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寶寶,愛動手愛亂丟物是怎麼了?分清2種原因,3步糾正孩子

2020-12-16 騰訊網

2歲寶寶了總是用手打人是什麼心理?還喜歡不喜歡的就扔就摔,怎麼糾正?

我家雙胞胎,剛好3歲,剛度過2歲,小有感觸。結合自己經歷,說一說。孩子打人分2種不同原因,需要不同處理。對待不良習慣,家長可走三步糾正孩子。

1

2歲寶寶總是用手打人,是什麼心理?

分清楚孩子打人原因,是不準別人侵犯自己,還是主動侵犯別人。

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

第一,不準別人侵犯自己,打人是過當反應,還擊他人除外。

我家雙胞胎,當右右表示出對細毛手裡玩具的興趣時,細毛總會用手打下右右。幾次三番後,我發現問題,告訴細毛:哥哥是對你的玩具有興趣,如果你不想一起玩,或者還不想給哥哥,就告訴哥哥「我要玩」,但是小朋友玩具一起玩,肯定比你一個人玩更有意思的,你覺得對嗎?

當覺得他人可能傷害自己利益時,孩子2歲,語言能力比較弱,尤其男孩子,更喜歡用肢體語言表達,也就會先宣誓主權,圈出自己的地盤,別的孩子不要進入,家長也不要進入,也就會動手了。

這時候家長可以引導:別人先打你,你可以保護自己還擊打回去。但是不要主動去打別人,如果你想要有更多孩子和你一起玩,就不要主動去攻擊別人。

對父母,你打也是不好的,媽媽會很傷心,而且也達不到你的目的。你想要什麼,可以說出來,我們一起討論看看,你可不可以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好嗎?

第二,主動侵犯他人,這種行為家長要及時制止、教育。

孩子如果是單純把打人當遊戲,沒有原因地主動打其他孩子或者家裡長輩,這時候,必須立馬制止、和教育。

所以孩子動手打人,家長要分析前因後果,觀察後,和孩子一起改正這種不好的行為。

2

喜歡不喜歡的就扔就摔,怎麼糾正?

寶寶喜歡不喜歡的,愛摔愛扔,就是習慣問題,可以和孩子這麼說說看,試著用溝通來讓孩子改掉不當行為。

我家寶寶之前1歲就會和我一起收拾積木,玩完玩具,會和我一起收。

但是近期,2歲了,反而喜歡摔打玩具,扔著聽個響。

我用三步來改正:

第一步,喚起孩子的同理心。

告訴孩子,你扔玩具,玩具也會受傷,會痛。然後輕輕打下孩子,讓孩子有感覺。「如果媽媽也把你這麼摔下來,你會不會痛。」

第二步,定下規矩:玩具自己玩自己收。

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收玩具,不能扔一地,摔到處是,固定地方玩。

孩子不收玩具,就不準再拿下一樣玩具。

第三步,給孩子一定懲戒。

我家孩子有一個星期摔玩具,扔玩具,玩完不收玩具。我家告訴他們:你們得愛惜玩具,玩完和媽媽一起收玩具,玩具是你們在玩,不能媽媽一個人收拾,但是媽媽可以幫你們一起收。

如果做不到愛惜和收拾玩具,你們不會再有任何新的玩具。

當時孩子奶奶正好買了一個新的汽車,我就收起來了,告訴孩子,養成好習慣後才會給你們。

2天,就2天時間,孩子不扔也不摔玩具啦。

懲戒能讓孩子知道做的不好的時候,會付出一點代價,才會嘗試改正。

2歲,不是聽不懂話了,很多東西,可以用溝通方式來解決。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作者已籤約「維權騎士」、「百度授權」,侵權必究。

歡迎關注【右右細毛和爸媽】:3歲雙胞胎男孩家庭,爸媽說故事,輕鬆趣味育兒,家庭共同成長。爸爸IT男,項目管理師,善於篩選育兒知識,去偽存真;媽媽人力資源管理師,曾經職場,如今全職,一定最懂你的心。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亂丟玩具不是小事,父母需要培養孩子善於整理的習慣
    孩子亂扔東西第二,家庭環境的影響有些家長本身就不太愛收拾,家裡比較亂。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自然就不會養成愛收拾的習慣。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父母就要培養孩子收拾東西的良好習慣,不能放任他們亂丟東西。當我們在要求孩子的時候,首先要規範好自己的行為。比如我們讓孩子把脫下的鞋子擺放整齊,自己就要先做到放好自己的鞋子;我們讓孩子把用過的東西物歸原處,就要自己不亂放東西。第二,為孩子提供一個整潔的家庭環境一個整潔的家庭生活環境,能夠給孩子提供一種整潔、有序的信息。
  • 1歲以下的寶寶總是愛搖頭,可能有三種病理原因和五種非病理原因
    2.寶寶頭部那裡有不舒服的地方,可能頭部或者那裡有癢一下,如同大人也會經常莫名那裡有點癢,孩子就通過搖頭來解決;3.寶寶的自我安撫有時候寶寶自己沒意思,試著搖頭自我娛樂,後來發現爸爸媽媽大笑,覺得很有趣,他就會更加賣力地去搖頭。
  • 「Terrible 2」來了,看我怎麼治2歲小作精!
    當你眼中的萌寵,擁有了高度智慧和自我意識,她便不會再乖乖地受制於養她愛她的「主人」,在爭取個人權利和地盤的革命中,一場場腥風血雨將無可避免地到來……2歲寶寶第一招:什麼都說「不」!就在七小妹2歲生日前的一周,母語為粵語的她,忽然有一天,字正腔圓地用標準的普通話,對我說了一句:「媽媽,不!要!」
  • 寶寶總愛往嘴裡亂吃東西?寶媽這樣處理,滿足孩子需求還促進發育
    寶寶總愛往嘴裡亂吃東西,其實這個現象在嬰幼兒心理學上是"口欲期"的表現,它的本質是形成自我意識的時期。一般嬰兒在3個月左右時開始表現,他們無法區分自己和外部世界,成長完全依賴父母,存在這自己即世界的錯覺,所以通過"吃"的手段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 寶寶為什麼總愛打媽媽的臉?原因有2,別誤解了娃對你的愛
    但是最近小崔有一個小苦惱,每次抱著女兒,寶寶總會用小手「打」她的臉。小崔擔心以後女兒會不會有暴力傾向,於是去問了在兒科上班的孩子小姨。小姨笑著讓小崔放心,說這是嬰兒剛出生的正常表現,是在用「獨特」方式跟親人交流。其實不只是小崔,很多新手寶媽都會遇到寶寶對自己「動手」的情況。這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想知道寶寶為什麼「動手」,就要了解他們的心理想法。
  • 愛「挖鼻孔」的孩子,長大幾乎逃不出這2種結局,父母要趁早知道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擁有一些不良的壞習慣,最常見的就是孩子時不時就會用手指去挖一下鼻孔。從小愛"挖鼻孔"的孩子,長大幾乎逃不出這2種結局,父母要趁早知道。
  • 孩子亂丟玩具怎麼辦?了解這三個辦法,方可提升孩子整理能力
    所以說每一個亂丟玩具的孩子都是有著其中的原因存在的,當然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行為。我們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方式提升孩子自己整理內務的能力,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怎麼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己整理內務的能力呢? 其實提高整理能力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我們只需要通過這三個方式就可以幫助孩子改變。 1.給孩子尋找標杆 想要讓孩子真正改變亂丟玩具。
  • 2歲寶寶如何精心培養?父母做好這些重點細節,孩子健康又聰明
    「沒有吧,我怎麼不覺得呀!你才出差一個星期就瘦了,有那麼明顯嗎?」豆豆奶奶說。「寶寶2歲了,也可能是這小子最近長個吧,看起來苗條一些了。」豆豆爸爸在旁邊邊看電視邊說。「豆豆媽,沒必要這樣操心,孩子都有這樣一個過程,瘦點但身體好也不礙事!」豆豆奶奶安慰著豆豆媽。
  • 明白2-3歲寶寶的認知發展水平,少走多少彎路!
    老師,我孩子都2歲了,連顏色都分不清,我都教過很多次了。我家孩子數數,只會1、2、3、5。怎麼沒有4啊?孩子老和家裡的玩偶說話,還給它餵飯和蓋被子,是哪裡出現問題了嗎?這麼簡單的形狀都不知道,是認知能力不行嗎?上面這幾個問題常見不常見?煩惱不煩惱?這些啊,都是各個媽媽群裡常見的,尤其是2-3歲孩子身上經常發生的事兒。
  • 2歲寶寶喜歡亂抓亂扔,父母不要急於制止,這樣引導孩子更聰明
    快2歲的小圓圓最近特別愛抓東西,看見什麼東西都要拿在手裡抓一抓,玩一玩。媽媽很是煩惱,因為她剛收拾好的東西,一會就被圓圓扔得亂七八糟了。這不,媽媽剛收拾完一堆瓶瓶罐罐,轉身又發現圓圓手裡拿著一瓶鹽坐在地上玩,他開心地把瓶裡的鹽一手一手地抓了出來。「媽媽,玩沙沙。」
  • 寶寶腿型有點「O」?這3種原因可能會造成寶寶O型腿!趕緊糾正!
    寶寶一出生,吃喝拉撒睡,樣樣牽動媽媽的心,最近有一些寶媽在詢問關於寶寶腿型的問題,比如其中一位媽媽表示:「我家寶寶兩歲了,為什麼睡覺的時候還是像青蛙一樣?兩腿總是分開,感覺伸不直,不知怎麼回事」,甚至有媽媽說「寶寶長期像青蛙一樣睡覺,會不會得羅圈腿?」
  • 孩子左右不分,到底應該怎麼糾正?父母來聽聽專業人士怎麼說
    相信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煩惱,孩子上幼兒園甚至上小學還分不清左右,說過無數次孩子就是分不清,一般來說,孩子在一歲左右就會開始獨立走步,而到了兩歲的時候孩子的大腦神經發育基本就完全了,走路和跑步基本沒有問題了,這個時候父母就應該慢慢的教導孩子各種技能,比如說怎麼樣分辨左右,那到底該如何教孩子呢
  • 適合2-3歲寶寶的益智玩具
    分享幾種適合2-3歲寶寶的益智玩具。1.兒童畫板益智型磁性雙面畫板,非常適合2歲以上的小朋友使用,它適用各種彩色書筆、粉筆、塗鴉、寫字、易擦洗,更具有獨創性;彩色畫筆和粉筆綜合巧妙搭配,畫出一幅幅生動形象立體感很強的優秀兒童作品,有益於學齡前的小朋友充分開發想像力和創造力。
  • 2歲寶寶總愛發脾氣,父母不知如何應對?這篇文章或許會幫助你
    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首先父母要了解2歲的寶寶為什麼憤怒。為什麼2歲寶寶總愛發脾氣?寶寶進入兩歲以後,自我意識進入萌芽期,寶寶會經歷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所以會表現得非常好鬥。他們常見的表現有這五種:喜歡拒絕,每天要說數不清的「不、不、不」!
  • 寶寶2歲後家長做到「3懶」,善用「狐狸法則」,培養孩子強大內心
    和不同的寶媽接觸多了之後我發現,寶寶之間的差距真的不是一般的大,有一些寶寶在2歲上下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獨立吃飯,上廁所,甚至有的寶寶還可以幫助寶媽扔垃圾,自己動手打開奶粉的蓋子等。但是有的寶寶卻不行,吃飯也需要人喂,一有些什麼事情都要需求父母的幫助,不然就會放聲大哭,感覺非常的脆弱,有的家長問我,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同樣都是2歲,但是差距那麼大呢?
  • 寶寶總愛搖頭晃腦?可能跟這9種原因有關,後面5種值得家長注意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很多媽媽都會發現寶寶的動作能力越來越強的,但是偶爾的,也會看到比較讓人擔心的一幕,比如愛搖頭晃腦,明明沒有DJ,怎麼就能這麼嗨呢,是不是哪裡有問題?很多細心的媽媽也可能發現自己的孩子有段時間會搖一下,有段時間又不會,那麼寶寶搖頭都是怎麼回事呢?
  • 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已經開始嫌棄父母了,不糾正會養出白眼狼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一旦發現孩子在此期間有什麼不好的習慣,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要不然後悔都晚了。當你家的孩子有了這3種表現,說明已經開始嫌棄父母了,不糾正的話會養出白眼狼,晚年註定無依無靠。
  •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那些愛啃指甲的孩子,為什麼屢禁不改?
    一般來說,★1歲內,寶寶咬手指是因為處於口腔敏感期,吸吮手指能夠促進寶寶智力發展,同時寶寶能夠獲取安全感;★1歲以後,有部分寶寶會自動戒掉咬手指的習慣,但仍有一部分寶寶會繼續啃咬手指;★1-2歲,如果這時候寶寶還在咬手指
  • 寶寶走路愛扭屁股,糾正數次還不願改,爸爸查看後,痛哭流涕
    寶寶走路愛扭屁股,糾正數次還不願改小趙和老公當初是自由戀愛,倆人從相識、相知、相戀、最後到結婚,整個過程不到3個月,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不久小趙就懷孕了,本以為有了孩子兩人的關係會得到緩和,孩子出生以後,兩人緊張的氛圍確實稍稍緩和了一些,可是好景不長,終於在孩子2歲的時候,兩人的愛情無疾而終,彼此分道揚鑣。在兩人的關係中,最受傷的莫過於2歲的女兒,兩人離婚之後,女兒跟小趙,平時爸爸有空也會來看看女兒。
  • 如何面對孩子的叛逆:你與孩子分清界限,才是真正愛的教育
    你或許跟其他家長一樣都曾經有個疑惑:是不是每個孩子都會有所謂青春期的叛逆?我覺得不是的,孩子步入青春期後是否出現叛逆言行,其實是基於過去孩子跟父母的親子關係如何息息相關。孩子一生有4個階段:0-6歲幼兒期,手把手言傳身教;7-12歲少兒期,牽引他一起走;12-18歲青春期,陪伴他放開手;18歲以上青年期,支持他看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