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人體擁有三層「防火牆」,能夠對抗外界的大多數侵襲。
第一層,就是皮膚以及體表的黏膜(如鼻黏膜),通過它們能夠對抗外界絕大部分的病毒和細菌侵襲。如果這些病毒和細菌成功突破了第一層「防火牆」,身體就會啟動第二層「防火牆」。
第二層,通過黏膜分泌的黏液以及體內的白細胞、巨噬細胞,繼續「追殺」進入體內的病毒和細菌。
第三層,就是人體會通過特異性細胞產生抗體,利用抗原抗體反應逐步將這些病毒和細菌消滅。
個別病毒和細菌僥倖躲過了前兩道「防火牆」,人體就會生成第三道「防火牆」。
這三層「防火牆」,也就人體的免疫系統,守護人體 健康。
在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病毒接觸,然而不是每次接觸我們都會生病。免疫力越強,生病的概率就會越小。反之,將會經常受到病魔的折磨。
而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當感到疲乏、虛弱時,我們會告訴自己,我的免疫力降低了,人體就容易生病。而隨著醫學的發展,已經開發出很多針對疾病的藥物,然而改善免疫力的藥物卻依然沒有出現。
為了防止免疫力下降,我們除了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適當的運動鍛鍊,一次保持樂觀的心態之外。再就是通過合理的飲食,保證營養的供給,防止免疫力下降。
留意「3,4,12,1500」4個健康飲食數字密碼
1、保持健康的一日「3餐」
想要改善免疫力,必須吃好一日「3餐」。
「三餐」最好是能定時定量,不要出現節食、挑食、偏食以及暴飲暴食現象。不能隨意減餐,比如一天只吃一頓飯,或者不吃早餐,喜歡吃夜宵之類。
2、每天要保證「4大」類食物的合理搭配
首先谷薯類(糧食類);比如米飯、麵食、玉米、小米、番薯、土豆山藥等食材,含有豐富的澱粉,是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通常作為主食食用。
建議:至少吃150g(3兩),不超過500g(1斤)的主食。越是精良,含有的糖類物質越豐富,膳食纖維越少,進食量要適當減少。
其次是蔬菜水果類;這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各種礦物質以及部分的糖類。
《中國膳食指南(2016)》建議,人體每天應吃夠300——500克的各類新鮮素菜,以及不少於300克的各種新鮮水果,才更有利於人體健康。
第三是蛋白質類;蛋白質可分為動物性蛋白質與植物蛋白,如雞蛋、牛奶、肉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動物性蛋白質;而大豆及其製品,如豆腐、豆漿等食物中,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
建議:每天應吃肉100~150g(2~3兩),蛋吃1~2個,奶喝1~2袋(400毫升左右),再吃一塊豆腐或1杯豆漿,這樣就能保證每天優質蛋白質的攝入。
第四是油脂類;每天攝入20~30ml植物油,吃少量的堅果。
不論是老年人、成年人還是兒童,只要您遵循上述四點建議,就能達到既滿足一日三餐的營養需求,又能夠改善免疫力的目的。
3、每天要保證12種以上食物
《中國膳食指南(2016)》建議,在保證谷薯類、蔬菜水果類、蛋白質類、油脂類攝入的基礎上,每天要進食12種以上的食物,一周要吃25種以上食物,這樣做更容易保持營養的均衡。
4、每天喝1500毫升左右的水
水是人體需求量最大的一種營養素,雖然不能給人體提供能量,然而卻參與了人體所有的代謝活動,人體缺水,代謝功能受到影響,也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
一般來說,一個成年人每天耗水量大約在3000毫升左右,除了通過食物中補充一定量的水分之外,還需要額外補水約1500毫升左右。因此要養成良好的喝水習慣,才更有利於人體的健康。
建議遠離野生動物
這裡所說的「野生動物」和日常食用的豬、牛、羊、雞等家養動物不同,指的是在野外環境中生長、繁殖的動物。
野生動物長期在野外生活,容易成為一些寄生蟲或者是病菌的宿主,若與人類接觸,或者是進食,就容易導致感染,而人體缺乏相應的抗體,所以人體就會顯得非常脆弱。
是03年的「非典」,今年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其病毒宿主最終均指向了野生動物。所以,即使人體免疫力再強,也要儘量避免。
當然,為了保持人體的免疫力,人體還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尤其是高質量的睡眠,合理的運動鍛鍊,以及保持樂觀的心態等,人體代謝功能旺盛,一般免疫力也就會非常高。
此外,還要注意衛生,包括生活環境的衛生,個人衛生,以及飲食衛生。減少與病菌接觸的機會,雖然與自身的免疫力沒有直接的關係,然而也可以減少人體患病的機率。