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美國的三位外科醫生誇耀各自的醫術。
第一位說:「我曾幫一個人接合了手臂,現在他成了全國棒球隊中最好的投手了。」
第二位說:「那算不了什麼。我幫一個人接合了一條腿,現在他已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長跑選手了。」
第三位說:「這一切都算不了什麼。我幫一個傻瓜接合了微笑,現在他已是著名國會議員了。」
提起政治,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美國的共和黨與民主黨的「驢象之爭」來。在很多學生眼中政治不好學,一些人還有一種牴觸情緒。實際上政治學習並不難,理解內容很簡單,語言也通俗易懂。真正讓學生們對政治比較頭疼的主要是政治中需要記憶的東西太多,不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效果還不一定好。
在政治記憶方面很多學生並沒有很好的方法,多數學生只能依靠死記硬背,這種記憶方式不但低效,對學生的精力也是一種消耗。 我們都知道,學習要學會活學活記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要怎樣才能達到活學活記呢?
其實只要我們學會運用記憶法,政治學習便不再因難。記憶法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將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有樂趣並易於記憶。只要我們能做到多思多想、多用些記憶法就能有效記憶了。
下面就向大家介紹一些在學習中經常用到的記憶法,希望能幫助大家在學習中的記憶上有所突破。
化整為零記憶法
化整為零記憶法的記憶基礎是將整體分割記憶,整體和部分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就好像一本書是由一個整體框架、一章、一節、一個個小標題組成的,缺一不可。這種具有整體性特點的知識往往比較難,一般還無法記憶全面,這就需要化整為零進行記憶。
比如在記憶有關「國家」的知識點時,我們就可以分解成若干小問題來掌握:一是國家的產生;二是國家的性質;三是國家的含義;四是國家的根本屬性;五是國家的性質;六是國家的類型;七是國家的職能;八是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政體);九是國家的結構形式;十是國家機構等。
國家是一個整體,而這十項是並列存在的部分,是包含在「國家」這個知識點中的,這樣就容易記了。化整為零記憶法可以使複雜、龐大的問題簡單化,將一個大問題分解成無數個小知識點,這樣就能讓記憶變得簡單有效。
比較記憶法
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共同的特性和規律,不同事物之間有不同但也有或多或少的聯繫。在學習中有很多這樣或那樣相似的概念、觀點和原理,這些知識容易讓我們混淆不清,在記憶的時候就更加困難。
比如我們對規律與規則的認識有時候就會出現偏差,還有主次矛盾辯證關係的原理與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係的原理、議會制民主共和制與總統制共和制之間的區別等。
面對這樣的知識,我們利用比較記憶法就能很好地將這些知識進行區別記憶,首先要分清同一事物的共同點;其次是要搞清記憶知識點與其他知識點的相近或相似區別;最後是把要記住的事物在同類事物中所顯示出來的特性記住。
運用比較記憶方法時,不但要善於歸類還要善於比較。這樣記憶的最大好處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並能保持較長的時間,效果也會比較好,更有利於達到學習知識、加深理解的目的。
其實我們在運用比較記憶法進行歸類和比較的時候,就是一種記憶的過程。想想看我們對事物、對知識的理解、判斷、記憶和分析的過程,也是對所記憶的知識進行比較尋求差別的過程,認真找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區別與聯繫就能進行有效記憶。
下面舉兩個比較典型的案例,以此進行講解。
首先是拘留與拘役。
其次是商品與其他勞動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