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解答丨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1.0與2.0的區別!

2020-12-22 騰訊網

工程1.0與2.0的關鍵區別是什麼?

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工程1.0(以下簡稱「工程1.0「)的實施周期是從2014年至2017年;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簡稱」工程2.0「)的實施周期是2019年至2022年。為什麼在工程1.0之後,啟動工程2.0呢?難道僅僅是因為技術又向前發展了嗎?當然不是。

如果以考駕照來類比,工程1.0類似於科目2,考核的是行車的場地專項技能(如側方停車等);而2.0類似於科目3,考核的是在真實道路上行駛的能力(如靠邊停車等)。簡單地講,工程1.0主要是關注「教師在個人信息技術應用技能的提高」,而2.0關注的是「如何在教育教學實境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問題,最終要看是否能將技術學以致用,並在學生學習和學校發展方面有所貢獻(如圖1所示)。

圖1 工程1.0與工程2.0的區別示意圖

因此,工程2.0的幾個重要原則都是和「學以致用」這一目的密切相關。

1.以校為本:強調整校推進,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必須是為了解決本校教育教學問題服務,並在本校的教研活動中依序開展;

2.基於課堂:強調教師的學習場所、學習方式、學習內容都是圍繞課堂內外開展,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活動應用技術、發展能力;

3.應用驅動:強調教師以真實的教學任務為驅動,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學習相關知識與技術,並開展實踐;

4.精準測評:強調體現精準性的校本應用考核,並且考核的指向一定是「能力」,重點通過微能力測評來實現面向教師個體和面向學校的校本應用考核。

就主要的核心線索而言,能力提升工程1.0與2.0的區別可以用表1來呈現。

表1 工程1.0與工程2.0的核心線索區別

十六、學校管理者團隊培訓的設計要點是怎樣的?

1.培訓對象

學校管理團隊由校長、副校長、科室主任、技術骨幹、學科骨幹等3—5人組成,視學校規模大小、信息化教學環境等實際情況調整結構與人數。偏遠地區小規模學校,校長和負責組織學校校本研修活動的副校長或骨幹教師應參加管理團隊培訓。

2.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幫助學校管理團隊提高信息素養,提升整校推進提升工程2.0實施能力(學校信息化規劃設計能力、組織實施能力、評價推動能力等),指導研製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案和校本應用考核辦法,為管理團隊領導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創新提供保障。

3.培訓原則

堅持應用導向,圍繞學校信息化建設願景、應用與評估,聚焦整校推進、混合研修、應用考核等關鍵問題實施培訓,所用為所學。

實行任務驅動,以「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案、校本應用考核辦法」三個核心任務為驅動,設計相應培訓課程,開展行動學習,培訓結束時形成符合學校發展實際、具有可操作性、預期能實現的發展規劃、研修計劃與考核辦法,學以致用。

4.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突出核心能力,分「政策理解力、規劃設計力、教學創新力、總結提升」四個模塊,圍繞提升工程2.0政策理解、整校推進、研修組織、應用考核等主要內容以及三個核心成果的完成進行專題與活動設計。

附:案例

圖1 學校管理團隊培訓方案要點示例

培訓團隊培訓的設計要點是怎樣的?

1.項目定位

培訓團隊培訓是整校推進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著力點。要以區縣培訓者團隊為重點,按照「素質好、教學優、懂技術、會應用、善指導」的標準遴選組建。在省級專家團隊的引領下,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指導和服務能力,逐步打造區縣為主的本土化信息技術應用支持服務團隊。

2.培訓目標

(1)領會能力提升工程2.0文件要求,明確培訓團隊的職責任務和要求,掌握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的有效路徑與策略。

(2)提升對整校推進和課堂教學應用的指導和評價能力。掌握不同應用環境和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教師選學、能力點應用和考核的有效策略,明確指導工作重點與評價標準。

(3)理解區域能力提升工程2.0規劃和年度計劃,研製或完善區域校本研修指導方案與區域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並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

3.培訓原則

(1)實踐導向。培訓要與區域能力提升工程2.0推進緊密結合,圍繞指導工作任務要求,提升履行職責的素養和能力。

(2)任務驅動。要與本區域能力提升工程2.0管理團隊(項目辦)、省級專家團隊組成工作團隊,共同研製或完善本區域校本研修指導方案、區域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

(3)成果導向。圍繞指導學校發展規劃、校本研修、應用考核關鍵環節和課堂應用核心任務,發現、遴選、匯聚一批典型案例和優秀課例,為後續引領、指導、評價工作奠定基礎。

4.培訓內容

培訓團隊培訓著眼工作任務要求,明確「為什麼幹、幹什麼、怎麼幹、按什麼標準幹」。圍繞整校推進指導和學科應用指導核心任務,按照「理念提升、能力提升、經驗借鑑、成果產出」四個核心模塊設計系列培訓課程。

附案例:

圖2 培訓團隊培訓方案要點示例

如何判斷學校現有的信息化環境?

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校本應用考核指南》中,提供的30個微能力點,成為各地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的重要依據。

這30個微能力點是以「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學習環境」、「智慧學習環境」為三類分列的,那麼學校在選擇微能力點時,如何判斷自己學校所處的環境呢?下表應該可以幫助到教師們。

表2 不同信息化環境對應的關鍵軟、硬體特徵

如何與信息化教學模式相匹配來選擇能力點?

為了幫助各個學校選擇自己適合的能力點,這裡提供幾種信息化教學模式,並為這些模式配置了相應的能力點範疇,供各個學校使用。

1.優化教學模式是借用了巴班斯基的最優化理論,在不改變當前學校裡以講授啟發為主的教學模式的前提下,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具體教學環節的優化,從而達到最令人滿意的效果。適用信息化環境:多媒體教學環境。

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教學流程,將知識傳遞置於課前,課上時間主要用來更多的「以學定教」,開展互動、點評與分享。這種模式將學習知識的更多主動權交給學生,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適用信息化環境:混合學習環境。

3.項目學習模式是一種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在複雜、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問題分析與探究,通過製作作品來完成自己知識意義建構的教學模式。項目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來源於真實情景中的任務、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研究性學習、主題探究學習、STEM學習等,都可以歸在這一類。適用信息化環境:混合學習環境、智慧學習環境。

4.數據驅動教學(Data-driven Instruction)依託於網際網路和學習分析技術,是依靠著數據的採集、分析與利用而實施的、更多強調學生學習個性化的新型教學模式。適用信息化環境:智慧學習環境。

5.在線教學模式是師生處於物理分離的狀態下基於網際網路實施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與前面的各種模式有交叉(如:在線也可以開展項目學習),單設這種模式是為了方便有些學校準備將疫情期所產生的成果或教學感悟做進一步的提升。適用信息化環境:混合學習環境、智慧學習環境。

面對以上教學模式,建議可以採用如下的微能力點「套餐」供學校選擇。

表3 不同信息化教學模式對應的能力點建議

二十、混合式校本研修應該如何組織?

依據《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施指南》要求,學校在「整校推進」過程中要以提高教師信息技術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能力為目標,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校本研修完成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以下按每位教師完成50學時為例)。混合式校本研修組織實施建議如下:

第一:培訓團隊要加強對混合式校本研修的研究,引領指導學校探索線上線下混合研修新模式;

第二:學校管理團隊要基於本校實際情況,針對問題與需求,制定可提升、可檢測、可達成的目標任務及研修計劃;

第三:學校要立足「整體提升」,建立「骨幹引領、教學選學、團隊互助、學校指導」的研修共同體;

第四:學校指導教師選擇能力點時可以按照「學校目標—學校確定微能力點範圍教研組確定微能力點範圍教師選擇能力點」的流程進行(如圖3示例);

圖3 學校指導教師選擇能力點的流程示意

第五:學校可以按照「指導教師選擇能力點提出明確研修與考核要求組織教師線上(25學時)相應能力點課程學習,邊學邊實踐,開展線下(25學時)實戰操練式實踐應用教研活動教師提交能力點成果參加校本考核總結改進計劃」的流程,組織混合式校本研修(見圖1:混合式校本研修流程圖)。其中線下實踐應用25學時,包括提交能力點認證成果、參加學校組織的集體備課、研課磨課、成果展示等活動;

圖4 混合式校本研修流程圖

第六,培訓團隊要引領指導各校混合式校本研修,要突出一校一案、以校為本、立足崗位、邊學邊用、學為所用。市縣要建立實踐應用的激勵機制,展示教師應用能力,學校混合式校本研修的新模式。

學前教育的能力提升工程2.0如何構建課程與能力點測評?

在學前教育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與中小學教育中有很大不同,主要體現以如下方面:信息技術支持幼兒園管理、通過微課程構建教研資源、信息技術推進家園共育、雲時代的個人知識管理、應用多媒體開展生動教學、技術支持的幼兒發展評價等等。基於此,建議為幼兒園直接壓縮微能力點範疇,請幼兒園的管理團隊直接在以下能力點中進行進一步選擇,避免信息冗餘。同時,選擇的學習課程應與這些能力點對應。

表3 適合學前教育選用的微能力點

相關焦點

  • 府谷縣教體局舉辦「國培計劃」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
    2020年12月19日,府谷縣教體局舉辦了「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骨幹教師培訓會。會議由府谷縣標準電化教育館館長劉憨曉主持。2020年度全省教育系統信息工作表彰暨培訓會議現場會議傳達了省市有關會議精神並安排部署了下一階段工作;縣電教館副主任郝勇、府谷一中姜茂榮、府谷二中賈二霞和五小平四位講師就能力提升工程政策文件、整校推進策略、能力點應用與測評和培訓平臺應用進行了解讀。
  • 信息技術2.0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推進——網絡同步課堂下「探究《交互...
    2020年12月初,在阿城區教師進修學校小教部數學教研員苗嘉瑞老師的牽動下,搭建了阿城區實驗小學與蜚克圖中心小學網絡同步課堂的平臺 ,實驗小學的優秀教師王亞男通過釘釘直播課堂,精彩呈現了《圓的認識》一課,充分使用交互式白板輔助圖形與幾何教學的全過程 ,促進和帶動了蜚克圖中心小學數學教師對交互式白板應用能力的提升
  •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正式發布
    產業發展已超預期 需適時調整  與四年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的路線圖1.0版本相比,當前我國汽車產業內外環境已發生巨大變化,部分規劃和目標已跟不上發展需求。  「我國汽車產業技術進步速度超出預期,在局部領域還實現了領跑。」
  • 助力戰「疫」 湖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網絡資源免費...
    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網免費向全省中小學教師開放一批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資源。紅網時刻2月24日訊(記者 蔡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依然是當前的頭等大事。紅網時刻記者今日獲悉,為了更好地確保教師順利開展相關工作,湖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省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辦)與華東師範大學開放教育學院、湖南教育出版社貝殼網等有關單位和企業緊急磋商,決定在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網(www.hnteacher.net)免費向全省中小學教師開放一批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資源。
  •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混合式研修示範校送教到南漳
    12月18日,國培計劃(2020)湖北省整校推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混合式研修示範校送教活動在南漳縣九集希望小學舉行三堂課均理論結合實踐,體現了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效整合。     研討環節,專家團成員武漢市江岸區小學教研室信息技術教研員王小威對三堂課進行了點評,並作《數位化教學實踐典型案例分享》講座,向參訓學員介紹了信息技術在課程中的應用由
  • 專家入校手把手教 讓每位教師都成為信息達人
    交流現場老師們合影紅網時刻長沙12月2日訊(通訊員 蘇玉潔 潘麗 記者 賀衛玲)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藉助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為課堂增添活力,如何讓教師變身信息達人,提升教學魅力?本次活動旨在認真貫徹落實《湖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試點工作方案》,全面促進瀏陽市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共設5個集中指導交流地點,瀏陽市20所中小學試點校的校級管理員和坊主參與交流,詳細介紹了本學校的開展情況和後期工作打算,並分享了研修期間獲得的經驗與產生的困惑。
  • 數字教育 智領未來——興寧舉行「天河•興寧」數字教材應用及微能力「二合一」「四應用」培訓活動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2020年廣東省國家課程數字教材規模化應用全覆蓋項目工作方案》《廣東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實施方案》兩個文件精神
  • 高文院士:城市大腦2.0框架已現 數字視網膜技術成為核心驅動力
    需要強調的是,城市大腦1.0需要解決城市級大數據的傳輸匯聚,低碳大容量存取、海量數據高效調度及應用適配問題。目前,城市大腦1.0版本中,具備有海量數據的系統,90%的數據是沒有結構化,數據價值沒有辦法進行直接分析和利用。必須採取新的結構來對視頻信息進行特徵提取和視頻解碼,高文院士就引用了人類視網膜系統進行解說。
  • 襄陽市圖書館舉行館員能力提升工程講座第四講
    12月3日,襄陽市圖書館在東津新館學術報告廳舉行館員能力提升工程講座第四講,此次講座的講題是《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與服務》,主講人是科技部主任閆莉。在講座中,閆莉圍繞《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與服務》主題,介紹了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時代背景、特點、意義以及襄陽市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歷史、現狀、成就,特別就東津新館智慧圖書館建設中的技術技能問題、指導讀者使用問題、解答讀者諮詢問題做了詳細介紹,並現場做了技術示範和操作演練。
  • 上海交大π2.0超算打破天文學N體模擬粒子數世界紀錄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近日,上海交通大學π2.0實現天文學N體模擬粒子數新突破,打破世界紀錄。N體模擬,是現代天體學研究中,探索N個粒子在引力相互作用下動力學問題的重要工具。日前,上海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天文系聯合廈門大學天文系等單位,依託交大超算平臺(π2.0集群),成功完成4.4萬億粒子的宇宙大尺度結構N體模擬Cosmo-π測試(使用512節點、20480核心),追蹤了137億年以來的宇宙演化,並打破此前3萬億粒子數的TianNu數值模擬世界紀錄,成為目前世界上完成粒子數目最多的天文學N體模擬。
  • 數字驅動丨集團管理駕駛艙正式發布
    > 12月3日,集團管理駕駛艙1.0正式發布,集團總經理胡建華、副總經理王宏、總會計師周松作為第一批體驗用戶,祝賀管理駕駛艙上線,寄語其為集團提升經營和管理的數位化能力做出貢獻
  • EVAIO汽車進入2.0時代
    主網2.0,代號「伊娃雄獅」EVAIO主網1.0於2019年末正式啟動,據官方計劃EVAIO 主網1.0的狀態(state.json)將寫入2.0主網的創世區塊。新主網將具有更高穩定性並開放一系列新功能,同時新主網也精確定義了車載OBD礦機與區塊鏈鏈交互的新交易類型「VMTx」。
  • 和平精英海島地圖2.0試玩:史詩級提升 新增多種功能可玩性更高
    這兩天,小夥伴們一定每天都被和平精英的海島地圖2.0刷屏了吧!不僅進入遊戲後,大廳會有相關的提醒,而且各大媒體也在對這次重大更新進行實時爆料。看到這麼多信息,小夥伴們心中是不是對海島地圖的2.0有了很多期待,但是肯定也會有這樣的疑問?
  • 南寧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
    四、主要工作內容   根據發展目標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按照「配套政策、構建平臺、創新機制、試點先行、融合發展、能力提升」的工作思路,創新工作理念,圍繞一個平臺和一套機制的建設,以工程項目報建、招投標管理、工程質量管理、竣工驗收管理、檔案管理等為突破口,積極實施以下六項工程
  • 【BIM客網】深度解讀2020年《上海市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應用與發展...
    (BIM)技術應用推廣中心,鼓勵由建設企業牽頭,依託重大工程項目開展BIM技術試點應用,通過技術推廣積累經驗,在過程中逐步建立相應的BIM技術應用標準體系。同時在本市683個BIM技術的項目中, 已經實現了BIM技術在設計和施工階段的100%的全覆蓋應用 。與上年同比,施工階段應用BIM技術的項目中也進一步提升。
  •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隨著產業和技術的發展修訂之後,將繼續發揮技術路線引領、資源聚集、支撐政府和企業規劃的作用。  桂俊松:新修訂的路線圖2.0與1.0版本的主要區別在哪兒?新增的板塊主要是支持哪些領域的快速發展?2.0版本更注重哪些領域的關鍵技術攻關?
  • 智慧教育,促進學校現代化發展——2020年望城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
    為期三天的望城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訓者團隊研修班今天如期開班,望城區各學科教研員和中小學校骨幹培訓者共100餘名教師不畏冬日嚴寒按時參加學習。望城區教育局普教科黃朝暉主任、望城區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副書記周國慶、師訓部殷華主任、中國教師研修網代表張孟笛出席活動。
  • ...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解讀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nbsp&nbsp&nbsp&nbsp劉興平:提出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並判別其優先序,是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出發點和動力源,是解決問題難題的關鍵一步。這本圖書可以讓廣大科技工作者更好地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和發展趨勢,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促進公眾理解科學,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培育更多科技創新人才,為創新營造良好環境。&nbsp&nbsp&nbsp&nbsp我們知道,攻克這些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絕非一日之功。
  • 五年級應用題列方程解答的步驟和方法,100道分類應用題解答方法
    小學五年級應用題考查學生的數學實踐應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應用題需要運用一元一次方程,學生運用知識解題的難度提高不少。下面,六六順教育整理了五年級應用題列方程解答的步驟和方法,搜集了100道分類應用題及列方程解答方法(共15頁),需要的朋友請至自行列印,以幫助五年級學生找到解應用題的步驟和方法,分類型練習,建模,精通每一種類型應用題的解題方法,不斷集錯、改錯,鞏固知識點, 提高應用題解題能力,提高學習成績。
  • 升級三大版塊能力,OPPO小布助手2.0煥新登場詮釋科技硬實力
    在小布助手語音喚醒、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用戶任務達成率、語音功能覆蓋等諸多領先能力的基礎上,小布助手2.0智慧再次升級,在全場景生態圈、智慧教育聚合、多維情感暢聯三大版塊落地應用全系統能力,讓語音助手在用戶多元化場景中的融合程度更深入,真真切切參與到用戶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