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地集團在2020年4月9日提交的招股書,於10月9日失效。至此,首次IPO宣告夭折。隨即10月12日,領地集團又再次更新招股書,繼續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
針對第一次IPO失效的原因,領地集團在回答媒體時並未直接回答,而是表示將繼續堅定務實推動戰略計劃。有業內人士猜測,「第一次IPO失敗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盈利能力不強,」領地集團更新後的招股書中也印證了這一點。
《每日商業報導》發現今年排隊上市的房企以及物業很多,但成功上市的寥寥無幾。就目前的房地產行業而言,領地集團業績似乎不太理想,這或許會成為本次領地集團上市路上的絆腳石。此外,企查查顯示,領地集團還身陷法律風險高達107條。
財務指標並不理想
在四川,領地集團據稱是一匹「黑馬」房企,創立於1999年,目前業務涵蓋地產開發、商業運營、酒店管理和健康產業等。按綜合實力計,領地集團分別入選為2020年中國百強房企TOP72、2019年中國西部房企品牌價值TOP2、6家四川房企排名中TOP3。
最新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領地集團分別實現收入53.39億元、45.14億元及75.68億元,今年前5個月實現營收約30.28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49億元、5.17億元、6.72億元、1.66億元。
企查查數據顯示,領地集團的法定代表人為劉玉輝。
值得注意的是,股權結構顯示,其3個大股東為親戚關係,共持有公司99%股權。
招股書顯示,領地集團在上市前的架構中,控股股東為劉玉輝、劉策、劉浩威及其家族成員,劉策為劉浩威的堂兄,劉玉輝為他們的叔叔,三人及其配偶為一致行動人。
再從財務數據上看來看,領地集團的業績並不穩定。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領地集團毛利率分別為20.1%、35.7%、27.8%。情況在2020年稍有好轉,更新後的招股書數據顯示,領地集團2020年前5月的毛利率為32.2%,較2019年有所上升,與目前179家上市房企毛利率中位數31.3%相比,相差不大。
關於毛利率的波動變化,領地集團在其招股書中表示,收益波動主要是由於相關期間已交付項目的物業銷售收益不穩所致,毛利率的不同,是由於個別不同項目的毛利不同,其還表示商業毛利率高於住宅毛利率。
在盈利能力的另一個財務數據上,領地集團2017年-2019年淨利率分別為12.2%、11.5%、8.9%,處於持續下降狀態。而最新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淨利率為5.5%,依然處於下降趨勢,未能有所改善。
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信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從上市角度來講,投資者會更加關心其盈利數據表現,若是個別項目對企業產生較大影響,說明項目不均衡。
據億翰智庫報告,2019年房企平均淨利潤率為16.39%,領地集團的盈利能力顯然低於行業水準。面對當前房地產的調控和疫情的影響,投資者對市場存在很多顧慮。
另外,領地集團在近幾年的規模化和高周轉過程中,負債上升較為明顯。數據顯示,領地集團淨資產負債比率(同「淨負債率」)從2017年60%逐年上升,2019年達到140%,風險明顯偏高。截至今年5月,最新淨資產負債比率達到150%,而且繼續增加,風險未有消減。
由於前兩年拿地力度擴張,領地集團的淨資產負債率逐年走高,至2019年末已達140%,相比於兩年前的60%已經增長了兩倍有餘。
房企的「高負債」「高周轉」策略,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拿地擴張,甚至溢價拿地,也顯示了領地集團衝刺千億的決心,只不過按目前情況看,離這個目標似乎還挺遙遠。
目前,領地集團的全國布局中,雖然已覆蓋不少地區,但大部分項目仍在川渝。截至2020年2月29日,領地集團在全國20多個城市擁有90個項目,合計土地儲備為1331.45萬平方米。
其中,位於成渝經濟帶及四川省的項目數為58個,佔總項目數的64%,其中四川省獨佔57個項目;加之,成渝經濟帶及四川省開發中建築面積為549.6萬平方米,日後開發的規劃建築面積為382.67萬平方米,兩項合計佔總土儲的比例逾70%。
房企排隊等待上市
數據統計,今年成功在港股上市的房企僅有2家,分別是匯景控股和港龍中國,而在2018年有6家,2019年7家,這其中有像中梁控股、新力控股這樣的千億級房企,也有港龍、德信中國這樣的百億級房企。然而,今年風向似乎變了,行業認識普遍認為,可能是港交所上市大門在逐漸收緊,赴港上市的窗口期過了。
《每日商業報導》通過梳理發現,截至目前仍在排隊等待港股上市的有祥生控股、實地集團、鵬潤控股、綠城管理、上坤地產、領地控股、中國文旅、三巽控股、大唐集團、祥生控股等10多家內地房企。
不僅是領地控股提交招股書失效,上坤地產也遭受過同樣的境遇,更有甚者,海倫堡地產、奧山控股也兩度衝擊港股未果,萬創國際已經是第四次衝擊IPO了。
「三道紅線」下,內地房地產融資受限,港股的上市融資通道也在逐步收窄,留給小房企的市場空間已經不多了。
(END)
作者|王路
編輯|劉致文
文章部分配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