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守街亭,不用趙雲,魏延,姜維,而用沒帶兵經驗的馬謖,其實是當時諸葛亮覺得派以上三人都不合適,派馬謖有諸葛亮自己的想法。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趙雲,鄧芝作為疑兵,佔據箕谷,吸引了曹真的主力,諸葛亮才得以收復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也就是說趙雲在箕谷大戰曹真,沒有在諸葛亮身邊,《三國演義》裡趙雲在諸葛亮身邊,但三國演義是根據正史演義的,派趙雲守街亭就篡改歷史了,所以不能派趙雲守街亭。
姜維是剛剛投降的將領,街亭的重要性,讓諸葛亮不得不對姜維有所防範,畢竟姜維剛剛投降,人心隔肚皮,做事兩不知,不考察一段時間就把這樣的重任交給他,外一姜維是假投降,諸葛亮不就被坑慘了。姜維不能作為守街亭的人選。
魏延有豐富的帶兵經驗,在北伐時提出了有名的「子午谷奇謀」,這個計策能不能用咱們不討論,但因為諸葛亮沒有採納魏延的計策,導致兩人將帥不和,魏延在軍隊裡有一定的影響力,也可以說是自成一個派系,諸葛亮也總想培養新的軍事人才,避免魏延一家獨大,比方說張苞,關興,包括後來培養姜維,都是出於這個考慮,諸葛亮最早培養的人是馬謖。
馬謖也不是一無是處,自幼熟讀兵書,頗有才氣,諸葛亮對馬謖十分敬重,諸葛亮平定南中,馬謖提出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策略,諸葛亮按照這個策略,七擒孟獲,保障了南方邊界的長治久安。
北伐前,諸葛亮用馬謖的計策,成功離間了魏主司馬懿和曹睿的關係,蜀軍平定三郡,大敗魏軍,馬謖有很大功勞,在諸葛亮眼裡,馬謖是個人才,只是缺乏到戰場上歷練,如果馬謖成功守住街亭,那馬謖就是諸葛亮的得力助手了。
魏延很會打仗,但缺點也不少,他非常高傲,又和諸葛亮不和,諸葛亮安排工作,事無巨細,如果安排魏延守街亭,魏延本就對諸葛亮心存不滿,諸葛亮也擔心,魏延會按照他設定的計劃執行嗎?不按計劃執行能守住街亭嗎?諸葛亮對派魏延也心存顧慮。
而這時馬謖主動請令,鎮守街亭,並以身家性命擔保,打仗本來就有賭博的成分,想當年劉邦任用沒有帶過兵的韓信,他怎麼知道韓信能打勝仗,不也是賭一把嗎?而馬謖的表現也很不錯,所以諸葛亮最後還是派馬謖守街亭,為了保險起見,安排王平做副將,把魏延安排在第二線的位置,諸葛亮的安排還是很周密的。
綜上所述:趙雲當時在箕谷大戰曹真,是不能分身來守街亭的,而在諸葛亮眼裡,魏延和姜維守街亭也不是合適人選,馬謖主動請戰,正好派馬謖去守街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