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芷蘭
生命中有一些人與我們擦肩了,可是卻來不及遇見;有一些人遇見了,卻來不及與他相識;有一些人相識了,卻來不及與他熟悉;還有一些人漸漸熟悉了,卻還是要對他說再見。
或許,那些多數人認為十分重要的人和物,也只不過是生命中的浮光掠影。它就像秋天飄飄灑灑的樹葉,在肆無忌憚的綻放全身的美妙之後,總會有它默默嘆息著凋零的一天。
所以,身而為人的我們,需要淡定從容地接受生命中的各種突然的捨去與別離,如此才能心平氣和地去過完自己的後半生…
說到對人生的選擇和態度,突然想起了中國那一句很有智慧的俗語,說的是:「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具體講的是什麼?我們一句一句來解讀探尋。
上半句:五十不望人三不爭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到了50歲,年過半百,這已經是知天命的年紀了,同時它也是每個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這個年紀,無論是我們個人的體力也好,精力也好,還有智力也好,它都在慢慢地開始走下坡路的一個呈現方式了。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更得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狀態。努力去做到三不爭:不爭權力,不爭地位、不爭金錢。
望人:指的就是到了這個年紀了,就不要去跟周圍的人去爭了,比如說社會上的一些人;也不要再跟自己的子孫,也就是年輕一輩的人去爭那些你已經獲得的東西。因為沒有必要,爭不過反而鬧得一生戾氣,影響身心健康!
劃重點:古語裡的三,和現代生活不一樣,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它是一個整體的概述。就是代表有很多的意思。
所以上半句裡的三不爭,他並不說讓你只是只不爭這三樣東西,還有其他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和小得失也不要再去奮力爭取。
也就是告訴我們,人一旦到了50歲知天命的年紀了,就應該漸漸地學會淡泊名利、看淡是非;選擇順其自然、隨遇而安、不強求便是最好的知足,也是最好的狀態,如此才能夠常樂無憂!
下半句:六十望棺三不有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應該都知道,包括現在很多農村依然這樣,人到了6、70歲的時候,他們都會給自己很坦然的準備百年歸世之時的後事,比如說自己的壽衣以及棺材等。
準備的理由便是:人年輕力壯活著的時候住的是一間房子,到了生老病死的時候,住的則是一口棺材。所以對這件事情都非常重視!
城裡的人,因為去世了都只能燒成骨灰,他們大多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選擇先去看好自己的墓地,並告訴後人以後他就要埋葬在某個地方。意思都是差不多,只是準備形式不一樣而已!
那麼,把棺材準備好了。放在自己的家屋子裡,每天都可以看見或者想著他。所以,在這個時候,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並習慣六十望棺三不有的淡定從容,即:
第一、不要有過度的恐懼
生老病死是生命賦予人類的自然規律,這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
6、70歲的年紀,有一部分人已經開始接近生命的終點了,就得學會去接受並慢慢體會生死有命、隨他而去的狀態。
不要過度地產生恐懼,活在當下,該享受的就不要去過度拮据了,一輩子也只有那麼長,別太對自己過於苛刻!
第二、不要有過分的悲傷
我們人呢,它就是一個逐漸衰老、慢慢一點一點失去生命的過程。
我們要做的就是從內心坦然地去接受它的安排,然後在這個時間段裡,做好自己該做的、能做的每一件事這就已經很好了!
接受現實,開心活著這才是根本!
第三、不要有太多遺憾和牽掛
到了60歲的這個年紀,大部分的子女已經成家立業,孫子孫女都已經在茁壯成長了,結婚早的的子女孫子孫女都是成年人了。
有句老話說得好:「兒孫自有兒孫福。」所以,你也不要有太多的遺憾和牽掛,你該負的責任已經負責到位了,剩下的就留給子女他們自己去慢慢創造吧
劃重點:這裡的三。它也不是指三件具體的事不要再有,而是說很多事情你都可以慢慢學會放下、讓孩子們自己去打拼了。
並且,六十歲的年紀,它是我們看破紅塵,看透生死的開端。要學著有一種安穩的心理、安心地享受當下,享受每一天的狀態就可以了。
有精力、身體倍棒的老年人可以幫子女帶帶孩子什麼的,但是不要過多的插足小夫妻的生活,以免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滋生!
其實,還可以這麼活
說完上面的,這裡肯定會有人提出不同的觀點的。可能會說: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發展,我們的壽命也在不斷的延長,而且國內老人平均壽命也有70多歲了。
所以,五六十歲的時候來講,其實只能全是中老年人,不算是老年人,這種看破紅塵、看透人生的心態是不是為時過早了些!
放眼縱觀整個社會,很多人他們在五六十歲的時候,依然還處在一種年富力強、充滿活力的狀態之中的啊。該努力的時候就不應該放棄進步呢。
那麼,這種說法,是有道理我也表示贊同的。所以,我們也要與時俱進,發展的來看這句話其中的含義、也是能夠說得通的!
結語
人活一個心態,不管多大的年紀,保持良好心態的人,總能給人一種溫文儒雅、和藹可親的親切感呢!
所以,不管怎麼樣,這句話它告訴我們的那種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心態以及狀態,還是值得每一個老年人或者慢慢成為老年人的人去思考和實踐的。
你說是不是呢?
畢竟,我們終將遇見愛與辜負,還有那個未知的自己。
那麼,在這之前,希望你可以盡全力去做你想做的事、實現你的夢想;到了一定的年紀,能夠淡定從容的活著,如此便足矣!
文|結
免責申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