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20是在積蓄中涵蓋創新的一年,2021大概率會是迎來周期性催化導致的區塊鏈參與者普及面又一次規模化增長的一次,當然這種增長直接會...
如果說2020是在積蓄中涵蓋創新的一年,2021大概率會是迎來周期性催化導致的區塊鏈參與者普及面又一次規模化增長的一次,當然這種增長直接會體現在區塊鏈金融類創新的層面。
整個中國市場,其實在2017以後已經被區塊鏈吸引了足夠的關注流量,到目前為止3年時間,但我們常常看到的應用型區塊鏈,更具體一些應該說是應用型區塊鏈創業者,到現在為止是符合市場供需規律存活或者繼續創業嗎?!顯然我們看到的是,風口已來市場卻越發的冷靜,如果沒有國家大力提倡區塊鏈作為發展重點的拐點所在,恐怕這個拐點已經成為冰點。
對於很多關注應用區塊鏈應用領域的創業者,原本認為是一次拐點性機遇,但經過反覆實踐,貌似所處的應用環境不是太匹配,或者說不符合買方市場訴求,這其中大概有幾個因素所致,第一,區塊鏈作為新興事物的底層技術,人才缺口的匱乏導致開發成本過高,這種成本會相繼轉嫁到買方市場;第二,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更多的面向B端客戶,在理解程度上原本就有一定難度的同時,相比更加直接能影響C端用戶的直播類、消費類項目,達不到倒逼B端客戶為增強對C端用戶的服務和體驗需點而強加區塊鏈體驗;第三,解決了社會痛點,卻沒有解決作為消費大國的B端市場的當下痛點,我們對區塊鏈的底層信用機制雖堅信,但無論B端和C端,卻很難在短期內解決當下痛點,比如營銷效果、銷售業績、行為激勵…當然我們結合這三點的前提是圍繞中國政策對區塊鏈的發展要求,僅有「鏈」的規範下,遇到的現狀或瓶頸,如果參照現有的網際網路格局,初創業者若想要圍繞局限性的鏈式創業,隨時會遇到市場訴求不強烈或者半路遭到傳統大網際網路公司的狙擊,被傳統網際網路大公司跨界搶灘的情況!
所以如果作為區塊鏈創業者,面臨市場化經營、成本管理控制、行業普及面狀況、國家推動力度等等諸多因素,這麼看來區塊鏈的競爭門檻現狀是達到了一個高點,而不是很多創業者理解的拐點!符合監管要求的區塊鏈創業者,是知難而退還是搶灘登錄,不是個人意志可以決定,而是當下環境的最終產物!
反觀區塊鏈的國際金融市場,一直處於高潮迭起,踴躍標新的一個狀況,DEFi引領前沿、POW經久不衰、Token縱橫四海,各式solo層出不窮…這其中有一個重要規律,就是這些產品都沒有脫離金融產品的本質,很少提及傳統行業的應用環境,用區塊鏈特性賦能金融,在未被傳統金融接納之前,會一如既往的圍繞區塊鏈原生金融體系不斷演進!
究竟這樣的市場空間是夾縫中求生存,還是會終成一派?或許終成一派再輻射到面更符合原生體系發展規律,前段時間我們看到萬象區塊鏈名為「區塊鏈是應用下沉趨勢的集大成者」,其中提到有了區塊鏈的賦能,眾多創業者可以在上面自由創業,並且湧現出偉大的應用,相對比網際網路時代具備了綜合優勢…不否認這樣的理想狀態是大家追求的目標,但環境因素、原生機制的違背,形同畫中雄壯的駿馬,永遠看不到他馳騁疆場的偉績!
興起於比特幣的區塊鏈,不要試圖脫離金融本質,我把他理解為「依託於區塊鏈金融體系的賦能工具」,當然這在智能合約推出後更為顯著,隨之而來的是支付等等;通過分布式存儲的安全性、透明度,智能合約的信用保障機制,POW形態的激勵機制,隨著符合支付行為的鏈上技術的發展,需要有一整套技術為支撐的體系成熟,再將他轉化為改變組織架構、提高創新效能的賦能體系,更為快速普及和接納,但現在遠遠不夠成熟。
區塊鏈應用環境和區塊鏈金融環境分化已越來越明顯,這是被主觀引導後的形態,這將會導致不同的區塊鏈創業者看到的區塊鏈不是同一個樣子,而為眾多行業應用而生的區塊鏈創業者恐怕會峰迴路轉,和網際網路創業結果一樣,回頭唾罵一聲「強者恆強、無處生存」,原本以為遇到了新世紀的拐點,卻又回到了網際網路創業環境的冰點!
而堅信BTC為數字黃金的那部分人,你依然只能看到他站在對岸的背影,他無意推後一步,而你只得委婉的向他走去!
如果說區塊鏈2021投資方向在應用類項目和金融類項目中如何取捨,這種分化導致的結果,投資取捨已經不言而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