻小朱䴉的新生創造了當地一次性孵化朱䴉的數量記錄。5月22日下午,記者從陝西千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從4月18日開始,保護區內的鴻溝朱䴉繁殖區,一對朱䴉陸續產下了4枚卵。這是2014年朱䴉在千陽千湖溼地放飛以來,首次出現朱䴉產卵一窩4枚的現象,創造了溼地保護區的歷史紀錄。千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郭紅說:「以前朱䴉產卵有時為1枚,最多兩三枚,這次朱䴉爸爸媽媽一次產下4枚卵,我們都很興奮」。
  • 飼養員精心育雛,朱䴉翱翔江南
    再過一星期,這一窩野外自然繁育的朱䴉便可離巢自由翱翔。▲4月15日,一對朱䴉在野外築巢繁育。這4隻朱䴉來自德清縣珍稀野生動物繁育研究中心。在飼養員許建強的精心照料下,今年,這裡還有30多隻人工孵化的朱䴉先後破殼而出。▲飼養員許建強給朱䴉餵食,工作8年,他見證了近300隻朱䴉寶寶的誕生和成長。
  • 上海首隻朱䴉寶寶在野生動物園破殼而出[組圖]
    據悉,朱䴉被列入瀕危世界物種,在我國跟大熊貓、金絲猴、金毛羚牛一起並稱「國家四寶」。  闊別上海近半個世紀的第一隻朱䴉寶寶即將誕生。    相關新聞:朱䴉寶寶"六一"破殼 小鳥"胎位不正"人工捅殼"助產"  東方網記者曹磊6月1日報導:有著鳥中「東方寶石」之稱的朱䴉,2012年3月22從陝西來到上海野生動物園落戶。
  • 紀錄片《朱䴉的傳說》講述中國秦嶺故事 2021年正式上映
    秦嶺有這樣一位科學家,始終堅持著朱䴉的保護與研究,國人稱呼她「朱䴉媽媽」,日本大使授予她「朱䴉公主」的稱號,她就是迄今守護朱䴉38年的常秀雲。波浪壯闊的秦嶺,神奇的朱䴉,同樣吸引著著名紀錄片導演孫寧的關注。近日,二人聯手打造的紀錄片《朱䴉的傳說》新鮮出爐,預計在2021年正式公映。
  • 經瀕臨滅絕,如今數量可觀,朱䴉是怎麼做到起死回生的?
    朱䴉被人們稱作「東方寶石」,同時也是我國古代人眼中一種吉祥的象徵,在我國第十四屆全運會中,還被作為吉祥物朱朱的原型。朱䴉身上的羽毛是美麗的漸變色,灰黑色的頭部點綴著紅色的羽冠,從頭部到尾巴末端由灰黑色漸變為雪白。據說朱䴉身體漸變的顏色是來自於它自身。
  • 沐川15對朱䴉喜結良緣 已人工孵化7隻幼鳥
    朱䴉被譽為「東方寶石」,也被人們稱為愛情鳥、吉祥鳥、和平鳥,系世界珍稀瀕危鳥類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6月18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樂山市沐川縣朱䴉繁育中心獲悉,今年該中心已人工孵化7隻「䴉二代」,且長勢十分良好。↑小朱䴉生長良好。
  • 《朱䴉》明晚再「振翅」,這部「東方《天鵝湖》」上演超過250場的...
    舞劇《朱䴉》是上海歌舞團近年來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爆款」之一,自2014年首演,累計上演超過250場。作為上海大劇院「見戲如面」院慶周活動之一,舞劇《朱䴉》將於明晚起上演。凸顯環保理念舞劇《朱䴉》以國際珍稀保護鳥類朱䴉為題材,表現人類在社會現代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與自然、與環境、與各種生靈相伴相生休戚與共的同命關係。
  • 第二站打卡「朱䴉之鄉 生態洋縣」
    第二期:走進洋縣洋縣位於漢中市西南部名稱來源於古洋州世界上最後幾隻朱䴉在這裡被發現古為「漢上明珠」,今稱「朱䴉之鄉」DAISY華陽洋縣朱䴉保護區>>>>>>>>>>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漢中市洋縣城北3公裡處的姚家溝、金家河、三岔河一帶,建有朱䴉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
  • 畫家王明創作10米長卷《松風朱鷺圖》賀首屆朱䴉國際論壇成功舉辦
    2018年5月22——24日,首屆朱䴉國際論壇在中國.陝西洋縣成功舉辦。作為世界瀕危物種珍禽「朱䴉」之鄉,該論壇的成功舉辦對深入挖掘朱䴉潛在文化價值,叫響做亮朱䴉文化品牌,提升朱䴉作為珍稀物種在國際上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共同推動更多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向國際市場,播朱䴉文化和推動朱䴉生態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陝西著名畫家王明特創作10米長卷《松風朱鷺圖》以示祝賀。
  • 4隻朱䴉打架打了8分鐘 還有一隻喜鵲圍觀……
    3月23日下午,陝西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洋縣文同村工作中,意外見證了一場長達8分鐘的朱䴉「爭巢」大戰。兩隻雄性朱䴉或用喙啄對方頭部等要害位置,或用翅膀進行搏擊,兩隻雌性朱䴉在旁助戰。8分鐘激戰全視頻▼這場朱䴉「武林」爭霸,還要從文同村一棵百年榆樹說起。
  • 被日本宣布徹底滅絕的朱䴉,是怎樣被我國科學家繁衍到5000隻?
    朱䴉一直被當作「吉祥」的象徵,被稱為「東方寶石」,不僅深受我國人民喜愛,就連隔壁的日本都對這種鳥推崇有加,日本皇室還把朱䴉當作是皇室的象徵。然而這種鳥在上個世紀時,一度被人類認為滅絕,只有日本倖存幾隻朱䴉,但這些朱䴉已經全部喪失繁殖能力,所以日本認為等這幾隻個體死亡後,朱䴉就會徹底滅絕。
  • 7年精心保護 「銅川籍」朱䴉數量已增加到105隻
    資料圖片 耀州區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站長王華強告訴採訪團記者,朱䴉又名朱鷺,被列為「國際保護鳥」,有「東方寶石」之譽,歷史上廣泛分布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和朝鮮半島
  • 丹頂鶴和朱䴉:我們都不配有姓名嗎
    但是我們在選擇國鳥的時候可犯了難,最後只好通過網絡投票,出現了搞笑的一幕:麻雀以接近40%的選票,力壓朱䴉、丹頂鶴和紅腹錦雞,當選國鳥。這的確讓人驚訝:為什麼我國的紅腹錦雞不能作為國鳥代表?著名的珍稀鳥類丹頂鶴朱䴉也不能入選?今天就帶各位了解一些關於國鳥的冷門知識。
  • 抓住夏天的尾巴,讓我們一起走進「朱䴉故鄉」——洋縣!
    抓住夏天的尾巴,讓我們一起走進「朱䴉故鄉」——洋縣!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被稱為       「漢上明珠」「朱䴉故鄉」的         洋縣!
  • 朱䴉 再度起飛在秦嶺(人民眼·人與自然)
    沒找到,要向國際鳥類學界如實說明中國朱䴉已絕跡;找到了,要研究下一步如何保護。」憶往昔,劉蔭增感慨萬千,「在這麼大一個中國,找一種瀕臨滅絕的鳥,不是大海撈針嗎?當時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被列為「國際保護鳥」的朱䴉,又名朱鷺,有「東方寶石」之譽,歷史上廣泛分布於我國大部分地區和朝鮮半島、俄羅斯遠東、日本等地。
  • 從10隻到406隻,瀕臨滅絕的朱䴉如何在德清實現種群重建
    這座小島被當地人稱為「朱䴉島」。很多人還不知道,朱䴉在鳥類中的地位堪比大熊貓,是世界珍稀瀕危鳥類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曾一度僅剩7隻,被稱為「東方寶石」。據統計,全世界目前僅存3000餘只朱䴉,而生態美、環境優的德清下渚湖就有406隻,約佔全球朱䴉種群數量的13%。日前,從下渚湖朱䴉繁育基地傳來好消息:又有83隻朱䴉寶寶成功度過孵化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