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出現,被稱為三大宏觀營養素之一。
了解它,才能更好的促進健康、維持日常運動。
(一)組成與分類
康白質是一種化學結構複雜的化合物, 主要由碳、氫、氧、氮4種元素構成。
有的含有磷、銅、鐵等元素,胺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
已如食物蛋白質中的胺基酸有30種。有了胺基酸千變萬化的連接方式,才有蛋白質多樣的結構和功能。
胺基酸可分3類:
一類是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較
慢,不能滿足機體需求,但又是維持機體生長發育、合成機體蛋白質所必需的,必須由騰食提供,叫必需胺基酸,對於成年人, 必需胺基酸有8種,嬰幼兒有9種(成人的8種必需胺基酸加上組氨酸):
相反,另一類在體內可以合成, 非必須由食物供給的稱非必需胺基酸:第三類是條件性必需胺基酸。
條件性必需胺基酸的特點是:
第一,其合成以其他胺基酸為前體,並且只限於某些特定的器官:
第二,合成的最大速度可能是有限的,並可能受發育與病理生理因素的限制。
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取決於所含胺基酸的種類和數量,所以可根據食物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按其營養價值分為3類:
完全蛋白質,所含必需胺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不但能維持成人的健康,並能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如
乳類、蛋類、肉類、大豆中的大豆蛋白,小麥中的麥谷蛋白,玉米中的谷蛋白等,都屬於完全蛋白質;
半完全蛋白質,所含必需胺基酸種類齊全,但有的胺基酸數量不足,比例不適當,可以維持生命,但不能促進生長發育,如小麥中的麥膠
不完全蛋白質,所含必需胺基酸種類不全,既不能維持生命,也不能供主長發育,比如玉米中的玉米膠蛋白,動物結締組織和肉皮中的膠質蛋白。
(二)生理功能
1,構成和修復組織
蛋白質是構成機體組織、器官的重要成分,細胞中,除水分外,蛋白質約佔細胞內物質的80%。
身體的生長發育可視為蛋白質的不斷積累過程。
2,調節生理功能
機體生命活動之所以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有賴於多種生理活性物質的調節而蛋白質在體內是構成多種重要生理活性物質的成分,參與調節生理功能。
3,供給能量
蛋白質在體內降解成胺基酸後,經脫氨基作用可釋放能量,是人體能量來源之一。但是,蛋白質的這種功能可以由糖類、脂肪所代替。
因此,供給能量是蛋白質的次要功能
4,其他
神經系統的功能與攝入蛋白質的質量密切相關,蛋白質可明顯地影響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
在嬰幼兒大腦發育時期,蛋白質供給不足,會使腦細胞數目減少,影響智力發育。
(三)推薦攝入量和食物來源
中國營養學會2000年修訂的蛋白質推薦攝入量標準是:成年人每天1.16 g/k
兒童少年每天1.68 g/kg,優質蛋白應佔蛋白質攝入總量的1/3,蛋白質供給的熱量佔一日膳食總熱量11%~14%,其中兒童為13%-14%,成人為11%-12%.
蛋白質含量較高且利用率較高的食物主要是魚、禽、蛋、瘦肉、奶類、豆類及其製品等,其次是穀類, 蔬菜水果含量最低。
因經濟文化因素決定了我國人民總休飲食結構、飲食習慣是以穀類食物等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
所以穀類食物成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而穀類食物的蛋白質大多數是非優質蛋白質,其管養價值受限制。
為了提高營養價值,應充分利用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四)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幾種蛋白質混合食用時,由於各種蛋白質所含胺基酸互相配合,取長補短,改善了必需胺基酸含量的比例,從而使混合蛋白質的生物價提高,這種現象稱為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例如,糧食類蛋白質中賴氨酸較少,限制了其生物價,而與含賴氨酸較多的大豆或肉、蛋類搭配食用,生物價就可提高。
再如,大豆中蛋氨酸含量較低,而玉米中含量較高,兩者互補,生物價也可提高。
總之,食物多樣化,粗細糧搭配,動物蛋白合理分配於各餐,適量攝取豆製品,可以較好地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有利於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兩種食物攝人的間隔時間以不超過5小時為宜,若間隔時間太長,互補作用將會降低。
後期會分享更多關於運動和飲食的健康知識。
對於本篇文章有疑惑的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期待與你的相遇!
作者:企鵝在運動
下次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