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國產機槍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出,最初的幾款型號,比如53式、57式等,都是仿製蘇式機槍而來,國產自行研製的第一代機槍,是在1967年研製成功的,其名稱為67式通用機槍。作為輕機槍使用時,67式主要用於打擊800米內的目標,或者是對空500米的目標;作為重機槍使用時,則可打擊1000米內的集群目標或單個重要目標。它的第一種改進型號是67-1式機槍,裝備部隊後主要當做重型機槍來使用。在使用過程中,發現67-1型機槍依然存在67式機槍的缺點:射擊精度差、卡彈卡殼依然嚴重,有時會出現膛外炸的現象,於是又對它進行第二次改進,於1982年初定型,命名為67-2式重機槍,它的作戰戰術用途與前兩型槍一樣。
上圖為國產67-2式重機槍
整體來看,67-2式重機槍具有如下三個方面的鮮明特點:
第一,就是它採用了可伸縮式提把。從結構組成來看,67-2式重機槍的提把主要由手柄、焊接件、卡銷、螺釘等組成,具體伸縮原理如下:使用時,按下提把卡銷,則提把上的凸起脫離焊接件上的對應凹槽,這樣手柄就可以前後移動。這個移動的距離大約是50毫米。當手柄固定在前方位置時,主要是用於更換槍管;固定在後方位置時,主要是用於步兵攜帶轉移陣地。
第二,就是它採用了組裝式彈鏈供彈。67-2式重機槍的彈鏈,是25發一小節的分段式結構,每一段的首尾依靠搭扣、連接鏈、槍彈連接而成。這種彈鏈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根據需要組裝成不同長度需求的彈鏈,再就是射擊後散落的彈鏈好回收,勤務使用性好。67-2式重機槍有兩種彈鏈,一是250發的彈鏈,裝在矩形彈箱裡面,另一種是裝在圓形彈盒內的50發彈鏈。
第三,就是它採用了圓柱形氣體調節器。67式及67-1式機槍沿襲的是國產56式輕機槍的氣體調節器結構,不足是依靠螺紋擰緊,容易出現故障且拆裝不方便。改進之後的67-2式重機槍,使用時只要選定好氣槽,它的定位卡銷被彈簧力量卡在規定的錐孔內,不會因為機槍的震動而移動。此外,它的氣體調節器採用的是彈簧卡銷式結構,調節器上有六方頭和彈殼槽,拆裝時可以用小扳手或通過彈簧來調節,方便了許多。
國產67-2式機槍的彈鏈供彈很有特色
與蘇聯的PKM機槍、美國的M60機槍、比利時的MAG等世界名槍相比,國產67-2式機槍的整體戰技性能指標與他們不相上下,設計特色獨具風格。在國產67-2式通用機槍研製成功後,因其整體性能良好而大量裝備我軍,從而使得當時我軍所裝備的機槍進入到世界先進機槍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