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似保險非保險?「相互寶」等網絡互助產品誰來管

2020-12-19 澎湃新聞

微信公眾號「半月談」12月14日消息,「一人得病、眾人均攤」「0元加入、保障金額最高30萬」……近年來,在風險資本和網際網路企業的推動下,喊著此類宣傳的網絡互助計劃迎來了推出高峰期。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網絡互助計劃產品大多在成員準入、條款解釋、互助金賠付等方面存在管理缺陷,全面監管亟鬚髮力。

稀裡糊塗入會、無聲無息扣費,「被互助」感覺很糟

最近,北京的李女士查看支付寶帳單時無意發現,其支付寶帳戶每個月都有兩筆數額不大的固定扣款,且扣款周期長達一年以上,扣款由頭是相互寶。李女士並不記得何時入會相互寶,也從沒收到過扣款的提醒。

仔細對比帳單後,李女士還發現,相互寶自動扣款的數額每月都在增加,較之一年前的每月扣款,如今已接近翻倍。

李女士對相互寶長達一年以上扣款無提醒的做法深表不滿:「我參與網上捐款至少還能收到一條簡訊或者一個電子證書呢,但這個所謂的互助計劃幾乎無痕。」

此外,李女士提出,相互寶此類高度類似電子保單的網絡互助項目在主頁面沒有明顯退出提醒,「主頁面都是廣告,我是通過百度才找到退出出口的」。

條款任性修改、患病不能理賠,網絡互助很霸道

網絡互助,是基於網際網路平臺形成的互助社區。加入成員事先約定,如果有會員發生約定的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等風險事件,其他會員就需分攤互助金。由於加入費用和準入門檻均遠低於傳統重疾險和商業保險,各類網絡互助計劃吸引了大量的用戶。

然而,龐大的用戶群體之下,各類糾紛時有發生。來自安徽的唐先生告訴記者,其妻在2018年前加入相互寶,當時相互寶的重症疾病互助條款中包括甲狀腺癌,到2019年10月其愛人因甲狀腺癌住院尋求分攤費用時,相互寶卻拒賠,理由是其妻參保期間,相互寶已對條款中涵蓋的疾病重新「定義」,刪除了「未發生遠處轉移的乳頭狀或濾泡狀甲狀腺癌」這條。

記者查詢發現,2019年4月份,相互寶更改過一次規則,將輕度甲狀腺癌、前列腺癌歸為輕症;8個月後,相互寶規則條款中剔除了對輕症甲狀腺癌、輕症前列腺癌的保障。

來自秦皇島的張女士也遇到了一件讓她覺得很迷惑的事。加入相互寶的張女士今年6月被確診乳腺癌,申請賠付。然而,相互寶以張女士2011年和2017年兩次懷孕期間有過心律過速的情況,拒絕賠付。「心律過速跟乳腺癌又有什麼關係呢?」張女士說。

對此,相互寶客服表示,根據平臺條款,加入互助計劃前要求自然人沒有「心臟疾病」的就醫行為,而只要出現兩次心律不齊,就被列為有「心臟疾病」,不能申請賠付。

據悉,目前張女士希望能夠通過相互寶陪審團的方式申訴,但是工作人員表示由於「拒絕理由明確」,上陪審團的可能性不大。

對此,北京格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郭玉濤表示,平臺在用戶準入時沒有做好背景調查,當用戶申請理賠時才告知不可理賠,確實欠妥。此外,儘管相互寶的相關條款明確了加入互助計劃前要求自然人沒有「心臟疾病」的就醫行為,但心臟疾病不能成為一個框,什麼情況都往裡扔。

不是保險、不屬公益,網絡互助很「尷尬」

行業規模「蹭蹭蹭」往上漲,但在論及網絡互助到底屬於什麼性質的產品、有無對口管理部門和運營規則時,情況卻變得尷尬。比如,民政部門曾多次傳遞網絡互助不是社會公益的信息,銀保監會也多次約談網絡互助平臺,指出網絡互助不是相互保險,不能替代商業保險。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網絡互助產品都沒有保險牌照。

推廣相互寶的螞蟻金服甚至在籌備上市的招股意見書中寫道:「如相互寶因各種原因無法滿足合規性要求,將剝離相互寶業務。」

然而,在用戶看來,網絡互助產品實在太像保險了。網友「濤濤」吐槽:相互寶在運營基本模式上與傳統保險很相似。

郭玉濤也認為,當前很多網絡互助計劃與保險產品區別不大、界限模糊,具有很強迷惑性。「網絡互助到底是何種法律屬性,鮮有研究者,這與其急速擴張的現狀形成巨大反差。」

更為重要的是,監管真空更使得用戶維權成大問題。「互助平臺的管理大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感覺。」一名食道癌患者說,他因對平臺判決存在質疑,試圖維權,但過程艱難。

該患者首先向銀保監部門投訴,但工作人員表示,相互寶是互助平臺,不歸銀保監會管理。「我們又想到拿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詢問多家法院後,被告知應該到杭州西湖法院去起訴,委託律師得到不受理的回覆。」

記者發現,《相互寶成員規則》中的爭議解決條款顯示:「協商不成的可依法向本規則籤訂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本規則籤訂地:杭州市西湖區。」

郭玉濤表示,這一條款意味著,如果1.08億參與相互寶互助的人都要起訴,就有超1億人湧入杭州市西湖區的當地法院,無論怎麼看,這都不是一個基層法院所能夠承受的。

讓「看起來美」到「用起來更美」,監管須就位

南開大學的一項調研顯示,截至2020年10月,相互寶累計救助家庭超過7萬個,累計發放互助金超過108億元;水滴互助累計救助家庭超過1.4萬個,累計發放互助金超過17億元。數據顯示,水滴互助有超過七成人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月收入不超過5000元。

毋庸諱言,儘管網絡互助的法律地位不明晰,但其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等社會性問題,照顧到了普通商業保險無法關照的群體。

但是,一個行業想要長久健康發展,就必須剔除行業發展的根本性風險。行業可持續性問題,值得關注。中國銀保監會打非局近期發布的《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一文表示:「有的網絡互助平臺會員數量龐大,屬於非持牌經營,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臺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陳歆磊認為,從經濟學角度看,一旦有較多高風險群體加入互助計劃,賠付成本隨之大幅上升,將使得一部分會員退出計劃,進而拉高剩餘會員的賠付成本,最終導致整個互助計劃的不可持續。

從現有網絡互助計劃來看,除採用「事後分攤」的形式,仍有不少平臺採取「前期預付」的形式,如夸克聯盟和水滴互助推出的部分互助計劃,即需要會員預繳10元至30元不等的費用。考慮到龐大的會員數量,這是否會導致「跑路」,或未可知。

在與商業保險的競爭中,網絡互助是「跳出規則玩遊戲」。一名保險產品設計人員告訴記者,監管機構對保險公司在責任準備金、償付能力充足率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保險公司根據國際慣例需要建立償付能力監管體系。「但很明顯,網絡互助並不受保險監管機構和保險規則的嚴格約束。」

國內某大型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人口基數較大的中國來說,網絡互助平臺仍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且中國保險市場完全可以容納得下各類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風險保障形式。「但發展的前提是合規合法,尤其對於那些不用自掏腰包出資承諾的互助平臺而言,更應該完全透明地進行風險提示和信息披露,否則本不是保險、不受監管、沒有資本金,卻非要把自己宣傳包裝成保險的模樣,就是誤導。」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李曉林認為,一旦一項約定涉及社會公眾的權利和義務,那麼就需要評估約定的價值和成本,並且向公眾披露。在此過程中,必要和可信賴的機制、而非簡單的口頭承諾或企業商譽,至關重要。

(原題為《似保險非保險?「相互寶」等網絡互助產品誰來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似保險非保險?「相互寶」等網絡互助產品誰來管
    然而,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網絡互助計劃產品大多在成員準入、條款解釋、互助金賠付等方面存在管理缺陷,全面監管亟鬚髮力。比如,民政部門曾多次傳遞網絡互助不是社會公益的信息,銀保監會也多次約談網絡互助平臺,指出網絡互助不是相互保險,不能替代商業保險。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網絡互助產品都沒有保險牌照。推廣相互寶的螞蟻金服甚至在籌備上市的招股意見書中寫道:「如相互寶因各種原因無法滿足合規性要求,將剝離相互寶業務。」 然而,在用戶看來,網絡互助產品實在太像保險了。
  • 似保險非保險 "相互寶"等網絡互助產品存管理缺陷誰來管
    3 不是保險、不屬公益,網絡互助很「尷尬」行業規模「蹭蹭蹭」往上漲,但在論及網絡互助到底屬於什麼性質的產品、有無對口管理部門和運營規則時,情況卻變得尷尬。比如,民政部門曾多次傳遞網絡互助不是社會公益的信息,銀保監會也多次約談網絡互助平臺,指出網絡互助不是相互保險,不能替代商業保險。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網絡互助產品都沒有保險牌照。推廣相互寶的螞蟻金服甚至在籌備上市的招股意見書中寫道:「如相互寶因各種原因無法滿足合規性要求,將剝離相互寶業務。」 然而,在用戶看來,網絡互助產品實在太像保險了。
  • 螞蟻另類新生力量:相互寶能否掀起一場保險革命?
    2018年11月末,螞蟻集團宣布將「相互保」升級為「相互寶」,成為由螞蟻集團獨立運營的網絡互助計劃,而非由保險公司信美人壽承保的保險產品。2019年11月,在相互寶上線一周年之際,螞蟻集團披露稱,其用戶數已達1億人。而根據其官方披露的數據,截至2020年9月9日,相互寶用戶達到1.07億人。從「相互保」到「相互寶」,螞蟻集團在曲折探索中重新上路。
  • 加入相互寶兩年,如今患癌卻無法理賠?網絡互助平臺普遍存在這些坑
    04相互寶拒賠合理嗎?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律師楊娟認為,相互寶設計之初,就是按照保險來設計的,產品原型也是參照相互保險社的模式打造,所以應該參照保險產品的賠付標準,承擔起舉證和賠付責任。 如果保險公司非要說兩者之前有因果關係,則要保險公司來證明, 因為舉證責任在保險人。」楊娟表示。
  • 駱駝說保:相互寶是保險嗎?要不要加入?加了要退麼?
    今天小駱駝就來給大家逐一分析一下相互寶是什麼? 相互寶和傳統保險公司的區別? 有什麼特色與不足?目前相互寶旗下有三個方案,分別是「大病互助計劃」、「慢性病互助計劃」、「老年防癌計劃」二、相互寶和傳統保險的區別?相互寶是保險嗎?與傳統保險有什麼區別呢?相互寶並不是保險產品。
  • 一文帶你看懂相互寶、美團互助、水滴互助哪個更靠譜
    不過,現在的網絡互助平臺那麼多,相互寶、水滴互助、美團互助、燈火互助……到底哪一個最靠譜?我們又應該選擇什麼樣的互助產品呢?小編調研了市面上幾乎所有的互助平臺,從平臺實力,分攤人數等多項指數考核,挑出了頭部第一梯隊的三個互助產品,相互寶,美團互助與水滴互助。
  • 回歸保險互助本源,e互助大愛同行!
    「做好人就會有好報」是e互助的核心理念。每位會員都是先選擇成為一個幫助別人的好人,同時獲得一個大家給予的承諾,那就是未來有困難,也會得到幫助,會員之間基於一個契約,一個規則,結成了相互守護的具有強大力量的社群。
  • 加入簡單,水滴籌與相互保真的可靠嗎?與保險又有什麼區別?
    近幾年,興起很多網絡互助平臺,估計大家都在朋友圈裡,看過別人發「請大家幫幫忙」的捐款連結,也許真給經濟困難的家庭給了實際希望。所以他們認為互助更優於有各種條款限制的保險。那麼這些互助平臺,真的比保險要好嗎?今天智囊就來跟大家探討一下。1-相互寶、水滴籌可信嗎?
  • 銀保監會打非局:相互寶、水滴互助屬於非持牌經營
    此外,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會員數量龐大,屬於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臺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調查發現,打擊非法商業保險活動主要涉及未經批准開展保險業務或設立保險機構、變相經營保險中介業務、以「保險」為名虛假宣傳銷售、偽造銷售假保險單證和非法銷售境外保險產品等行為。此外,最近一段時期野蠻生長的網絡互助平臺,本質上具有商業保險的特徵,但目前沒有明確的監管主體和監管標準,處於無人監管的尷尬境地。
  • 銀保監會打非局:相互寶、水滴互助等屬於非持牌經營,存跑路風險
    IT之家 9 月 8 日消息 銀保監會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局於 9 月 3 日在官網發布的《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點名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會員數量龐大,屬於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臺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
  • 美團互助和支付寶相互寶衝突嗎 美團互助加入流程與條件
    美團互助和支付寶相互寶都是類似的大病互助平臺,我們免費加入後,每個月都是要致富分攤金額的,但是當我們滿足條件需要幫助的時候,平臺也會幫助我們。而美團互助和支付寶相互寶衝突嗎?看看文中介紹。  美團互助跟支付寶有衝突嗎  美團互助和支付寶退出的相互寶都屬於大病互助計劃,但是二者並不衝突,且與醫保、商業保險也是不衝突的。  若是同時加入了美團互助和支付寶相互寶,並且在等待期後初次確診患上保障範圍內的重大疾病,則可獲得兩份互助金。
  • 相互寶值得加入嗎?
    每次當有人跟我說他「買」了相互寶,問我這份保險怎麼樣時,我都特別無奈。 因為相互寶是網絡互助計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保險。 互助計劃通常會由一個主理人來發起互助,並制定規則,加入了互助計劃的成員之間,要按照計劃的規則來進行互助。
  • 一個月均攤七八塊錢,相互寶分攤金上漲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在過去這一年裡,相互寶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網絡互助到底與商業保險有哪些界限,熊出墨來為你一探究竟。 分攤金為何上漲? 根據相互寶的公示記錄,分攤金從去年6月開始出現增長,從原來的單期一兩塊錢變成了現在的三四塊錢。
  • 銀保監會打非局發理論研究:相互寶水滴互助等存在跑路風險
    @中國新聞網 9月8日消息,近日,銀保監會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局發布《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理論研究稱,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會員數量龐大,屬於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臺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
  • 從健康擴展到意外領域 相互寶上線公共運輸意外互助計劃
    8月31日消息,相互寶今天發布了新的公共運輸意外互助計劃(以下簡稱意外互助)。據了解,這一互助計劃能保障網約車、公交車、長途車、飛機、火車、地鐵、計程車等公共運輸出行過程中發生的意外傷害。按照意外傷害的不同程度,參與成員可獲得的互助金比例從40%至100%不等,最高為100萬元。
  • 用戶驟減300萬 相互寶為何不香了?
    表面上看起來是分攤金額越來越高,實際上即使分攤金額上漲,但相比保險產品的價格還是比較便宜,而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平臺可以隨意更改規則。此外,最早加入網絡互助者並非真正了解這一模式,更多的是被「0元加入」這種模式吸引,甚至是抱著薅羊毛的心理加入的。加之網絡互助至少有90天、最多有365天的等待期,這也是早期網絡互助分攤金額低的真實原因:新加入者多和多數等待期不理賠,但這是不可持續的。
  • 360首披保險業務全局圖 「眾籌+互助+保險」或難掀風浪
    時至今日,360金融旗下「籌款+互助+保險」的戰略格局已經成型,其本質上仍是一個保險戰略:大病籌款和互助,都是用來教育和獲取網際網路保險用戶的場景和工具,但在眾籌、互助市場競爭都日益激烈的當下,這一模式能否奏效還有待觀察。
  • 加入了相互寶之後還能加美團互助嗎?
    和傳統商業保險相比,網絡互助的低門檻十分吸引人,各種互助平臺更是雨後春筍般出現讓大家應接不暇,對於同樣提供互助模式的網絡平臺,人們難免會陷入兩難,究竟加入哪一個呢?其實只要滿足條件,用戶同時加入美團互助和相互寶也未嘗不可。
  • 網際網路保險市場迎新規:劃定非保險機構五條行為邊界 朋友圈抖音等...
    那麼,非保險機構要從事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的出路在哪裡?,目前來看,直接申請保險機構牌照難度較大;二是與持牌保險機構展開合作,但是和以前消費者可以在第三方平臺直接完成保險購買不同,消費者的投保頁面必須屬於保險機構的自營網絡平臺。
  • 相互寶能解決困擾3億人的難題嗎?
    「曾經一位螞蟻集團的同事,由於患有哮喘,一直無法加入相互寶。」相互寶產品經理顧彥回憶道。雖然該同事加入了「榮譽會員」,每次都參與相互寶的分攤,但自己無法獲得保障權利。針對這部分相對弱勢群體的需求,5月13日下午兩點,螞蟻集團資深總監、相互寶事業部總經理邵曉東,宣布發布相互寶新的互助計劃——慢性病互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