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藝編輯 | 陳菲遐1
新冠疫情對多數行業的衝擊已不言而喻,不過也有部分企業例外。自帶「電商基因」的創意小家電品牌小熊電器(002959.SZ)便是其一。這家上市公司也從財務數據直觀告訴你,確實,我們在大賣。
不過,小家電行業競爭充分,小熊電器暫未形成有效的研發「護城河」;對線上銷售的重度依賴在非常時期是利好,待疫情形勢好轉後則成短板。小熊電器業績大幅增長的持續性有待觀察。
「電商基因」短期利好
小熊電器4月29日同時披露了2019年年報和2020年一季報。2019年,小熊電器實現營業收入26.88億元,同比增長31.7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68億元,同比增長44.57%。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元(含稅),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3股。
一季度與家電行業的哀鴻遍野相比,小熊電器取得了正增長。公司在2020年一季度賣出7.4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03億元,同比增長83.66%。
「大家都在家裡做飯做蛋糕,電飯盒、打蛋器這些確實賣得比較好。」小熊電器證券事務部相關人士稱,業績增長的原因包括,銷售收入的增長,毛利率的上升,推廣費滯後投放,閒置資金的理財收益增加。
並非所有的家電企業都取得了正增長的佳績,小熊電器只是特例。
「2月份基本沒有銷售收入」,一季度「損失了300多億的銷售」,近期,格力電器(000651.SZ)「掌門人」董明珠屢屢在公開場合提及一季度之難。這便是家電板塊的縮影。
家電板塊通常劃分為白電、黑電、廚電、小家電及家電上遊產品等板塊。
白電領域,包括以美的集團(000333.SZ)、格力電器、海爾智家(600690.SH)為代表的白馬股。這些公司以業績穩定、分紅率高,而被境內外資本所追逐。
在今年的疫情之下,這些「大白馬」也遭遇滑鐵盧。截至發稿時,這三家公司暫未披露具體業績,格力電器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3億元-17.1億元,同比下滑70%至77%。根據奧維雲網數據,一季度整個空調行業線下銷售額下滑62 %,線上銷售額下滑43%。
沉寂多年的黑電板塊更是舉步維艱。四川長虹(600839.SH)去年淨利潤下降超過80%,其主因便在於彩電業務的虧損;今年一季度再虧損3.52億元,這也是四川長虹上市以來第一次在第一季度便出現虧損。深康佳A(000016.SZ)也在去年淨利潤下滑近50%。
廚電板塊中,老闆電器(002508.SZ)一季度淨利潤下滑23.35%,華帝股份(002035.SZ)下滑65.01%。
在小家電板塊中,蘇泊爾(002032.SZ)和九陽股份(002242.SZ)與小熊電器的主營產品最為接近。九陽股份暫時未披露一季報,蘇泊爾淨利潤則下降超40%。
與同為小家用電的蘇泊爾相比,這一增一降背後,小熊電器主要勝在兩處。
首先,小熊電器則勝在從誕生便自帶的「電商基因」。
小熊電器2006年誕生於家電重鎮佛山順德,是一家重度依賴網際網路銷售的企業,並於2019年8月23日正式進入資本市場。
公司產品主要通過線上經銷、電商平臺入倉和線上直銷方式在天貓商城、京東商城、唯品會和蘇寧易購等主流電商平臺和拼多多、平安好醫生等新興電商平臺進行銷售。
在2019年年報中,小熊電器並未披露具體線上銷售佔比的變化。不過,此前招股書顯示,公司線上銷售佔比超過九成。界面新聞致電小熊電器證券事務部,相關人士稱,去年仍是保持線上線下9:1的比例。
與之相比,蘇泊爾和九陽股份在年報中也未披露線上銷售佔比,但提及電商渠道銷售佔比持續提升。儘管如此,但二者與發源於電商平臺的淘品牌小熊電器相比,線上佔比仍是有差距的。
在非常時期,線上佔比過高,顯示出其優勢的一面。小熊電器渠道受到的疫情衝擊小,反而還逆市受到利好。
其次,如果說與「白電巨頭」相比,小家電領域勝在產品差異化,那麼,同為小家電領域,小熊電器與「蘇九」之間也存在差異化定位。
小熊電器繞過「蘇九」的強勢產品豆漿機、電飯煲、榨汁機等,將小家電產品更為細分。
小熊電器大賣的產品包括電飯盒、打蛋器、養生壺等,小熊的這些產品2019年在天貓商城熱銷品牌榜排名第一。
這些小家電已非傳統廚房小家電。疫情期間這種宅在家裡的生活方式,把不少人鍛鍊成了大廚,這些早餐及養生類小家電得以暢銷。
重銷售輕研發標籤難摘
凡事都有硬幣的另一面。小熊電器這種增長勢頭持續性如何?
首先,電商品牌對線上渠道的嚴重依賴是把「雙刃劍」。儘管在一季度,小熊電器因線上優勢而躲過一劫。但由此帶來的抗風險能力弱,營收季節波動性極強,業績明顯受電商導流、平臺佣金政策等制約的風險因素不容忽視。
電商流量也並非小熊電器的獨佔資源。公司需要與天貓、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保持良好的關係,且需要做好平衡,一旦關係有損,勢必影響公司業績。格蘭仕與天貓事件便是前車之鑑。
為此,小熊電器在年報中,數次提及「布局線下銷售渠道以及出口銷售」。公司稱,若不能有效發展線下渠道及海外市場,則可能銷售收入不能持續增長,並對未來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線下和出口的擴張談何容易。「1:9,我們想把1做大一點,但電商這個渠道就是適合我們的產品,匹配度高。」上述小熊電器人士稱。
其次,產品定位雖精準,但重營銷輕研發一直是電商品牌所為人詬病的。小熊電器也不例外。
2018年公司銷售費用2.86億元,2019年上升至3.95億元,2020年一季度為8411萬元。
一季度營銷費用滯後投放,便能充盈業績,若二三季度,加大推廣,是否又會對當季利潤形成侵蝕呢?
同時,創意小家電行業門檻不高,這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對小熊電器來說,其仍未形成有效的「護城河」。
小熊電器所在地存在大量同類廠家,此地誕生的淘品牌數不勝數,未來也會有其他品牌殺出重圍。在還未形成有效的技術門檻、品牌門檻之前,小熊電器面臨著來自大量後來者,即新興電商品牌的「價格戰」。
尤其是在過往小熊電器的研發投入較低,上市前小熊電器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不超過1.60%。
小熊電器也深知研發之重要性。上市後的小熊電器在品類方面已有所拓展,研發投入也在提升。研發人員數量由2018年的138人,上升到2019年的241人;研發投入金額由4739.25萬元增長至2019年的7651.52萬元,同比增長61%。
研發投入基數低,在去年的大幅增長後,公司的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也上升至2.85%。但與近4億元的銷售費用相比,還是差距明顯。
更重要的是,小熊電器的研發多體現的外觀設計上,含金量高的發明專利甚少。
去年小熊電器開發新品超過100款,但在2019年年報中,並未披露新增專利數量。小熊電器證券事務部人士稱,專利數據與上市前變化不大。很多新品是外觀等的變化,不涉及到專利。
招股書顯示,公司342項專利中,外觀設計專利多達231項,發明專利只有8項。
在其為數寥寥的發明專利中,小熊電器還因侵害發明專利而被訴。
2018年,施特裡克斯有限公司對小熊電器提起訴訟,因小熊電器未經其許可,製造、銷售和許諾銷售侵害涉案專利權的品牌為「BEAR小熊」的養生壺產品,對其發明專利構成侵權。施特裡克斯有限公司要求小熊電器停止製造、銷售、許諾銷售相關產品,同時要求小熊電器及其經銷商賠償侵犯專利權而造成的經濟損失1000萬元。
後雙方達成庭下和解,原告撤訴。具體如何和解,賠償幾何便不得而知。
機構扎堆籌碼大幅集中
嗅覺靈敏的資本已提前布局小熊電器。二級市場上,小熊電器股價屢創新高,並於近期突破股價100元的關口。這也是家電板塊中,唯一一隻股價上百元的個股。小熊電器在上市首年,市值達到了124億元。
隨著股價的攀升,小熊電器籌碼正大幅集中。數據顯示,公司股東戶數由2019年 12月31日的26302戶減至2020年4月20日的12222戶;流通股戶均持股數也由當時的1141股上升至2455股。
從一季報與2019年年報的十大流通股東對比可見,上榜門檻由2019年末的 9萬股上升至2020年一季度末的 38.4萬股。
一季度末的十大流通股東均為新進和加倉的機構投資者。這些基金包括華寶事件驅動混合型基金、大成優選混合型基金、廣發價值優勢混合型基金、南方新優享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銀華乾利股票型養老產品、南方ESG主題股基、南方現代教育股基、寶康消費品基金、華安匯智精選混合型基金和社保基金五零二組合。
但小熊電器股價已不便宜。近期公司股價最高達到108.24元/股,創下歷史新高。對應的47倍左右的市盈率在家電板塊中已是高位,與小家電的蘇泊爾、九陽股份的30倍左右市盈率相比也已偏高。
小熊電器業績能否持續大幅增長,股價能否持續創新高,還需觀察。
小熊電器一季度末十大流股東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