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
蛋白質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機體所有重要的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質的參與。如果蛋白質缺乏會引發很多健康問題,出現免疫力不足,不僅容易感冒、發燒,各種疾病都會找上門來,甚至內臟器官功能的衰退也和它有關。你的蛋白質攝入夠了嗎?
專家告訴我們,中國老年人普遍缺乏蛋白質,50歲以上的人群,超過一半的人有蛋白質攝入不足的問題。
咀嚼功能不良、味覺減退、食慾下降等原因,都可能造成老年人隨年齡的增長,而蛋白質攝入越來越低。
一旦缺乏蛋白質,身體會出現掉頭髮、指甲斷裂、肌肉減少、免疫力低下、水腫、甚至臟器功能受損等症狀表現。
缺乏蛋白質的七個表現
頭髮和指甲容易斷裂
剛進食沒多久,又餓了,想找點心來吃
體重減輕了,但不是脂肪減少,而是肌肉量下降
受傷之後,復原速度很慢
很容易感冒
肌肉和關節出現無力、疼痛或鬆弛
腦袋昏昏沉沉,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補充蛋白質的食物來源分為植物性和動物性兩類,但從目前的臨床觀察來看,偏愛吃素和偏愛吃肉的人群都可能存在對蛋白質攝入不足的情況!
那麼日常生活中,如何通過飲食補充優質蛋白,更好地促進機體吸收和利用?
優質蛋白的來源主要有四類:肉、蛋、奶和豆,這裡的豆指的是大豆,包括黃豆、青豆和黑豆三種豆類,如果您的優質蛋白來源只佔這四類的一類,就顯然太過單一,專家推薦四類裡至少選擇三類。
絕大多數的動物類蛋白質都是優質蛋白質,而植物類只有大豆類屬於優質蛋白質。
肉類和大豆都能提供必需胺基酸,這些胺基酸到肝臟後,被重裝為人體所需的蛋白質。主食和蔬果中必需胺基酸很少,靠它們補充蛋白質,利用率較低。
單純吃肉補充蛋白質容易導致血脂升高,因此飲食上一定要搭配素食一起吃,營養均衡對身體才會有利。陳主任建議,每天攝入的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的比例最好是1:1。
維生素B族
如B1、B2、B6,都能幫助蛋白質更好地被組裝成人體所需蛋白質水平,所以它們是促進蛋白質吸收的「最佳搭檔」。
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有很多,比如新鮮的蔬菜、粗糧、蘑菇、乾果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族。
除了蛋白質的來源要科學選擇外,一些不正確的吃法會讓好不容易吃進去的蛋白質變得不易吸收。
1
蛋白質吃夠了,但吸收不充分
高糖高纖維的果汁、含維生素C過高的水果
都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因此不建議在夏季過多飲用水果奶昔一類的飲品。
2
烹調方式不當導致蛋白質過度變性
過酸過鹼的烹飪方式也會導致蛋白質變性,讓吃進去的蛋白質失去利用價值。
比如雞蛋,日常的煎炒烹煮都不會對它的蛋白質吸收產生影響,但如果是過熱或者用料酒、醋、小蘇打等過酸過鹼的調料醃製,雞蛋中的蛋白質可能就會變性,不利於人體吸收。
責任編輯:趙桂金(EK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