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耶穌的復活相比,在傳統教會的生活中,耶穌的受難可能更受信徒和教會的重視。但事實恰恰相反,在早期教會的信徒之中,耶穌的復活才是基督信仰的中心。正是因為耶穌的復活才讓大家聚到一起,才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耶穌的門徒相信耶穌的復活,也有一個過程。並不是一開始就相信的,因為在猶太傳統中是沒有復活觀念的。
耶穌的門徒之所以跟隨耶穌,是因為在他們看來,耶穌會帶來一場巨大的革命,而他們這些參與耶穌活動的,都能在耶穌勝利之後分得權力: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她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他一件事。耶穌說:「你要什麼呢?」她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馬太福音 20:20-21 和合本)這幾乎是門徒心理的代表。
他們把跟隨耶穌看成一種投資,一種產業,或者一種賭博,就等耶穌將來勝利了可以分得什麼。
門徒的心理在今天的信徒中也有很普遍,有很多人信耶穌是為了從耶穌那裡得到好處,為了做著生意發財,或者酒駕平安等等,因此他們向耶穌要坐在左邊或者右邊的特權。
但等到耶穌被抓,受審判、被鞭打的時候,門徒們四下逃跑了。門徒害怕而逃跑就是因為,他們沒想到耶穌會被抓和釘十字架,當他們把跟隨耶穌的目標建立在現實利益之上時,那麼現實的打擊也必然帶來他們的動搖。
但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後,卻復活了。耶穌的復活本不在他們的預料之中,雖然耶穌在生前就和他們預言過自己的復活,但門徒們依然不信。
當他們發現耶穌的身體不見了,就到墓裡去看,結果看到耶穌真的不見,只剩下包裹身體的細麻布,他們的反應是什麼呢?他們相信了瑪利亞的話:「有人把主從墳墓裡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哪裡。」(約翰福音 20:2 和合本)所以,看到耶穌不見了的門徒,就真以為有人把耶穌挪走了,於是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約翰福音 20:10 和合本)
但耶穌確實復活了,只是這復活不再門徒的預料之中。可見耶穌的復活對於舊約傳統來說,是一種突破。
耶穌復活之後向門徒顯現,但門徒並不相信,也沒有想到這個與他們同行的人就是耶穌:正當那日,門徒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子去;這村子名叫以馬忤斯,離耶路撒冷約有二十五裡。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什麼事呢?」他們就站住,臉上帶著愁容。(路加福音 24:13-17 和合本)
門徒們為什麼滿臉愁容?耶穌說:「什麼事呢?」他們說:「就是拿撒勒人耶穌的事。他是個先知,在神和眾百姓面前,說話行事都有大能。祭司長和我們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釘在十字架上。但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而且這事成就,現在已經三天了。再者,我們中間有幾個婦女使我們驚奇;她們清早到了墳墓那裡,不見他的身體,就回來告訴我們,說看見了天使顯現,說他活了。又有我們的幾個人往墳墓那裡去,所遇見的正如婦女們所說的,只是沒有看見他。」(路加福音 24:19-24 和合本)
從他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到,他們發愁是因為他們不相信耶穌的復活。是啊,耶穌說了他三天之後會復活,但現在已經三天了,卻不見了耶穌的身體,那他可能被人挪走了,那還怎麼復活呢。因此,他們發愁是因為耶穌的復活沒有兌現,甚至那是耶穌說的假話。因此他們不是為了耶穌沒有復活而發愁,而是為了自己期待的耶穌得勝之後的特權落空而失望。
也有的門徒,儘管耶穌向他們顯現,並且說了自己的身份,門徒仍然不信,這個時候耶穌就主動向他們展示自己的傷口: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約翰福音 20:19-20 和合本)甚至多馬見了耶穌的傷口依然不信,還要用手去探視。
從門徒的行為可以看到,與耶穌的受難相比,相信耶穌的復活是件多麼困難的事。因為耶穌的受難是在他們眼前發生的,而耶穌的復活卻不是他們親眼所見,因此當耶穌走到他們面前的時候,他們也不會相信。
所以我們的信仰生活中,我們最容易動搖的還是對耶穌復活的信念,很多時候我們被耶穌的受難感動得淚流滿面,但對於耶穌的復活卻無動於衷。
耶穌的復活與受難相比意義更大。因為,耶穌的受難是黑暗權勢的暫時得勝,是耶穌按照舊約模式向上帝獻的祭。因此當耶穌復活的時候,也就意味著舊約模式的終結,耶穌的復活是耶穌的永遠得勝。
更重要的是,耶穌的復活宣示的是耶穌的得勝,對死亡的得勝——這才是給我們最大的希望。我們因為對耶穌的跟隨和信仰,也從耶穌那裡分享了勝利,也因此建立了希望和全新的人生。
但我們很多時候仍然像他的門徒一樣,忘記他的復活,而唯獨紀念他的受難。
現在疫情緩解,此刻我們更應該慶祝耶穌的復活,因為我們在至暗的時刻,正是耶穌的復活才給我們度過死亡幽谷的力量,才讓我們在黑暗裡看到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