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王」文一地產被傳赴港上市,謀全國化跳板欲打破「圍城」

2020-12-14 藍鯨財經

從來自江蘇的港龍中國、到四川的領地控股,越來越多的區域房企加入到赴港上市的大軍,尋求資本市場的溫暖。

近日,據IPO早知道消息,安徽百億房企「文一地產」近期正與投行密切接觸,籌備赴港上市。作為「合肥王」,文一集團有著典型的區域房企發展經歷,從首個項目的出彩到連續高價拿地,再到限購壓力下的暗淡,它所經歷的與"前輩們"並無二致。

然而,在近年,固守合肥的文一集團銷售逐漸遇到瓶頸,這或許唯有通過IPO,加速全國化才能打破。

興於合肥,困於合肥

成立16年,深耕於合肥的文一集團贏得了「合肥王」的稱號,但似乎也錯過了擴張的機遇。

2019年,文一集團的銷售額依然沒有很大起色,「100.5億元」,這個與其2014年相仿的成績使其在克而瑞榜單裡名列第160位。其中,合肥一城銷售額就佔至七成,達到71.15億元。

在規模房企省域化、全國化布局已基本落地的背景下,興於合肥的文一集團依然困於一城。

時間回到10年前,彼時年滿五歲的文一集團剛剛熬過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面對首府之外的機會,董事長周文育為文一集團的未來發展規劃定了調——「文一哪兒也不去,就深耕合肥。」

在此後,雖然文一在2013年因為樓市降溫而大幅度降價促銷,但依然瑕不掩瑜,規模持續走高。在2014年,文一集團全年銷售成功突破百億元達到107億元,並以此取得了73名的成績,穩坐安徽省頭把交椅。

這個百億成績在彼時有著極佳的成色,包括濱江、龍光、中駿等如今耳熟能詳的千億或準千億房企,均在同年跨過百億門檻。

事實上,自2014年,合肥樓市便迎來了復甦,而借著春風,文一也加大了投資力度。據悉,在2014年至2016年期間,文一地產共計獲得土地26宗,其中,亦包括2016年3月以76.89億價格拿下的合肥總價地王。彼時這宗地王,吸引了融創、萬科、綠地、金科等本地及全國房企上演奪食大戰,在文一集團最後一次舉牌時,住宅部分已溢價400%,折合樓面價每平米約1.8萬元。

一片驚呼聲中,文一集團也迎來銷售的巔峰,2019年全年銷售額達到了184.2億元,並喊出了「成為全國30強」的目標。

然而,這個數字卻成為了文一集團的瓶頸。隨著2016年10月合肥史上最嚴調控政策「房十條」的發布,合肥樓市供應端和需求端雙雙遇冷。在往後的三年內,將籌碼集中在安徽的文一規模開始縮水,據克而瑞數據顯示,在2017年-2019年,文一集團銷售額分別為142.8億元、119.1億元、100.5億元。與此同時,在2019年末,文一曾經的目標——行業TOP30的門檻已升至1100億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文一集團走出去的時間並不算晚。2016年,文一開始實施「走出安徽布局全國」的計劃,並分別於同年7月、9月,於武漢、南昌以5.53億元、5.57億元總價成功大幅地塊。

但天不如人願,在2017年,因屢次轉讓項目股權、項目折本出售等消息,文一地產屢屢出現資金鍊遭遇危機的傳聞,甚至一度傳出申請破產的消息。雖然相關事件隨著周文育的出面澄清而告一段落,但走出去的步伐卻明顯出現了停滯。在2019年,文一集團接近九成銷售額均來自於安徽省內。

這個數字與諸多同期實施全國化的閩系房企相距甚遠,甚至與同省房企亦有差距。例如,同期謀求走出去的恆泰地產,隨著密集進入長沙、蘇州、無錫、徐州、重慶、西安等城市,在2019年已有七成銷售額來自省外,且在規模上呈現出超越文一地產的勢頭。

上市或謀求全國化跳板

儘管全國化進展不暢,但周文育仍未放棄文一實現全國化的目標。

在2019年7月,文一集團以3.1億元落子上海,並正式啟動合肥、上海雙總部運營格局。對此,文一集團表示,將充分發揮上海人才、資本與信息高地優勢,利用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開放多元的融資渠道、強大的中心城市輻射力,加速全國化戰略布局。

而在彼時,也有觀點認為,文一集團雙總部的設立,在立足上海實現全國化的同時,也是在為赴港上市做著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文一集團一直在資本市場尋求突破。2016年6月,文一集團收購了A股上市公司中發科技(SH:600520,已更名「文一科技」),成為公司實控人。有業內人士表示,收購A股平臺的文一集團或有意推動核心業務上市,但受限於不斷趨嚴的監管始終未能成型。

而隨著近4年時間過去,文一科技市值一路走低,最新總市值僅不足13億元,較收購時已經腰斬,在最新披露的2019年年報預告中,文一科技盈利能力也出現問題,報告期內或將虧損超過6500萬元。

事實上,自2018年以來,內地房企便掀起多輪赴港上市潮,而隨著TOP50房企的順利登岸,IPO企業亦呈現出中小化的趨勢。可以看到,僅在今年年內,便有9家中小房企開啟赴港IPO之路。

在知名地產研究員嚴躍進看來,中小房企可以通過這個上市來獲得市場地位,一旦上市不僅能夠吸引極大關注,同時品牌影響力和融資能力也能得到明顯增強。而同策諮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則認為,當市場不好的時候,中小房企確實有資金壓力,通過上市可以緩解這種壓力。

可以看到,若本次文一集團能夠成功完成IPO上市,亦有望成為集團進一步完成全國化、規模化的一個重要契機。

在嚴躍進看來,對於此類公司的邏輯,或許還是要找一些新興、有成長性的城市做好一個住宅開發,這樣的做全國化,即便不是全國化大規模的,也要對一些重點的中部的一些城市,做好布局,有助於進一步擴張。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在頭部房企已率先完成全國化布局,區域型房企普遍面臨大本營激烈競爭環境的背景下,走出去更需要格外謹慎。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便認為,區域型房企把精力分散做全國化布局,很容易被後來的頭部房企慢慢蠶食份額,最終反而喪失原來的優勢強項。

在盧文曦看來,區域型房企不宜過於強調全國布局,首先要把區域裡邊的東西做紮實,千萬不要出現紕漏。

顯然,隨著全國化最好的窗口期逐漸關閉,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中小企業實現規模上的「彎道超車」日趨不易,文一集團是否能順利突破瓶頸,藍鯨房產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掉隊多年」的合能集團被傳赴港上市 還有10家房企在排隊
    中房報記者 李葉 北京報導儘管普遍認為上市窗口期已過但仍有不少房企對於赴港上市躍躍欲試。近日,總部位於成都的合能集團因密切接觸投行、欲赴港上市受到行業關注。有消息稱,其上市一事已在執行之中,最快將於今年三季度末遞交招股書。經記者統計,包括合能在內今年已有11家房企謀求赴港上市,但截至目前仍無一家成功通過申請。
  • ...地產百強」?規模不到百億,頻現交付危機的合能集團被傳赴港上市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黃銀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2020年中小房企赴港上市的熱度依舊。據IPO早知道5月28日報導,來自成都的房企合能集團近期正與投行密切接觸,籌備赴港上市。這已經是五月以來,第三家傳來上市消息的房企,此前還有實地地產和方直集團。時代財經5月28日致電合能集團進行求證,但一位工作人員以「沒有專門對接媒體的部門」為由拒絕了回應。匯生國際融資總裁和協縱策略管理集團創始人黃立衝認為,現階段小房企上市並奇怪,上市可以集資,也可以發行海外債,當然都想上市。
  • 文一地產集團馬鞍山2020-69號宗地正式命名為「湖語軒」
    近日,文一地產集團馬鞍山2020-69號宗地正式命名為「湖語軒」。至此,文一地產布局馬鞍山首開之作重磅呈現,將成為文一深耕安徽的第69座品質人居作品,總用地面積32畝,總價2.31億。
  • 新華地產全國化布局乏力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新華御府項目是新華地產的「府」系列高端物業產品,也是其進入巢湖的首個項目,曾是巢湖地王項目。新華地產脫胎於安徽大型企業集團「新華系」,後者涵蓋的產業包括人所熟知的新華電腦學校、新東方烹飪學校。不過,地產項目布局擴大,問題隨之凸顯。除了巢湖項目,新華地產多地樓盤被監管部門調查。
  • 分拆物業上市 弘陽服務赴港IPO考驗
    今年一季度,排隊上市的物管企業還包括正榮服務、金融街物業、宋都物業、建業物業,此外正商集團旗下的興業物聯、鴻坤集團物業平臺燁星集團已於港交所完成上市。3月23日晚間,弘陽集團旗下物業公司弘陽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發布了赴港IPO招股書,弘陽服務的物業發展輪廓也逐漸清晰並被市場所知。
  • B站回應赴港上市傳聞,中概股緣何掀起「二次上市」熱潮?
    這不,今日又有來自CNBC的消息稱,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視頻平臺Bilibili要「破圈」赴港二次上市。 B站赴港IPO擬募集資金超過20億美元,高於去年預期的10億美元和15億美元。
  • 綁定吳奇隆劉詩詩和愛奇藝,稻草熊影業欲赴港上市
    彼時,上市一年的暴風集團曾試圖以10.8億人民幣收購稻草熊影業60%股份,但這項併購案最終被證監會否決,稻草熊乘暴風集團之風上A股的黃粱一夢也隨之夢醒。此番嘗試上市,稻草熊影業已與四年前不同,收入從2017年的5.43億穩步提升至2019年的7.65億。其中,單愛奇藝一家平臺就貢獻了約9億元。
  • 迪馬股份分拆東原澄方衝刺IPO 加入物業公司赴港上市潮
    地產公司分拆物業上市再添一員。12月7日,迪馬股份(600565,SH;昨日收盤價2.95元)發布公告,擬分拆控股子公司重慶東原澄方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原澄方)在港交所單獨上市。去年以來,內地物業公司赴港上市已成為風潮。不過,也有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大部分物業公司的盈利模式還都是依賴地產集團母公司,實際增值服務的空間也有待挖掘。今年半年報顯示,截至上半年末,「東原物業」的業務已覆蓋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四大區域,服務在管項目約150個。
  • 商業地產一周要聞:陳德力、唐劍鋒加入寶龍 物美或將赴港IPO
    引言:全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關於實體商業議案引關注!商業地產領域再現重磅人事變動,陳德力、唐劍鋒加入寶龍,陳毅杭出任金鷹商貿集團CEO!京東、天貓、蘇寧618大促正式開打,天貓Club聯動百大品牌門店開啟「超級探店直播」......
  • 押注長視頻 B站欲為赴港二次上市講出新故事
    圖片來源:企業觀察報繼阿里巴巴、京東、網易之後,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或將加入赴港二次上市大軍。10月9日,有消息稱,B站或於明年在香港二次上市,預期籌資10億到15億美元。此前,10月6日路透社旗下媒體IFR就曾爆出,B站已委任摩根史坦利、高盛、摩根大通、瑞銀集團四家銀行安排其回港二次上市。對此,B站方面10月10日對時代財經表示,暫不予置評。
  • 安徽文一英雄傳之新星薛傅文:硬橋硬馬混不吝
    安徽文一英雄傳之新星薛傅文:硬橋硬馬混不吝
  • 迪馬股份擬分拆東原澄方赴港上市 房企物業板塊分拆上市掀熱潮
    迪馬股份(600565)擬分拆物業板塊赴港上市。12月7日晚間,公司發布公告,擬將旗下控股子公司重慶東原澄方實業有限公司(簡稱「東原澄方」)分拆至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迪馬股份表示,本次分拆東原澄方獨立上市能夠增強其資本實力,提供多元化發展渠道,有助於做大做強物業服務板塊,提高物業管理服務的持續營運能力及整體實力。今年以來,內地房地產公司掀起了物業板塊赴港上市熱潮。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十餘家公司發布或實施相關計劃,包括正榮地產、綠城中國、弘陽地產、金融街控股、建業股份、鴻坤集團等。
  • 領地集團更新招股書,赴港上市難度加大
    《每日商業報導》發現今年排隊上市的房企以及物業很多,但成功上市的寥寥無幾。就目前的房地產行業而言,領地集團業績似乎不太理想,這或許會成為本次領地集團上市路上的絆腳石。此外,企查查顯示,領地集團還身陷法律風險高達107條。
  • 傳醬香白酒新品牌如匠啟動赴港IPO,將成最快上市公司
    日前,記者從財經圈相關人士處獲悉,創立剛滿一周年的醬香白酒新品牌「如匠」將打包網際網路概念,準備啟動赴港上市,如果順利,將於明年正式登陸港交所。  2019年11月底,頗有傳奇色彩的知名網際網路企業家,人稱「福建流量王」的陳遠河創立如匠,之後獲得了滴滴創始人、天使投資人王剛等人的投資,至今僅僅一年,而且經歷了半年的疫情嚴重影響,如今可以成功突圍,並傳出IPO,著實讓業界人士大吃一驚並刮目相看!
  • 合肥城建12月23日收盤報8.59元 下跌2.05%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該股第三季度財報營業收入為42.61億元,淨利潤為5.7億元,每股收益為0.67元,毛利7.64億元,市盈率13.21倍。    機構評級方面,目前暫無機構對該股做出「賣出、減持、持有、增持、買入」建議。
  • 榮盛發展擬分拆物業公司「榮萬家」赴港上市
    來源: 觀點地產網5月10日,榮盛房地產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表示,公司審議通過關於擬分拆所屬的榮萬家生活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榮萬家」)到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相關議案。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榮萬家成立於2000年11月2日,註冊資本25826.7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劉勇罡,主營業務為家庭服務,物業服務;房屋租賃;物業信息諮詢等。截至2019年末,榮萬家合併報表口徑資產總額17.11億元,負債總額13.25億元,淨資產3.86億元。
  • 四川地產赴港上市第一股來了
    2001年2月,藍光發展(600466.SH)於上海主板上市,成為四川首家上市房企。當時,我國城鎮住房剛進入商品化的第4個年頭。 此後近20年間,中國樓市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成都為例,平均房價漲了10倍。但在此期間,一直未有新的川系房企登陸資本市場,直到領地打破這一空窗期。
  • 內房股上坤地產在港上市 房企增營收降負債的樣本
    內房股上坤地產在港上市 房企增營收降負債的樣本 每日經濟新聞
  • 再傳赴港上市,50億衛龍能邁過食安的坎嗎?
    來源:藍鯨財經11月19日,衛龍再傳出計劃赴港上市的消息。消息稱,衛龍計劃明年在香港IPO,募資10億美元,目前與中金公司、摩根史坦利和瑞銀合作,商討明年下半年上市事宜。這是衛龍第二次傳出赴港上市的消息。2018年12月,網上曾流傳出的「衛龍辣條謀求在香港上市」的消息。當時外界對於衛龍的猜測,源於企業的股權構成。據了解,衛龍辣條品牌持有者為河南漯河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平平食品」)。平平食品唯一控股股東為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衛龍商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