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自研第一代機槍,67式通用機槍竟然比很多世界名槍還好

2021-01-08 民兵團長

回顧國產機槍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出,最初的幾款型號,比如53式、57式等,都是仿製蘇式機槍而來,國產自行研製的第一代機槍,是在1967年研製成功的,其名稱為67式通用機槍。作為輕機槍使用時,67式主要用於打擊800米內的目標,或者是對空500米的目標;作為重機槍使用時,則可打擊1000米內的集群目標或單個重要目標。它的第一種改進型號是67-1式機槍,裝備部隊後主要當做重型機槍來使用。在使用過程中,發現67-1型機槍依然存在67式機槍的缺點:射擊精度差、卡彈卡殼依然嚴重,有時會出現膛外炸的現象,於是又對它進行第二次改進,於1982年初定型,命名為67-2式重機槍,它的作戰戰術用途與前兩型槍一樣。

上圖為國產67-2式重機槍

整體來看,67-2式重機槍具有如下三個方面的鮮明特點:

第一,就是它採用了可伸縮式提把。從結構組成來看,67-2式重機槍的提把主要由手柄、焊接件、卡銷、螺釘等組成,具體伸縮原理如下:使用時,按下提把卡銷,則提把上的凸起脫離焊接件上的對應凹槽,這樣手柄就可以前後移動。這個移動的距離大約是50毫米。當手柄固定在前方位置時,主要是用於更換槍管;固定在後方位置時,主要是用於步兵攜帶轉移陣地。

第二,就是它採用了組裝式彈鏈供彈。67-2式重機槍的彈鏈,是25發一小節的分段式結構,每一段的首尾依靠搭扣、連接鏈、槍彈連接而成。這種彈鏈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根據需要組裝成不同長度需求的彈鏈,再就是射擊後散落的彈鏈好回收,勤務使用性好。67-2式重機槍有兩種彈鏈,一是250發的彈鏈,裝在矩形彈箱裡面,另一種是裝在圓形彈盒內的50發彈鏈。

第三,就是它採用了圓柱形氣體調節器。67式及67-1式機槍沿襲的是國產56式輕機槍的氣體調節器結構,不足是依靠螺紋擰緊,容易出現故障且拆裝不方便。改進之後的67-2式重機槍,使用時只要選定好氣槽,它的定位卡銷被彈簧力量卡在規定的錐孔內,不會因為機槍的震動而移動。此外,它的氣體調節器採用的是彈簧卡銷式結構,調節器上有六方頭和彈殼槽,拆裝時可以用小扳手或通過彈簧來調節,方便了許多。

國產67-2式機槍的彈鏈供彈很有特色

與蘇聯的PKM機槍、美國的M60機槍、比利時的MAG等世界名槍相比,國產67-2式機槍的整體戰技性能指標與他們不相上下,設計特色獨具風格。在國產67-2式通用機槍研製成功後,因其整體性能良好而大量裝備我軍,從而使得當時我軍所裝備的機槍進入到世界先進機槍行列。

相關焦點

  • 一款優秀並且全面的國產通用機槍—QJY88式通用機槍
    式通用機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款QJY88式通用機槍是中國在1989年開始研發製造的一款通用機槍,在1999年正式生產定型,這款通用機槍的的槍身長度為1151毫米,其中槍管的長度為600毫米,槍身的重量為11.8公斤,槍架的重量為4.2公斤所使用的是87式5.8毫米機槍彈,槍口初速為895米每秒,射速能夠達到1000發每分鐘,有效射程為1000米。
  • 冷門輕武器【80式通用機槍】
    這些武器很多是蘇聯援助給越南的,戰後我國的相關部門對這些武器進行了對比試驗和研究,對我國輕武器裝備的後來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除仿製成功並裝備部隊的79式狙擊步槍外,我國還仿製成功了1980年式7.62毫米通用機槍,簡稱80式機槍。
  • 曾被誤解的重機槍,國產67式機槍如今叱吒中東,其實沒有那麼不堪
    中國的67式機槍一開始被稱為「67式輕重兩用機槍」,當時提出研製這種新型機槍的理由很簡單,在20世紀60年代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步兵營和步兵連所裝備的機槍,主要是模仿蘇聯二戰時期的53式/57式機槍,以及模仿蘇聯RP-46機槍的58式機槍,而這兩種機槍由於重量太重,無法更換槍管,所以在技術上大大落後於同時期的美蘇軍隊,特別是模仿蘇聯RP-46機槍的58式機槍,因為它們太重,無法更換槍管,因此解放軍急需新機槍來取代它們
  • 我軍88式通用機槍,讓外國同類武器認輸!
    中國在現有的步槍與班用輕機槍的基礎上,為了實現步兵武器的標準化,經過無數次的論證實驗,最終設計生產了QJY88式通用機槍,並於2000年開始裝備部隊。QJY88式通用機槍是中國5.8mm口徑槍械繫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步兵威力的一種武器。
  • 世界最輕的88式通用機槍,為什麼僅十幾年就被我軍迅速作廢?
    中國88式通用機槍也就是指QJY88式5.8毫米通用機槍,它於1999年首次公開露面,隨後開始裝備部隊。2013年出現了一種改進型的88式機槍,採用新型膛口裝置,明顯區別於之前的小喇叭,外形接近80式通用機槍,很好看。研判可能是使用新5.8毫米DBP10通用步槍彈的緣故。
  • 國產57式和89式重機槍同時現身緬北,被譽山地神器
    而這兩種槍,一個是我國第一代國產制式重機槍,另一個則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國產新一代大口徑重機槍,它們同時出現在同一個戰場上,的確非常少見,尤其是後者,更是因為重量輕和威力大,而被譽為山地戰神器。
  • 伊拉克人改造的67式機槍,換上PKM的槍託,還能再用四十年
    伊拉克政府軍一位士兵展示出了自己的武器,一支中國生產的67-2式機槍。 使用了這麼多年,伊拉克政府軍也對67式機槍進行了一些改造,比如拆掉原槍託,換裝PKM機槍的鏤空式槍託,抵肩效果是一樣的,但因為中間鏤空,重量要比原本輕一些。
  • 牆內開花牆外香—80式通用機槍,未能列裝我軍卻大量出口廣受歡迎
    中國80式7.62毫米通用機槍是仿製前蘇聯PKM式7.62毫米通用機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國繳獲了越南軍隊裝備的PKM通用機槍,並決定仿製,而且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仿製成功,最終成果就是80式通用機槍。
  • 時隔20年,7.62毫米槍彈回歸 很快就可以看到新一代中口徑通用機槍
    也意味著我們或許很快就可以看到國產新一代7.62毫米通用機槍、精確射手步槍甚至新一代中口徑大威力步槍。 新世紀國產81式步槍槍族、67-2型通用機槍、85式狙擊步槍陸續退出現役。7.62毫米槍彈正式退出國產輕武器譜系。
  • 中國67式重機槍:由世界最差到叱吒中東戰場
    這種有著著名的捷克式輕機槍風格槍械,是中國的67式通用機槍。1960年8月正式立項,代號為608工程,由北京工業學院、解放軍軍械研究所和幾個兵工廠聯合研製,1967年研製成功,被命名為7.62毫米通用機槍,簡稱「67式機槍」,這是新中國完全自主研製並大量裝備軍隊的第一種機槍。在67式的研製初期,由於工業基礎薄弱,我國輕兵器行業只能生產仿製的蘇式輕武器,沒有任何研製機槍的技術基礎。
  • MG30是通用機槍,可以當做重機槍使用,為何卻被納粹德國拒絕?
    MG30屬於通用機槍畢竟單從MG30的槍重來看,其只有12公斤左右,即便裝上三腳架,也完全可以做到廣義上不超過25公斤的重機槍標準底線。反觀德國一戰期間使用的「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光是槍重就已經達到了27.2公斤,一戰後的德國明顯是被禁止使用的。
  • 國產最強機槍:第1挺令越軍膽寒,第4挺因情報錯誤,成了世界第一
    1.58式雙聯高射機槍:如圖,這挺霸氣側漏的機槍就是我國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使用最廣泛、火力最強大、最令越軍膽寒的58式雙聯高射機槍;其於1958年服役於解放軍部隊,是由當代性能最出色的蘇聯研發的ZPU-2高射機槍為藍本製作而來。
  • 解放軍戰士人手一把機槍,機槍當成步槍使
    眼尖的觀眾已經發現,駐防戰士手中所持的武器不再是95式自動步槍,而是換上了配備腳架的95班用輕機槍。眾所周知,95式是我國陸軍現役部隊的主力裝備武器,算得上國產槍枝中最優秀的一代。而解放軍換裝的95式機槍就是95式班用槍族中的輕機槍,和95式步槍最直觀的不同是,95式輕機槍的槍管長度更長,同樣採用無託式結構下,95式機槍還加裝了機槍特有的支撐腳架。
  • 國產最牛機槍:第1一分鐘6000發子彈,大象瞬間被打成篩子
    眾所周知,國產槍械早期都是靠仿製的,在槍械身上可以看到很多蘇聯槍械的影子,直到後來軍工業得到飛躍式的發展之後,才漸漸具備了獨立設計打造的能力,期間還遭到了西方的封鎖,這段日子過得相當的艱苦,但結果是好的,在各方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正式走了出來,下面我們來看看,國產4大最強機槍。
  • 關於56式輕機槍: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因此,有許多不明就裡的人,就以為56式輕機槍採用彈鼓供彈,非軍迷不仔細的話,與此後服役我軍的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的彈鼓非常相似的。56式輕機槍,是我軍歷史上裝備時間最久的一挺輕機槍,迄今為止,仍然有軍隊在使用,原因就是此後取代56式輕機槍的81班用機槍,取代81式班用機槍的95式班用機槍,火力持續性能、有效射程等輕機槍的硬性指標,都大大遜於56式輕機槍,可謂一挺不如一挺,這在全世界軍界都是獨一味,讓軍迷感到莫名其妙。
  • 班公湖畔的解放軍,人手一挺95式輕機槍?這是個美麗的誤會!
    95式輕機槍的 主要結構和95式步槍相同,都是無託結構,短活塞導氣式自動方式,機頭迴轉式閉鎖,可單、連發射擊,供彈具有30發彈匣或75發快裝彈鼓兩種。 95式班用機槍與95式自動步槍的主要區別,是安裝了1根重型槍管,其他基本上零部件通用,彈藥通用,後勤簡便,便於快速進行補給。
  • 美軍開始為魚鷹安裝先進機槍轉塔,中國的直升機機槍緣何剛剛起步
    電影中有一個要點就是美軍高層為了不擴大事態而禁止動用AC-130炮艇機,只能使用黑鷹直升機上的加特林機槍對地面目標掃射來支援部隊。加特林機槍開火時獨特的電機聲和嗡嗡的轉管聲,漫天掉落的彈殼是最令軍迷們激動的場景。而在另一部梅爾吉布森主演的越戰電影《我們曾經是戰士》中,對於美軍最早的機降作戰表現也同樣精彩。
  • 95式班用機槍:75式彈鼓使用不便,機槍手更願意用30發彈匣
    其中,95式步槍和短突擊步槍(卡賓槍)裝備30發彈匣,有效射程400米,95式班用機槍,則採用75發彈鼓供彈,有效射程600米,也能使用95式步槍的30發彈匣。
  • 槍火:81式輕機槍:至今仍是中國最好的班用機槍 期待下一代超越者
    一、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衝鋒鎗、56式輕機槍的缺陷,奠定了81式輕機槍的設計基調 在79年中越戰爭爆發時,中國軍隊手中較為可靠的步槍和班用機槍,只有56式半自動步槍(仿蘇式SKS步槍)、56式衝鋒鎗(仿蘇式AK47步槍)和56式輕機槍(仿蘇式RPD機槍)。
  • 十大全球殺傷力最強的機槍
    機槍(英文名:Machinegun),指全自動、可快速連續發射的槍械。機槍為了滿足連續射擊的穩定需要,通常備有兩腳架及可安裝在三腳架或固定槍座上,以掃射為主要攻擊方式。1851年,比利時工程師加特林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挺機槍,該槍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使用過。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則是大規模用於實戰的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